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3:4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9ea5f0101b514.html
                                           2013年5月15日
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为代表)
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情感派”代表人,属于情感型教师,不仅文学作品能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就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她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从而形成她情真意切、情深意长、以情感人的总体教学风格。(《语文审美教育论》张永昊、周均平著)
五岳之美,各异其秀。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派的“秀”在“感情”。陈钟梁描述语文教学的一段话,表现出了情感派的特点:
1.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 2.提问——“惊风乱占芙蓉水”;
3.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 4.插语——“一声惊堂满座醒”;
5.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6.过度——“嫁与春风不用媒”;
7.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8.情感——“无情未必真豪杰”;
9.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10.体态——“此时无声胜有声”;
11.板书——“冗繁削尽留清瘦”; 12.教具——“大珠小珠落玉盘”。
纵览情感派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献慈爱—富激情—重感染—善诱导
二、导读派(以钱梦龙、黎见明和蔡澄清为代表)
钱梦龙老师导引有方,启发激励,灵活自如,课堂常常如开渠引水,而最后总是水到渠成,启人心智。他和我们重庆的黎见明先生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导读派” 。
导读派的特点:
(一)注重教师的“导”:钱梦龙提出著名的“三主”理论,教师的“导”处于关键环节。
(二)突出课堂的“训练”:主张以训练为主线。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蔡澄清导读主要以“点拨”其主要特征。
三、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
教育离不开管理。魏书生把管理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了管理派最具实力的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说:“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是无疑的。各种教学亦然,如果把工厂管理的一些规定借鉴来,显然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张富说:管理是协调与控制各种管理要素,使其相互配合,达到班级教学最佳效果。我们必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管理方面的潜能得到较好开发,使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
   魏书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常常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根据管理理论提出的语文教学“六步教学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操做方式:
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阶段解决。
答疑:立足于由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魏书生为了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指定了一整套的学习管理目标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六大类、34件事:
1.每天每人必做的6件事:(1)写500字语文练习;(2)每人写一篇日记;(3)口头作文或朗诵;(4)明确自己新学知识在语文知识结构图中的位置;(5)统计“三闲”的数量(“闲话”、“闲事”、“闲思”);(6)强化效率感。
2.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1)办日报;(2)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3)实行“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
3.每周做一次的3件事:(1)练写字;(2)学新歌;(3)文学欣赏课。
4.每学期做一次的9件事:(1)确立座右铭;(2)出考试卷;(3)重视知识结构图;(4)写教材分析;(5)复习一类文章的读法;(6)复习一篇文章的读法;(7)写作文;(8)批改作文;(9)作业检查积累。
5.不定期的6件事:(1)读课外书;(2)郊游;(3)介绍学习方法;(4)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与国内外教改信息;(5)相关学科渗透;(6)介绍国外科技动态。
6.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几件事:(1)写学习病历;(2)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3)写说明书;(4)智力训练;(5)三结合学语文;(6)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7)体育训练。
这个学习目标系统主要是量化管理,以时间为序,从量上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
魏书生对班级主要采用流动管理:就是按学号让学生轮流主管。每天按学号轮流做的3件事:办日报;抄录格言警句;课堂实施“六步教学法”。
四、语感派(以洪镇涛代表为代表)
洪镇涛是武汉市六中的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北省中语会副会长,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教学体系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是语感派当之无愧的代表教师。
语感派的教育思想:
(一)变“讲堂”为“学堂”:
(1)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摘要”
采取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给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和机会。
(2)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提示性的讲;释疑性的讲;补充性的讲。
(3)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
首先,教师通过和蔼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口语艺术,造成一种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多种鼓励措施,促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发言。
其次,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无所作为的状况。
第三,激疑问难,挑起争辩。
第四,鼓励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洪镇涛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做到如此“三变”,就能实现“变讲堂为学堂”的教学体系的变革。
(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他说:“所谓学习语言,主要是指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
1.语文要姓“语”;
2.指导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3.“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
(三)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主一副”:
1.以学习“精粹”(我国古典文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华部分)语言为主线,奠定学生语言及文化功底;
2.以学习“目标”(以现代文学为代表的文学精品)语言为主线,提高学生语言及文化素质;
3.以学习“伙伴”语言(生活中学习语言)为主线,训练学生语言操作能力;
4.以学习语文知识为副线,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观照。
语感派强调语感训练:
语感含义:
分寸感(规范恰当,逻辑严密,适境得体,);
和谐(搭配相宜感,生动流畅感);
情味感(文情感,文质感,文势感);
语味感(语言韵味的感受能力)。
语感派建立的学习语言为核心的常规教学模式
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得语感。
五、大语文教学派: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
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语文学习与各种学生活动,学语文与学做人,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观点。张孝纯“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姚竹青创立了“十能”语文教学体系: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六、目标教学派:以武镇北、王文延为代表。
特点: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订语文教学目标。目标教学程序包括:目标展示、前提测评、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学习反馈、查漏补缺等。在导学达标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目标的双重作用,即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制定目标是,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和科学性。在层次上,一般分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级。与传统的目的教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
    七、快速写作派:以杨初春为代表。
“以人的大脑具有快速编码功能的巨大潜能为依据,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快速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理念,第一个提了了“小学40分钟500字”、“初中40分钟600字”和“高中40分钟800字”的写作速度目标,并且创造了实现上述写作目标的168种快速写作的具体方法,而且创造了运用快速作文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这在作文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八、快速阅读派:以程汉杰、晏茂心、王学贤、潘意敏为代表。
“以人类大脑具有调动视觉扫描意识、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能为理论依据,通过强化训练,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综合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以规律化和量化训练为主要手段,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九、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6-30 20:27 , Processed in 0.42632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