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的72堂文学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0: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有的优秀作家仿佛是一位作家,他们共同在写着一本巨大的书”




《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的72堂文学课
“拆解”文学经典 不再“死活读不下去”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在这个技术几乎能让一切变得简单、便利的时代,面对无法被技术简化的经典文学阅读,有些人会喊出“死活读不进”,也是不难理解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正因为它的丰富、多义,注定不会像翻看一本娱乐画报那么轻松。而且,阅读是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个体行为,它需要一份耐心和好奇心。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邱华栋,用他的阅读故事告诉你,文学大师“一点也不可怕。”

十多年来,邱华栋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阅读经验,资深编辑的敏锐眼光,作家独有的触觉,与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72位现当代世界级文学大师纸上“过招”,从文本世界入手,“拆解”创作秘诀精髓,捕捉其隐秘的创作心灵脉动,梳理出文学史内在逻辑脉络,成果甚丰。近日,这些思考的结晶,出版成书《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或许,当你下次再感觉“死活读不进”时,邱华栋的文学“导航”,会能带领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1,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对这些大名鼎鼎但实际上罕有人读完的经典,怎么能像穿越“障碍”探宝那样去汲取精华?卡夫卡、福克纳、海明威、纳博科夫,你耳熟能详,但他们的作品妙处,你能否捕捉到?在中国深有读者市场的“拉美文学爆炸”到底吸引力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热切关注文学的文艺青年,如果缺少对美国文坛“四骏马”的了解,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因为,这“四匹骏马”中包括“永远在路上”的凯鲁亚克,以及被称为“小资教父”雷蒙德·卡佛,用他们鲜明的个性和语言风味,在全世界的青年心灵中点燃。除了美国,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文学,是另外一种味道。比如作为“非洲文学五虎将”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神秘、低调,“在世界的边缘行走”,在中国有一批忠实粉丝。

作为中国读者,又怎么错过作者关于“亚洲文学五雄狮”的个性阐述?在邱华东的笔下,莫言本质上就是一位“来自故乡和大地的说书人”,与村上春树这位现代都市物化世界里的精神追寻者,有着迥异的文学趣味。而被定位为“以色列人的记忆和形象”的阿摩斯·奥兹,相信则是很多读者需要补课的对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邱华栋还特别关注到华裔作家哈金和中国香港本土作家董启章的写作。对哈金的文学世界,则聚焦在其“中国底片”与“美国景深”两大主题上。对董启章,邱华栋则给予足够高的关注和评价,并对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阐述,别出心裁地将之称为“想象世界的考古学家”。

《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几乎囊括了20世纪所有重量级的文学大师,不啻为一部简明的20世纪文学史。作为一个作家、编辑,邱华栋说,最近十年,由于经常在一些大学讲课,他发现,“很多与语言、文学专业有关的学生,读书的劲头和热情、读书的范围都不大、不广,一问三不知,不知道他们整天都在干什么。”身为文学刊物编辑,邱华栋接触很多文学写作者。他发现,“文学写作者的阅读量也成问题。一些人对一些基本的文学技巧、语言、结构都不了解,书写的文学经验很狭窄。”这让他觉得很忧虑,“一些20世纪作家的作品,都应该是基本的文学常识了。”也正因为此,邱华栋把自己的阅读经验整理出来。


2,

1980年,11岁的邱华栋,在邻居家大哥的推荐下,读到一本没有封皮的外国小说。当时,已经囫囵吞枣地读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邱华栋,对文学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邱华栋回忆说,那本没有封面的外国小说书,“讲述了两个美国普通男人在社会里的纠葛和挣扎。小说语言朴实、幽默,又饱含辛酸。深深吸引了了我。由于那本书没有封皮和扉页,我一直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小说。十年之后,在武汉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才发现,原来那本书是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所写的《伙计》。”

从此,邱华栋开始大量阅读各类外国小说,其中重点是20世纪的外国小说。“读得天昏地暗。”久而久之,大量的阅读,在邱华栋的脑海里,20世纪的小说家的作品就形成了一幅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图像。邱华栋逐渐感悟到,文学精神在全世界有一个潜在的运动“轨迹”,“纵观世界文学,20世纪小说波澜壮阔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图景,犹如地理学上的‘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欧亚大陆、美洲大陆等,世界上的大陆板块互相漂移、互相冲撞而形成的。在邱华栋的分析下,文学,同样也是互相影响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作家,互相影响、传承,仿佛是一位作家,大家们实际上在写着有统一文学精神的同一本巨著。每一个作家,则是在写作着这个巨著的一个章节。比如,从卡夫卡到福克纳,再到马尔克斯,又到莫言,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甚至从最古老的诗人荷马,到20世纪之后这些优秀的作家,都是一个‘家族’的。再比如,在曹禺的戏剧中,一定会有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元素。而卡夫卡在有自己的先驱的同时,也影响了后辈的福克纳、马尔克斯、莫言。所以,文学,不过是一条滚滚的大河,带着人类的记忆前进。”


