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1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培俊先生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论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培俊,男,汉族,1955年7月15日生,籍贯:山西忻州五寨。山西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北京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

曾任山西五寨县委办公室秘书,教育部、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司干部,国家教委人事司副处长、处长,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现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

     经过百年历史的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情况在变化,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教师教育向何处去?全社会关注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走向,教师教育战线面临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当此之时,审时度势,正确判断,果敢抉择,对于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的全局至关重要。为了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形成共识,首先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进一步强调以下十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教育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国家关于教师教育的重要命题和战略方针。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师资是构成教育条件的首要资源;二是它的先导性,教师教育应当引领教育理念的新潮流,反映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它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和急迫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首先开发教师资源。同时,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模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率先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模范。教师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前对教师教育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将教师教育的改革误解为全盘否定中国教师教育及其成功经验,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二是将教师教育的开放性误解为取消主义。认为教师来源多元化,师范院校加强综合性,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就是淡化教师教育,甚至取消教师教育。事实上,开放教师教育旨在更大范围动员和利用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把教师教育这项事业做大做强;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开放环境下和多学科综合背景下,在更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培养高素质教师,而绝不是淡化教师教育,更不是否定和取消教师教育。


第二个观点: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教育的运行机制要由单纯政府行为转向以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体行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市场不完全适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政府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宏观管理、正确导向,并予以强有力的支持。这一点要非常明确。 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加强政策导向,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任教;落实教师教育经费,形成良性的教师培训成本补偿机制和投入机制;对基地建设、资源开发、教师培训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直接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培训监管,制定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条件、课程和质量标准,并建立检查、监督机制。

第三个观点: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体系。
教师教育是永恒的事业。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一个相对完整和稳定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即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我国的一条经验。体现了我们的优势。所不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教育体系是独立的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教育体系应当是灵活、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至上而下的庞大的系统,这是基础教育体系的支持系统,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要认为实行开放的教师教育,综合大学参与培养培训教师、实行教师资格,面向社会遴选优秀教师,就是削弱和取消教师教育体系。恰恰相反,我们的任务是积极地改革、完善和构建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新体系。

第四个观点:教师教育事业是大学的使命,职前职后一体化势所必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培养培训分离、和教师培训机构并行的二元结构。后者主要承担教师的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随着学历补偿教育的基本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转变到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上来。教师培养系统和培训系统出现了水平倒挂的现象,显然不利于教师终身教育,不能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教师教育要提高办学层次,必须改变培养、培训分离的状态实现一体化,并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打破条块分割、地域界限、旧的分工和体制阻隔,将教师教育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培养培训高素质教师;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教师教育是大学的使命,强调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对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坚持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结合,这是国际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水平培训不再适应发展要求,而许多具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因为不了解中小学还承担不了教师尤其是新课程师资培训。因此,师范院校一定要与中小学校密切结合,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密切结合,否则,教育学科就得不到创新、加强和发展。

第五个观点: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为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提供了现实可能。教师教育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率先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沟通各种教育形式,共享优质资源,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地培养培训教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宗旨,就是以远程教育手段为突破口,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人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培养、培训一体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动员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个观点:教师教育事业必须转换运行机制。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转换运行机制,由过去单纯政府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学校行为、教师个人行为三结合,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打破封闭,排除障碍,鼓励竞争,争取和利用全社会的优质资源培养培训教师。 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首先体现在教师用人机制的重大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学教师资源总体上仍由政府供给,但要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引入竞争机制,不再依靠纯粹的行政调配。教师要靠学识、能力和水平参与竞争,就要不断学习提高,竞争使教师培训成为教师个人的职业准备、成为个人行为,不再仅仅是政府行为。这种转变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质量标准和项目竞标制度;在经费投入上坚持政府、学校、个人三个一点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渠道多元化,形成教师教育的成本补偿和良性的经费投入机制。

第七个观点:教师教育必须推进规范化、法制化。

制度更带根本性。必须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和法制化建设。修订《教师法》、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和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再认定制度、教师终身教育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制度、课程鉴定制度、质量评估制度以及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特别要加强教师培训市场的监管,当前教师培训中的诸多问题和无序现象,就是缺乏法制化、制度化,缺乏监管。一些地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低水平重复培训,乱办班、乱收费,教师评职称培训考试收费上千元,真正需要管理的事情却没人管,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正常进行,也影响政府声誉。因此,教师培训工作必须理顺管理体制。

第八个观点:教师教育必须和教育人事改革相衔接。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教育必须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与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促使教师自觉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加强,会有力地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建立教师教育的竞争机制,更重要为教师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教师地位提高了,教师职业有了吸引力,教师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吸引力。

第九个观点:教师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建国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师教育系统支持和保证了全世界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师资供给,这是师范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贡献,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经济的变化,使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必须作出回答。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


