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文与文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3:5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与文采
谭汝为
(刊于《滨海时报·望海潮》2913-08-23)
     汉语大师吕叔湘先生曾说,一位老友被严重失眠症困扰多年,很痛苦。一天,他睡不着觉,就翻看《中国语文》杂志,打开正文第一页,刊载的是语法论文。老先生没读完第二自然段,就恬然入眠,鼾声大作了。吕先生接着说: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思,语言学同行如何把论文写得深入浅出、让人喜欢读?
    学术论文写作是否应追求修辞文采呢?我们以《博导访谈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收录的120篇袖珍论文为例,进行分析。该书收录文章120篇,分四个类别:第一辑艺海拾贝,收录文学类32篇;第二辑史林折枝,收录史学类28篇;第三辑人生哲理,收录哲学类26篇;第四辑科技灵光,收录理工农医科技类34篇。博导们精心制作的这120篇文章,可谓代表了当代科普论文水平。
    通读全书,发现四条规律:一、用“讲修辞、求文采”标尺衡量,在文、史、哲、科四领域,其程度呈递降趋势:文学类最讲修辞文采、可读性强;史学类次之,哲学类更次之,而科学类论文不以讲求修辞文采取胜。语言类文章与文学类、美学类文章相比,在修辞文采上相形逊色。二、读者感兴趣的或贴近现实的题目,大多讲求修辞文采,如《说西施》《风雨相伴而行》等;而考证类或介绍类文章,则不大讲求修辞文采,如《存世唐诗知多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等。三、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形式与说明文无异,旨在告人以知,对修辞文采不大讲求,如《盐碱地改造与转基因植物》《青光眼的防治战略》等。四、文章的修辞文采和作者的性情、视野、知识面、腹笥、表达风格等有密切关系。性情开朗、视野开阔、知识面宽、腹笥深厚、风格豪放的学者,其写作多精于修辞善表达,文采飞扬吸引人。反之,唯求通顺畅达,不大讲求修辞文采。
    文采,指语言运用技巧和表现力。所谓有文采,就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富于表现力,文章可读性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注重文采是学术传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何使论文写得精于修辞,富于文采,增强可读性呢?


   
    首先,写作理念应更新。有人坚持认为:论文是写给内行看的,自然读者奇少,谁都看得懂,那还叫学术论文嘛?这种说法,失之于偏。如果是理工科技类论文,例如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确实如翻天书。但社科类科普读物,就应当讲修辞,重文采,以增强可读性。读赵元任、罗长培、王力、吕叔湘等语言学大师的专业文章,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意趣横生,百读不厌。语言通俗浅近,让人看得懂,爱看,耐看。记得胡适先生曾说:什么是学术?学术就是把高深奥妙的问题讲得明白如话,让老百姓读得懂。
    其次,文风宜端正,写法应调整。阅读优秀的学术论文,其中新颖的理论见解、精深的逻辑推理令人赞佩;同时,丰富的词语、多彩的佳句、别致的陈述、流畅的笔调、典雅的气韵,使读者欣喜、赞叹,犹如步入园林或荡舟西湖的感受。相反,平铺直叙,枯燥无华,味同嚼蜡;玩弄术语,自炫高深,却难掩思想苍白;“开篇绕脖子(故弄玄虚),中间鸡肠子(引用洋文),抡起大板子(贬斥同行),通篇车轮子(冗长拖沓)”——这种论文,被读者抛之一旁,也是咎由自取。
    再次,论文求文采,以深沉的理论思考奠基,加上诗的精巧,散文的神韵,音乐的流畅,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人文类学术论文只有插上文学翅膀,才易于被人欣赏和接受;而枯燥的名词堆砌,艰涩的语句排列,其功能就是催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23 , Processed in 0.10766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