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美丽的瞬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5: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些美丽的瞬间
——我和学生读经典的点滴往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汲安庆
2006年初春一开学,校领导突然让拟去高中执教的我,接手一位同事的摊子:教初二两个班的语文,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同事因不堪学生的顽劣和粗蛮,黯然隐退,回到了她家乡的一所重点中学,连招呼都没和学校打。
学生顽劣、粗蛮到何种程度?据同年段的一些老师讲,逃课、抽烟、打架、说下流话,欺负老师,男女同学间公开亲昵等现象是家常便饭。以玩乐为荣,以学习为耻的不良风气已漫漶成风。倘若有人在学习上稍稍发力,被他们觉察,便会集团性地投之以放荡的起哄与戏弄。
尤为令人头疼的是打架。
那真叫一个“狠”!在我未赴任之前,斗殴已有好几起。其中一次窝里斗,一位福清籍男生将一位三明籍男生当场打晕。赴任不久,因为要多争餐后的一个苹果,班长挥拳将一位南安籍男生的鼻梁骨打断。一位叫阿力的男生因为和初三某男生发生口角,竟然应约单刀赴会,结果被人家一伙人揍得鼻青脸肿。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血腥事件,不但没有引起他们丝毫的警戒,反而成了他们精神的亢奋点——他们对此类事件的关注,远远胜过听课的兴趣。加上某些同事背后的叨叨咕咕,当事家长无休止的埋怨和咆哮,还有极个别不明就里领导的指手画脚,我分明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被示众的材料,正在不折不扣地形塑一位窝囊废的形象。
其时,我也不是不作为。约法三章、谈心开导、慢收笼头、斗智斗勇,建立家长、老师、部分习惯好的学生所组成的“统一战线”……能用的方法,都在用。但是,这些方法犹如急火烧老鸭汤,一时还难以入味,更谈不上纯熟。
情况的扭转始于“阿力事件”。
当时,我不但和打阿力学生的班主任理论,而且带着阿力直接面对那些揍他的小子,斥责他们恃强凌弱的可悲,还有校友间自相“残杀”的狭隘,以及想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却把男子汉最重要的品质“大度”给抛弃了的无知,并撂下狠话:必须向阿力道歉,不然没完!
结果,这种软硬兼施的伎俩得逞了。阿力自然很感激。这一点,我能从他的眼神,还有跟随他的几个“小弟”对我肃然起敬的态度中能感受到。
但向心力的巩固与升华,则是在我开了“何谓真正的男子汉”主题班会之后。
那次班会,我重点提到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男主人公保尔。保尔和我们的男生有太多的相像!他很冲动,美丽的女主人公冬妮娅逗他:“你如果敢从这悬崖上跳到下面的湖里,就可以得到我。”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在冬妮娅的话刚说完,就纵身跃下悬崖,命都不要了;他很顽劣,为了报复修理他的牧师,竟大胆地将烟丝撒在预备复活节糕用的面酵上;他也斗狠,且将大他两岁,欺辱他的被称为“打架好手和莽汉”的苏哈尔科打得一个劲地举手哀叫、求饶;当然,他也脆弱,在右眼发炎,热痛难熬,后来又殃及左眼,渐渐失明后,他曾用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想一了百了。
但是,这个钢铁一样的男子汉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跳下悬崖却不是为了获得心动女孩的肉体,不是为了求一时的快感和虚荣,而只是表明:他对爱情怀了一种超乎生命的神圣情怀。即使后来从监狱中出逃,并躲到了冬妮娅家里,冬妮娅自愿献身于他,保尔依然没有答应,小说中这样写了他的心声:“我爱你,冬妮娅,所以我不能这么做。如果你也同样真的爱我,就等我回来,我会成为你的丈夫。” 这和我们某些男生玩弄爱情,甚至抱着“祖国花朵千千万,这个到手接着换”,明明是亵渎爱情,还以为是男性魅力彰显的亵渎心理比,无疑有着天地悬殊。
他报复牧师,实际上是在向势利、特权和凶残宣战,而不是欺凌弱小,更不是借向老师挑战的方式,变态地获取眼球指数,以抬高自己的所谓“身价”——这样的人看似聪明、威猛,实际上却是不懂伦常,不知敬畏的心虚者,可怜虫。
