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件]:张若雪:个体书写 民间记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1:4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若雪:个体书写  民间记忆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习惯以“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展开话题讨论时代特色。《五零后》为传记类非虚构作品,兼容相关的散文随笔,张若雪以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平时的笔触描摹半个多世纪的人与事,以真实可感的命运故事反映时代波光。

五零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略知“反右”,亲历“文革”,到青年时代,上过山下过乡,最后搭上高考末班车,跻身社会中坚。时代,给了五零后不少苦难、机会和人生体验。

也许正是唤起了一代人的记忆,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张若雪的著作《五零后》成为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奖的得主,这个奖,全国只有9人。

《五零后》像一把小巧而锋利的薄刃,霍然刺透流年。岁月亦如刀,双兵相击,铿然作响,火花迸溅。封面是高雅低调的灰色,既无斑斓腰封,又无名家作序倾情推荐——此为作者的底气,以平民视角切入宏大题材,无须名人效应,历史本自惊心动魄。八零后作家蔡东如此评价《五零后》,“也许是不愿自揭伤疤,相较于70后、80后的喧闹,五零后一贯沉默如铁,文集此番问世,对作者来说,是非虚构的诚意书写,对同龄人而言,一卷在手如逢故友,处处会意,莫逆于心;对我之后辈则仿若历史洞开,亦是一家之言”。

远在新西兰的六零后深圳作家谢宏,感慨地说:“说老实话,从前我对文革,对五零后,只有笼统的印象,这次看完老若的书,我有了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笑谈过往,享受当下,展望未来,似乎是他们正在走的路。”从写作特色而言,谢宏言:通篇看下来,他遣词造句,善用短句,精湛,贴切,凝炼,有如武林高手,使剑虽短小,挥舞起来,看似去势缓慢,出手淡定从容,却挥洒自如,情绪控制稳当,但力度足够,且剑剑刺中要害。他叙说的那个年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都被他的剑气罩住,我等外人,可观,可想,可心照不宣地意会。

五零后的诸彪在阅读了《五零后》之后,写诗有云:一册新书热眼球,五零后著五零收。青灯有味少年志,往事沉思岁月稠。有悔青春无悔事,无忧学子有奔头。长扶翰笔鬓若雪,安处鹏城写春秋。

谈起“五零后”的话题,已生华发的张若雪点燃一根烟,“个体记忆显得微不足道,但有其价值,它折射的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是一个记忆,更是民间记忆”。直到今天,张若雪都坦承,“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

经历过的人都会有共鸣,平民的视角与笔触,让《五零后》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被唤醒。张若雪说,在千帆竟发、百舸争流中,五零年代的知识人挺立潮头,登高望远。他们富于韧性,更多理性,厌弃奴性,崇尚知性。若细分优长,这一代的作家很深刻,这一代的女人很单纯,这一代的生活很素朴,这一代对社会很尽责。“他们的强项,是对本土文化和国庆民意的深刻洞察;他们的软肋,是多半未掌握可与世界交流的语言。”于是,他们的脚跟,往往扎实地戳在华夏厚土,他们的目光,凝聚的是本民族的历史和今天。

《五零后》来自于张若雪2005年以来的博客文章,由一篇篇随笔集成。写作,是他一直以来保持的习惯;思考,是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常态。最初,张若雪并没有出书的意愿,只想对曾经的时代生活做一番回忆和梳理。2009年,“五零后”主题油然生发,他重新将博客文字进行整编,同时,陆续写下切题的文字。

个人经历相对于时代历史,固然是冰山一角,但一定具有折射的意义。“我不是史学家,也谈不上勇气,但对亲历历史的认知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明晰的过程。”张若雪说,经验告诉他,不仅要从那些被规范了的教科书中了解历史,更需要看重学者的研究和民间记忆。

是的,民间记忆。

历史作为既成事实,不仅在印刷品和底片上,也在每个人的心里。至于表述它的意义,张若雪说,或大或小并不重要,关键是保存一段生命的过程;它可能平凡而乏味,或伤感得不堪回首,作为特定时代的作为,都可能被发掘出特别的意义。

“表述历史和书写记忆,既是对生命的感恩,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为时代的承接和岁月的延续。珍重历史进而善待今天,从而更加稳健地想明天行走。”张若雪说,或许,这些民间记忆还会有更多的意义被史学家和思想者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7:01 , Processed in 0.12528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