第十个观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教师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非均衡性,体现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在战略上我们要大刀阔斧地推进师范教育体系的调整和改革,积极推进培养培训一体化,逐步把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旧三级”向“新三级”过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层次)。一切阻碍改革的观念、体制和做法,要统统推倒。但在推进策略上却必须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千万不要忽视农村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要求,搬到边远偏僻地区,不要因为谨慎而坐失良机,也不能因盲目冒进而不得不走回头路,付出更大的代价。(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
教育部网站 2004年2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15:58 | 只看该作者
积极进取  锐意创新
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5年全国教师教育年度会议工作报告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2005年4月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教育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教育事业迈出新的步伐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统一思想,交流经验,筹划发展蓝图,明确当前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贵仁同志刚才作了重要讲话,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系统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的七项原则、必须处理好的八大关系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动员部署了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贵仁同志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当前和今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讨论,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过去两年做的八件事;2005年的工作重点;关于做好今年工作的五点建议。
一、   过去两年工作回顾
   近两年是我国筹划实施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现教育新的发展的关键之年。两年来在教师教育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创新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全国教师教育战线努力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贯彻落实新行动计划为主线,以谋划并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为中心,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抓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迎难而上、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局面正在展开,教师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到2004年,全国562.82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1%。其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达到48.76%,比上年提高8.24个百分点;全国350.05万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3.78%,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29.0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全国普通高中119.07万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79.59%,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1.04%。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2003-2004年我们主要做了八件事:
(一)抓紧研究教师教育宏观战略,筹划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
——组织“新行动计划”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根据部党组部署,师范司会同人事司等司局组织“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专题研究。形成新行动计划有关内容、《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及20个实施方案附件,为宏观决策奠定了思想和工作基础。
——筹备召开“全国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师教育高层会议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里程碑。会议筹备工作一直在抓紧进行。教育部成立“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小组”;研究国际趋势和中国成功经验、总结典型经验;组织专题调研、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文献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起草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主文件;研究相关政策举措;加强教师教育舆论宣传。
——广泛发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围绕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广泛发动教师教育战线深入讨论,统一思想,寻求共识。(1)召开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2)支持召开“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师范组会议”,召开“全国31所地方师范大学书记校长联席会议”。就新时期教师教育及师范大学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37所师范大学校长发起《关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行动倡议》,呼吁全国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关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教师教育,积极支持基础教育;(3)2003年在厦门召开“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研讨会”。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水平”的方针,进行了热烈研讨。明确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鼓励参与,加强监管,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成立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作会,发表《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行动宣言》,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部领导高度评价。(4)支持召开全国省级教育学院负责人会议,研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与教育学院发展方向,取得积极成效;(5)支持召开全国地方师范院校协作会和师专校长会议研讨改制院校如何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以及加强改进专科层次教师教育;(6)会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在北京举办“全国教师教育论坛”。支持教师教育学会等组织举办“全国教师发展论坛”。围绕教师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大范围、多层面、广泛深入的讨论,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许多重大问题,引深了思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加强课题研究和政策研究,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组织“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小组”,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准备高素质教师》专题研究报告。组织调研小组分赴各地专题调研。委托北京大学、北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天津师大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等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如“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教师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现代教师教育体制”、“农村教师发展对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等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决策咨询建议。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充分酝酿,研究起草《关于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代拟稿第八稿),拟提交会议讨论修改。
(二)积极推进建立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与发展计划等部门积极沟通,在大思路上取得广泛共识。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调整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整合优质资源。在“三级变二级”的过程中加强监管,保全、整合、发展和提升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教师教育层次结构逐步提升。高师院校办学水平和规模效益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呈明显增长趋势2004年高师本科院校持续发展, 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继续增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构逐步调整,中师继续减少,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机构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趋势明显。2004年,全国高师院校共计195所,其中师范大学37所;师范学院88所,较上年增加12所;师专70所,减少5所;中师幼师学校282所,减少14所;教育学院82所(其中省级教育学院18所),减少7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315所,比2003年增加27所。全国高校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302971人。一批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受聘到中小学任教,教师队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三)完善教师教育法规制度,推进教师教育法制化建设。
——推进教师教育立法进程。着手研究制定《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修订方案,部署启动《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修订的相关调研。抓紧研制《教师教育条例》。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持证上岗率显著提高。到2004年6月,各省面向在编正式人员的首次认定工作均已完成,300多万1994年后任教的学校在编人员取得教师资格。上海、广东、河南、重庆、辽宁等12个省市首次面向社会认定,其他地区面向社会认定工作逐步展开。2001—2004年底,全国共计认定在职教师和社会人员669.5万人。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去年下半年以来,着手研究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加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建设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当前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开放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管理模式,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的制度性举措。去年以来,我们委托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十余所高校分别承担《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研制任务。目前,标准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果。
(四)启动实施并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加速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宏伟事业。教育部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和办公室,部领导直接推动与指导实施。2003年教师节前下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隆重举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仪式,开通教师网联门户网站;落实教师网联统一招生计划;研究制定课程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办法、教师网联学历非学历培训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计划、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支持西部和支持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教师网联计划启动实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效,产生较大影响,昭示了教育部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和决心,促成了初步的联合整合,开始了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师教育事业监管加行业自律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推动师范大学及相关教育机构联合合作的新的抓手和载体,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教师网联计划迈出可喜的一步。
——“全国教师网联”建设与发展初见成效。“教师网联”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全国教师网联实现首次联合招生,招生数量大幅度增长,8所师范大学共招收远程教育师范类学生92512人,电大招生人数38万,网联成立以来新招16.3万人;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8所师范大学共开设师范类专业71个,其中教师网联成立后新增师范专业13个,增幅为22%。新增课程资源314门,增幅为33.6%,中央电大新增课程资源160门。教师网联远程教育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得到加强,截止2005年1月门户网站访问人数达到21万人次。教师网联加强管理,组织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远程教师非学历教育开始启动。“教师网联”成员加强了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教师培训。
——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开始起步。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是实施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的基础,是在全国范围真正实现联网,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关键环节。《意见》下发后,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目前广东、浙江、四川、福建、天津、上海、湖南、湖北、河北、广西、江西等省(市)已明确提出推进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计划方案。四川、福建、广东、天津等省市在加快推进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启动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得到加强。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整合,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初步抑制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下滑局面。目前全国已有多数省级教育部门出台有关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据初步统计。全国1800所左右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大约有40%左右初步实现了机构重组,资源整合。据了解,浙江、河北、重庆、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甘肃、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校本研修和学校学习性组织建设方兴未艾。各省普遍重视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取得了显著进展。支持部分省市积极推广首都师大“教师发展学校”经验,尝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训教师,取得良好效果。
(五)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200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和《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要求及保障措施作出新的部署。各省认真贯彻落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到2004年底,广西、河北、辽宁、江西、浙江、上海、湖南、湖北、新疆、广东、安徽、福建、吉林、北京、甘肃、河南、黑龙江、山东、陕西、青海等20个省(区、市)先后报送实施方案。全国教师网联计划推进步伐加快,新一轮教师培训全面展开,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组织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我们特别强调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和责任意识,师范教育司与基础教育司在教师培养培训尤其是新课程师资培训方面,加强联系沟通,密切合作。两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计划和培训方案,共同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共同组织开发培训教材。2003年教育部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实施第二期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培训7000名新课程骨干培训者。200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2004]1号),对各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各省根据“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优质资源进一步整合,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正在全国顺利展开。截止2004年底,全国已有2576个区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近500万小学和初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新课程岗前培训。
同时,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育部下发《普通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创新培训管理机制,采取邀标竞标方式确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项目单位,取得良好效果,得到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会同基础教育司举办了高中新课程首批试验省管理者研修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共计培训3000余人。会同基础教育司组织开发高中教师新课程系列研修手册和培训光盘。组织对2500名高校管理者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国家级培训。实验省(区)全面加强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为适应信息化要求,配合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广大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着手推动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计划。(1)研制和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会同中央电教馆及有关高校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过一年多研究实验,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发试行。“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及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考核的基本依据,对于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规范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筹备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我司组织、依靠专家和各方力量,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同时着手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这次会议将正式启动实施。(3)积极引进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培训质量。2003年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在2003——2005年间培训50万名教师。2004年全国30个省(区、市)培训教师18.2万名。2004年,教育部与微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项目。在鄂、甘、滇三省建立培训中心,建立培训网站。集中培训骨干教师300余人,并向10000名信息技术教师发放了光盘,培训效果受到好评。此外,继续推进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项目。2004 年开展师资培训项目29个,覆盖12个西部省区。
