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陆原创动漫30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5:2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陆原创动漫30
(本文发表于《中国图书商报》)
文  杨鹏

第一个十年:光荣与辉煌

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动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仅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土壤,也拥有得天独厚的青少年、少年和儿童观众市场,以及人数不多但十分精良和成熟的动画创作团队,因此,发展势头良好,诞生了不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优秀作品。
1977年,美影厂恢复了创作生产,美术电影开始重振旗鼓。1979年,代表着中国美术电影创作又一个高峰的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电影。它从1978年5月开始筹备,1979年8月全片拍摄完成,耗时一年零三个月。该片的制作班底基本上是《大闹天宫》的制作班底,导演王树忱是为数不多的留学苏联的专业动画美术人才。作品讲述了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哪吒出世、杀死龙太子、天庭痛打龙王、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为救全城百姓性命悲愤自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让哪吒复活、复活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的故事。这部作品与《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一脉相承,表达的是不畏强暴、反抗权威、为理想而斗争的“闹”的主题。和前两部不朽之作一样,这部作品的创作人员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作品从人物造型的设计,到背景设定,到小道具的运用,大量参考了民间年画、戏剧舞台方面的资料,哪吒的形象,由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张仃设计,很有装饰感,又带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这使得“哪吒”和当年的“孙悟空”一样,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另外,和前两部作品相比,它是一部更加人性化的动画片,更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片中的“哪吒”是一个敢于牺牲自己去帮助老百姓的动画形象,他身上带有的悲剧色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都使得这部影片有更为打动人心,也更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这部动画片再次显示了动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美妙结合。《哪吒闹海》公映后,曾经获得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法国布尔波拉斯青年童话电影节宽银幕电影奖,1979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 最佳美术片奖。1980年,还作为第一部华语动画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参展。
之后,中国美术电影工作者们热情更加高涨,中国美术电影的舞台也好戏连连:从 “文化大革命” 结束到1984年,共拍摄了100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也取得新的成果。从创作实绩上,绝不弱于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美术电影。
1980年出品的《三个和尚》可谓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外国现代表现手法一次亲密接触的成果。这部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取自中国民间传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中的人物造型在传统的唯美上有了很大突破,简单的线条勾勒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独树一帜,很有实验动画的意味:作品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台词,以音乐贯穿始终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孩子们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很容易体会到其表层的涵义:故事教育孩子做事不能依赖别人,要勤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但它的内涵远不止那么简单,你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它,也可以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它,还可以从中寻找中国古典的意境与禅意。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它,都会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发现。这是一部寓意深刻、语义多样的作品,笔者认为其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亚于《大闹天宫》,它是“中国动画学派”遗留下来的真正的经典。
摄制于1980年的《雪孩子》,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一个雪人交朋友,最后雪人为了挽救了小兔子的生命,舍己救人、融化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一种崇高的情怀,舍己救人的精神。充满了童话情调,获得了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也是在这一年摄制年的童话影片《老狼请客》于1982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
1981年出品的《九色鹿》是民族艺术和文化传统在动画艺术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次成功。作品选取了佛经中的故事,风格兼承的是敦煌壁画及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在人物形象和用色上形成了一种异域风情的特殊效果,是一部美学风格既民族化又非常独特的动画片。
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在风格上基本上都继承了建国以来形成的传统——民族化、多样化、艺术化。如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传奇智慧人物阿凡提。水墨动画《鹿铃》将原来的水墨动画在艺术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也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基础上,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的《天书奇谭》无论画面风格,还是表现形式,都极其流畅。另外,也把中国传统的勾线白描表现得淋漓尽致。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等,都是在艺术上达到相当高度的作品。