他和苏哈尔科斗狠,完全是因为受侮辱在先,且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对方已经向他发起了进攻。所以,保尔出手,并非以武力炫示自己。说实在的,武力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理性克制,一定会成为自己与他人共同的灾难,与禽兽也没有多少差别。
他是想用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毕竟醒悟过来——这是一种典型的懦夫行径,然后更加坚韧地面对命运施加在他身上的种种不公:瘫痪、失明、疼痛……这与在学习上稍微遇到一点麻烦,就自暴自弃,背对困难的软弱者,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者相比,谁是好汉,谁是孬种,一目了然……
班会开得出奇的好!昔日课堂上桀骜不驯、邪恶狡猾、慵懒困顿的眼神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没有指令的正襟危坐的身形,凝神思索的神情,还有我能感应到的或震惊,或激动,或羞愧的目光。也正是从这节班会课后,我看到了那本昔日显然是被他们弃之如敝屣的书,终于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他们的手上,像耍猴一样对待读书同学的现象看不到了,男女同学公开亲昵的现象,我也一直没有亲见。
也是那次班会课后,在回到办公室的路上,班长神不知鬼不觉得追上我,当着我的面,破天荒地露出羞赧的神色。他用手挠了挠后脑勺,很是局促,但很快下定了决心似的说:“老师,上次我太冲动,给您惹了很大的麻烦,实在对不起。”说完,向我深鞠一躬,转身跑开了。
我怔怔地立在那里,像被幸福的闪电击中,半天没缓过劲来,眼眶忽的就湿润了。这些看似野性、刁蛮的孩子,其实善根未泯啊!
我曾将自己的教育方式概括为“慢火煲汤式”。注重的是持久的渗透、熏陶和牧养。生活事件、经典资源、心灵困惑,都可以进行审美观照,哲学穿透。尤其是经典,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平台,润泽心灵的营养,必须善待,并积极、巧妙地加以开发、利用。
虽然,这种主张也遭遇过很多明里暗里的质疑和嘲弄,以为这是华而不实之举,耗时多,见效慢,还有可能误人子弟,甚至被集体性地抵抗过——某段长就曾严令学生将所谓的“课外书”带入教学区,科任老师则一个劲向我抱怨,实际上是施加压力:“孩子课本都没学好,看什么经典!要看,中考结束,他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
但是,我都一笑了之。在我看来,这种功利性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短视和残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想让孩子们眼界阔,境界高,学力深,舍弃广泛的阅读,别无他路。教师亦同理,即使做春蚕,想奉献,也得源源不断地吃进桑叶才行。不吃,命都不保了,还谈什么奉献,拿什么奉献?干耗式的所谓“奉献”,不是崇高,而是不折不扣的懒惰、愚蠢和可怜。
我很纳闷:即使从功利的角度讲,读经典等于是让各位先贤、时贤穿越时空来协助教诲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智慧,更善良,更强大,为什么偏偏要拒绝这种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呢?对孩子们,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每天不管怎么忙,都要读上几页书,哪怕读一两句都行!千万别不读,不读就是自断走向卓越的生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我们终会成器!至于说老师们反映的问题,你们肯定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加以规避!”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语出《战国策》。记得第一次讲到这句话,并阐释时,是有感而发,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打饭排队,我会捧着书看上几行;候车回家,我会捧着书读上几段;批完作业,我会捧起书读上几页。日积月累,觉得很有充实感和力量感,素材多多,上课时可以自由引用;形式多多,写作时可以灵活化用。表面上看,我和大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自我感觉:比起不读书的老师,我比他们活得更多,活得更久,活得更美!
