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送课“送”出来的问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7:2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送课“送”出来的问题


赵福楼
就一个直辖市的区域,近年来累积各种评优、评选,以及教师培养工程,塑造出一大批所谓明星教师。按照一般逻辑判断,我坚信,未来教育管理需要考虑怎么发挥这些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要把他们作为智慧的种子“点种”在基层的土壤,在这里开花、结果,才能让教育园地出现学术繁荣的局面。
不想,在送教教师的遴选上就出现问题:
其一,很多教师成名之后,就脱离课堂,已经成为不会上课——至少是怯于上课的老师了。
原来,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会上课、上好课,这已经成为教师脱离专业化发展的一步台阶。不得不问,如果我们的预设体制,总是把会上课的,已经培养出来的能上好课的老师,送到别的,他陌生的岗位,而让他疏离于教学,那么之前我们为了培养他所付出的一切,以及他自己劳心劳力的教学探索与专业发展上的改变,还有多少意义?为什么持久从教不可能成为常态?为什么教书这件事,那么容易被人鄙薄?暂且不说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愿望,就说让一个会教课的,能教好课的老师,不去教课,是不是也做不到让优秀教师上课呀!
其二,能上好课的老师,再让他谈谈教学经验或教学思想,这就是一件难事。
近年来,随着教师广泛参与教研活动,并且不断发掘优秀教师,在上课上教师成熟周期在缩短,一些初任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加上别人的指导,有力促进了他的成长。于是这一批非常年轻的教师,上课已经有模有样,某些人的教学就观赏性而言,甚至超越了老教师。然而,这种上课的卓异表现,并不代表他们具有了较高的思想和理论水平,即关于为什么这么教,他们缺乏思考。这个会教课,是他们被传输经验,实现了模式化的结果,究其本质而言,他们的教学是缺乏主动自觉的,非理性的。
年轻教师在实现了专业发展的第一步——上好课之后,他们并不知道,下一步走到哪里去。教学中的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有独立思想和会转化和应用教学理论的老师比较少。所以,他们会上课,可是不能“说说道道”——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课,其道理在哪里,他们是说不出的。
其三,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送教老师都有压力,为了上好这节课,他们普遍用上了绝招——教具、学具,信息技术,以及辅助教学手段一起上阵。
要送教了,才知道要送去的不只是老师一个人,不是他去上一节课,而是送去一车子、一车子的仪器、实验材料,以及复杂的工具。这些东西,在农村学校没有,老师上课要用到,所以要所在学校支持。如果我是农村教师,我要问一句:在我们的教学条件下,你上不了课,而我们天天在这里不间断上了一节又一节课,仅就此一条,我就是一个比你更为合格的老师。我不知道你的优秀在哪里?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产生了:一个老师上一节课,难道是用多媒体、使用诸多材料,以及辅助教具来装饰出来的吗?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有什么作用?学生有什么意义?备课中教师因素与学生要素都被弱化了,反而提升了仪器的重要性,这难道不是在当前教学研究中,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吗?
在这个处境下,我不得不思考,或许我们主观上要优秀老师去送课,教会薄弱学校老师上课,其实出于一厢情愿,在那个特殊环境下,最为优秀的教师不是外面来的,而是长久在这个环境里,坚持上课而且有了丰富经验的人。他们的课或许不好看,很朴素,可这是扎根在这里的课堂。这种原生性的课堂最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6-28 10:45 , Processed in 0.22173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