由于电视的普及与发展,原来的影院片已远远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作重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1984年出品的动画连续剧《黑猫警长》是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系列动画影片,该片共五集,为《痛歼搬仓鼠》、《空中擒敌》、《吃红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一网打尽》。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的形象。该片于1988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其中第一集曾于1985年获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优秀影片奖、第四集获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油娃奖优秀影片奖。其他系列影片还有:13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了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13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6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
从1926年的《大闹画室》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美术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族风格。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美术片已经形成了独步天下的“中国动画学派”。另外,中国美术片在中国各类影片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它是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至1986年止,有29部影片在国内获奖37次;31部影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许多中国美术片在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是难得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用来教育后代最佳的精神食粮。
80年代中期,“文革”后形成的中国美术影片浪潮渐渐地走向了尾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中1985年出品的《金猴降妖》片长为90分钟,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该片于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1987年获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动画电影节长片奖和大众奖;1989年获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虽然这部影片获奖众多,但是,从影响力来看,它已经无法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相比。这部动画片,似乎在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为“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划句号,在预示着一个中国动画举步维艰的年代的到来。

第二个十年:艰难的抗争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国外动画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动画人才大量流失,国内的观众市场,也向国外动画一边倒,中国动画进入了举步唯艰的抗争期。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资金较大的影片是《宝莲灯》。该片从1995年开始筹拍、耗资1200万元,由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共绘制有150000余幅动画画面。这部影片对迪斯尼的动画电影进行了学习与模仿,因为其编剧和制作的差强人意以及违背市场规律,做得并不成功,在推出后受到了诸多动漫迷的抨击。不过,这部影片确实代表了中国动漫人从上到下突围的愿望。
1999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也生产了9本长篇动画影片《猫咪小贝》,在业内得到了许多好评,并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奖励。同一个故事制作的电视动画连续剧《小贝流浪记》也在中央台播放。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动画厂商看到了中国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以外方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以及江浙一带成立了许多动画加工厂,从中国吸收便宜的劳动力来为其动画片进行加工。由于这些加工厂对中国具有实力的动画创作人员开出七、八千甚至一万的高薪,导致大量动画人才流向了这些企业。当时的美影厂员工的工资仅两三百元,在高薪的诱惑下,骨干力量几乎全走了。这对中国的国产动画是个致命的打击。此外,这些动画加工厂按照“两头在外,来料加工”的方式运作,中国人虽然在这些工厂里工作多年,但因为是低级劳动力,所以什么也学不到。
另外,国产动画在当时所经受的另一个致命打击是日本动漫的大举入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圣斗士》、《机器猫》为代表的日本动漫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悄然进入中国,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市场。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他们所接受的动漫文化基本上是日本动漫,而不是我们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国产动画。于是,我们失去了整整一代人,失去了所有的战场,失去了太多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产动画片已被冲击得溃不成军,电视动画市场近乎失控,这种现象引发了政府高层的危机意识。1995年9月,中宣部第一次成立了动画专题调查组,对当时的动画片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不久,国家着手实施寄托了国人良好愿望的“5155工程”。“5155工程”是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启动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的全称,其含义是:调动和集中全国的创作、编辑、销售力量,建立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重点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办《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5种动画刊物。中国动漫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2000年,广电总局又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规定电视台播放国产动画片的比例不得低于60%,同时实施进口动画片的许可审批,以限制境外动画片的引进和播放。此外,政府部门也加强了打击盗版的力度,所有的盗版漫画书在1995年前后停止出版,所有出版过漫画书的出版社都要整顿,而一些问题严重的出版社更被停止营业,盗版书在正规出版社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90年代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日本动漫通过正规渠道的传播,保护了国产动漫的星星之火,也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动漫画家,如颜开、陈翔、郑旭升、姚非拉等。(不过,这批画家最早是通过一本以盗版日本漫画为主,但是同时也为中国画家提供漫画作品发表空间的杂志——《画书大王》出道的。)
不过,90年代的动漫反击从总体上来讲是失败的。官方的许多相关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比如说一直到现在,国外动画片仍然可以改头换面,假冒“国产动画”在电视台播出。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中国的电视台90%的动画片仍然是国外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只占10%,而且其中大部分为电视台自产自销的节目。国产动画片的生存空间依然被挤压着。
