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转型时代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7: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转型时代

不久前,赵润田先生发来一份未刊书稿《乱世熏风:民国书法风度》,希望我抽时间看看,并为这部书写几句以为“序言”。由于这段时间一直瞎忙,直到最近几天方才有机会打开文档拜读。如此精致的专业评论,“序言”我是不敢写了,写几句读后心得向润田兄及诸位读者请教。
润田这部作品,如书名所示,描写民国时期的书法成就。这确实是一个乱世,自清帝退位,特别是自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后,中国不幸陷入长时期内部纷争中。北洋系内部群龙无首,没有一个人可以取代突然逝去的袁世凯,这是袁世凯英雄一世最可悲的地方。取代北洋系的为国民党,国民党在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在国内外力量帮助下打败了北洋系,实际上是推翻了一个政权,重建了一个新国家。只是蒋介石和他的智囊太聪明了,他们只是“夺回”了中华民国的招牌,而不是新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因而后人将1912-1949年视为一个整体,可能并不太准确。
不过,如果与1949年之后的中国历史进行比较,1912-1949年这一段大致上自成体系,为一独立单元。这个时间段的中国,确实处于一个政治上动荡,经济上萧条,外族入侵,内部纷争,三十八年的民国历史,确实属于润田兄所说的“乱世”。
如果一定要说民国三十八年的历史与后来又什么不同,那么除了政治上的主导力量不一样,经济形态不一样,对外关系不一样,社会结构不一样,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完全不同。
民国在大陆三十八年历史,总体而言还是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转型时代。传统中国的士大夫情结还深深影响着官场、学界、实业界,一个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润田兄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民国官场、学界、实业界,几乎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更不要说那些靠写字吃饭的专门家。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门绝技,从世界范围看,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哪一种文化像中国文化这样重视书写艺术。只是遗憾的是,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渐趋职业化,一大批“专业书法家”的涌现,使中国的书法艺术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
当然,今天的书法专业化,与现代书写工具的改变,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电脑普及密切相关,像我们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所谓“文字工作者”,其实自从“换笔”,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再提笔,甚至已经到了提笔忘字,不要说书法,就连过去人际交往最简单的书信,现在也只靠“伊妹儿”,靠微信,书写与知识人的关联已经渐行渐远。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书写工具的转换?我认为,任何艺术均有其时代性,中国的书法艺术,极有可能像中国文明史上的许多文明样式一样,渐渐成为博物馆文化,渐渐失去其实用的一面,失去其群众性,渐渐成为小众,成为一部分人修习的对象。自有史以来,中国人丢弃或者说被取代的书写工具已经很多,尽管现在篆刻依然是一门艺术,但人们不可能继续以篆刻作为书写的主要样式,更不会将长篇大论刻写在竹简上。
中国文明的基本精神是与时俱进,任何有助于文明传播与发展的样式,都会很快普及,这对中国文明许多重要的部类看起来很残忍,但对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来说,又是一件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事情。与时俱进,当然有功利主义的考量,但是不与时俱进,比如在毛笔时代依然固守刀刻书写方式,在硬笔时代依然坚持毛笔书写的,固然值得敬仰,值得尊重,但毕竟不是中国文明的主体,书写工具的变化,是个人或少数人无法改变更不要说阻止了。
书法艺术,可能无意中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终结。果如此,民国时期竟不期然成为书法艺术的最后辉煌。正如润田兄在这部书中所分析的那样,民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为中国毛笔最后一次异彩纷呈的时代打造了充分展示个性风采的硕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多层次、多风格的书法群体,涌现出对今天仍有强劲影响的诸多书法大家,他们有的恪守传统,有的开辟新路,但都值得后人久久凝望。中国毛笔时代的最后一曲,金声玉振,八音克谐,群星灿烂,蔚为壮观。”润田兄的这部书,对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书法成就进行了细致梳理、分析。
读这部书,作为外行,我的感受是,作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分析。作者透过书法家的经历、为学、志趣,增加了许多一般艺术欣赏出版物所见不到的描述,这在“甲编”许多篇章中表现的非常突出。许多描写,对于我来说,也是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知道了这些书法艺术家作品背后的人生故事。
当然,这部书的主旨,还是书法艺术的鉴赏。由于作者几十年深究此道,极富心得,因而许多点评见解独特,匠心独运,形象贴切阐释了书法艺术的精髓,让读者有恍然有悟的感觉。
润田兄具有浓烈的忧世情怀,他在点评民国作品时也不忘顺带兼及当下书界。许多评论相当犀利,书界朋友可以不认同,但也不能不承认当今中国的书法,问题多多。书法家究竟应该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可能还应充分讨论,寻求共识。增加书写文化底蕴,应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方向。
我与润田兄是同代人,几十年的朋友,但我对书法艺术,是外行,近乎一窍不通。我之所以愿意说这几句外行的话,主要是想表达一个外行对书法艺术的敬佩,对润田兄才华的敬佩。不对之处,敬请润田兄及各位同好批评赐教。
           马勇,2015年1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4 22:36 , Processed in 0.11879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