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维理:中小学生负担重的深层原因与对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17: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维理:中小学生负担重的深层原因与对策



  一、敎育部的减负规定是扬汤止沸

  最近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严厉要求各地招生:不得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落实就近、免试入学;小学阶段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不得以任何形式补课;减少考试且全面取消百分制等。

  现在国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确实太重。初中生,一天要上7至8节课,每周要上36节课,就每周上课节数而言,可谓世界第一。十一、二岁的孩子,要到晚上10时以后才能唾觉。而高中生晚上12时前入睡已是奢望。个人兴趣爱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都被沉重的作业吞噬,学生变成考试机器。特别是在考试中充斥大量需死记硬背的知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对我国敎育发出一片讨伐之声。

  教育部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负担是好事,只是上述措施对减负基本没有作用,只会进一步拉大知识分子、富人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差距。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敎育体制的原因。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不解决,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的规定,无非是扬汤止沸而已!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规定不准凭考试入学。各初级中学就出一套奥数试卷,花钱请附近小学举行“测验”。然后凭“测验”成绩按图索骥。迫使家长带孩子学奥数。

  政府要求就近入学,有钱人就购买或租赁优质中小学附近的学区房。结果越是富人区的中小学,敎育质量越好;越是敎育质量好的中小学,周围知识分子和有钱人越多。这种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穷人的孩子只能“就近”读劣质中小学,长大后继续受穷。美国黑人区中学,大多连敎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至于不留书面作业,对知识分子家庭是好事。可自己辅导孩子,扬长避短;对有钱人也是好事,可以请家敎,便于与穷孩子拉开距离;而穷人的孩子,没有书面作业的督促,只能靠天赋和自觉。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上述规定,不一定比“凭考分入学,在考分面前人人平等”更高明。

  二、要进一流大学,就要有吃苦的自觉性

  那么怎样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呢?在许多人心目中美国是“实行素质教育,学生学习轻松、富有创新精神”的天堂。有许多报导:国内成绩一般的中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如鱼得水,很快名列前茅。对此,我们既要看到美国公立中学,学生负担比国内轻;但又不要忘记:美国普通公立中学,敎育质量之差是世界闻名的。多位美国总统,因为中学敎育质量太差而大声疾呼: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所以一些“海归”主张:中学敎育改革,向美国公立中学看齐,是拿自己的牛换别人的羊!

  对此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人获诺贝尔奖比例最高呢?因为像比尔·盖茨这类美国精英,读的几乎都是私立学校。美英一流私立中学,要求严格,重视体育锻炼和学生个性发展,其毕业生一般进名牌大学。这类学校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办学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自然在这种学校,学习不会轻松。因为在任何国家,要进一流大学,都必须拼博。否则这所大学就不是一流的了。

  事实上如果想在美国读一流大学,其学业负担与国内的“考试地狱”并无太大的不同。当然,如果读普通公立大学,相当于国内的三本。那只要年满18岁,交得起学费,即可登记入学。因此在美国进大学确实不难。其实在中国,只要交得起学费,读个大专,也很容易。以上观点可能与许多人听到的转述不同,但这却是美国中学教师和美国人自己调查得到的结论。

  据在中美两国都任敎多年的敎师王文说:美国“很多十一年级的孩子,夜里要忙到两三点才能睡觉。”要想读一、二流大学,美国学生必须尽量多地选择高难度的课程。此外还要参加大学夏令营、补习班和各种志愿者公益活动。

  美国双语敎育的知名教育家,方帆在《我在美国敎中学》中写道:近年来竞争伯克莱分校或洛杉矶分校的高中生,不仅平时成绩满分,SAT考试满分,而且几乎人人都读完了大学一年级,甚至连大学二年级的课都读了一点,才能考进去。为了能读好的专业,有的学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读书都读疯了。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休姆斯( Edward Homes ),从2001年秋季开始,花了整整1学年的时间,在学校听课,找学生询问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教了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亲自参加考试。根据一年深入的亲身体验,他写了《梦想的学校》这本书:加州惠特尼高中( Whitney High School )的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为了考上好大学,他们拼了。不管办多少所大学,一流大学总在金字塔顶上,永远属于稀缺资源,必须靠竞争才能获取。只要采取考试方法确定入学资格,那么要进一流大学,就必须有吃苦的自觉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17:49:37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有人针对学生学习负担重,主张取消高考。高考考查不了学生的品德和情商,而这恰恰是人才构成的最重要成份。千千万万的考生,各俱所长,怎么能凭一张考卷来衡量?但两害相较取其轻,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替代之前,必须坚持高考制度。因为这是目前最能体现公平的选才方式。高考可以改良,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取消高考,是因噎废食。在当前社会道德水平很低,贿赂公行,权财开路的情况下,过多地让公立大学自主召生,很可能造成普通家庭子女,在名牌大学的比例的进一步萎缩。
  历史的经验值得深思,如果像文革那样“民主推荐”上大学。那么必然是:你推荐我的儿子,我推荐你的女婿。在关系到儿女一生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大部分领导都会“旗帜鲜明”“当仁不让”地“内举不避亲”。或者女孩子“要上大学先上床”。

