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2014校长读书论坛":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7: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2014校长读书论坛":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2014年05月08日  作者:王珺 文字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来自“2014校长读书论坛”
  编者按:“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句话简单朴素,却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说这句话的是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4月23日,本报联合商务印书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京共同举办了“2014校长读书论坛”。来自北京、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的校长、教研员,以及教育部、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出版界的百年老字号——商务印书馆,纵论读书,分享阅读。今天,本刊集纳论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专家纵论读书
    顾之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曾经出版过一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其中第三册第一课的题目就叫《读书》。“学生入校,先生问: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人不读书不能成仁。”大家知道,读书人人需要,但是中小学教育尤其如此。为什么?中小学生读书和成人读书不同,因为中小学生记忆力好、好奇心强,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就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所以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人读书的黄金时期,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里写了这样几句话,叫“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用意也正在这里。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如果校长重视阅读,就能带动全校阅读。我们不能把阅读仅仅看作语文学科的事情,它更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书象征着知识、象征着力量,多读好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心灵,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
    张浩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德国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失去语言我们将一无所有”,他的话揭示了语言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开展全民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国民多读几本书,而在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于语言文字的保护。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教育是主阵地,《义务教育语文规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出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个目标的完成不仅需要在座各位老师的努力,更需要教育局长、校长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一个懂教育、爱读书的校长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随着数字化媒介的迅速发展,有一种悲观的观点认为传统的阅读岌岌可危,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从学校到社区,各种读书会、读书沙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都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由此可见,在国民中倡导读书是时代的呼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读书的意义,并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作为教育专业媒体,中国教育报一直以倡导教育工作者爱读书、读好书为己任,大力宣传来自教育基层的读书典型,与广大读者分享洋溢着教育智慧的读书经验。今年是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第十届评选,十年间,我们评出了100位年度读书人物,会聚了教育领域各个层面推动读书的典型人物。通过这一活动,他们推动读书的事迹和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他们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教育的大地上,他们用燎原之火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以及周围的人爱上读书。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
  首先我想说三句话:第一,当阅读居然需要许多人去为之鼓与呼的时候,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第二,当阅读变得嘈嘈杂杂、支离破碎的时候,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第三,当深度阅读或者经典阅读成为奢侈品的时候,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应该说,这三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的是我们社会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发现问题,更可怕的是不能解决问题。我想我们今天举行这场活动本身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的努力。读书,从孩子抓起,从教育抓起,这恐怕是改变上述现象的一个根本办法。
  出版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商务印书馆在100多年前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以教育出版起家的。我常说,做出版有两个衣食父母,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我们的作者资源当中来自教育战线的朋友们占相当的比重,我们读者队伍中,学生也是绝对的主力。所以,出版者需要教育者提供资源,教育者也希望我们出版社不断推出好书,成为滋养和伴随师生成长的精神食粮。




校长分享阅读  王志江(北京丰台二中校长):成就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说实话,我从未想过“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就是读书嘛,如果什么事都以“有用”或“无用”来评判,未免太过功利了。但这个问题既然困扰着许多人,我就从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校长角色出发勉力谈谈。
  首先,阅读于我而言就是修身成己,想想怎么安放生命,安放一个浮躁不安的灵魂。呼吸重要,吃饭重要,阅读当然也重要。但是我们很清楚这三个重要是不同的,前两个是人生而有之的,是本能,但是,人不是生下来就爱好阅读的,它不是本能。这就需要后天的一些培养、教化以及环境的熏习。所以,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以及一些幼儿园、小学都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了阅读习惯就够了吗?我觉得可能还不太够。我看到一些看似喜欢阅读的人可能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停留在阅读报刊、杂志、言情小说的层面,而没有去想怎样通过阅读让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超拔。所以,很多个夜晚,很多孤独、寂寞的日子,我都会努力走进一本本伟大的经典。有时候仿佛感觉到被某个伟大的灵魂附体了,会跟他一样对着黑夜,对着苍穹,发出追问和呐喊。比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当你沉浸在伟大的经典中时,你也许根本找不到标准答案,但你可能会得到某种启发并看到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路。这些领悟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用,但可能是无用之用——借以安放自己的灵魂。这权且算是阅读的第一个用途吧。
  其次,因为我是校长,我需要通过自身的阅读带动一个团队、一所学校。所以,阅读的第二个作用是在修身成己的基础上成人、成事、成就一所“不一样的学校”。我经常跟老师们探讨:我们自己要读什么书,我们要引领孩子们读什么书,我们希望通过阅读解决什么问题……泛泛地谈教育的问题非常容易,如:有人说作业负担太重,练习题太难,然后就天天喊着减负;有人说中国的父母都是虎妈狼爸,望子成龙之心太过迫切;还有人说现在的学习全都是按着牛头吃草,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这样的问题太多太多,怎么办?于是大家就会围绕这些问题开始改革。这些是问题吗?当然是!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它是问题,还不如说它是问题的表象而已。
  要做最优质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最欠缺的是心理学素养和哲学素养,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方面着力。我从小生活在山区,爸爸妈妈都是种庄稼的好手,何时播种、浇水、施肥,何时收割,他们门儿清。但是我们搞教育,每一个生命非常鲜活地来到我们面前,有几个老师敢说对这个生命门儿清呢?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怎么回事?道德人格发展是怎么回事?目前的发展水平如何?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达到怎样的高度?我们要么凭经验说事,要么毫无经验地“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这些问题在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伟大的经典论述。于是,我带着老师们一起走进心理学和哲学的殿堂。就这样慢慢地读着、实践着,我们也许就能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学。这的确不是一条可以“速成”的捷径,而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我们唯愿在岁月深处,开出一朵宁静的花。
  通过阅读,既能修身成己,又能成人、成事、成就一所小小的学校,普天之下,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孙双金(江苏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校长应该读哪些书
  作为校长,应该广泛地读哪些书呢?
