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审美者的三十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7:3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审美者的三十年
何多苓
[引言]1969年的冬天,知青何多苓躺在大凉山的枯草地上仰望天空。
1977年,29岁的何多苓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上世纪八80年代的美术史因此有了《春风已苏醒》,有了《青春》。
1991年,身在美国的何多苓致信友人:“这里的中国画家,有个词是常挂在嘴上的,那就是‘BUSINESS’,不叫搞艺术,叫搞Business,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个“Business伙伴”,即画廊老板……我可能天生命苦,第二次进军美国,看来也要在Business前退缩了。”
2007年,何多苓重构《青春2007》: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四个年轻男女撅着屁股。
在刚刚过去的30年时间里足足活了100年的一代人,以真实的人生记录并诘问了时代,也以审美超越了时代。
[小标]我发现我很幸运
我发现我很幸运。当知青的时代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是我很好的利用了那个时代,完成了自己精神上和文化上最初的储备。不是知青生活本身,而是我能超越那个,从审美的角度去体验那种生活,而把生活中实际的苦难和磨练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因为年轻,所以可以忍受。天性使然,我是一个审美的人,从审美的角度度过那段生活,对我后来八十年代的绘画起到了决定作用。说起来非常矛盾,它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一个悲剧,但对我个人来说是感恩,这要看如何看待一段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确立自己要走哪条路的时代。当时我的年龄刚好到了一个底线还可以考,这一生的路就这样定下来了。在中国三十年前,所有人的命运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遇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且能把它做好,这真是个很大的机遇。说我幸运是因为正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么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我们这代人在三十年前上大学,加上之前的经历,我认为比现在的小孩更幸运,他们过的是需要对比的生活,要面对的很多东西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质性的。在我们那个时代是用不着的,你只要画得好就行了。那时没有市场,根本不知道画画是可以赚钱的。后来市场的价格变化,也和中国这几十年历史的快速变化有关,都是呈几何级增长。这个时代进程太快了,很容易被淘汰。

[小标]我的感觉是晕厥
八十年代那种大环境我认为是中国最有戏剧性的一个时代了,而且是最富激情的一个时代。
出了一套《走向未来》丛书,那套书对中国文化史是一个划时代的东西,它把很多外来的思潮虽然在国际上不新的但对我们来说就是太新了,而且那么整齐的,引进到中国来了。所以大家当时都是囫囵吞枣,信息量太大了,冲击太大了。
还有一个是日本的电影《追捕》、《望乡》,一些美国电影,所谓的大片,当时也公映。那种彩色宽银幕和蒙太奇的手法,当时看,我的感觉是晕厥,从来没有想到电影可以那么拍,可以那么好看,对我冲击力很大。是不是很煽情呢?也可能有点,因为那时年轻,确实有很多煽情的东西。
这些冲击对整个社会来说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来不及反应,很多东西飞快就进来了,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封闭了那么几十年的社会,这么一开,而且一开就变得很大,很快经济就成了杠杆,口子再也收不回去了,合不拢了。商品化是正常的,也是条不归路,虽然从文人的角度可以瞧不起很多东西,否定很多东西,认为很俗,但得承认毕竟比计划经济时代好,我从来不怀那个时代的旧,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改革开放,突然发现自己是个人了,可以做很多事了。当然确实做了很多坏事,犯了很多原罪,但哪个国家不是这样?只是中国开始得很晚,进行得很快,十年做完人家一百年的事情,三十年做完了人家三百年的事。

[小标]屁股和脸的对比太强烈了
八十年代的《青春》,是以知青农场为背景。当时穿的衣服是没有性别的,青春的性别是被掩盖起来不准表现的。一个禁欲的时代,只有脸可以露出来。我画了迷茫的表情,这个表情被阳光所撕裂,我用了强烈的阳光对它进行破坏;然后肢体语言,几乎没有,最多手摊开这样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
《青春2007》无所禁忌,想脱光也没有关系。现在就是很调侃、戏谑、愉悦,是年轻人的本能,面对自然突然地想法。
所以说这两画并置在一起确实很有趣。巧合的是两张画都是一个辽阔的自然的背景,一个是荒凉的,一个是丰饶的,一个和几个年轻人。欧阳江河看我第二副画马上就有这个想法:屁股和脸的对比太强烈了,转过身去和面对大家区别很大。过去的时代只有脸,而现在可以有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且肢体的语言很重要。很多人感叹青春的袒露方式在两个时代是如此不同,我的表达也是如此不同。
对我们来说,以老顽童的眼光来看是正确的,以伤感的眼光来看是不正确的。我是用一种非常高兴的眼光在看,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表达方式的自由是我们那个时代不具备的。但是我也不为我们的时代伤感,我觉得我的青春和你们一点不逊色,虽然没有电脑,但我有书可以看,可以在大自然中玩耍。我以当时应有的眼光看到了一些东西,也以现在应有的眼光看到另一些东西,我始终是正确的。青春永远是正确的,高于一切的,不管是屁股还是脸。
[小标]肯定是要丧失很多东西
当然,肯定是要丧失很多东西。我最初去美国,被美国艺术的商品化所震惊,给同行写了很多信,叫他们不要来美国,完全是一个埋葬艺术的地方。现在看来就很可笑,那很正常,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市场,有很多需求,有很多消费方式,每种消费方式都有它对应的生产者。这个太正常了,一个正常的商品社会就是这样,有低端的消费,有中档的消费,有高端的消费,现在中国也已经在进入这样一种情况了。
所以现在不管是文学也好,艺术也好,都有中高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消费,中间还会细分成更多的层面。一些高端精英的东西可能会有一些迷失,或者被新起的其他东西比如俗文化所掩盖。一旦这个社会进入更正常、更冷静的状态中,不再处于变革中了,而是处于正常发展中了,它的这种需求又会回流,像现在港台一样,高端消费文化消费始终存在,而且是不断回潮的趋势。
艺术也是,目前在商品意义上那么火,带来的坏处是,圈外的人会不自觉以价格来评定作品的好坏,但也有好处,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艺术。当代艺术在很久以来就是圈内的东西,和官方隔绝,老百姓看不懂也消费不起,现在也许还是消费不起,但似懂非懂开始关注了。
现在不会有凡高了,好作品肯定是会卖好价钱,但好价钱的不一定是好作品,这其中有个历史的淘汰程序,自然形成像生物进化的优胜劣汰一样非常准确。泥沙俱下,用不着焦虑,什么都很正常。诗歌、文学、音乐受到的冲击有,但我个人很乐观,这证明消费链上的各个层次都有了。当然,我的价值取向肯定是根深蒂固的,我绝对不会喜欢郭敬明,但是我承认他很合理,应该严格把个人的爱好和公众的客观需求区分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8 00:50 , Processed in 0.0916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