(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近两年在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探索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启动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吸引和引导优秀师范生和高学历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200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在全国19个省区通过推荐免试生途径为国贫县中学培养教育硕士。在各省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首批616名“农村高中教育硕士生”已于2004年9月赴农村高中开始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试点。为了增强师范生教学实习环节,并探索解决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促进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研究推广西南师大师范生支教实习的经验,支持和委托江西师范大学启动实施“师范生赴农村学校支教实习计划”试点。上述两项改革尝试对于探索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本科师范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按照国家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要求,组织评估专家组对部分师范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了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
——继续组织对口支援西部高师院校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内地师范院校援疆支边支教、内地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部省区高师院校计划,提高西部地区教师教育质量。
(七)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为了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育部成立“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组织评审课程教材资源,推荐优质资源。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遴选、推荐机制。2003年举办首次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评审和展示推荐,并确定每年举办一次。周济、贵仁等八位部领导参观展示,并作重要指示。这项工作得到广泛好评。
2004年度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得到广泛支持。河南、山西、江苏、甘肃、辽宁、福建、湖南、广东、四川、浙江、广西、内蒙、山东、重庆、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21个省市组织推荐课程资源16大类、979件。专家评审确定优秀课程资源160件,占17%;“推荐使用课程资源”365件,占38%。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供各地选用。3月2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表彰会暨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网站开通仪式。河南、山西、江苏、甘肃、辽宁、福建、湖南、广东等八省教育厅以及十几家出版单位受到表彰。贵仁同志点击开通“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网站”,并作了重要讲话。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得到各地高度重视,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八)抢抓机遇,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育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组织2004年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以“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主题,以庆祝、表彰、学习、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崇尚师德,弘扬师德,鼓舞士气,促进师德教育宣传掀起新高潮。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层层发动、广泛参与。体现了“隆重、热烈、简朴”的特点,突出时代感、社会性和广泛性,取得预期效果。
——举办全国师德论坛。按照教育部部署,2004年教师节期间,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师德论坛,北京、上海、黑龙江、辽宁、吉林、天津、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安徽、广东、广西、湖南、四川、青海、宁夏等19个省(区、市)先后举办了师德论坛。论坛的主要议题是师德规范、师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师德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弘扬师德精神,促进师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组织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了加强对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领导指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了由霍懋征等五位模范教师组成的师德报告团,先后在北京、上海、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市)进行巡回报告,取得圆满成功。报告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受到了深刻教育,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加强对全国师德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推动师德建设深入开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加强和改革师德建设工作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推动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同时研究草拟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待广泛征求意见后颁发。
总之,两年来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进展是在部党组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全国教师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不懈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向你们并向教师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存在的许多困难、问题。正如袁部长所讲到的,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真正落实;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适应经济体制要求并顺应国际潮流、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尚未建立;在教师教育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交织,多方掣肘,力量抵消,又存在种种误区,认识不一,目标分散,淡化和弱化教师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任务艰巨,一些地方教师教育缺乏监管,处于无序状态,优质资源流失,“劣币驱逐良币”;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议论太多,动作太少,教师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教师资格制度有待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有待深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有待改进,等等。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和特殊的发展时期。教师教育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长期遗留下来的结构性、体制性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当前教师教育内外部环境决定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拔发离地,不能寄希望“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还需等待大环境改善和条件成熟。但是,我们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条件是可以创造的,事在人为,应该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刻分析和正确判断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正确把握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思路,积极、努力、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能作什么做什么,能做多少做多少。只要我们大方向正确,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二、关于2005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是教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年。2005年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贯彻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建设工作的有机联系,去年9月,教育部决定适当调整师范教育司职能分工。教师教育工作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考虑。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贵仁同志对于2005年工作已经作了明确部署。《师范教育司2005年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下面我就2005年的重点工作具体强调说明以下几点:
(一)筹划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制订《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计划》。今年全国教师工作和教师教育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计划》,提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这项工作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它对于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司已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等进行课题研究。并开始相关问卷调研。希望各省大力支持共同完成这项重要工作。
——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宏观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继续抓紧组织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研究,提出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国性会议筹备工作。
(二)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加快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制化建设。制度带有根本性。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化建设,做到依法治教,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抓紧启动修订《教师法》有关工作。《教师法》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大法。二是继续抓紧研制《教师教育条例》,规范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构建体现教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三是抓紧研究《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教师专业标准》,争取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等新的规章,规范教师教育过程,建立教师教育准入制度,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形成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努力构建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教师资格制度为基石,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学习终身化,政府主导,依法监管,开放灵活,多元竞争,行业自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四是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五是研究修订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完善特级教师制度。
(三)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真正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
要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相衔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切实把住教师“入口关”。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对于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但限于当时的立法背景,加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教师资格制度在学历标准、有效期、通融性、条件刚性以及实施范围等方面逐渐显现了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有待于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进一步完善,与时俱进,使教师资格制度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制度,引导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制度层面上,要结合教育人事改革,抓紧修订完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专业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再认定制度,形成教师职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策层面上,加强对教师资格工作实施的调查研究,全面总结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
——操作层面上,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要坚持“依法、从严”的指导思想,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操作程序,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走向正常化轨道。
(四)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构建开放灵活高效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水平大学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大力支持师范大学的发展建设,以综合性和高水平为导向,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学术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发挥教师教育优势,认真办好教师教育。积极支持具备资质条件的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支持基础教育,为中小学培养培训高素质教师。
——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高校的主体作用。师范院校的调整要强调“继承中创新,规范中发展,开放中提升”的原则。支持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综合性发展,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并保持、发挥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在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首先满足当地实施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需要;在师范院校基础上合并改制的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要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方向,发挥优势,首先要更好地承担为当地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当好区域内实施教师教育的“责任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视需要与条件,有计划地通过合并、重组、升格等多种途径逐步纳入本科院校系统;要继承和发扬中等师范学校(包括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经验和优势,保全和整合优质中师资源,具备条件的可以并入高等学校成立初等(或学前)教育学院;部分中师可升格为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实际需要的边远地区一定时期继续办好中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按照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思路,支持教育学院与有关师范院校或其他大学合并重组、联合办学,或尝试改制,具备教师教育资质条件的继续充分发挥其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五)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全面提高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教师教育结构和布局,逐步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和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地方在不具备培养专科以上学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条件的学校中随意设置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有的地方在提高教师教育办学层次过程中停止了中等师范学校招生,但一些不具备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条件的同层次其他学校却大量招收中师生;有的地方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和录用把关不严,使得不具备教师资格者进入了教师队伍。这些不恰当的做法和不规范行为,使得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供求关系更加失衡,整体培养质量下降,培养使用脱节,严重冲击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和教师入门把关,严重影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对基础教育质量产生长远的影响。针对上述混乱状况,教育部下发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文件(教师[2005]4号)。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做好这项重要工作。
(1)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本地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模和实施途径步骤。
(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小学幼儿教师的培养加强监管。培养专科以上学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规定,执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关于“教育类专业(分类代码6602)一般限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设置”的要求,举办学校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确定的师范类院校的合格标准;培养中师学历小学教师,要根据当地小学教师实际需求情况,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现有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规模和招生计划,停止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学校招收中师生;培养中师学历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师范学校的优势。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要经过省级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停止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学校招收幼师生。
(3)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迅速组织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专项评估检查。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依据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师教育基本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监测体系和量化标准,组织力量对现行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机构进行专项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于2005年11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学校,从2006年开始停止招收师范类专业学生。同时,国家将选择部分省份开展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国家专项督导检查。
