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绪升对话朱友舟博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5: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宗绪升对话朱友舟博士

宗绪升:工具材料与书法创作有何关系,工具材料的研究意义?

朱友舟:材料的变革与观念的转化是互为因果的,当思想观念有变化的内在需要,必然会自觉地要求技术、工具的改进和转变,在所有技术因素中,材料是最基本的因素。比如建筑,不同的材料必然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必然须熟悉材料的性质特点,方能采用相应的手段去建筑房屋。对于书画家而言,不同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势必造成画形式语言的转换和丰富,从而导致风格的演变。

材料艺术的研究自古以来便是艺术领域的重要课题。张芝、韦诞、蔡邕、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无一不重视工具器材的制造、运用及研究。古往今来,工具器材变化呈出不穷。由漆到石墨到松烟、油烟到墨汁,由甲骨、简牍到绢帛到纸张,则竹木枝到硬毫到软毫,媒介材料的不同必然引发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及不同的书写方法,从而产生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因此,对工具器材等媒介的关

注与探究是由来已久的。这里的空间看似有限的、次要的、缓慢的,事实上其中探索是无限的、重要的、急迫的。进入21世纪的人类,高度发达科技对于器材尤其是纸张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材料研究中,如何应用完善、开发新的材料或借鉴传统中尚未利用的材料,对于推陈出新意义甚为重要。

端士画家阿诺德说: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使会成为材料的奴隶。如果能归纳出若干材料的类型特性特质及信息,必定能为创作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便激活书家的艺术思路进地更多艺术探索。

宗绪升:使用生宣纸的利弊?古代书家用纸有何讲究?

朱友舟:现在奉为正宗的宣纸,其普遍流行的时间其实已经晚到明、清代。自董其昌倡南宗画派以来,几乎所有文人画家均以纸作画。书家创作却仍以笺纸、绢绫及加工纸为主,受绘画用生宣的影响,书法家也有用生宣写字的,但尚为非主流。生宣渗水性好,受墨极敏感,对于水墨大写意的发展自然作用非同小可。材料与风格的改变相依相存,相互刺激,生宣纸介入书法丰富了书法的风格体系。吴湖帆认为自从羊毫与生宣纸的流行,书法的古法便亡了,不无道理。书家向来有使作加工纸的传统,宋代的米芾对绘画材料尝试极为激进,称绘画不用一寸绢素,而对书法用纸却极为考究,加工精美,并撰有《评纸帖》。米芾三十八岁所书《苕溪诗》用纸制作加工极精,原纸为楮皮纸,表面涂有薄薄的淀粉,砑磨得极有光泽,有利于行笔走墨。又如唐杜枚《张好好诗》为硬黄纸书,纸为麻料,制作相当精细,所用毛笔极硬,多叉笔。

宗绪升:二王行草的形成与纸张的产生及大量使用有何关系?

朱友舟:二王行草的形成与发展与纸张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在狭窄的竹简上书写,空间受到很大局限,章法及字的结构变化小,一旦改为尺幅宽大的纸张(晋纸高度大多不超过24.5厘米),书写更加自由丰富,并且势必要考虑行与行之间的揖让穿插等章法问题。加之纸张柔软受墨,书写速度必然比竹简书更加流畅。因此,由字字独立隶书、章草逐渐发展到二王流利妍美的行、草。这正是纸张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所促成的。

宗绪升:请谈谈毛笔的简单发展过程?

朱友舟:宋代以前多是跪坐于席或低案悬腕书写,适宜用坚挺的有心笔毫,宋以后高桌高椅日益普遍使用,也促使了笔毫向软熟,散毫无心,虚锋等多样化方面发展。据载,元以前羊毫大多只用作副毫,即用羊毫为被,以紫毫为柱,以调和软硬程度。羊毫笔在元以后开始崛起,据称赵孟頫开创了使用羊毫的先例,羊毫以湖笔为著。清代大量出现了用纯羊毫制作的笔,在梁同书、邓石如、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等书家提倡下,羊毫笔风行一时。一般认为,写大字篆隶可用羊毫,或兼毫,写较小楷书或行草书可用狼毫、紫毫,写较大行草书或楷书可用兼毫或硬毫。

宗绪升:古代许多文人、书家参与笔、墨等材料的制作吗?

朱友舟:古代许多文人、书家积极地参与笔、墨的制造。他们或是亲自试制以便探索制笔技艺的改进,或是将要求传达给笔工间接参与。所以在许多文人的诗词歌赋中,常有制笔经验的记载与总结。如草圣张芝,制笔技巧极高,其制作方法与他喜用绢帛必然是有关联的。工具与书法相互启发促进,使得张芝在书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时人们将张芝笔、于邑纸、韦诞墨并称为三珍。韦诞不仅善制墨,也擅长制笔,著有《笔方》。

宗绪升:历史上毛笔有哪些称呼?

