《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科研的价值与力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07:4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科研的价值与力量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主持/姜广平


教育科研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尴尬在于:在绝大多数学校里,负责教育科研的职能处室都是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到教育科研应有的作用。多数时候,教科室往往成了一种质量监督与检查机构,而如何做好教科室主任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造成教育科研地位尴尬的原因还有:很多教师与校长所认定的教育科研,其实是一种伪科研。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关于教育科研的价值评判: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实践性的、体验性的、经验性的文字,算不算科研?或者算不算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是否只是专家与教授们的专项?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线教师如何才能做好科研工作?一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怎样才能不游离于教学实践?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课题,然而,课题的价值叩问与价值诉求如何体现?
我们如何进行真正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真正意义何在?
今天,我们邀请了数位嘉宾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真教育呼唤着真科研

江苏 马晓洪

何为真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教育是一种与人民万物亲近,在大自然、大社会里办的教育。陶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陶先生所倡导的真教育是一种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创造新价值的教育。他以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不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尤其不是真教育。”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真教育是教人追求真理的教育。陶先生叮嘱二儿子陶晓光“追求真理做真人”,正是真教育的最典型的案例。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真教育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反拨,是教育的返朴归真,这是一条素质教育的回家之路。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求真,教育的状态应该是本真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归真。我们应该自发自觉地追求一种真教育的境界。首先要追寻着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该充满成长气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召,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浸润,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长……整个学校就是师生学习的乐园、创造的学园、文化的圣园、精神的家园。其次要追寻着本真的教育。本真的教育应该充满生命活力,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向规律靠拢,按规律办事。守规律,教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生动发展。自觉谋求全面发展的质量、科学真实的质量、自然生成的质量,让教育走向生活、走向开放、走向综合、走向智慧,让基础宽厚、思维灵活、特长明显、身心健康、后劲充足成为教育的自发价值取向。再则,就是追寻着生态的教育。生态的教育应该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服务,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健康第一,关注生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更新观念,改进教法;规范管理,减负增效;科学评价,发展特长,将全体素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生动活泼发展、个性创新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至高追求,让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
真教育呼唤着真科研,毫无疑问,真教育需要科研为先导,需要科研的引领,需要科研的助推。从而,去寻求一种理论的支撑,去寻求一种智慧的催生,去寻求一种思想的超越。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背离了教育的本源,陷入了“假”的泥潭。其表现形式大致如下:一是理想化。不少学校不分层次,不切实际,高喊着“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等口号,大搞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群众运动”,似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造成科研的 “大跃进”现象,最终出现“开头轰、中间松、最后空”的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二是高大化。许多学校受着“人人搞课题,个个发论文”思想的影响,于是乎“课题满天飞,仿佛放卫星”,各类课题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诸如中央教科所、省教科院、地市级教科所系列的规划类课题,省教研室、地市级教研室系列的教研类课题,有中国教育学会以及其他各级教育学会布置的有关课题,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名师、名校长系列的研究课题,还有各种学术团体领衔的研究课题。各级各类的研究课题泛滥成灾,使中小学教师应接不暇;各路人马都要应付,使得基层学校疲于应付。最后往往是正确的思想总会形成,成功的现实总是那么遥远。有位资深校长曾经断言,有许多课题孵化的所谓正确的思想,永远也不会转化成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三是浅表化。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所做课题超越“校本”,脱离学校实际,教师的参与面少,只有少数几个“文笔师爷”在闭门造车,这样的研究纯粹成了学校的一种装饰。有些学校对各级各类的课题立项很重视,可立项之后就把研究方案束之高阁。待课题结题的时间快到了,就匆忙上阵请一些专家和学校的笔杆子来“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这种科研成果无异于空穴来风,毫无使用价值,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些课题研究的周期太短催生形式主义,容不得潜下心来,来不及拉开过程,往往研究还不成熟,还难有成果可以总结,硬是要把它包装、放大,急着去评个某某奖项。四是功利化。教育科研有偿服务和“商业化”的操作现象严重。就笔者亲身经历而言,总是收到一些知名杂志社的关于成为理事单位的邀请,对方打的是服务学校教科研的旗号,而图的是什么,圈中人自然不言而喻。我也收到过号称具备国家或国际刊号的杂志社寄来的邀请函,让我做编辑,要我负责组稿。当我将文章寄出后,没过多久,这些教师分别收到了“获得一等奖”的通知,只要给几百元人民币就可发表。我自己也时常收到获得某某评委会的“特等奖”和某某大作入编的通知,只要交上若干工本费就可参加颁奖大会云云。据说有的学校高挂横联,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只要交上不菲的“科研服务费”,不费吹灰之力,你参与的课题研究准能得奖,这样不仅校长脸上有光,学校也风光。教科研沦落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真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科研,贵在真心、真情、真行、真赢,让真科研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让真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研究品质,形成研究思维;让真科研成就学生和谐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迈向幸福人生。
真科研应该立足校本,基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草根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反思研究等,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围绕学校的日常工作,紧扣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教育科研,首先去发现问题,因为问题是反思的起点;其次去研究问题,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析成因,抓住症结;再次去解决问题,这是新的实践,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最后去提升理念,这是认识上的自我超越,是新的认识,需要实践的上浮,更需要理论的下潜。这一过程的经历,我以为确确实实有利于教师提升教科研水平,有利于教师有效开发教育教学智慧,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科研的一种回归,更是经受风雨后的局中人的一种自我觉醒。
回家,回到真教育的最好状态;回家,也是真研究的最佳生态。