(4)各地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突出教育实践环节,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吸收和借鉴传统中等师范教育的丰富经验,积极探索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努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周济部长指出,“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辩证统一的发展”。贵仁同志最近强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要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放松。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战线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要把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教师教育工作要高举质量的大旗,以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为导向,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有利于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研究探索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大学本科后教师培养模式;尝试开设教师资格证书教育课程。使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同步提升。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化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制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学前教育专科专业课程方案》和《三年制中等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等教学指导文件。
——加强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教师网联计划的实质性意义在于优质资源共享,资源建设是迫切任务。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加快改革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灵活有效的机制,开发建设符合新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严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质量关,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源评审、遴选和招投标机制。重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质量关,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评审、遴选机制,今后未经全国或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推荐使用”。通过组织开发、资源征集和国外引进等多种途径开发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并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今年将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开发指南”,通过公开招标立项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包括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书课程和教师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组织开发教师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精品课程教材。
——加强教师教育评估,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按照国家实施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要求,认真做好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推进高师本科院校建设。指导推进各省开展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的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评估方案。探讨开展教师教育专项督导评估。
(七)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全国教师网联计划作为教育部的一项重大计划,旨在建立一个“三网”系统集成,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工作,国家层面的“教师网联”建设;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校本研修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大力促进“教师网联”建设,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网联”是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重要载体。“教师网联”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成员之间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远程教育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媒体和教师培训专业网站的作用;要加快远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要加快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与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机制,发挥优势开展远程教师学历和非学历培训,并为各地开展教师培训提供高效、适用的优质资源、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持。
——努力推进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各省级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有关政策,积极推进整合区域内“人网”“天网”、“地网”等相关教师教育资源,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其他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要建立有效机制,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互联互通,促进符合条件的省属院校与“教师网联”成员之间的合作办学,支持和鼓励区域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请各省将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尽快报送师范司。
——加快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构建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级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是推进教师网联计划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要认真贯彻《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2003]2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等文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学校建制不变的前提下,与县级教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实现资源整合或联合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指导。要用改革的思路推动建设。对于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
为了全面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我部决定于2005—2007年间在全国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从今年开始,每年计划评估认定50所,全国评估认定150所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及“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标准”日前已下发。请各省根据“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全国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以此进一步引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方向,促进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
——继续推进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是实施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各地要认真总结各地校本研修的经验,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要加强对校本研修制度的研究和指导,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及广大培训者要经常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指导学校进行校本研修,“送教上门”。
(八)以实施“全国教师网联计划”为抓手,组织实施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按照《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要求,新一轮教师培训要以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抓好三个层面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实施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促进广大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显著提高。二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显著提升。三是继续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全力以赴,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又将有100多万义务阶段教师进入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稳步推进,也将有少数省份开展实验。师资问题非常严峻。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首先要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拟进入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全员岗前培训。其次,要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对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拟筹划建设国家新课程教师培训网站。要配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大力加强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充分利用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和光盘教学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再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对高中实验省(区)校长和教师开展培训工作的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司将委托部分师范大学针对高中实验省(区)反映比较集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技术等学科的教学问题,组织专家深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调研,针对实验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设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计划5月份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共同组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继续委托部分师范大学组织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管理者新课程国家级研修。各地要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既要重视教师岗前培训,也要加强对教师实施新课程过程的培训指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力度,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我部决定从今年起至2007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最近我部已正式颁布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和计划实施方案已下发。这次会议将正式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该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走一步,先行试点。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到2007年底,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全国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
这一项目是规范引导当前和今后中小学教师“新技术”培训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项目,是当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引导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请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整合力量、密切配合,保证计划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继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实施信息技术合作项目。一是继续扩大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2005年项目范围将覆盖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计划培训教师21万人,希望各省(区、市)按照今年的项目实施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计划任务。做好英特尔项目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计划的衔接和整合。二是继续扩大实施“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项目。计划在去年云南、甘肃、湖北三省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配合国家西部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继续选择部分西部省份实施项目,同时拟选择东部部分地区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高级培训课程试点。
——研制《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等级能力标准》,筹备启动英语教师培训和考试认证。我司已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负责标准的研制工作。并着手筹备工作。
(九)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机构都要更加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结合教育人事改革,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
——研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积极吸引高学历人才到农村中学任教。继续实施“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骨干教师。2005年初步确定推荐和培养计划人数为1000人左右。“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鼓励、支持和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部署落实计划任务;有关高校要认真组织推荐工作,真正选拔优秀毕业生;有关县教育局和高中要积极接纳,保证必要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为西部农村教师培训提供文本、光盘和多媒体教师培训资源支持项目。组织制作和采购一批优质的培训资源提供给西部农村教师培训使用。继续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西部农村讲学。
(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促进师德建设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正如周济部长所说,我国教师是一支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队伍,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也是教师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的观念,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当前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加强师德宣传。努力构建师德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举办师德报告团活动,是一种好形式。中宣部、教育部和重庆市委联合组织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团在北京、吉林、河南、浙江、广东、青海等省市巡回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起到了良好的师德宣传教育效果。根据部领导指示,中宣部教育部编辑出版《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集》及报告会光盘,将作为师德宣传学习辅导材料。要不断发现师德典型,加强重点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感染人。
——强化师德教育。要按照要求将师德教育纳入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做到入脑入耳,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将组织举办师德教育培训者骨干培训,推动师德全面深入的进行。
——加强制度建设。教育部将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初稿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媒体交由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地讨论,共同参与,共同遵守。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办法,构建科学有效的建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
——严格考核管理。结合《教师法》修订,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任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三、做好2005年教师教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的形势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教育战线要真正提高对当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深刻理解和把握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以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部署上来。
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头绪很多。我们的工作要紧紧抓住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这个战略重点,抓重点难点关键点。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不要怨天尤人,放弃我们自身的努力。不要空说空道,空发议论。不要心不在焉,无休止争论。要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当前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和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计划,采取硬招、高招、实招,千方百计推进教师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对待工作有热情,谋划工作有思路,推进工作有魄力,落实工作有韧劲。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依靠教师,全心全意地服务教师,一切为教师着想,为教师专业发展着想,培养和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三是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教师教育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教师教育过去辉煌,靠的是改革创新;要实现新的发展,也要靠改革创新。我们要在总结和吸收以往教师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积极推进新的改革。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结合各地实际,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自身建设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他们的改革经验。要不怕困难,困难是暂时的,办法总是要比困难多,要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抓改革,促发展。只要符合教师教育基本规律,符合各地实际,有利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就应当大胆尝试。
四是整合资源,密切配合。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结构。职能变化,工作领域扩大,任务越来越繁重。我们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宽阔的胸怀,统筹规划,理顺体制,团结合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师教育改革服务。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沟通、协作与合作。一方面要加强与教育行政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人事部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计划财务、督导等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另一方面,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利用优质资源,与电教、教研、考试系统等密切合作,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分工协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服务。
五是重视舆论宣传,加强正确引导。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舆论宣传工作,为新时期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16:29 | 只看该作者
管培俊:教师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