结果一下课,一位刚从外地转来,名叫刘仕杰的男生便跑过来请我帮他网购《战国策》,撅着嘴巴,一脸的渴盼。我不禁怦然心动——多好的读书种子啊,但心里反倒有些犹豫,那么艰深的著作,他能读得下去吗?如果读下去,又得花去多少宝贵的时间!科任老师,家长知道,还不跟我急?我当时在精读《古文观止》,对此深有体会。没有十足的毅力,真的难以为继。
晚上,我将这情况说与妻子听,她也很惊讶,觉得高中生、大学生都不可能尝试的事情,一个初中生竟然跃跃欲试,真的不可思议,但她马上建议我:“给孩子买!这样的读书种子,百年难遇。钱,你自己出,算是对他挑战自我,亲近经典的奖励!”
结果可想而知。当刘仕杰从我手中接过这份特殊的奖品时,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他那本来就黝黑的脸蛋一下子像红得发紫的猪肝,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在向我低头说了声“谢谢”后,像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却又异常敏捷地回到了座位上。
打那以后,他一到课间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战国策》,埋头读起来。晚自习是7:30开始,可很多时候,他5:30左右就到教室了,干什么?啃这本别人眼里的天书。非常灵验的是,后来的期中考试,他的文言文阅读部分,竟是年段唯一的一名满分者。我坦言:“他创造了一个连我都有点不敢相信的奇迹。分数多少且不论,单就孜孜阅读的劲头,他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策励我不能懈怠,要时刻注意打掉心中时时蛰伏的怯懦、怠惰的一个少年英雄!”
教室里掌声如雷,刘仕杰耸了一下肩,吐了一下舌头,赶紧趴到桌上,将头收在了臂弯里。
他害羞了!
以后的日子,我看到他的书桌上又多了《论语》《庄子》《苏菲的世界》等书,敢情这小子还懂古今调剂,中西贯通。
家长会上,仕杰的爸爸紧攥我的手,不停地抖动,说:“汲老师,您是我们孩子的贵人!以前在老家,他是很讨厌读书的,我们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全是批评,没想到您竟然让他变得这么有出息,太让我们太长脸了!”
夸得我一时无言以对,心里却乐开了花,仿佛贮满了一个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天……
和这事相关的花絮也值得一说。
与仕杰想和的是一群女生,她们不是读诸子,而是读诗词,准确地说是读一些诗词评论类的书,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泪眼问花花不语》《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吴锦汝,她对纳兰性德的词可以说是如痴如醉,还真读进去了!一篇《我是人间惆怅客》横空出世,在年段同学中竞相传阅,后来发在了《读写天地》中学版上。随后,《父爱是片蓝蓝的海》《心灵的家园》《凤凰花开时》等美文纷纷出炉,有近20篇在全国各大中学生刊物上陆续亮相,这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暗爽不已。
姚启翔,一个壮如鲁智深,却情思绵密的大男孩,因为在区质检的作文考试中适时引用了“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得了一个罕见的高分,于是执拗地认为:是我,还有这句话赐福于他,越发迷上了经典,一直勤读不辍。即使后来去了加拿大,这个习惯也一直没有丢。
课文中的很多名篇,我一律以经典待之,坚决反对骑驴找驴,或者找到了经典,却将之讲得惨不忍睹,不但玷污了经典的形象,还败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我追求的是生命的融合,甚至个性化的超越。所以,哪怕是非经典的作品,我也会瞄准其间的精华,将之经典化,从而助学生精神生命的拔节一臂之力。其主要方法就是王国维所说“观其会通,,窥其奥窔”。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上冰心《谈生命》一课时的情形。
在比较充分地感受了一棵小树、一江春水这两个意象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后,我让学生学着这种譬喻说理的方式,谈谈各自对生命的理解。本以为这是个挺简单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联系自身的经历,说出很多精彩的话来,诸如生命如钟表,缺少了电能,它就终止了;或者,生命是一次远行,有起点,也有终点,沿途我们会遭遇风雨、彩虹、鲜花、烈日,有欢喜,也有忧伤,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些都是珍贵的风景,都将成为历练生命的记忆……但是没料到,他们一下子被问住了,眉头紧锁,嘴巴微开,手指紧紧攥着水笔,好像要将之捏碎似的。我知道,他们的思考已经动真格的了,但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提炼的路径,实际上正处于兴奋、焦虑、渴望,甚至自责的胶着状态。
过了好一会儿,我忽然看到游鸿儒探头探脑地左右踅摸了一下,继而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站了起来说:“我觉得生命就像一卷卫生纸,看起来很多很多,可是用着、用着,就觉得不够了!”