教育科研:一种幸福的存在

江苏高子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学相继都有了多个级别的课题,而把教育科研所有材料分类放置就是“三座大山”,一座是申请材料之山,一座是研究材料之山,一座是结题报告之山。这三座山假如是真山,我国很多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早就解决了。事实不是这样的!仅从素质教育至今没有真正实施、中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仍然存在严重问题、找不到哪所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等,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山是短命的、虚无的、可怕的。
教育科研,本应该是真实的事,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大事,是一件幸福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非常简单,教育科研其实就是老师通过教育思考、实践,发现与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无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一样的,是一种非常快乐而幸福的人生追求。但,当下无数教师包括从事教育科研的一些人,却没有发现教育科研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存在着相同点。没有这一认识,教育科研的那种幸福的追求,自然在千万所中小学也不复存在,再加上一些人员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假大空的教育科研才充斥天下,成为笑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这一过程撰写出来并加以发表,真正从事科研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这是苦差事,主事人肯定津津乐道。我从事教育科研十多年,做了两个项目:一是江苏省教育厅继续教育实验区的项目研究,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申报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的重点子课题。这两个项目,我有说不完的故事。
2000年,我成功申报主持了江苏省教育厅继续教育实验区课题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的研究。拿到省厅的通知后,多少人说这是空洞无物的课题,不会有什么研究成果。那一年,我全身心投入到这一课题研究之中,首先设计问卷,到农村去调查小学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继续教育课程、教材,3000份问卷收上来,一一统计,四个月的时间,得出了相关数据,我写下近两万字的调查报告。其次,根据调查的数据编写课程体系,编写相关教材,至2001年12月,12本共180万字的教材完成了,交给出版社了。2002年初,当拿到12本书,我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犹如欣赏自己的孩子,感动得流下很多泪水。当我整理好这些材料呈报省厅,省厅把江苏省第二届“树勋教师教育科研奖”给了我,并且是教师进修学校组的最高奖。该课题2004年结题。四年的研究,让我解决了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到底需要怎样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让我清楚农村教师需要怎样的继续教育教材,让我与数位教师共同合作编写了相关教材。这一项目的成功,让我继续行走于教育科研之间,没有一丝厌倦。
2004年,我的“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阅读”研究项目,成为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申报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的重点子课题。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原因非常简单,我国中小学生真正喜欢写作的不多,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全球排名是相当落后的,而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小学阶段最能让学生爱上写作、阅读。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我利用100天的时间,每天写上千字以上的文章专门思考小学生写作的问题,发在凤凰语文网上与网友们共讨论;我把苏教版58次课内习作教材,一一解读,根据自己的想法,不看任何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在班级中实验;我把苏教版200多篇课文一一从文章学、写作学的角度进行研读,每篇写下千字文;我进行真正意义的“课内习作”实验,以透明式写作进行教学改革,我设计了新型的作文本,我把每次学生课内习作的作品装订成“书”;我研究了多个国家的小学生写作……关于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的研究成果,《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七彩语文》《百家作文指导》等杂志发表了若干篇文章,《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以封面人物、封三、封四、“高子阳作文专号”发表十万字的研究成果。
研究“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阅读”时,我首先是给自己补课,因为在进行这一实验前,我的阅读是缺项的,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超过一位数,而现在,我购买了一千多本童书,以两天一本的速度阅读、思考。选择适合大声读给孩子听的书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目前我以大声朗读整本书的方式读完了100多本;确定一定的书目,给家长做讲座,让家长购买并与孩子同读,目前我已经给3000多名家长讲过,家长们改变得很快;很多学校邀请我去做讲座,使得部分学校也开展阅读实验。这就是我的“每年读50本书”的实验(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目前改成了“每周读1本书”)。
6年的实验,真的很幸福!2009年12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学校推荐、网络投票、评选认定,最后我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2010年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开始评选,我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一等奖。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已经出版及即将出版20余本研究成果。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座山,是一座真山,是一座在大地上不被摧毁而永恒存在的大山,是一座具有生命力、幸福的大山。这座山不能只有应试教育的分数,应该有我们一年年真实的行动记录,应该有我们自己教育科研的过程、成果。