    此次研讨会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会议的议题非常重要。我代表教育部领导向民进的教师会员和北师大的师生员工致以教师节的问候,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我的发言要从一件事情说起,今年5月,也是在北师大举办了一次教师教育研讨会,一家受众比较多的小报做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报道,这个记者对教育的情况不了解,对教师教育的情况更加不了解,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是采取了一种移花接木、以最廉价的制作新闻快餐的方式制造了一则假新闻,新闻的标题非常耸人听闻,叫做《教育部酝酿取消师范司》,引起了全国的强烈反应。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正说明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受到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在眉睫、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统一认识、讲求策略。

    我今天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处于什么方位?——挑战和使命

    100年中国师范教育: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现代学校培养教师。日本、欧美、苏联模式与中国国情。

    50年新中国师范教育: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长足发展;宝贵经验;支撑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功不可没。

    10年来教师教育迈出新的步伐。整体提升、结构性调整、教师继续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新时期教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历史性转折和新的发展阶段。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教师的竞争力关系国家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高水平教育和高素质教师;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开发全社会人力资源,教师资源必须首先得到开发;

    一千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教育改革发展成败兴衰之所系,是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之所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教师教育成为先导示范

    一次性终结式的教育已经为终身学习的理念所取代。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师教育肩负特殊使命。

    每个教师都应当首先成为全员终身学习的典范;

    每个学校都应当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整个教师教育体系应当首先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典范。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加快教师教育开放性和一体化的进程

    传统师范教育的优势是师资保障的稳定性,缺点是封闭性:垄断、单一,缺乏竞争性;

    两元制结构:培养培训分离,缺乏沟通,优势难以互补;三级体系重心较低,不适应教师发展的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是提高教师质量;教师培训从学历补偿转向重在提高能力素质的全员培训。

    改革体制,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实属必然,势在必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师培养模式

    现有师范培养模式: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简单混合相加。课程单一、内容陈旧、学风沉闷、脱离实际的倾向。两种教育都嫌欠缺,学生发展后劲不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建立综合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均衡发展亟待解决农村教育师资瓶颈

    瓶颈:城乡教育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重点难点在农村。

    700万农村县镇教师素质总体上远低于城市。职业准备不足,学历和专业化程度偏低。

    悖论:城市超编与农村缺编并存,余缺难以互补;师范生就业难与农村教师紧缺并存,供求缺乏契合。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均衡发展亟待解决农村教育师资瓶颈

    症结:地位问题、体制问题、经费问题。一方面基层不想要,缺编不补,对师资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去,师资的有效供给不足;教师培训诸多困难:交通不便,编制紧张,经费不足。

    途径:补充合格师资,改革用人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取决于改革深度、支持强度、培训力度。

    ——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要求加速教师教育制度创新

    体制转轨,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计划调配—需求导向;封闭—开放性 单一模式—多样性;

    教师教育的困境:

    市场的自发性与教育的公益性、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矛盾;

    新老规则脱节形成的政策真空:师范生政策过早取消,招生、收费、就业并轨,新的机制尚未到位。

    新老矛盾由以凸现:生源质量、经费、就业。

    矛盾根源: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吸引力、竞争力。

    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迫在眉睫。

    ——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要求提高教师教育层次

    趋势一: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总体上看好,开始成为竞争性职业,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

    趋势二:教师数量从总量不足、全面紧张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区域、学段、学科、学历结构);

    趋势三:教师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对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上升。

    教师供求关系变化要求教师教育调整重心,提升层次,提高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也提供了现实可能。

    ——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加快改革进程

    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本科化——综合化——专业化

    先发国家教师教育: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后发国家教师教育: 本科化 综合化 专业化 三种趋势并存,跨越式发展

    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俄罗斯联邦2001年4月公布《2001~2010年连续师范教育发展大纲》,确立了师范教育在俄联邦教育系统中优先发展的战略。

    欧美国家的教师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世界教育发展共同特征: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

    对10个国家和地区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结果:

    三个重要指标与教师教育发展显著相关:

    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20%的时期,教师教育本科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集中;

    非农产值大部分国家达到或超过90%的时期与教师教育本科化时期基本吻合;

    教师供求关系趋于平衡是教师教育进行变革,实现新的发展的有利时期。

    初步结论:

    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关系基础教育全局,影响高等教育全局,势在必行。

    我国基本具备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实行教师教育一体化、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整体素质和加速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初始条件。

    认真研究国际经验和发展趋势,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是当务之急。

    二、红旗到底要打多久?

         ——认识论和方法论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国际潮流

    教师教育事业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师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

    中国需要一个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是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教育必须转换运行机制

    教师教育创新关键在制度创新

    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进程

    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国际潮流

    专门职业?中小学不要多高学问?有学问就可当老师?

    学术性与师范性孰先孰后?学科水平与教育专业素养孰轻孰重?

    80年代以来国际上教师专业化潮流方兴未艾。

    1966年UNESCO《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专门职业要求;专门的培养管理。

    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报告:教师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开发第一资源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属于优先发展的领域。

    教师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有教育就有教师教育。在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教师教育不可能被推向边缘。

    开放体系的目的是做大做强而不是淡化教师教育。任何教师教育边缘化和悲观主义、取消主义的观点都是缺乏依据的。

    教师工作怎么做也做不够。抓教师教育什么时候都不会错,对教师教育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教师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教师教育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也要在与时俱进中得到新的发展;

    教师教育事业是永恒的,但实现的载体、途径和方法是历史的、具体的,变化的,不是万岁的。

    改革是扬弃。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任何故步自封的、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缺乏依据的;一切阻碍改革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都要坚决破除。

    ——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

    教师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主体是政府行为。

    政府的责任:1)创设政策环境;2)提供经费支持;3)加强监管。

    政府管理模式: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结合;政府管理教师教育事业,而不再直接管理学校。

    主张教师教育市场化的观点是缺乏依据的,无异于自毁长城。

    ——中国需要一个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的一条经验。

    计划体制下教师教育体系是独立封闭的;市场条件下教师教育体系是灵活、开放的。

    开放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完善构建一个新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不是取消教师教育体系。

    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基础教育的支持系统。

    ——中国需要一个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的一条经验。

    计划体制下教师教育体系是独立封闭的;市场条件下教师教育体系是灵活、开放的。

    开放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完善构建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1:18 | 只看该作者
管培俊:教师网联计划 教师教育的创新
2003-10-14    记者 符德新


  问:当前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有何重要意义?