太生猛了!一个三杠子压不出响屁的主儿,竟能说出如此精彩的话来。下面的同学也被震住了,但随即醒悟过来,掌声像被引燃的鞭炮一样响了起来。我更是喜出望外,不顾体面地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几乎是用吼了:“好样的!竟然能说出如此生动,如此通俗,如此深刻,如此独特的比喻!绝妙,实在是绝妙!”
鸿儒很难为情地微扭了一下身子,坐回了座位。同学们再次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时,一个叫江益晶的男生,年段老大级的人物,平时看人几乎是斜视,以显特立独行之态,坐在椅子上对着我面带微笑地抛出了一句:“汲老师,我有一句话是从网上看来的,不知当讲不当讲啊?”
“但说无妨。大家一起分享嘛!”我给他打气。
“可是不太好听哦,还是不说算了。”他一脸坏笑。很难得,竟还用手半掩了一下嘴巴。
“说啊!吊人胃口!”其他同学急了,一个劲地催促,“快说啊,什么重口味,我们都能接受!”
我也怂恿:“好坏不论,一样都是让人长见识嘛,还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他这才站起来,一反常态,用不是很敞亮的声音说到:“生命就像拉大便,有时候拉得很爽,有时候却拉得很难受。”
一些傻乎乎的学生立刻就笑了,笑得前仰后合,还一个劲地拍桌子:“哈哈哈!太妙啦,太妙啦!”
一些有点城府的学生只是微微笑了一下,有点紧张,也有点好奇地盯着我。心里大概在想:“这家伙说出这么恶心的比喻,看你庆哥如何收场。”和他们父母的年龄相差无几,却一直被叫成“庆哥”,并延续到后面的每一届,这也算我的一份特殊福利了。起先是有点惶恐,后来被叫习惯了,竟生出一种甜蜜的滋味来。
“嗯,是很妙,但不雅,很不雅,益晶的体验没错。”我也感到有些意外,不过还是肯定了他们的直觉,同时意识到:一个甄别艺术境界高下,人格胸襟大小的契机,不请自来了!
我说:“将一颗小树、一江春水、一卷卫生纸,还有拉大便的意象放到一块儿,美丑、雅俗,大家心知肚明。可是,各位是否想过,为什么这样比喻就是美的,那样比喻就是丑的呢?”
“这还用问,联想引起的心理反应不一样呗!一棵树、一江水,让人会和葱绿、阳光、鲜花、清澈、浩瀚的大海联系在一起,卫生纸、拉大便会令人联想到什么,你们懂的啊!”快嘴杨泽镔急不可耐地站起来,侃侃而谈。
同学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有的则在频频点头。杨泽镔骄傲地用手指在下巴那里摆了个“八”字形的Pose。
“仅仅是引起的生理快感不一样吗?或者就是流于这种浅层的心理快感?”我紧追不舍,杨泽镔被追得没辙了,一下子咬紧了下嘴唇,作冥思苦想状。
沉默了一阵,林炜明,一位身高已过一米八的大男孩站起身来,有点羞涩,有点结巴地说:“庆哥,我……觉得……我觉得这些比喻的美丑、雅俗,还在于……给人的精神力量不一样。”
“哦,何以见得?”我隐隐感到,一种携带他自身经验的新鲜见解,像钻木取火一样可能即将起燃!
