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阅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6: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尔加斯·略萨如是说》,作者陈众议,原载《中华读书报》
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65214
一、童心与乡情
巴尔加斯·略萨的现身说法中有一点还不为当今中国老于世故的父母所重视:童年阅读的重要性。我国的孩子正为变相的仕途文化和形形色色的功利文化所累。家长们拼命揠苗助长,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却忽略了为幼小的心灵留一片想象的空间。巴尔加斯·略萨歪打正着,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从童年说起,谓时至今日儿时的阅读依然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创作。他说:“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五岁时学会了阅读。我总是这样说,学会阅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因为我至今记得,阅读和破解那些冒险故事中的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当时的儿童读物是一些冒险故事,它们不是漫画,而是文字,通过破解书中的文字,让文字变成形象,形成一幅幅冒险场景,让我这样的小读者得以经历故事中非凡的情节,得以实现跨越时空的旅行。阅读让我得以经历常规以外的生活,经历超越生活的非凡体验。我想,那个时候阅读带给我的激情正是我创作激情的源泉。对于我最初的习作,我已经淡忘,但母亲总是对我说,我最初的书写,那些让作家使命得以显露的习作,都是我阅读的延续,因为故事的结束不能令我满足,甚至让我感到难过,于是我就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它们……时至今日,我可以说,我一直在做同样的事。”这也是他在诺贝尔奖领奖仪式上的演讲重要内容。同样,外祖父的《一千零一夜》连同外祖母的故事占据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幼小心灵的一多半。此后,他又幸运地遇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启蒙老师罗莎·海伦娜·弗格森小姐。她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启发式教育法把孩子们带进了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于是,塞万提斯、安徒生、格林兄弟、凡尔纳、大小仲马、莎士比亚、贡戈拉、达里奥等纷纷进入了他幼小的精神世界。
童心以及童年的经历、童年的阅读一直为西方文艺家所关注。雨果称艺术创造是“在这世界的儿童中”,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则明确地把艺术归结为“保持童年的情感”并“把它带进成人的世界”。然而,受儒家功利文化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我们却长期忽视对童心的呵护。恕笔者孤陋寡闻,除却曹雪芹,我国经典文艺家少有如此重视童心、褒扬童心的。李贽的“童心说”固然有名,但强调的恰是童心的一面:真诚。然童心还有另外一面,却是与前者相对的不真,即幻想。也就是说,李贽藉童心说以诘世俗谬见,自己终究也难逃世俗的羁绊,陷入了功利的泥潭。
……
于是,除了关起门来做“饮食文化”,我们几乎只剩诗等极少数想象的载体了,却常常还要受到狭隘道统的束缚。到了现代,小说虽然得到了“平反”,但小说又总体上紧缩功能而成了纯粹的政治工具。这时,中国文学几乎完全丧失了对未来的兴趣和想象。上世纪70年代以降,想象的各种禁区被逐渐打破,中华民族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信息时代,穷国和富国即便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少也能够站在同一想象的空间。但是,想象不可能一蹴而就。普希金说过,“真正的想象需要天才的认知”。著名教育家鲁道夫·史丹勒博士则把想象分为记忆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而应试教育给孩子的只能是前者。同样,他创立的沃道夫教育法一直否认电视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做游戏、听故事和读书才能提供给孩子以创造性想象的空间。就说书吧,它在现代孩子眼中的重要性正在可悲地减弱。但事实上它仍将是人类获取创造性想象的主要渠道。这是由文字的特殊性所规定的。非文盲和文盲在音像制品面前几乎没有区别。沉溺于影视图像制品而不注重文字训练、不注重抽象艺术尤其是文学等高品位艺术作品的阅读与观赏,将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拿文字而言,其接受(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影视之类的具象艺术。打个比方,“漂亮”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用于某个文学人物,就可以产生无限的张力,根据时代、民族、个人审美标准之异而易;而表现于具象艺术,却只能是费雯丽或梦露或别的什么影星,这也就等于把本质抽象的概念限制在具体的、直观的和一成不变的形象上,不给受者以想象的余地。
总之,应试教育和现代文明催生的电视垃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急功近利的快餐要求,另一方面则以其求同伐异、压抑想象的“标准答案”、“同一形象”把人们的想象空间缩小到了最低限度。它们不知断送了多少少年天才。这就是说,我们除了历史的包袱,还有现实的制约。因此,废黜应试教育、重新唤回阅读,非但必要,并且紧迫。
……

《“街坊式书展”还有存在价值吗?》,作者马家辉,原载《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61769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阅读
家长们或许只是纯属好奇,来开开眼界,来捡捡便宜,但无论如何,只要大人肯把双脚踏进会展,被他们牵着来的孩子也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书本。好书坏书,深书浅书,你永远不知道将在何时何地触碰到第一本启蒙之书。
若往深层里想,更值得提出问号的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阅读?
台湾作家唐诺曾对此有所观察:“如今我们不吝惜给小孩一大堆书,却没给他们读这些书的时间,这是太多事太多东西的壅塞童年,像他们肩头上动不动就十斤重的大书包,像他们拥挤不堪的学校教室或补习班才艺班,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夜车念书绝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唐诺眼中,学校课本是令孩子讨厌阅读之源,因为学校教育的宿命保守性和安全性是“在同一年纪但其实个个心性、兴趣、才分不同的小孩中,勉强寻找出一个最基本的公约数来,这个尺度,本来就把几乎所有精彩的、有独特个性的、富想象力的,但也因此不稳定、带着争议甚至说有‘危险’的美丽东西给排除出去。一个人如果每天被迫和那寥寥两本无趣的教科书相处十二个钟头以上,若他还挣到半小时一小时自由时间,你以为他还肯再打开另一本书来看吗?”
教科书的劣性足以磨灭学生对阅读的胃口,课外书再美再好,孩子们早已无福消受;可恶的教科书,是谋杀阅读的利剑,见血封喉,孩子们死得不明不白。
香港书展当然需要精益求精,但更有需要全盘改革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考试方式、教科书质素;而正因教育制度失败如此、考试方式守旧如斯、教科书质素堕落如斯,我们才更有理由鼓励孩子到书展开开眼界,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6:26 , Processed in 0.10929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