这一时期的国产动漫产量低、质量不高、投资环境差、有关部门的动画腐败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90年代中国动漫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在90年代动漫抗争中,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我们的收益却是微乎其微的,整个90年代的国产动漫的抵抗运动,也基本上是失败的。
在谈到中国动画为什么会在80年代中后期衰弱这个问题时,人们一般会谈到一些客观原因,如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社会忽视、自身定位不明确……等等。很少有人从中国动画的历史去找原因。笔者认为,中国动画的产业危机,其实不是自80年代中后期始,其危机蕴育在中国动画创立之初。
首先,中国动画生长于计划经济环境,先天缺乏商业机制。
中国美术片的大发展是在建国后,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和国外动画产业相比,它先天缺乏商业机制,产业链断裂,许多关键性环节缺失。计划经济的好处是做什么事都不缺人,人做事的动机纯粹,不以赢利为目的,万众一心,资金上也有保障。这种体制,可以保证艺术家们在艺术方面精雕细刻,可以保证他们的艺术探索没有生存方面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动画可以在艺术上一枝独秀,可以出那么多高质量动画片,可以形成“中国动画学派”的社会原因。但是,任何产业的结构都是金字塔形的——既需要位于塔尖的高端作品,也需要适合于大部分受众的低端作品。动画片也是如此:它既要有艺术方面炉火纯青的探索之作,也要有适合于大部分消费者的快餐作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说是畸形的:是倒金字塔形,有数之不清的高端作品,却缺乏快餐式的、平民化的商业化作品。至于与动画片相配套的周边产品生产:如玩具开发、商标转让、系列图书制作等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即使有,也不过是顺手捎带做一下)。
其次,中国动画从一开始就是小作坊式的“精工细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系列动画片生产。
80年代中期以前,有能力制作动画片的单位仅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其操作一直是“精工细作”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其制作系列片按照单本短片的生产方式进行,由一个导演负责从分镜头剧本到摄制完成全部工作。以这样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一部26集的系列片至少要5年才能完成。据统计,美影厂在50年的历史中生产的动画片总量只有3万多分钟,即使按每天30分钟的播放量,也不够一家电视台播3年。这样的制作能力,电视为王的年代,自然无法满足电视播出的要求,以这样的生产能力去竞争,自然是要一败涂地的。80年代后期,比较有实力的电视台都建立了自己的动画制作部门,比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另外一些大的电影制片厂也建立了动画部门,比如科影厂、上海科影、八一制片厂、长城电影制片厂等。但这些制作单位中,除了中央台动画部之外,其余规模都很小,制作量少,而且大多都是短片,无法形成系列,只能自产自销或者在电视台内部交换。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根除这一体制的弊端。另外,就算我们自认为精品的动画片,在市场上也是缺乏竞争力的,比如《哪吒闹海》曾经被英国BBC收购,其收购价仅仅几千美元。
另外,中国动画行业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缺乏与国外作品的交流和学习。
虽然中国动画在艺术上成绩不俗,但是,中国动画的发展长期处在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之中,其产品主要是用于国内观众的自我消费,其对外的雄心只以获取奖项为满足,不以赢利和占领国际市场为目的。由于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从50年代到80年代),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动画也是一项巨大的产业,完全没有去做国际推广的尝试,自动放弃了国际市场,所以,当美国、日本在拼命抢夺世界市场、攻城掠地的时候,我们却将一切拱手相让。此外,“文革”期间,美影厂的动画片遭多方批判,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花鸟虫鱼”,几乎没有作品可以幸免,整个动画片的生产陷于停滞状态整整6年(1966~1972)。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世界动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动画业迅速崛起,飞快地走向成熟,动画大师和重量级动画作品的数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增长着。80年代后期,世界动画市场的格局已定――基本上是由日本和美国平分天下,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了一点份额。加上我们自己根本没有商业动漫,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现代动漫的技巧也十分陌生,所以,90年代初,当日本动漫涌入中国时,我们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还有,从内容上看,中国美术影片一直是文以载道的,题材狭窄、主题单一,缺乏现代感,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观念误区,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过于民族化的东西,往往是被“世界”所难以接纳的东西。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美术电影,从总体上看,都是文以载道,为政治服务的(当然,个别作品除外),它的题材局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典籍,现代题材的故事,也仅仅是一些童话或生活故事,像科幻、武侠、历险、魔幻、侦探、情感……等题材的作品,我们几乎没有涉及。此外,主题也极其单一,无外乎是反抗权威、惩恶扬善,教育功能大于娱乐功能(这是完全违反动画片创作规律的),许多动画片,还有主题先行的弊病。在创作技巧上,我们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有很多探索,但在现代性上、在商业化上,以及其他许多方面,我们连想都没有想过。
从艺术的层面,我们可以引“中国动画学派”为荣,但从产业的角度,笔者认为它并不值得称道。当然,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动画学派”不可能有产业化的考虑,我们不能太苟求于它,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时代的原因和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而无视其致命缺陷,以及给后来的中国动画产业难以腾飞在观念和体制上所造成的深重影响。
由于以上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动画产业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并没有走向繁荣,而是令人沮丧地衰弱了。

第三个十年:机遇与挑战

没有一种失败是永远的失败,就像没有一种成功是永远的成功一样。
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游戏产业的崛起,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其动漫的运作方式也在发生着调整。动漫在90年代中期以后就不再是纯粹的动漫,动漫产业的内容不仅包括动画片、图书、形象授权、周边产品开发等传统的要素,还加入了更新的元素――游戏。21世纪的动漫产业如果不能与游戏产业相结合,只有死路一条。日本动漫在20世纪90年代后走向萧条,韩国动漫在21世纪初迅速崛起,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数字化为王”年代的竞争中,日本已不再强势,而韩国却把握了先机。