教育科研:学校事业发展的通道

——从课题《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谈起


江苏  张  敏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一所学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成为名校,就必须强化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引领学校发展,使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校建于2007年9月,建校后就把教科研工作作为立校之本。我校吸纳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新建小区的社区居民子女,有外企管理人员子女,也有服务于社会低层的务工人员子女。因为学生来源复杂,所以,在礼仪、卫生、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更显得重要和迫切。因此,我校决定从抓良好习惯的培养入手,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开展这样的养成教育?如何让养成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如何在教科研的引领下更快地发展学校?这些问题摆在了全校师生的面前。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旨在以科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科研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就这样,我们率先以科研来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为了让这个课题深入学校每个师生心中,学校提出了“优秀是一种习惯”的德育理念,并用红色大字标在校园最醒目处。与之配合,我们认为,课题的推进与推广应该是与教育行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于是,我们在全校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评比栏、图文并茂的“好习惯童谣”“好习惯之星”、班级门口的“好习惯”合格班和优胜班评比,班级内的“好习惯”流动红旗等一些活动,形成与课题的对接,也成为课题的外显方式,巧妙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外在的、师生积极接受的环境文化。这样既合理地利用了科研成果,又形成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通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的校园文化,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生管理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以“好习惯”为德育教育特色的目标基本实现。我校的“好习惯教育”在太仓市教育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特别是学生午餐、路队等受到领导肯定,兄弟学校多次来校进行好习惯专题学习,好习惯教育获得太仓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创新案例奖,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广。逐步形成好习惯教育的校园文化,建立起了好习惯管理机制,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格局,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从而使学校赢得了学生,赢得了社会认可,赢得了学校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们充分注意到,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所以,学校借课题推进,引领教师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让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教师人人都是研究者。课题研究注重实践性,譬如,通过“好习惯”主题班会评比、“好习惯”晨会课研讨、跟踪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好习惯培养”推荐阅读、举办“好习惯”主题沙龙、邀请苏州网校来校进行“好习惯培养”讲座,邀请昆山有经验的德育工作者进行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定期进行科研活动,调查研究、活动方案研究、个案研究、方法研究,提炼有效的好习惯培养的策略等,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式。很多教师还逐步涉猎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尽可能从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出发。此后,我们还邀请省教科研专家,为课题诊断把脉,拓宽教科研的思路。教师的教育视野在课题研究中得到提升。
课题研究活动,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我们采用每位教师轮流主持课题例会制度。教师轮流合作主持例会有利于教师接纳与探究,更易于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能使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力,实现科研素质的最佳表现和科研能力的充分展示。
课题组老师还重视研究的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定期收集有关生成性案例,然后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切磋教艺,补救改进,进一步推动了课题研究稳步、扎实、深入地开展。很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独自承担课题研究,竭尽全力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创新性显露无遗,并将这种主动和创新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缝对接。
近两年来,我们组织了全校教师编写《好习惯100课》校本教材;20位教师撰写的“好习惯”的案例分析、教育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者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11位青年老师申报“太仓市学会学习的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们深深感到以教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的其中一项成果是活动育人策略。教师在课题研究和活动中还获得了很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和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融科学性、教育性、系列性为一体的主题活动,如培养礼仪习惯的“光荣的少先队员”主题活动,培养学习习惯 “我是学习的小主人”活动,培养安全习惯的“我是安全小卫士”活动,培养节能习惯的“绿色银行”主题活动等,由此,我们形成了《好习惯培养》主题系列活动,从而真正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
经过两年来的好习惯活动化培养和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学生每天都能坚持步行百米进校园,主动和值日老师、保安叔叔问好打招呼;学习方面,提前候课,做好各项准备,小组合作有序进行;安静文明用餐等。好习惯教育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学习上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143人次学生在各类评比中获奖,15人次学生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不仅如此,好习惯已经成为我校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工程,完成了课题由科研向文化的发展。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学校文化场的构建与形成,真正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且必要的通道。



教科室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兼谈如何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