  中国从秦汉到南北朝,用人主要采取“推荐”方式。尽管举荐不当要追就责任,但大家还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几十年执行下来:“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到后来干脆采取“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寒门知识分子哀叹:“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使社会上下层无法交流,缺乏活力。针对这一弊病,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几经演化成为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核心内容。所以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引来全国人民一片欢呼。高考制度应该改进,但取消高考的言论是轻率和无知的。

  三、学生负担重的非教育因素

  不可否认,中国学生的学业负担比国外更重。这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在教育界的反映。对普通百姓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又不过于劳累的工作。当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有巨大的落差时,即使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也会逼着孩子“头悬梁锥刺股”。如果学校和教师不想方设法向学生施压,提高升学率。社会和家长对该校就会弃之如弊履。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企和国企招聘,都越来多地采用考试方式。因为专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官民矛盾。社会两极分化,集中体现在官民实际收入的两极分化。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就有机会公款吃喝、旅游、公车私用、优惠价购房等。从而促使千军万马考公务员,拉动学校和家长向学生加压。这种压力从大学向高中、初中,最后向小学和幼儿园传递。使整个敎育链条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学生负担重的另一大原因是独生子女政策。“小公主”和“小皇帝”寄托了父母全部希望。他们接受不了这些“公主”和“皇帝”长大后到流水线上当工人。然而社会就业人口最多的不是计算机芯片设计师、自动控制专家,而是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商店售货员和农民。大多数独生子女不得不面对当站柜台,拧螺丝的命运。

  唯一的孩子学习不好,是申请不到再生一个指标的。事关孩子前途,那个家庭都“输不起”。为了不上自己的独苗被淘汰,大家都竭力培养孩子。双休日,家长带着孩子转战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兴趣小组”,学习奥数、美术、钢琴等等,把孩子的空间全部占满了。如果中考高考成绩差,就年复一年地复读,砸锅卖铁也要上大学。使中学竞争空前地惨烈。

  学习负担重,还有文化原因;凡是重视教育的地区,如中国(包括台湾省)、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等受中华文明影响大的国家,高考竞争都十分激烈。日本中学生下课后,往往参加补习之后再回家。中国文化一贯重视学习,而美国黑人和拉美移民对孩子学业就不够重视,从而使中国高考竞争比美国更激烈。中小学生负担更重。

  此外,美国名牌私立大学与普通公办大学收费悬殊,将贫困家庭的孩子拒之门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一流大学竞争烈度。如公立康涅狄格大学:2004—2005年度,全日制本科生学费,本州学生为5772美元,而同一城市的私立耶鲁大学2004—2005学年学费:法学院为36490美元,商学院学费为35600美元,加上杂费高达64100美元。这种方法有违公平,我们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减轻学生负担。

  四、学生学习负担重的教育因素

  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拥有大量优质高校录取指标,使该地竞争趋缓,其代价是更多地区优质高校录取招标更紧张,学生负担更重。近年来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高考移民”。这种做法首先违背了公民基本人权:自由迁移权。造成民众“高考移民”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高考录取名额分配不公!如果按考生比例分配录取名额。那个家庭会花那么大的代价高考移民呢?