  第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现在好多校长原先都是教学骨干,可当上校长之后,就把自己的业务专长丢弃了,我是十分不赞同的。我1981年从教,1989年在全国首届中青年阅读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1992年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可我从来没有放弃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教《走进李白》,我读《李白诗选》、《唐诗三百首》、《唐诗的故事》、《大唐史话》;教《论语》,我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李里的《论语讲义》、《论语故事》、《孔子这个人》;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我读冰心;教《三顾茅庐》,我读《三国演义》;教《林冲捧打洪教头》,我读《水浒传》。最近为撰写《13岁以前的语文》一文,我读了《过去的教师》、《大师的教书生活》、《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
  第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必然要有大教育的视野。“学愈博,思愈远”,学问愈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是开阔。为了深入探究教育的真谛,我反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为了通晓中国教育历程,我读孔子、孟子,读朱熹、王阳明,读蔡元培、陶行知。为了熟悉外国教育史,我读苏格拉底、柏拉图,读蒙田、培根,读杜威、罗素,读皮亚杰、布鲁姆。在阅读中我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在阅读中我掌握了教育的规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循循善诱”,这些教育情怀和智慧春风化雨般融入了我的血脉,滋养着精神的成长。
  第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周国平先生在《中外教育名人100篇》一书的序言《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这样写道:“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碎和平庸。”我深以为然。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人为最大己任。既然是培养人,首先就得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首推哲学家了。只有深入地把握人性的特点,才能循其人性,扬善抑恶。不读哲学,不懂得人性,如何能做好培养人的工作呢?所以,有学者称《论语》,一言以蔽之:“教人成为君子的学问。”过了“不惑之年”,我最爱读的书籍是哲学、美学类的。像傅佩荣先生所说的那样,读哲学能让你的人生像涂上蜂蜜的面包,吃起来甜津津,香喷喷,有滋有味。我认为读了哲学,能让自己从“物质人生”,走向“艺术人生”,乃至“宗教人生”的美好境界。
  王建明(安徽合肥八中校长):将阅读指导纳入课程建设
  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指导不等于让学生拿起书。要将阅读指导落到实处,首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条件,以“你需我有”的理念建立分层指导体系,有针对性地与学生需求对接。其次,需要对现有的语文课程体系进行充实和延伸,以丰富灵活的语文形态保障阅读指导的进行。再其次,阅读指导需要有热情、有方法的引领者、实施者,教师要具备阅读指导的能力。
  对一所学校来说,倡导阅读和阅读指导,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很可能行而不远。基于此,我们把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进行保障、支撑。阅读指导在以下四类课程中体现。
  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阅读指导课题组选择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精读指导篇目,从文本中选取其最大语文价值,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针对性指导,形成阅读同类文本的普遍性阅读策略。
  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建立在基础性课程基础之上,分为限定性课程和非限定性课程,以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理解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从语言、文化、审美等角度对基础性课程进行延伸。
  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是拓展性课程的延续与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拓展性课程中感兴趣的阅读话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为有深入学习和探究要求的学生的阅读研究和鉴赏提供研究理论指导,保障阅读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实践性课程以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为主,目的是为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提供发展空间,并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阅读指导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开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广泛的阅读及其他交流空间。
  怎样把少数人读书变成最广大的民众读书?作为校长,我想说,从我们的孩子开始。
  (记者 王珺/文字整理 记者 张学军/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1:20 , Processed in 0.12503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