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走进广西 呼唤“点灯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11: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走进广西 呼唤“点灯人”

2012年11月06日

核心提示

孩子从小背诵“子曰诗云”,是否能提高国学素养?语文成绩不好,多看教辅就能改善?课外书五花八门,哪些有益,哪些只是“垃圾快餐”?——这些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

早读读课文,全班消极怠工,形同虚设;上作文课,百般引导提示,台下仍然抓耳挠腮;分析课文,简单的分段归纳,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这些是令语文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课文翻来覆去,读到乏味;阅读中外名著,感觉晦涩难懂;最喜欢漫画网文,又被指责看闲书杂书——这些是许多学生的困惑。

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到底需要怎么样的阅读?

11月3~4日,“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走进广西”活动的首次论坛在柳州市文惠小学举行,论坛吸引了柳州900余名语文教师参加。论坛提出的“让儿童文学走进教室”的教育理念在一线教师中引发共鸣。


儿童文学走进教室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上的什么锁?金钢大铁锁……”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在论坛上,文惠小学的孩子们朗诵了他们早读的内容,不是课本,也不是名著,而是童谣、诗歌和美文,甚至还有一个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写的科幻小故事《作业机》:“只要把作业放进去,投进一角硬币,你的作业就会出来,又干净,又整齐。来看看——‘9+4=?’答案是‘3’。3?哦,我的天!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文惠小学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们阅读了许多这类儿童文学。他们发现,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老师也渐渐找到了与孩子的共鸣,“我们和孩子一样相信,活了100万次的猫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一样向往《小王子》善良、无畏的品质,一样着迷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怀”。

这群老师们呼吁教育工作者们一起来做“孩子心灯的点灯人”,撒下一颗颗渴望读书的种子,静候它发芽,而不是去灌输、说教。“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就让他单纯一辈子;如果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就让他善良一辈子;不要教他太多的事,不要说他太多的不是,不要让大人的无知惊动了他美丽的心思,不要让他聪明得失去了最初的样子。”

这种让孩子通过儿童文学直接亲近汉语魅力的方式,触动了很多听众。不少教师窃窃私语:“在课堂上用童话书引导孩子喜欢语文,开眼界了!全新的理念。”


汉语魅力从语感体会

“母语包括汉语普通话,也包括方言。亲近母语就要让孩子感受到中文阅读的乐趣。”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老师介绍了这一教育理念。

徐冬梅是一位教语文课程论的老师。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地方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言工具的训练,只让孩子们读教科书,大量做题,在组词、造句、改病句、同义词、反义词里面打转。“我做过统计,一个学期只学20多篇课文,按每篇800字算,小学6年如果只读教材,阅读量也就30多万字,而一部《三国演义》就有约70万字了。从小学到高中有2000多节语文课,可还是有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还是不爱读、不会写,连很多文科生也没养成阅读习惯,平时就看看报纸杂志,这能算知识分子吗?”

徐冬梅认为,现今的语文教育多倾向于用理性分析的训练方式,抑制了儿童情感的开发,从而抑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文学给予孩子的是情感的教育,不应让孩子通过理性分析去学,老师应该向学生展示诗歌、文学的魅力。

哪些文学适合向孩子推荐呢?徐冬梅说,原则应该是“儿童本位”,要向不同年龄的孩子推荐他们理解的书。比如对于学龄前幼儿,一首“小老鼠、上灯台”显然要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更适合;对于小学生,泰戈尔的诗远不如彼得·潘的故事吸引人,“儿童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徐冬梅推荐读对韵、浅易古诗、中外适合孩子诵读的诗歌;对于高年级,可以读明清散文、《夸父逐日》等短小的文言神话等,最好熟读成诵。因为汉语是富有韵律的语言,要重视诵读,培养孩子的语感,打下语言学习的功底。




童谣虽小不可轻视

也许有家长觉得读童谣“不上台面”,更愿意教幼儿背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史。对此,徐冬梅认为,儿童诵读不可从读经开始,尤其不能让孩子“跪着读经”。“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读经就会知礼仪、成君子,按经史去做。这是不懂孩子的表现。”徐冬梅说,孩子凭直觉感知外界,不需要理性分析,比如老师是否喜欢他,妈妈今天忙是在应付他,他马上就洞察了,家长的为人处事才能真正影响孩子,靠背诵是不能转化成行为的。

如果家长是想提高孩子文化修养,那么符合儿童心性的文学,才适合让孩子以艺术的方式感知。8岁前的孩子最适合的文本是童谣童诗,包括数数歌,游戏歌、绕口令、谜语、摇篮曲等,文字简单,符合儿童节奏。比如诗人顾城写过的《土拨鼠》:“土拨鼠在挖土/有人问/土里有什么/土拨鼠说/土里有土”;再比如传统童谣“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这些趣味盎然的童谣,是民族文化的密码,也是孩子们的文学初乳。

徐冬梅特别指出,孩子的天性是对于有细节的文本记忆深刻,对概述的文字反而记不清。很多教辅书教孩子们写作文用的都是概述词——“西湖真美啊”、“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到公园玩……高高兴兴地回家”,要求孩子使用过多这些概述的语言,会让作文千人一面,抹杀每个孩子独有的观察力。因此,儿童文学中的各种细节,更能让孩子获得对语言魅力的感知。选择儿童阅读文本,最好不要是概述性的语言。

与孩子分享文学之美

对于引导孩子阅读,徐冬梅、梅子涵、岳乃红等儿童阅读推广人都给出了详细建议。

例如,老师们可以解放观念,试着在课堂推行“5+3”,即每周5天早读,其中两天读教材,3天读诗歌或儿童文学;5节语文课,拿出3节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儿童文学、经典名作,讨论或交流重要片段,从读到学着写。还可以开班级读书会,一起看名著改编的电影,从各个角度分享比较。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儿童文学,最好是绘本类图书。尤其是学龄前幼儿,不宜把书丢给孩子自己读。孩子的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应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大人讲给他听,可以先读封面,提一个问题,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接下来把整本绘本的故事讲完,对表现主题的画面重点讲,讲完后对孩子提3个问题,不超过4个,跟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孩子看图比大人厉害,会发现很小很小的细节。徐冬梅举例说,她给一个孩子读蚯蚓的日记,孩子就问为什么小蚯蚓的爷爷不和他们住在一起?她没敢乱回答,往后翻才知道,爷爷和小蚯蚓住在一个房子里,但是不是一个房间。

徐冬梅说:“我们号召讲台上的老师们要成为母语的化身、文学的化身,用自身的光辉吸引孩子,带给孩子们诗歌和文学之美。读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孩子,还怕他不会考试么?”

据了解,“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走进广西”活动还将针对广西各地小学语文老师举办论坛,推动广西全民读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21:38 , Processed in 0.1204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