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5:5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读书体会
瞿建东

  人总有坯子的时候,没挂釉,也没有描彩绘,等到一上釉,一上彩,一只高贵美丽的瓷器就出世了。年轻的我,就是那“坯子”的时候,一只粗糙但还算勤奋的“坯子”,在每天的捶打中还不忘加些放任的构思。曾参加一期杂志关于“信仰”的沙龙,信仰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是我们心灵信赖并仰望的人生终极关怀,是我们活着的全部意义。当年的我是这样写的:“辛勤的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心不死,劳作不息。即使我死了,也化作田里生命的壤”。我告诫当年的我,不管将来什么职业,一定要让自己的那份“责任田”充盈丰满。那就是要用读书来烛照内心,点燃职业的激情;用读书来引导我的人生之舟绕过暗礁险滩。我知道,即使我劳作不息,也许这辈子还只是个“粗坯”。诸葛有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其实,世上能让自己思想致远的,也就那一脉书香了。
  四年前,我忝入教师队伍,虽忐忑,却豪情万丈,一个人带着一个包裹一本《我的教育理想》闯进无锡一所重点中学。因为我自信。大学里,我读过了蔡元培、竺可桢、梁漱溟、陶行知,读过了肖川、朱永新、张文质、刘铁芳等。虽无缘亲炙,乏握手之欢,但从纸页中早已领略他们风采。不仅读教育,我还读大量文史哲,做了笔记,写了些幼稚的文字。毕业前,一个学理科的毛头小子斗胆让人文系开一封“此子可教语文”的推荐信。幸运的是,不仅我拿到信,我还真通过层层应聘和一所中学签下语文老师这份合同。(可惜,后来我溜了。)
  四年来,读书伴我成长。成长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自我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没有张张奖状的映衬,但我却真切的感到自己的成长:阅读涉猎的范围更广;阅读的力度更深;阅读让我作为一名老师更得心应手;阅读也让我更受学生敬重;阅读也让我愈来愈知不足。但我也知道,在这个物质的年代里,爱读书一不小心反倒会被笑话。可我始终相信:用一份纯净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用一颗信心而博大的胸怀契入职业,阅读对我,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这是老师之根本。“文字是生命的酒”,我常常在生命的酒中沉醉而不可自拔。
  工作的前两年在无锡,因交通之便,周末常常得闲去周围城市淘书、看书。去得最多的是南京,南大周围的巷子里有的是旧书店,复兴、唐人和品雨斋,学人旧书等,走不远还有一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人文书店――先锋,吃、住、行拣最便宜的,然而抱一摞书回来的快乐却在骨子里弥散。读书之余也动点笔。第一篇随笔《春随香草千年艳》在积累了一年多的资料后写成,写的是徐霞客和郑和,很长,有七千余字,寄给母校历史系的沈先生。沈先生读后大悦,送了我些书,并提了两点意见:第一写得很不容易,他为当前一些历史系学生脸红;第二,文字宜短不宜长。扬中有贬,我却很受鼓舞。先生让我考虑压缩下文字发表,可我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压缩,终究压之案底,不了了之。
  明末清初的学者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情也”。的确,没有“癖”,就不能看透事物,只能停留表面,不可能有心灵上那份真切的关注。虽然有时候孤坐台灯下很冷清,但物以类聚,徐徐书香却总把一群道合者吸引一起。去年调职南通后,很快结识了报社的严君。在他寓所里看着他满屋的书,听着他如数家珍的讲述本本书后的书缘,禁不住慨叹唏嘘,金庸、止庵、辛丰年、钟书河等原来离我这么近。两年来他指导我读,指引我写,介绍更多的书友,让我开阔了眼界。从那我借了很多小城看不到的资料,最惊讶的是在他书房里觅得大陆极不常见的台湾瞿立鹤先生所著的《张謇教育思想》,读后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和灵感。
  我也常常想这么一个问题:乐于读书,安于教书,那么读书究竟给了我什么。第一,教我做人,教我做老师。今天的时代对教育怀着复杂的心态,重之又蔑之,爱之又恨之。教育的今天无疑是尴尬的。所以身在教育,做人第一,然后再做一个老师。做人就是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勤奋的人,好学的人,正直的人。一个这样的人自然会成为一个好老师。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对教育系的嘲讽,不如说是对教育的嘲讽。面对今天教育改革中的许多新现象,积累让我明辨是非,去伪存真。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永远不过时,一个老师不读书,不读经典,就没有底蕴,没有追求。任何模式、任何改革在一个没有根基的老师面前永远是水中月,镜中像。我非常喜欢肖川先生的《与经典为友》一文,他说“这些古老的智慧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转化为千千万万老师的概念和行为”。我想多读书自然会转化为内在,在教育改革中也自然会切中肯綮,不是冷眼相对,也不是浑水摸鱼。所以读书教会我做一个教育的清醒者,它时刻提醒我一个只顾埋头走路的人要么走错路,要么走重复路,是无法欣赏星空的璀璨与奇幻。
  第二,读书教我怎么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做一个真正的老师很难,但我的内心很快乐。《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首先乐观的老师他才有可能影响学生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一个把生活当作学习的老师方能为学生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一个安于清贫,甘于寂寞的情怀,还需一颗快乐的心,一个海纳百川的胸臆。工余饭后,一卷在手,古往今来,神游万刃,心游天地外。在历史的遨游中厚实自己,在散文的漫步中陶醉自己,在哲学的沉积中反思自己,放宽教书的视野,思接千载,寓教于读,焉能不乐?
  第三,读书给了我压力。这压力是我生活中的动力,并非让我戚戚然。这个压力时刻提醒我埋下头去,多说话不如多读书,多读书还要多“吃透”书。一味贪多贪快用时则尴尬。另外教师这一角色的压力也时刻提醒我“读书,读书,再读书”。在我的生物课堂上,我争取用严谨的专业知识授课,在班会课上我甚至常常可以放任的骋怀。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发现学生爱听我的班会课,他们喜欢老师讲顾准、陈寅恪、吴宓、西南联大、春晖中学、天祥中学,也喜欢老师讲朱学勤、王元化、周国平,喜欢和老师一起谈读书的体会。这份压力让我把做一个好老师作为一个自觉的追求,这份压力也让自己挺立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内心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旷达。
  很多人认为老师是年龄越老越好,可我认为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即使退休了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我很喜欢“含苞”和“脱颖”这两个词。前者说的是花朵,后者记的是毛锥,花朵开放后自然璀璨如锦,毛锥一旦脱颖而出后,自然是笔走龙蛇。但我感到没有含苞待放和脱颖欲出时更富有情趣,更耐人寻味。我们羡慕年轻的苏静老师骄傲的教学成绩,但我们更要知道她没有成名前默默的埋头苦读和漫漫的求索。
  朱永新先生所写《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曾让我热血沸腾。那么在我踏上讲台四年后,如果让我来塑一个理想老师的形象,那就是:朴素的心灵,开放的胸襟,含蓄蕴籍而不仰人鼻息,俯仰天地间而不自轻自贱,深厚的人文情怀还略带有忧患。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书声常伴。雅斯贝尔斯说:“我们的世界在其生活秩序上的强制性和在精神活动上的不稳定性,使其不可能保持住对现有事物的完善理解”。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的内心却依然柱立中流,读书让我成长,让我一如既往的走自己的路。这力量无疑来自我心中的那份“责任田”,书中蕴教育,教育伴读书,这力量来自读书给我的知识、性情、人格、信仰、操守共同建构的内部世界。这才是一个教书育人者他生命之树赖以支撑的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20 07:11 , Processed in 0.13191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