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绪升对话李静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6:0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宗绪升对话李静月

宗绪升:我在王冬龄先生的展览上,与兄有一面之缘,很高兴做这个访谈,因对兄不是很了解,只能根据工作性质以及兄所提供的参考资料设问,不过我想即便如此,对我们的读者来说,也一定会与我同样受益。当今,大多数书法家有举办各种展览的愿望,以你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你理想中的书法展览是什么样的?

李静月: 王冬龄老师展览的契机使我们相逢,今天又能在一起对谈,虽然交游不深,但“书法”这一共同的专业追求早已将我们引向“同道”。环境塑造人,我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现为“书法文化研究院”)毕业后即有幸来到中国美术馆工作。中国美术馆是国人心目中的最高艺术殿堂。浸淫其中,自然亲历了很多美术展览,特别是中国美术馆策划组织的各类大展(我这几年主要承担展览宣传工作),还参与了本馆主办的若干书法提名展、主题展的策划筹备工作。当然,馆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展览包括书法名家的个展也看了不少。谈不上有多深的经验,总还算对美术展览有一定的认识。由于专业的关系,对书法展览尤为关注。我想,现在的书法展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书协等专业组织举办的大赛展;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等学术机构举办的主题展;书法家个展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展览,评价的标准自然不尽相同,但从国家美术馆的角度,我觉得理想的书法展应具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明确的展览主题;二、严格的学术标准;三、周密的组织筹备;四、良好的展出效果。五、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美术馆提出视展览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的办展理念,认为每一个展览都应该像一件艺术作品一样有独特鲜明的主题主旨,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经得起推敲,既要有自己的个性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整个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展览的实现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要按照整体设计,严密地组织实施。献给观众的整个展览,既要有完整、生动的视觉效果,更要有深入人心的启迪、震撼、美育、修养作用。不只是在有限的展览时间和展厅空间内,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推广,使之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时间里发生影响,最后的这一点恐怕是最终的判断标准。 2010年庚寅春节期间举办的“情景书法大展”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展览,同时满足了这几方面的要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中国美术馆的官方网站做进一步了解。

宗绪升:王冬龄与陈振濂这两位中国美术学院首批硕士班同学、两位教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展,请对两位先生的展览做个比较。

李静月:这两位先生可称得上是中国当代书法的标志性人物,他们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展可以作为两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我对两个展览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感觉这两个展览一如两个人一样既有着鲜明的个性又不乏殊途同归之处。据我所知,他们两位是近些年最早在中国美术馆圆厅举办个展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这首先反映了两位先生在当代书法界的地位和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美术馆对他们艺术的重视。王冬龄先生的展览在前,200712月,题为“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使用圆厅(1号厅)和8号厅,展出作品数十件。王老师极大的诚心,用前所未有的大字草书书写《易经》、《老子》、《庄子》中国伟大的经典文本,特别是4.95高,37.5长的《老子》,布满圆厅的正墙 50多米长的《易经》长卷横跨圆厅的后圆廊,充分体现了王老师独步天下的大草艺术,撼人心魄,叹为观止。直接装裱在展墙上,说明这是一个量身定做的展览。开幕前在展厅中在乾坤木上一次性书写巨幅对联,开幕式上现场书写展览主题“逍遥游”三个榜书大字,展现了他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和物我双忘得艺术状态。展览期间与王老师有过较多的直接接触,觉得他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那么真挚、谦和、认真,事必躬亲。他确实是把这个展览当作自己的一件大作品来打造的在书界和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共鸣。陈振濂先生的个展可谓规模空前,占用一层四个展厅,十几个主办单位,汇集作品200余件。展览名为 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展览分为两个块面,一是观赏书法部分: 榜书巨制古隶新韵简牍百态草圣心性四大类;二是阅读书法部分: 名师访学录西泠读史录金石题识录碑帖考订录四大类。充分体现了陈老师作为学者型书法家对此展研究性的重视,呈现了他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展览从设计装裱到公共教育的设计,整体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特别是请多位书法教授在展厅里作讲解员的做法,成为媒体关注和观众欢迎的一大亮点。在整个美术展览的范围里,这都是近年难得的一个个人展览。

宗绪升:你认为张海先生在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那个个展意义是什么?