朱友舟:在古代,毛笔有许多雅称。韩愈称毛笔为管城子,中书君。薛稷封笔为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毫州刺史。《五代史》有毛锥子之称。宋人称毛笔为尖头奴,《开元遗事》称毛笔为管子文。宋人称诸葛笔为宝帚。此外还有象管、毫锥,文章货等别称。

宗绪升:如何处理毛笔与纸的关系?

朱友舟:强笔用弱纸,弱纸用强笔。我们应该熟悉纸的渗水性、种类、厚薄、色调及墨的质量、胶性、新旧,毛笔的软硬、种类、作工、弹性等,并且必须探究试验纸墨笔三者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纸笔不调和就如快马奔跑在泥潭沼泽中,如何能称意呢。孙过庭称笔墨相发为创作的五合条件之一,亦见其重要性。

宗绪升:对于初学者,书法创作该如何用墨?

朱友舟:古人多用浓墨。羲之书墨厚三分。东坡论墨谓当如小儿眼睛般黑亮,其书迹墨如漆,浆深色浓,隐起纸上。明清以后,墨色变化渐渐丰富,董其昌喜用淡墨,程邃喜用焦墨,王铎喜用涨墨,黄宾虹喜用宿墨。然而,对于初学者,浓墨当为书法的主调,再辅之以枯、湿、淡、焦墨。初学者不可过分沉溺于墨色变化,当知以浓墨为主,谨防舍本逐末。当然,墨法的探索与实验也是必须的。如果作品用墨质量差,墨色又淡,那么不待数年,墨迹则会脱落,神气索然无味。因此宋元之书迹,流传数百年皆墨色如漆,神气四射。

宗绪升:古代书论中谈器材的观点许多,请举一例简单说明工具对创作的影响。

朱友舟:明代项穆《书法雅言》器用篇极其强调工具对创作的影响。其比喻妥贴生动,发人深省。大意如下,书家犹如元帅。书家的思想犹如军师,手犹如副将,指犹如士卒。纸张不光滑细腻,则犹如骁将骏马行走在荆棘丛林或泥泞沼泽中,虽欲冲锋在前是不可能的。笔毫不健挺,犹如志猛力壮,却手持拙劣、朽钝的兵器,虽欲杀敌是不可能的。墨不佳,犹如养将练兵而粮草不精,将军尚有饥色又何以振作士气呢?砚如不能发墨蓄墨,犹如军队浴血奋战,而粮草供不应求,何以打胜仗呢?笔、墨、纸、砚四者缺一不可。而纸笔尤为重要。俗语说能书不择笔,绝无此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宗绪升:羊毫的使用有何缺陷?

朱友舟:清代徐谦《笔法探微》云:大抵古书家皆用兔毫,至董其昌辈始习用羊毫鸡毫,取其锋软多姿,而矜其腕强能运,然书尚虚锋,字多媚态,刚劲之气浸失,要不足法。清梁巘云:予用软笔七八年,初至京犹用之。其法以手提管尾,作书极劲健,然太空浮,终属皮相,不如用硬笔,其沈著苍劲处皆真实境地也。清末钱振鍠《名山书论》云:今人多用柔毛,已不及兔毫之劲,又必用长锋,且连根用之,执笔又以去毫远为能事,事事与古法相反,而欲求工书,不亦远乎?现代国画家刘国松说清人多夸耀能用羊毫笔写出狼毫笔的力量来。其实,如果要写出狼毫笔的效果来,为什么不直接用狼毫呢?就是花了一二十年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羊毫写出了狼毫的效果了,又有何意义呢?这些均为羊毫兴盛后,书画家对使用羊毫的反思和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毛笔的择用,读者尚有待自己思考与探索。

宗绪升:宣纸的种类与特性及适合书写的书体?

朱友舟:宣纸有生宣,熟宣,矾宣之别。凡未经煮,硾、砑光者,纸质细而松、落笔易渗者为生宣,如料半宣、六吉宣、夹贡宣等。古人称之为底纸,书法很少直接用生纸,即使到了清代,生纸也多经煮、硾、砑光后方能使用。生宣经煮、硾、砑光平滑如镜者为熟宣。元代以前多由书家个人加工,至后代则成为纸铺的工作。熟宣如清水宣,玉版宣,煮硾宣。熟宣复加矾水刷过使墨液不能渗溢者为矾宣,如书画宣,冰雪宣,云母宣,蝉翼宣。书家当据自己的喜好选用。一般而言,作篆隶宜用生宣,作行草宜用矾宣,因为矾宣光滑不渗墨易于运笔灵劲。熟宣性质居中,各体均可使用。

宗绪升:书家不择笔吗?

朱友舟:所谓书家不择笔,是指不选择新旧,而不是不选择优劣。王羲之,王僧虔、虞、欧等均言能用秃笔,而不言能用劣笔。书家必须择笔,王氏父子用宣城陈氏笔,韦诞用张芝笔,东坡用杭州陈奕笔,赵孟頫用湖州笔。古人有言,书法佳不佳,笔决定成功的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9 02:00 , Processed in 0.12957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