江苏 姜广平

教科部门应该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参谋部、信息部和指挥部,它是以“组织、指导、培训、研究、评价、影响”等几方面介入学校管理的。
然而,现实中的学校教科部门可能是所有职能处室中最为尴尬的一个科室:它既不像政教部门,以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又不像教务部门,以课程设置及管理为重点,成为学校的重要管理部门。在很多学校,教科室大多是一种摆设与点缀,真正认识到教科室作用的,可以说鲜有其人。即便是一些知名校长,靠丰厚的科研成果走上管理岗位的,也不能正确认识教科部门的重要,对科研工作采取了不必要的挤压与打压。一些反对“伪科研”的呼声,又使得很多人对真正的科研缺乏辩证的认识。
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在部分中小学之所以能得到深入的开展,主要是因为中小学职称评审中强化了对论文的要求,这一点使得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了,但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写论文这一层面上,至于在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有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体验与快乐,则很多人都未能充分意识到。
其实,教育科研的价值不在于出几篇文章,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科研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更适合学校事业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师确立起正确、科学的教育科研价值观。如果由此形成学校的科研文化机制,形成教师本人的科研品质与文化人格,则是科研的最高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更高意义的学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更多的人认为,学校教科部门的工作应该为教学服务。
这种观点,乍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且经得起推敲。但细细想来,教科部门如果只是这样的职能,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术引领、教育改革与创新等任务又如何完成呢?再有,如果仅仅为教学服务,而教学的定位只在于应试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教科部门只是为考试服务?
教科研是不能落入到这一功利层面的。教科有务实的一面,更有务虚的一面。务实,乃为教学服务,用以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务虚,则不但要研究教育,还须影响学校的决策,形成学校的科研氛围,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形成学校的文化品牌。
应该认识到,教育科研应该首先是一种管理,而这种管理则是一种具有科学与人文高度的彻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一种对管理对象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充分调动教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科研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应该看到,这种人本管理是一种需要。“需要”是指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教师作为特定的群体,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物质待遇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需要一种经过升华的超越职业的人生境界。同样,对于学生,自尊需要的满足能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信,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从而大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应该是教育科研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同样,目标的设定,也是科研部门为学校发展设定的管理任务。确立的目标对个体越有意义,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也越大。对学校而言,学校发展同样需要目标的设定。教育科研管理中要实现目标激励,首先目标确立要适度,使目标既富挑战性又具实现性,能建立起一种良性激励机制,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动力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使学校形成自身的科研发展特色与文化特色。
教科的意义还不仅仅止于此。
教育科研,能够造就优秀的领导者。教育科研的人本管理,是理性意识、情感体验、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的科学管理。一个校长,如果同时又是教育科研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一个学校必然会因为这一优秀的领导者而成为海内名校。这样的例子,在教育界俯拾皆是。校长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能否健康、规范、有序地开展,也同时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成长向度与成长高度。这种情形下的校长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者的品质,如忠诚于教育事业,作风正派,廉洁自律,谦虚谨慎,埋头苦干,组织能力强,知识广博,心理素质良好等,还必须具有勇攀高峰的素质,如思维敏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向风险挑战,百折不回等品质;同时又必须具有求真务实和具有宽容精神,重视精神科学和研究,他们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结合,是科研学者和社会学家的结合。他们还具有直观力、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应变力、决策力、预见性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巧用人才的才能,具有知人善任的慧眼和胆识。而这一切,都是科研或者科研决策所赋予学校领导者的品质。一个成熟而优秀的教科部门,是能够影响校长及其他学校领导者具备科研战略眼光和科学发展意识的。
所以,从务虚的角度看,教科部门的第一工作,便是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左右或者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
所以,研究学校现状,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这一类看似与教学脱节的工作,恰恰是教科部门的主要任务。
具体地论述这一问题,我们还可以举校本培训的例子。
很多学校的校本工程为什么没有落到实处,或者无法形成体系,缺乏计划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因为教科部门无法为决策层提供丰富的校本素材,无法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设定学校的特色目标,无法为学校的历史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做不到这一点,校本资源转化为校本教育资源可能就落空了。而由校本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的工作,则更缺乏逻辑层面上的提升与提炼。
教科部门的这些特质,大概不是所谓“点缀”说所能涵盖的。
当然,这里一个敏感的问题是课题研究。可以说,教科部门形象的尴尬,多数是因为课题。中国大多数的教育课题研究,没有注重实效,没有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多都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有人说“开题轰轰烈烈,过程松松垮垮,结题漂漂亮亮”,是很有道理的。课题大而无当,不着边际,既没有结合教学,更不具有指导教学的功用,便使得课题研究为大家所摒斥。而教科部门一个最重要的职能便是课题研究与鉴定。如果教科部门能帮助校长室对课题研究的规划、论证、实施、总结等各环节加以督促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分析,并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并且,努力将课题转化为学校特色的东西,从而形成学校内涵发展之中的文化积淀。这样,教科部门不但不会得如此恶谥,而且会成为教师向往、管理者倚重、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2:51 , Processed in 0.21786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