3,

当下图像式信息,娱乐化资讯盛行,文字、文学的吸引力,显得式微。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不过,邱华栋却有自己的观点,“仍然有不少人喜欢阅读。起码我不怎么看电视。看电影每年10多部。读书每年800册左右。”在他看来,文学不会死,“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嘛,语言不会死,这就是文学的基本面。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是保持一个民族的特性、心灵世界、生活景观和想象力的见证。”

在所有的文学类别中,经典的文学阅读的氛围尤为淡泊,也是很多读者心中“死活读不进去书单”的常客。对此,邱华栋认为,阅读一流的作品,本来就不像被动接受娱乐产品那样容易和简单。“读艰深、高级、复杂的书,宛如爬山,你不想去爬,难道要我请你去?你爱去不去。读书这个事情,从来都是一部分人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72堂文学课,邱华栋也直言不讳,就是借此希望能对于唤醒读者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有帮助,“坦白说,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在西方世界里不过是常识罢了。一个对西方文学具备20世纪以来的全球文学景观,读我这套书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



——————————————
对话邱华栋:

“我钦佩那些发现当代作家价值的文学批评家”


《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里文章的写作,邱华栋说,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以后他还要补充和修订,“大概5年后再出版新的三卷本,取名《小说地理学》。”早他身上,文学写作者,文学编辑者,文学评论者,三种身份和角色,互相影响,配合得很和谐,“就如同一个人又干导演,又干编剧,还亲自当演员——张艺谋不就是这样吗?这很好玩啊。”


华西都市报:作为《人民文学》副主编,您一定看到过大量的还不出名,甚至默默无闻的作者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广大热爱文学的青年,你有哪些建议,可以帮助他们少走些没有太大价值而浪费精力的弯路?


邱华栋:没有捷径。只有不断阅读,不断地写作。文学是个手艺活儿,手艺活儿不好,就是懒惰造成的。我觉得多读多写,是唯一途径。另外,做一个很好的文学鉴赏者,也很好。不一定人人都写作。据说法国人6000万中有200万人都能写长篇小说。这说明人家的文学素养高。



华西都市报:与评论古典或者经典作品不同,评论当代作家的作品,似乎是比较有风险的事情。要么是作家不买账,要么容易被读者质疑。而在我看来,好的文学评论,是可以为读者发掘出一个优秀的作家。比如夏志清“发现”张爱玲。比如《人民文学》杂志对非虚构作家的发现,比如李娟这样的作者。你怎么看待文学评论对于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关系?

邱华栋:我钦佩那些发现当代作家价值的文学批评家。我厌恶用自己固定的、带有成见的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作家的笨蛋型批评家。因为有一个现象叫做“远香近臭”,距离你近的人,你以为很一般。其实,当代文学出现了不少文学大家。高行健、莫言先后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证明了当代文学的杰出。如果1988年沈从文没有逝去,他就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说的。可见我们的当代文学,是多么的杰出。


华西都市报:有一种说法,阅读过太多大师的经典作品,反而会有不敢轻易动笔的勇气。你本身也是作家。你是怎么将阅读得来的文学养分,跟你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去的?


邱华栋:阅读可以激发出你创作的资源和能量。我觉得文学阅读是潜移默化的。通过阅读,知道自己的斤两是多少,而不会嘴尖皮厚腹中空,写那些不必要写的东西。很多人的写作时无效写作,因为他见识太少了。尽量通过阅读来避免无效写作。


华西都市报:谈谈你的文学阅读爱好的缘起吧。我看你的新浪博客,很多篇文章都是在记你在哪买了什么书。怎么欣赏啊什么的。你目前的阅读,总体是怎样的状况?每天都阅读吗?主要是纸质吗?文学题材占多大比重?

回答:随性阅读吧。我喜欢纸质书,而且我把电子书都扔掉了。我主要读文史哲的书。也有部分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的著作。我把经济学的书都扔掉了。因为那会妨碍我的想象力。最后,我想说的是,要依靠兴趣去读书,就像人生应该依照做有兴趣的事情去生活,是一样的道理。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当代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骑飞鱼的人》、《单筒望远镜》、《教授》,中短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喀纳斯》,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诗集《花朵与岩石》等70多种。多部作品被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5:03 , Processed in 0.2451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