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问题解决的,才是真研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1: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才是真研修
(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6 年 04 月 06 日第3867期成长力)
□ 贾书建
在全市教研工作会议上,我区初中英语教师团队现场展示了研培模式创新成果。
“怎么样?”展示完毕,我区一位老师就忙不迭地问我。“我看能交差了。”我答。有人会问:怎么把如此重要的工作说成“差事”呢?
受领任务后,我们确定由初中英语教师团队来承担,展示主题是“依托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微格研修”。我区把构建“研修共同体”作为“生命化教育”的支撑策略,各学科组建了相当数量的教师研修社群。承担本次展示任务的初中英语教师团队便是英语学科核心社群,由区英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在由该团队摸索出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微格研修”模式里,他们分别扮演四种角色:引领者、执教者、体验者和观察者。“引领者”非教研员莫属,教研员即便成不了“教师的教师”,起码应是“骨干教师中的骨干”,不仅要负“引领”之责,更要具“引领”之能;其余三种角色由骨干教师们轮流担任。先根据共同关注的教学难题拟定研修主题,再由“执教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进行模拟教学。“体验者”扮演学生配合模拟教学,分享自己的独特体验;“观察者”则以旁观者的姿态对模拟教学抵近“火力侦察”。这四种角色可谓分工明确,相得益彰。
“微格研修”是什么?“大问题教学”的创建者黄爱华老师认为,它是通过微小的、片段化的课堂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课堂能力,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为什么要“基于问题解决”?以往的学科教研活动“走过场”问题严重,许多老师把区里的教研活动日当成了“小假日”。所谓“教研”通常是由教研员讲点事,然后老师们就“活动”去了。“基于问题解决”意在克服此种弊端,强调研修要针对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在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普遍、经常遇到且备感困惑的问题,是制约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这些“疑难杂症”的成功破解,能帮助教师扫清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中的障碍。“成事成人”与“生命自觉”等理念的融入,使得“教研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研修”。
本次展示,英语教师团队主攻的问题是“英语阅读课活动设计如何更能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家底气十足,因为所要展示的就是研修常态:平时就是这么做的,不是为了迎合而矫饰,不是为了取悦而整景。
市里专家组来验收了。看了预演,专家们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模拟教学“师生”尽量不说或少说英语,因为与会者没几人能听懂;二是分设“体验者”等角色没有必要,莫如上“微型课”。
老师们一听可就“炸了锅”!不说英语,这还是英语课吗?这种研修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并经实践检验了的。道理很简单,课堂上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即刻知晓学生的想法,倘若亲自做一回“学生”,可用自己的脉动感受学生的心境,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而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设计。“微型课”是什么东西?常识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发动是“慢热”的,教学是渐次展开的,是快不得的。因此“微型课”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为了迎合赛课而生出的教学“怪胎”。
专家组做出裁决: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现场展示立意要新、站位要高,必须站在全市的高度,这是全市的事,而不是哪个区的事;而且这是市局新领导首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只准成功,不能失败,就差说“不换脑筋就换人”了。现场模拟教学,用一段英语课堂视频取代,为了让领导们能“听懂”,片子要同步打上汉语字幕;研讨时取消“体验者”等角色,由教研员负责组织。
绕来绕去又回到从前的老套子。老师们是识趣的,知道再说无益。最后专家组客气地让我说几句,我表态“保证完成任务!”此时心里已经把“任务”默认为“差事”了。
此后,专家组跟进指导。5分钟的课堂视频“摆拍”了好几遍,每次都要动用学生。由我修改的展示角本被“毙”,专家们干脆亲自操刀,如此这般,“角本”变成了“剧本”,每句“台词”都反复推敲、精细打磨,末了跟我们的初衷一对照,早已面目全非。事前排练了好几次,为保万无一失,开会前一天又彩排了一次。
团队教师来自几所初中,大多教毕业班,有的还是班主任,中考临近,任务繁重。真不忍心折腾他们,尽管区里规定研培活动“不扰民”,但也没有法子。参加这样的“演出”,于老师来说是身不由己,可为什么拉学生“陪绑”呢?不是常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吗?只怕“真人”成不了而沦为“假老道”。
当专家们提出“少说英语或不说英语”时,老师们的第一反应是:没了“英语味”,还叫啥英语课?而当我区的研培模式被专家们给肢解了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香味”——香坊区的特点、特色没了,还是我区的研培模式吗?研培模式创新,不是拍脑门子编出来的,一定要根植于研培实践沃土,一定是草根的、本土的、原生态的,一定是带有“香味”的或者别的什么“味道”,“甜、酸、咸、辣”皆可端上席来,完全允许是“臭”的,臭豆腐不就是因为闻着臭、吃着香,才成为传统美食吗?套用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我要说“越是我区的,才越是全市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22:18 , Processed in 0.0840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