  答:教育部直接推动和组织实施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计划,是教育部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先行启动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9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教师网联启动仪式,周济部长亲自开通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并发表重要讲话。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支撑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应当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教师这一特殊重要的职业群体应当首先形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示范者。率先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对于振兴教育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周济部长称之为“一项宏伟的事业”,袁贵仁副部长说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值得我们倾全力为之奋斗。

  问:这一计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答: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盛衰之所系,是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之所系。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偏低,难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据2002年统计,全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为577.89万人、343.04万人、94.60万人,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39%、90.36%、72.87%,其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占33.09%,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9.74%,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者占0.795%。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队伍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教师职业准备不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显得力不从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总体上远低于城市地区的教师。2002年,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远低于城市57.15%的比例,初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11.36%和17.58%,远低于城市47.03%的比例。农村地域广大,交通不便,教师编制紧张,培训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突出,增加了教师培训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组建教师网联,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采取各种不同模式,有利于打破时空阻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大规模地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教育部拟用五年时间,使所有的农村小学教学点都具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所有的农村完全小学都有一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计算机;所有的农村初中都具备计算机教室。教育信息化,将有力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也为构建新型教师培训体系提供了有利契机。近年来,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现有“人网”、“天网”、“地网”三网分离,缺乏整合,力量分散,资源浪费;各种教育形式和办学类型缺乏沟通,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教师培训质量效益难以保障。组建教师网联,加强“三网”沟通,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行业联合,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有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和效益,是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教师教育体系职前职后教育相分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无法衔接;各种培训渠道多处于分离状态,相对封闭,缺乏沟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缺乏行业规范的情况;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质资源难以共享。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有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师范本科院校在总体办学规模上已超过师范专科学校,同时高师院校也面临着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由于一批师范院校在高校布局调整中改制或合并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或为特色的综合性院校,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一批教育学院并入或改制为普通高校,使原有的教师培训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组建教师网联,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系统集成,是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教育在新的时期实现战略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一个新的增长点。

  问: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答:教师网联计划旨在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机构)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实施“三网”结合,系统集成,多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实现教师教育的创新、集成和跨越,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与支持。

  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为核心,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相互融通、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沟通,系统集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教师网联的任务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问:教师网联与以往教师教育形式相比较,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教师网联计划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创新、集成、跨越”。

  ——人网、天网、地网相结合。
在改革教师教育体系的同时融通“三网”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共享优质资源;

  ——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多种教育形式相互补充,有效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与学校教育、面授辅导结合;

  ——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创设政策环境,规范办学行为,监控办学质量;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教师教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教师网联成员既要联合协作,又要公平竞争;既要遵守规范,又要保持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政府行为、学校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培训成本补偿机制与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及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紧密结合。与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联动互动。

  问:教师网联实行什么样的体制?

  答:教师网联是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以高水平大学(专业组织)为核心,由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和提供相应支持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组成,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教师教育协作组织。

  教师网联成员联合协作、平等协商,遵守章程、执行协议,享有规定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

  教师网联理事会决定教师网联的重大事宜;制定教师网联的规章、标准、规范;统筹、指导和协调教师网联工作。教师网联理事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制定教师网联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为教师教育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相关机构自愿加入并遵守教师网联章程,经教师网联理事会审查批准,取得教师网联成员资格。教师网联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教师网联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和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分工负责教师网联计划的决策咨询、指导、评估,负责组织课程资源评审。

  问:教师网联的办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答:教师网联的办学体系由两个层次的办学系统和相应的服务支撑构成。

  首先是充分发挥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和其他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网络教育优势,提供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实施研究生、本科教育,实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卫星电视远程教育的优势,提供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和服务支持,重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其次,其他地方师范院校、区域性大学(学院)可以在教师网联的支持和配合下,充分利用教师网联的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面向本地区教师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承担骨干教师市(地)级研修等任务,同时,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发建设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与高水平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的办学点,根据协议和合作学校的教学计划承担相关面授、辅导、课程考试等任务。

  第三,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教研室、电大工作站、电教、教科研等机构,按照“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模式,逐步建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办学机构的教学方案,承担为本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的职责,接受办学机构的指导。教育部制定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并组织评估。各省行政部门负责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建设。

  第四,建设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学分管理,加强沟通、协调、指导、管理和监控,为教师网联成员单位和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创建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开设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学习频道,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与“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

  问:教师网联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如何?

  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教师网联制定章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确定相关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制定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原则。促进合作,鼓励竞争。加强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规范办学行为,形成自律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远程教育方面,教师网联实行其成员单位与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两级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网联在国家支持下,坚持规范办学,鼓励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

  教师网联根据国家规定的学历教育标准和非学历培训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制定招生、教学、考试(考核)管理规定和办法。要建立和形成国家监管、社会监督、教师网联内部监控和成员自律相结合的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问:怎样建立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答:坚持“精品、共享”原则,制定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标准,建立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遴选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严格的评审和认证,确保资源质量。向全社会公布、推荐使用优质资源。通过征集遴选,组织开发,引进购买等途径和方式加速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建立共享课程资源库和课程资源索引中心。尊重和维护课程资源制作者的知识产权。对优质课程资源不断优选、更新。今后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国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推荐和评审活动,鼓励优质资源的开发,促进其广泛应用。

  问:“教师网联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答:教师网联计划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具体实施工作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8+4”,即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组建教师网联,建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师教育协作组织。重点面向农村,配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地运用光盘教学、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模式,开展各种层次和规格的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第二阶段:教师网联扩大到具备条件的省属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更大范围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师网联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落实教师网联的总体规划,实现教师网联总体目标,各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当前,教师网联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对现有国内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征集、遴选和评审,并将现阶段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教师教育;加紧研究教师网联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教师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工作;建设教师网联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问:教师网联如何支持农村教师培训?

  答: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训教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教师所处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比如,在配备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地方,充分发挥网络和卫星广播电视的作用;在暂时尚不具备网络环境的地方,更多地依靠通过卫星广播电视教学,发放光盘、教材,以现代函授的方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用于培训的课程和资源必须是优质的。实力强、水平高的师范大学和电大要发挥核心作用。要整合县级培训机构的力量建立区域教师与学习资源中心,作为教师网联远程教育的办学点,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

  问:教师网联有哪些政策支持和保障?

  答:教师网联计划要成功实施,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国家将对教师网联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1.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政策,为教师网联计划的顺利实施创设制度环境。要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结合,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合格学历标准,建立教师资格再认证和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实施教师聘任制度;研究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政策措施,开展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教师学历培训中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原则;制定各种教育形式沟通和学历与非学历课程学分互认的政策及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对教师培训市场实施有效监管。

  2.经费支持。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由教育部统筹规划;国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教师网联的启动运行、教师网联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对教师网联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将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用项目招标的方式给予支持。

  国家对教师网联计划的支持,在很多方面也将利用市场杠杆。比如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原则上将充分体现政府、学校与教师三者行为的结合。即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教师培训的方式,强调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政府的作用是倡导和推动,在最初阶段,政府的推动促进作用显得比较突出,但是随着教师网联的工作逐步展开,团结协作将显得至关重要。要建立起合作竞争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大家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开展合作与竞争。

  问:您对教师网联计划有什么新的期望?