虽然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达十余年的突围未能取得成功,虽然5155工程的效果不佳,虽然中国当下的动漫产业在世界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但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媒体,或是动漫作者,从上到下,都没有死心,都还在苦苦地寻找着突围之路。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一些事实看出:
2002年4月,《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文件提到了要“鼓励开办少儿频道甚至动画专业频道”;2003年8月,李长春同志就光明日报文章《中国动画何时走向振兴》作出批示:要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化支持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出台,明确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2004年3月31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要求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少儿频道;2004年4月20日,广电总局正式向全国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4年5月2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对国产动画片实行题材规划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8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抓紧做好央视少儿频道落地工作的通知》;2004年10月21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上报开办少儿栏目情况的通知》,确保年底前全国市(地、州)级以上的电台、电视台一律要开办少儿栏目;2004年11月8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做好上星动画频道落地工作的通知》……
关于重振国产动画产业的文件连续出台,举国震动。和政府部门相配合的是媒体,2004和2005年,国内大小媒体都将焦点锁定动漫,频频放水。人们从媒体上听到的耳熟能详的论调有:国内有3亿多青少年,3600多家电视台,动画产业的市场和前景广阔,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产动漫一年缺口20万分钟;国产动漫有着200亿元的潜在市场;如果再算上授权衍生,则有千亿元的诱惑;日本动漫出口是其钢铁出口收入的4倍;美国每年的动漫产品和衍生产品产值达50多亿美元;动漫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与中央政府和媒体相呼应的还有地方政府和企业,比如常州市政府在2004年的有关文件里就常州市大力发展卡通产业的可行性分析、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发展模式、战略重点等方面,勾勒出了一幅美好蓝图,并斥资千万举办了“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杭州市则宣称要“把杭州建成动漫之都”,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上海市要在静安区建立动漫特色产业园。湖南省委常委表示长沙要做大作强蓝猫产业;潮洲市市长亲任动画片《宇航鼠》项目小组组长;深圳也制定了动画产业发展规划……
动漫展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据统计,仅2004年,上海有大小9个动漫展;广州办了4个动漫展;北京主要有5个动漫展,其中东方国际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暨北京动漫嘉年华是比较大的动漫展,共接纳观众117000人次,此外,2004年全国还有常州、嘉兴、苏州、杭州、宁波、深圳、洛阳、成都、济南、青岛、郑州等地都举办了较大的动漫展。
2006年,国家又规定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每天17时至20时,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则需报广电总局批准。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本土的原创动画打造了一个小环境里的春天,为国内原创动画片的发展争取了时间。一些国产动画片,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该片为传统武侠题材动画片,于2004年由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仅耗时4个半月就完成了108集的全部制作。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后,图书销售被带火——在短短的数个月间,就创造了1500万册的销量,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儿类图书的最高销售纪录。这一成功,无疑给举步维艰的中国动漫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当然,该片的负评也不少,比如很多观众认为它的格调不高,情节过于血腥和暴力,缺乏深刻内涵等。这也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所蒙蔽,要做出真正高水平又适应市场的动画片,我们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2005年4月,号称“中国首部原创三维动画电影”,制作费高达1.3亿远、历时五年、代表国内动画电影制作最高水平的《魔比斯环》正式上映。遗憾的是,这部大制作的影片在国内上映之后,却在票房上惨败,仅仅收回了200万的票房。尽管如此,它代表了中国动画人的一次突围,为后来的动画制作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在第三个十年里,值得称道的中国动画作品还有:央视动画部制作的长篇系列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少年狄仁杰》等;湖南三辰影库公司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上海今日动画公司制作的《中华小子》、广东原创动力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明日科技公司制作的《秦时明月》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它们都在动漫产业的不同领域和不同观众群中产生了影响,推动了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打响了一场动漫突围的战役。不管从哪一方面说,这都是好事――这一系列政府与民间的动作,将破除人们思想与观念的坚冰;将一定程度克服现有体制的弊端;将使更多的人和企业一起来关注和扶植国产动漫的发展;将为国产动漫的再度崛起创造良好的氛围;将再度点燃中国动漫原创力量的创作热情……这就是所谓的机遇。
不过,在这热闹与红火的背后,仍然有许多隐忧,比如:虽然扩建动画频道有助于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产业平台,但一方面支撑这个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动画储备太少、制作力量薄弱、生产能力有限,单纯增加频道、扩大需求很可能是一厢情愿;中国动画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熟,还无法形成计划中的良性循环;国产动画的质量低下、市场分散且不规范;现在的动画投资者如果投资血本无归、损失过大的话,将会严重挫伤他们在未来的投资积极性,使整个重振国产动画的行动成为短期行为,不利于国产动画的可持续性发展;国产动画出现了“泡沫经济”的苗头,前景未必如构想中那么明朗……这,便是所谓的挑战。
前方虽然充满荆棘,但我们从未绝望。中国动漫是否能如火凤凰般再生并取得辉煌,我们愿以虔诚之心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22 , Processed in 0.5022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