  与此同时,各地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使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师资、没有校舍、乱收费等等,使农民子女竭尽全力也很难考上县立中学,进而考进优质大学。从而使学生负担加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政绩和“面子”,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只注意“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重点中学建大门的钱,就足够在农村建一所小学了。教育主管部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公务员集中的社区学校,使重点中学与薄弱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使“择校”火上浇油。

  因为中国教育体制本质上是官僚体制。教育官僚为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重城市,轻农村;重首都,轻地方;重橱窗政绩,轻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使学生负担雪上加霜。现在我国敎育界流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它认为人的认知是自己建构,独一无二的。不承认知识是客观现实的映像。主张敎师尽量少讲,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17:49:54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研究的结晶。要让每一位学生,在短短的6—18岁期间,自己独立建构出全部原理、定律,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必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像高斯,小学二年级就发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也并非每个学生都是伽利略,看见吊灯摇摆就能总结出了单摆定律。

  跟文革前的教材相比,现在敎材叙述简单,重要结论空在那儿,学生课堂上一走神,没记下来,或者被老师抓去训话,那就连复习都没办法。而且现在练习题比过去更刁钻,更灵活,没经过专门驯练,学生很难独立完成。这就逼得学生课外找人辅导,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补课的路上。逼得成绩差的学生,第二天早晨抄同学的作业。使学生成绩急剧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课本写得简单,学生负担就轻。要论教材筒单,没有比四书五经更少的了,几十年就啃那几本书,考试就一篇千把字的八股文。可这照样让儒生读书读得“口舌生疮”,写字写得握笔成胝!因为再少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挖掘、发挥、引伸……也可洋洋大观,足以使人皓首难以穷经。现在,新课标比老敎材叙述简单多了,可高考题目却比过去更刁。只会做课本上的数学练习,高考最多及格!语文阅读题,刁到让课文的作者都答不上来。原因是:只有题目难了,才能把优秀与优异的学子区别开来。

  对于因建构主义教育思想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应批判否认科学和数学知识是客观映像的观点。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教学习方法而忽视知识教育。敎材编写要详细叙述原理、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让中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其内容并完成练习。教材与考试的难度不宜相差太大,以免迫使学生补课,人为增加学生负担。

  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不健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是学生负担重的又一大原因。让大学生去卖猪肉,扫大街这种远远超过职业需要的敎育,对国家和个人,都是巨大的浪费。合理的教育体制应该是初中毕业后分流,让大部分学生读技工学校、商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后就业。这样高中竞争不至于太激烈,学生学习负担也不至于太重。

  独生子女政策和工人、白领收入相差太大是我国职业教育举步维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管理部门对技工学校、商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只是口头重要,实际上不要。政出多门,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自然难有实效。职业教育门类复杂,不是习惯于教语文、数学的普通教育局,用行政手段能管理好的。必须以企业为依托,组织教育、劳动、工商、税收等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才好解决。政府对办职业教育的企业,要有优惠政策,使他们参加办学有利可图。要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另外要给接受双元制教育的优秀学生,有进一步到对应职业大学深造的途径。使初中毕业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最后,学生负担是否重,不能只看他花了多少时间,还要看他是因为喜欢而主动学,还是迫于压力,应付差事。有的孩子蹲在游戏机室里,三天三夜不睡觉,这对游戏对他来说还是负担吗?所以,有兴趣的学科对学生不是负担。而要让学生对学科充满兴趣的好方法,就是在中学采用学分制,安排选修课。英国有些私立中学,全校没有二人的课表完全一致。因为他们选修的课程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对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十分有利。值得我国学习。

  在确定必修和选修课时,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知识,应成为必修课的内容,很少人需要的知识一律纳入选修。因此数学中过于艰涩的内容宜作为选修课。像只有1%的民众需要的外语,应像美英俄日那样改为选修。因为连汉语都没学好却花大量时间学外语,是舍本求末。相反,体育应成为必修课。孔夫子六艺中还有射箭、驾车。今天中学体育课,不能丢几个篮球到操场“放羊”!体育课既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要让学生学习汽车驾驶、武术、射击、野外生存等技能。

  中学开选修课,改为学分制,这要求中考高考也做出相应的改革。初步设想是:把现在的理工医农与文史地两类改为:理工、医农、文史、工商管理四类:理工类拟考:语、数、理、化、体;医农类拟考:语、数、化、生、体;文史类拟考:语、史、地、政、体;工商管理类拟考:语、数、史、政、体。外语专业加试外语,艺术类加试艺术。参加文史类高考。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要进大学对应专业,除参加相应的类别高考外,还加试对应的专业理论。然后控制总量,单独录取。总之,如果高考指挥棒不改革,那么中学学分制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



来源: 共识网 | 来源日期:2013-0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6:07 , Processed in 0.1236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