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需动更需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2: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需动更需静              文|韩素静
听一位老师执教《隆中对》。课堂上,教师组织很得法,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讨论交流,无论质疑问难,还是释疑点拨,学生表现都很积极,气氛煞是活跃。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生成了一次又一次精彩,达成一个又一个高潮。下课后,听课教师都在啧啧称赞,但,在大家的称赞声中,我还是觉得这节课少点什么,少点什么呢?对,这节课少了静思,少了积淀,也就是说,这节课只有动而缺少了静。
在字词处理环节,教师把生字词展示在多媒体上。其中,“荆州北据汉沔”中的“沔”字是生僻字、易错字,为避免犯错误,老师再三强调:“同学们,这个字很容易出错,你可要看仔细了,右半部分是‘丐’吗?”大家纷纷说不是。仅仅这样的回答老师还是不放心,接着追问右半部分和“丐”的区别,在老师的追问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课堂上好是一片热闹。
听着学生七嘴八舌地讲述这个字的写法,我不由得想:识记生字结构的最好方式是口头表述吗?不,识记生字结构的最好方式是静下心写一写啊。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引领写,学生安安静静地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动笔写一写,效果要比只说说会好得多吧?语文课需要动口,但必要的时候也要动笔啊。可惜,老师只让学生热闹地表达一番,这个字就过去了。
处理完字词,老师带领学生疏通字、词、句意。这节课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量很大,需要记忆和理解,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好,他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小组合作,最后全班同学质疑释疑,此时,老师再适时点拨引领。一时间,课堂上问的问,说的说,精彩纷呈。当学生的疑问全部解决之后,老师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梳理文章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质疑的权利、释疑的权利都给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分组交流,问的问,说的说,一片活跃。但,当看到这一环节就这样匆匆而过时,我还是隐隐有点遗憾。我想,如果在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增加一个写一写、记一记的环节,记下来刚才的疑惑,写下来刚才的心得,岂不更好?一则书写本身就是加强记忆的方法,二则有了书写,留下一点痕迹,也更方便以后系统复习啊。可惜,老师没有这样做,一直到下课,学生连笔都不曾拿起。
疏通字词后,老师就带领学生梳理文段内容。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全班同学有这样说的,有那样说的,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梳理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针。此过程,在学生此起彼伏的声音中,教师梳理得很艰难。看教师梳理如此艰难,我敏锐地感觉到:是太多的喧哗导致学生的思维处于肤浅化,只能从表层滑行到表层,而不能深入文本深处。此时,如果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默读细想几分钟,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走入文本深处,梳理起来可能会便捷很多。
著名教师于永正在讲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有一个默读环节: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划出值得思考的句子,默读完后,不要学生急于回答,而是眼睛盯住划线的句子思考这个句子,再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在书上,做下批注。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会这样去沉静地思考,我们老师也很少这样去引导,我们仅仅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和喧哗。课堂需动更需静,当教学进行到课堂的重点、难点和思考点时,教师一定要引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这时候,就需要创设一种宁静的外在氛围,让学生静下来思考,静下来沉淀,以达到外在氛围与内在思维的和谐统一。静水流深,很有道理,很多时候,表面是沉静,其实他内在的思维在激烈地碰撞。
所以,课堂,当静则静。静下来想一想,让思维抵达更深处;静下来写一写,把思考的痕迹留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57 , Processed in 0.07762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