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中学老师对余秋雨碑文的批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1:5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中学老师对余秋雨碑文的批改


  在下做过几年中学语文老师,以我批改作文的标准,余秋雨的作文不及格。
  现录余文如下: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先分批: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
  首句问题最大。"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这句话转换成白话就是:"华夏大地,美景无数,但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的却只有寥寥几处"。话怎么能这么说?为了拔高钟山也不至于这样贬低华夏风光,况且这也不是一向推崇中华文化的余秋雨应当说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语法上。这句话是一个转折句,转折句分前后两句,前后相反,后句颠覆前句,前虚后实,重在后句。"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前句说"无数",后句说"寥寥",重点在"寥寥",且"寥寥"颠覆了前句的"无数"。怎么改呢?应当用递进句。递进句虽然也是重在后句,但前后句意思相承,后句并不颠覆前句。比如,可改成这样的意思:"华夏大地,处处美景,更有无数胜景,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或者不用递进句,就两句,前后相承。
  接下来"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则完全是大白话,"其中之一"和那个"在"非常扎眼,另外,说"钟山之麓"也不对,作为一处风景,钟山是一个整体,况且你后面不是说"钟山风景,美则美矣"吗?怎么改呢?改成"其一者,钟山也"行不行?不行,因为你这里说"其一",读者就要等着在后面看"其二其三"。问题出在哪里呢?同样出在语法上,"其一"应用在句尾而非句首。
  综合以上,"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可改为"华夏大地,美景无数,有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者,钟山其一也"。这样读起来就起承顺畅,破题自然了。
  "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此地"多余。
  "每当清秋时节"。"每当"多余。
  "山岚夕阳,明月林禽"。不对仗,可改为"山岚夕阳,林禽明月"。
  "重新打点江山"。大白话,"打点江山"不通。
  "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这纯粹是一现代汉语句式,却夹在一堆四六句当中。"南京"是定语,"人民"是主语,"于甲申之年"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启动"是谓语,"整治"是定语,"宏图"是宾语。只可惜是个病句,"启动"与"宏图"动宾搭配不当。
  "一时气象万千","一时"是过去时,不当。
  "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这句大家议论的最多。我的看法,余秋雨不是有意自夸。余秋雨脸皮厚,但他不会明目张胆地自夸,他往往是借他人甚至虚构他人来自夸。那么这句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余秋雨的本意是想说,钟山风景太美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才写了几句,钟山的全部景色就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想说这个意思,但是却不知道"烟霞满纸"是句恭维别人的话,于是就用上了。就像朱军本意是想说"您爸爸",却用了个"家父"。这是余秋雨的老毛病,像错用"致仕"一样,喜欢买弄又不懂装懂。
  以下总评:
  先说文法。
  余文除语法错误颇多以外,在文法上最大的不堪之处是不文不白,不伦不类。今人写文言,不必用词晦涩,可以通俗直白,但必须遵循文言的基本规范。文言句式简洁,多是省略句,不会主谓宾定状补俱全,像"此地山雄水碧","每当清秋时节"中"此地"、"每当"都应省略,更不用说"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这些大白话了。另外,作为骈文,平仄、铺陈这些先不强求,但你起码要基本做到对仗工整。如"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这几句,"画卷新展"和"岭苑初洗"相对仗,可后面却只留下"经典再现"在那单吊。其他如"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等只是凑成两句,一点不工整。
  再说立意、主题和内容。
  据园林管理局说,"主事者命余作文",是给了余秋雨材料的。作为材料作文,你不能照抄材料,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来,也就是先要立意。立意高低,直接决定作文的质量。余文开头唬头很大,说钟山是华夏美景中寥寥无几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者之一,可紧接着端出来的却是一个拼盘:"六朝熏风,南唐遗韵,大明王气,伟人身影"。读到这,我仿佛看见一个游人边看边说:"好地方啊,出过好几代皇帝呢。"也就是说,余秋雨的见识跟一个普通游客的见识差不多。经历多少朝代,出了几个皇帝,这些大家都知道,还用你来说?难道你看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十朝古都,孙中山,就是一般的中学生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主题:数代王朝在这里更替兴亡,孙中山推翻帝制,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逝世后安葬于此,钟山有幸,见证了中华历史的滚滚潮流。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也可以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总之,你得有主题。另外,"大明王气"与"伟人身影"并列也显得不伦不类。这大概是指明孝陵和中山陵吧,问题是你在陵园转,然后你又说"隐隐"看见了墓主的身影,你是不是想拍鬼片?
  "深嵌历史"就这么个嵌法,那么"风光惊人"呢?是秋天的枫叶和"山岚夕阳,明月林禽",而且这"山岚夕阳,明月林禽"还是"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乖乖,这随便一个山区农村都有的景色怎么就成了"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了?
  接下来的"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大概就直接抄自园林局领导的工作报告。你又不是会计,你记这些帐干吗?后面的"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就更不靠谱了,作为十朝古都,只有靠修个园子才能俯仰岁月,读解文明?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流畅,主题明确突出。以这个标准看,余秋雨的作文不及格。
  2009-12-9 21:02:09 文章提交者:十博导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转自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153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18:45 , Processed in 0.11228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