李静月: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 43057100余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2号、3号厅宏大展出。通过正、草、隶、篆创作的展示,全面反映了作为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创作成就,集中体现了他所创造的独特书法审美理想与创作风格。特别是他所附作品创作感言和作品评析,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展览具有一种宏大的格局与气度。展览期间,多位中央领导前来参观,其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可称是近年之最。如果讨论展览的意义,当然是多重的,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证明了书法艺术在当代仍然是广受观众喜爱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的一种艺术形式。

    另外还要附带说一下的是,此前举办的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作品展,规模虽然只有一个厅,展出的作品也以小字小幅作品为主,似乎只能说是个“小”展。但好作品、好展览不是以大小为标准的,精妙的孙式行草书、楷书吸引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在同期的美术馆展览中显得“风景这边独好”。

      两个展览前后相连,成为一道当代传统民族艺术的文化景观,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书法艺术的当代生命力与社会价值。

宗绪升:当代书法家如果想举办一次成功的展览,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李静月:以上说到的几个展览都是成功的例子,所需具备的条件也有所涉及。除了这些,这里想谈一点比较世俗的经费问题。相对于绘画来讲,书法展览的数量可以说是少得可怜的,什么原因呢?我曾经和一些书家和策展机构谈起,他们提到最大的问题主要是经费和赞助的问题。现在的艺术市场很是火爆,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除了少数名家和书界领导外,整个书法市场依然沉寂。原因有多方面,但书法自身的问题恐怕还是主要的,特别是整个书法界共同面对的如何与时俱进的课题还没能有效地解决。当然,公益文化艺术机构(包括中国美术馆)、文化发展基金应该积极地推动传统民族艺术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建立有效机制,从经费、组织等多方面有效推动书法在当代的发展。

宗绪升: 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各个当代书家的展览来看,你认为书法界最缺乏的是什么?

李静月:这么多当代书法展看下来,我觉得最遗憾的是缺少重量级的代表作,个人的代表作很少(当然也可以说“件件都是代表作”),时代的代表作就更少。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能够说出一两个书法家,但却说不出一两件代表作。我们在做展览作品目录时,也只能用书家的名字加以区分。一个人的不同作品之间差异不大,存在大量的自我复制。也许跟时风有关,不可计数的书家似乎可以归为几个简单模式,甚至根本就是“模仿秀”。书法还以“抽象艺术”为名,越来越脱离时代,圈里人可能还会互相欣赏一番,但作为普通人却不知所云,人们最常说的就是看不懂书法。在这样的文化困境下,能够产生代表这个伟大时代的书法作品吗?我深表怀疑和忧虑。 年初我们策划的“情景书法大展”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个探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效果,但距离全面解决这样的难题还是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宗绪升:如何定义“策展人”?策展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书法界当需要怎样的策展人?

李静月:“策展人”是艺术展览体制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现代展览制度,即一个人或几个人全面负责展览学术主题、结构划分、作品选择、意义阐释以及宣传推广、组织实施等的策划筹备,相当于“导演”的角色。这适应了当代风起云涌的艺术市场与公益文化传播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策展人需要全面的艺术史论知识,敏锐的当代文化感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永不枯竭的创意能力,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这在艺术展特别是当代艺术领域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但在书法甚至中国画、油画等经典艺术领域则还是新鲜事物。实际上有些其他门类艺术策展人也兼及书法,有些书法家、书法研究者、博物馆中的书法工作者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传统艺术的策展人,最大的难题同样是要面对上面所提到的作品创作的根本问题,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获得书法创作者真正的主题响应。
作为一名美术馆人,我们呼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书法艺术创作、展览、教育、传播、市场的全面地繁荣!责任就在每一个热爱书法者的肩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7:17 , Processed in 0.12017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