  答:教师网联是一个新事物,需要继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的发展。

  教师网联计划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平台。
有远见的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要将“教师网联”计划的实施作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当地教师培养培训总体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服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

  教师网联计划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平台。也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看好的市场和资源。“教师网联”各成员单位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携手合作,协同努力,开拓创新,发挥整体优势,规范办学行为,沟通各种教育形式,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新贡献。

  教师网联计划对于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网联”提供的优质资源和支持服务,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积极主动地参加进修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2:07 | 只看该作者
管培俊司长在“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2007年8月2日
尊敬的靳诺主席助理,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实施这一计划是教育部支持新疆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援疆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长期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大教师坚于职守,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新疆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受周济部长、陈小娅副部长委托,并代表师范教育司向新疆自治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参加培训的各民族中小学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主讲教师和项目专家,向为这项计划的组织实施付出辛勤努力的自治区教育厅、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等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此次培训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工作,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支援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支持新疆教育的力度,实施了包括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工程、贫困生助学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内地高校贫困生补助和办好内地班等一系列支持新疆教育的项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新疆汉语教师培训支持计划”、“中小学特聘教师岗位计划”等,为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部领导特别重视和关心这次培训计划,陈小娅副部长过几天还将亲自来疆考察,看望和慰问教师,了解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首在尊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今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育工作,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良好的用人机制;抓好教师的培养培训,为教师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落实保障教师待遇,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长期从教。要特别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也向老师们传达教育部周济部长前不久在“送培进藏”开班仪式上对老师提出的几点希望与老师们共勉。
  一是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活的教科书,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是要有爱心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感,也办不好教育。要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师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连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一是岗位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保护好、培养好,让家长放心满意,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三是国家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肩负重要责任。我们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是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今天启动实施的“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是由教育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由自治区教育厅、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会同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具体实施。此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光盘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对象为新疆10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然后将培训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网共享,使全疆中小学教师受益。此次培训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学科包括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培训内容以新课程为主线,着眼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安排了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方式主要采取案例培训、一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专家评课、讨论、对话和答疑等方式进行。为了实施好此次培训计划,承担培训任务的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入新疆中小学调研,根据教育厅要求和新疆实际,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精选培训专家,以确保培训计划收到满意效果。新疆教育厅高度重视,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积极配合,提供了组织管理和服务支持方面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援助新疆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在自治区教育厅统筹下,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保证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并为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积累经验和资源。希望参加此次国家级培训的各位老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深入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推进新疆教育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诚挚地祝愿老师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3:59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引领,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以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和“硕师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
  以强化养成教育和教师考核为重点,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总结讲话,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情而精辟地论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及其在强国兴教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阐释了师范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历史使命,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确立了教师工作的蓝图和总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以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新高度。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新论述新阐释,把握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与重点亮点。
  一是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方针,进一步昭示了教师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五个必须”的战略方针,每一个方面每句话无不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把“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落到实处,实现育人为本,最终要取决于每个教师的理念和自觉行动;坚持改革创新,动力来自广大教师的才智和创造热情;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基础和前提;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二是战略目标。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映了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和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规律。
  三是战略重点。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阶段性特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即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薄弱环节,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重点。
  四是动力机制。全教会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高度褒奖广大人民教师的历史性贡献,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民教育家。
  五是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维护教师权益需要制度创新;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需要制度创新;严格教师资质,加强教师管理更需要制度创新。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确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资格准入与管理体制。这是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教育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
  六是师范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强调必须办好师范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师范教育绝不是培养“教书匠”,而是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通过师范教育的专门训练和教师养成教育的涵濡浸渍,使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感情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和志向日益坚定。这些重要思想重要论述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责任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未来1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任务。针对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规划纲要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根据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未来1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对农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三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办好师范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师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四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部门依法履行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形成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五是重点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六是着力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鼓励教育创新,造就一批教育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4:38 | 只看该作者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立足当前努力开创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教师队伍建设要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全局中找到位置。当前和今后3年的总体思路是: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度创新和项目驱动双管齐下,实施两个规划,推进三项改革,落实四大举措,有序有力有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一、实施两个规划。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教师教育布局总体规划。各省份制定区域规划,进行教师教育院校资质认证。调整教师教育布局,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质量。深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形成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二、推进三项改革。一是建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职业准入与管理制度。近期启动改革试点,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建立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公开招聘。二是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养成教育相融合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建设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广师范生实习支教经验;大力发展本科后教师教育,积极推进注重实践能力的教育硕士培养改革试点。三是建立与教育质量标准相配套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这是中国教师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
  三、落实四大举措。一是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进一步落实好部属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确保首轮试点顺利实施,首届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形成制度,按照教育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在部分地区一批地方师范院校扩大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二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引领,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国培计划”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精心组织,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作用。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对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年一个周期的分类分层分岗培训。重点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完善教师培训激励保障机制。显著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三是以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和“硕师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加速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特殊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四是以强化养成教育和教师考核为重点,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师德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管培俊: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十个统筹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2009年02月11日来源:《光明日报》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辩证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长期困扰我们的困难和矛盾正在逐步缓解。但在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上,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师工作,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紧迫要求,对于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解决好教师工作的“十个统筹”,是当前教师政策的基点和教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统筹人力投入与物力投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政策的优先议程。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教师的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在师资配置;解决“择校”等热点难点问题,也往往与师资有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首先开发教师资源。更加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本质要求,是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把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放在最为优先的战略地位,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增加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应当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统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国家事业和政府公共财政的责任。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师教育和教师资源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资源配置不能不借助市场机制。教师教育也必须打破封闭,鼓励竞争,进一步提高质量水平。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教师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市场化。如果把教师培养培训纯粹当作个人自发的职业准备,教师的养成教育则将屈从于功利主义目的,教师素质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完全听任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教师供求关系和教师资源配置,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将是一场灾难。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包括对于公共事业的制度安排。教师政策的基点在于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非但不能减弱,更要加以强化。特别是在教师职业还缺乏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不过,政府管理方式和支持服务手段也不再只靠纯粹的行政手段,而是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有效地配置教师资源。

  统筹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坚持质量与效益的双重目标。在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的坐标系上,确定一定阶段恰当的生师比具有重要意义。生师比既是效率指标,表示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又是质量指标,标志着教育的基本条件和质量水平。从教育效率角度看,在一定区间内生师比越高说明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而从教育质量角度看,过高的生师比意味着教育资源的稀释。要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保证必要的师资配备。根据我国目前教育发展水平,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师比等主要指标总体上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上找到最佳平衡点。

  统筹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形成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机制和良性循环。要根据教育人口变化的周期性,统筹考虑教师资源总量、结构与质量的关系,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双向调节和动态平衡。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变化,中小学教师数量矛盾趋于缓解,师资质量和结构性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要适时调整教师队伍规模结构,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数量质量的需求变化。教育的规律性决定了教师队伍需要相对稳定,切忌大起大落,避免大出大进。在学龄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要着眼长远,客观分析师资的“有效需求”,适当控制增量,合理有序补充教师,不宜急剧扩张。必要时适当增加班额或教师工作量,以解燃眉之急,高峰期过后恢复常态。在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要充分预见到人口周期和未来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抓紧调整存量,并保持必要的增量。抓住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有利时机,一方面促进队伍的结构性调整,适时适度地降低班额和教师工作量,优化教师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适当调整教学工作量,为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教师人事改革,形成能进能出的有效机制,促进交流,调剂师资余缺;另一方面要确保教师自然减员有序补充,必要时要有一定的师资储备。

