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就是力量”与挠痒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23: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就是力量”与挠痒2003-01-10 作者:舒可文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在2001年12月29日办了个“新艺术活动周”。其中包括:拉丁美洲面具展、知名学者签名售书、讲座等,这些都和它以前搞过的好几百次活动大同小异,惟一不同之处是这次活动周拉进了观念摄影展、多媒体、行为等当代艺术的内容。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在2001年12月29日办了个“新艺术活动周”。其中包括:拉丁美洲面具展、知名学者签名售书、讲座等,这些都和它以前搞过的好几百次活动大同小异,惟一不同之处是这次活动周拉进了观念摄影展、多媒体、行为等当代艺术的内容。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庞大的楼体有一种知识批发的自负气势,一至四层的开放式零售营业面积有16000平方米,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书云集在此,每天的客流量三四万人。自1998年开业到现在,顾客累计有3000多万人。整个书店20多万种图书的布局和密集的人流都似乎拥挤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强迫症气氛之中。在这种气氛里,以书为载体的知识是第二等角色,由它带来的力量才是它的旗帜。也正是这种气势让人在这里很难找到一般书店那种令人兴奋或轻松的愉快角落。
培根在4个世纪以前说“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是现代社会的初兴阶段,知识的经世致用是它的力量所在。但在后现代思想家看来,科学知识远非像现代思想家所标榜的那样是“客观”、“中立”的人类力量。按福柯的考察,知识内在地是与权力联在一起的。它不仅受人们的传统和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渗透着权力。他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的考察表明:人文科学的知识内在地与权力机制联结在一起。因为这些学科的主题至少部分地是被权力机制所建构的。科学知识的话语是以通过排斥和命令来建构自身,这意味着科学知识的确立建立在对所谓非科学知识排斥之上。被排斥的知识作为被征服的东西,作为历史内容,永远被埋葬了。知识的生产和证明只是依靠作为社会权力网络的知识团体作背景才有可能。知识总是从团体传播到社会中去的。科学生活方式的引进和坚持,也依赖于有权力的人和组织的支持,社会权力造就了我们的知识形态。福柯的思想反映了当代社会认识上的一次转折,但这至多修改了人们对知识的崇敬,不一定就消解了它的力量。
这次在西单图书大厦以“知识就是力量”为题的展览,就是试图以一种“终极关怀”的恣态和立场,贬低一下对现代文明这种权力以及对这种权力的臣服。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伴随着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对此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参与策划这个活动的冯博一说,也是想利用这个地方,“通过这种带互动式的展览方式来衡量当代艺术的品质,抹平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间隙”。所以在策展报告里就事先说好不接受明显犯忌的作品。
西单图书大厦一方为了刺激图书购买量,专门有一个企划宣传部,组织小型的文化活动,开业以来已经有400多次,组织当代艺术展是第一次。上海双年展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不再只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可以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像图书大厦、SOHO现代城这样的空间里,作为鲜活有趣的知性存在而获得一个位置。
在图书大厦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题目意图下,被接受的作品和这里的商品混在一起,物理形式上的确抹平了“艺术与公众的间隙”。很多作品不是以展示的方式出现,它会在人不经意地翻书时打断你的思路,甚至出个怪脸。意图是紧扣主题,揶揄一下一本正经的知识们。
黄岩以《精神食粮》为名做了10本书。他把很多种类的书拆散,重新装订以后也像其他图书一样插在书架上,如果真有一位读者打开了这本“披着书皮的X”,头一页看到的还是文学呢,翻过页来就没准是化学了……基本上会把它当印错的书扔下。庄辉也做了书,他买了一部分书,还有一部分旧书,一共是100多本,都用硅胶封了起来,放在文学理论书架上。这回读者看到的是真正的书,却又打不开,很可能同样把它当成劣品扔在一边,不太可能由此深思什么。当然如果他知道这是个有含义的作品,大概就会有所想法了。
展览一共有37件作品,计划从12月29日展至1月5日。从12月29日一开展,就有展望的作品没被允许实施。他事先在他自己常用的电脑上随意敲键盘,出来什么就是什么,把这么一篇“文字”打印出来后找了很专业的播音员朗读录音,准备在图书大厦的播音系统中播出。这个没被允许的作品叫《信息爆炸》。何运昌的行为《开卷有益》是拿50张10元的人民币随意夹在这里销售的图书中。主办方设想了一下效果,如果这些钱被偶然翻到后,大家发现了这个秘密,很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翻书找钱的混乱场面,这个方案被否掉,改为用不同价格的电话IC卡。
半天过后,有8件作品被要求撤出。其中有王迈设计在三层的《电视汉语》行为装置的一部分。他用的材料里有电视机、货架、镜子、煤等,他模拟教材方法,教读汉语拼音,在发音时候,从嘴里掉出一块小石头。寓意抽象的语言说出后会有实质的事物从语言中形成,后面有一些钢制的货架,他就把100多块原煤摆在上面作陪衬。冯博一说这个作品本来的效果不错,但那些塑料袋包着的煤有点奇怪,因此被要求撤下。同一层上,还有枫翎的装置《红宝书》、刘瑾的《郊外》王府井纪事照片4幅、黄可飞行为装置《通道》、苍鑫的装置《阅读的可能性》也被撤下。
展览的后来几天陆续又有15件作品被撤下,包括韩兵的行为《情人•新书推荐》,也在三层,他是雇来一个民工,这好像也成了一种模式,让代表最远离城市文化又最好支使的民工来做艺术的道具。民工怀抱一块红色砖头,像抱着一本书,作者装扮成与之是一对情人,在大厦里来回走。开始韩兵穿着一件衬衣,后来,改成了一件小背心,直至被要求停止表演。
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致力于对社会生活有所发言,前一段时间出现在各地的带血腥味、暴力倾向的装置、行为艺术,或某种社会政治倾向的作品,并没有达到发言的目的,反而招致了不以为然的嘘声一片。这当中有来自艺术权力机构的否定,也有发自民间的声音。实验中的艺术当然有其强烈刺激的品性,但也存在着一个是否灵验的问题。维特根斯坦曾经谈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找到治疗瘙痒的验方之前,就只好凑乎着挠挠,尽管挠挠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人们还是得耐心地一直挠下去。对社会生活有所发言的当代艺术也许不能从实际上甚至观念上解决问题,但至少是挠挠。只要挠对了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58 , Processed in 0.10153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