炜明很忸怩地用右手遮了一会儿额头,然后放下说:“我从小到现在都很怕死,连看到最疼我的奶奶,我都觉得她活像一个鬼,晚上都不敢盯着她看,可是现在学了冰心的这篇文章,我忽然觉得奶奶没那么难看了,死亡也不那么可怕了。死亡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像江水流入大海,像枝叶落在大地,消融了,归化了,回到了它们该到的地方。归就是回家嘛!生命回家了嘛!”
随着炜明的描述,我内心的惊喜像山间的清泉一样在轻快地流淌。这样深刻的哲理,从他稚嫩的嘴里说出,且帮他克服了多年的恐惧,这真是最亲切、最自然、最生动的生命教育了!
但这一次,学生却没一个人鼓掌,他们已完全沉浸到炜明刚才的关于生命观的描述中去了!
我激动地作了肯定:“没错,炜明其实在无意中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艺术表现的确存在着境界的高下,胸襟的大小之别。江水、小树之喻之所以美、雅,是因为它们荡涤消极、恐惧,展现了生命的自然之美;卫生纸、拉大便之喻虽然也深刻,但传递的却是生命的无奈、焦虑,特别是将生命锁定在爽和不爽,偏于肉体的感受上,而忽略了精神的生长、历练和昂扬,这表面上看是境界的高下所决定的,但实际上背后是起支撑作用的却是人格胸襟的大小。”
学生听得入了神,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对我凝望,还有的伏案疾书……
这时,梳着马尾辫的林佳玲一挺身站起来:“老师,冰心的生命观让我想到了瑞典人,据说他们有一个风俗,人死以后,会将其骨灰埋在树下,让终结的生命再度与绿树一起生长,这不也是一种很诗意生命观吗?”
多么美丽的阐释啊!这种生命观,其实在中国的庄子,陶渊明,英国的哲学家罗素的笔下,都有过独特的描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命如河,年轻的时候,激流澎湃;年龄渐长,河床渐宽,水流就越来越趋向缓和,到最后无声无息地消融于大海。”肉体是死亡了,可是却与苍翠的群山一体,与美丽的大自然相融,与浩淼无边的大海拥抱,则又是一种别样的新生。既然这样,又何惧死亡呢?更何况,人还有精神生命,可以凭借文章、德行、事功,得以千古流传,就像著名学者罗念生追念诗人朱湘所说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用自己的爱、热情、智慧,去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诗歌啊!
我将这些体验向学生娓娓道出……
此刻,下课的音乐已经响彻整栋楼宇。但是,没有一个人引颈外望,没有一个人收拾书、笔,甚至连挪动一下身子的,也没有。他们现在又完全被我的讲述吸引了。我知道,我的这番感言虽然没有达到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说“滚雪球式”的境界——例如学习《桃花源记》,可以引领学生延展阅读《陶集》,威廉.马列斯的《无何有乡见闻记》;因读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而去读《论语》《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等,但是,孩子们由此树立的正确、健康、阳光的生命观,以及今后所付出的诗意栖居的努力,“滚雪球式”的阅读,应该不在话下。尼采曾把教师称为“必然的恶”,因为教师经常兢兢业业地从事着传授知识,却封闭学生心灵,使学生丧失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事。而所幸的是,我一直对此心存戒备。
几天后,我在自己的教本里突然发现一张精致的卡片,上面用很隽秀的字体这样写着——
  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同样痛苦。在炽烈如火的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痛楚的。而一个坚定执著、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畏惧而陷入恐怖。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
  以上摘自培根的《论死亡》。
庆哥,谢谢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生命之课!
落款:爱你的初三(5)班全体同学。
作家张承志曾通过小说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人生有时只为一、两个美丽的瞬间而活。因为人生充满了琐屑、平庸、无聊、苦痛、酸辛,但是因为有了那一、两个美丽的瞬间,整个灰暗的生活都被照亮了。
我和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拥有了如许的美丽瞬间,夫复何言!


  (注:本文为《福建教育》中学版约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4:06 , Processed in 0.18984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