  统筹教师培养体系开放与相对稳定,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资源有效供给的保障体系。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富有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经验。教师专业化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国际教师教育的潮流。在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同时,教师教育不可能被推向边缘。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教师职业还缺乏足够吸引力,尚未形成真正的买方市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了有效保障教师资源的稳定供给,仍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并相应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开放的教师教育旨在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和综合大学的优势培养高素质教师,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而绝不是削弱或取消教师教育体系。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即师范专业全额奖学金)等特殊政策既是基于我国国情,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在这一问题上,任何取消主义观点和抱残守缺、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缺乏依据的。

  统筹人与技术的关系,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应用现代远程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地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但技术永远无法取代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相反,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取决于教师。学校教育的目标,还要靠教师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师的养成教育更离不开言传身教和学校文化的熏陶。教育信息化不仅不能替代教师,而且对教师的角色作用和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数量质量两方面催生了新的师资需求。要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大批专业教师,还需要普遍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一代高素质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中国与先进国家数字鸿沟的捷径。

  统筹城市和农村布局,促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各类教育师资的协调发展。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条件。我国拥有上千万之众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上应该能够大体满足现阶段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现阶段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紧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绕不过结构性矛盾形成的师资“瓶颈”。要统筹城市和农村、强校和弱校,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效解决“结构性超缺编”的矛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方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师资紧缺问题取得积极成效。如果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制度创新和支持措施双管齐下,坚持数年,农村师资状况将大为改观。

  统筹师资配备管理与开发利用,形成教育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工程。在横向关系上,教师队伍建设各个关键环节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规划,综合配套、协力推进。建立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将教师待遇、资格认定、录用聘任、考核奖惩与教师培养培训相互衔接。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在纵向关系上,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把教师资源配置、开发和利用作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总体设计、统筹安排。促进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统筹当前要务与长远建设,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当前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缺陷”。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些长期积累并备受诟病的困难问题,其实许多是历史与社会政策的产物。政策的多变性,使得教师队伍几经冲击,长期缺乏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所谓“侯王建议”、“上、管、改”、“子女顶替”、落实政策、知青返城安置、代课人员问题,甚至地方政府机构精简分流人员,等等事件或“权宜之计”,几乎每一次都对教师队伍建设构成一定的冲击、造成创伤或内伤。总结历史经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从队伍建设的全局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标本兼治,慎重从事。既要解决燃眉之急,又不要为将来的改革发展留下难题。解决教师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要适应转型时期教师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转变,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和学校教师人事制度,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投身中小学教育。

  统筹战略目标与推进策略,确保非均衡状态下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协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从我国现阶段实际出发,坚持分区规划,东西部地区、城市农村区别对待,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和区域教师队伍的协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教育区别对待,统筹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确保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28:32 | 只看该作者
专访管培俊: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2010年01月15日  作者:刘华蓉   


  努力促进师资队伍均衡
  记者:教育部《意见》提出“两步走”的目标: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从师范司所承担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角度,我们该怎样具体描述这两个目标,它们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
  管培俊: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步走”的战略目标,综合考虑学龄人口规模、班额、生师比等因素,我国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今后几年中,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要有较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师城乡分布的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趋于合理,班师比和生师比得到改善。保证每所学校配足配齐教师,开足开齐课程。
  到2020年,为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小学教师应当基本具备本科学历。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基本均衡。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每个课堂都拥有合格教师。
  记者:为达到上述目标,中央和地方如何相互配合?国家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和补充上将采取什么措施和办法?
  管培俊:近年来,国家先后推进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重要政策和举措,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中央地方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推进制度创新。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坚持分区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分步实施。在教师培养培训和补充配置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千方百计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师资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师资配置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自然减员及时补充。扩大实施国家“特岗计划”,逐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支持各地实施地方“特岗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学校任教服务。建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或有序交流制度,推动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实习支教,强化师范生实践环节,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支持农村教育。
  二是完善加强教师教育体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培养。鼓励省级统筹,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免费培养等措施为师资紧缺的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根据教师供求变化,科学确定师范生招生规模,优质师范院校适当扩大培养规模,不符合要求的院校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招生。完善师范类专业审批制度,规范中小学教师培养,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三是实施大规模的教师全员培训,大幅度提升教师素质。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组织实施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形成教师培训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紧密挂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各级政府都应当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5%要保证用于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培训资源和培训基地的建设。
  四是健全教师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考核。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省级统筹,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提高新补充教师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教师编制需求情况,加强统筹协调。要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科学设置职务等级,完善激励机制。
  记者:师范司今年将主要开展哪些相关工作?
  管培俊:师范教育司将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教师准入机制和推进重大创新举措为抓手,大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改革教师教育体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为推动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加强新时期中小学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指导意见。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探索破解难点问题。二是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完善细化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和攻读教育硕士等相关政策,做好2011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准备工作。三是深入实施“特岗计划”。加强省级统筹,严格招聘条件,强化考试考核环节,进一步提高招聘质量。推进地方“特岗计划”,建立教师补充新机制。做好2007年招聘特岗教师服务期满留任工作。四是开展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2012)》(国培计划)。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意见等。五是完善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强化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考查,启动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等。
  记者:据了解,2010年中央支持教师培训经费将大大增加,这些经费将主要投向哪里?
  管培俊:按照“国培计划”(2010—2012)的总体部署,将以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2010年“国培计划”主要项目将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优秀教师境外研修、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高中课改骨干教师培训、边境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项目,培训全国上百万中小学教师。(■本报记者 刘华蓉)
【相关链接】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情况: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计有909.09万人,占中小学教师总量的86%,其中农村教师是主体,占到82.3%。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3%、97.8%。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2005年提高14.5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达53.2%,提高17.9个百分点;45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到70.5%、85.8%。  
  《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15日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1:34:3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合格率超9成 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专科以上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9-02
来源: 千龙网
[url=http://comment.dayoo.com/redirect.dy][/url]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今天(2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26个教师节的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目前教师年龄结构改善,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教师总体合格率超九成。
  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9.4%
  截至2009年,教师的年龄结构改善,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42.69%、51.29%、54.96%。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69.8%、84.69%、88.57%。
  教育部表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4%、98.29%、93.61%,分别比上年提高0.14、0.49、2.05个百分点。
  据了解,目前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74.83%,比上年提高3.96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9.44%,比上年提高6.22个百分点。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明年将走上工作岗位,到中小学任教。
  今年将在江苏、上海、北京、湖南、新疆、云南等六个地区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教师教育创新的改革试点,在一批地方师范院校扩大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2009年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
  教师分类 数量    比上年增加 生师比 比上年下降
  小学教师 563.34万人 1.15万人  17.88∶1 0.50
  初中教师 351.34万人 4.44万人  15.47∶1 0.6
  高中教师 149.33万人 1.78万人  16.3:1  0.48
  教师总数 1064.01万人 ――――――
  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达专科以上
  管培俊表示,要有计划地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五年一个周期的分类、分层、分岗培训,重点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组织对专科学历以下的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
  目标是,到2012年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达到专科以上的水平。
  此外,管培俊说,师德建设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把师德计划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师德教育纳入到职前培养以及教师准入之后培训的每一个环节。(文/记者 朱治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5:00 , Processed in 0.15181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