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谢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1:3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谢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
作者:刘齐
2014-06-13 来源:南方周末






天津高考语文卷出题人,我要郑重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今年的作文题出得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我对我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本来我住得远远的,跟诸位素昧平生,但你们这个题一出来,我们之间就有了关联。我是说,你们这个材料作文题,用的是我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件让人惊喜的大好事。遥想你我当年高考,作文题都是躲在暗处的神秘高手拟就,白纸黑字,特别让人肃然。风水轮流转,如今我的一篇短文,也升格成了考题。这是真的吗?值此莘莘学子命运大转变的紧要关头,这篇短文果真就被派了重任?会不会看走了眼?我翻箱倒柜,寻求证据。该短文曾多次被媒体转载,最早刊登在《南方周末》上,标题是《智慧芯片》,见2000年1月7日《新生活》版。我拿着原文,跟天津考题逐一对照。
《假如有一款芯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我发现,考题的内容和词句,跟原文有关段落基本吻合,仅有一句:“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系为出题人所加。这么一加,我原来安排雪糕大妈说的话,现在分配给了别人一部分。
为何要插这么一句?是否上面有了新精神,希望考生注意年轻化、国际化等问题?或者,觉得照搬原文过于省事,临时起意,就露了一手?
上网一看,对天津考题已是议论纷纷,好评如潮,说它深谋远虑,卓尔不群,北大中文系一位张姓教授甚至说,全国各地考题中,“唯一好的就是天津那个”。也有嘲讽、抱怨的:谁呀,这么缺德,弄出这么一段刁钻货色,这都胡诌些什么呀,绕不绕啊?邪门不邪门啊?烤糊了算谁的?
我又庆幸,又惋惜。大家夸得再猛,也没我什么事,骂得再狠,也没指我脊梁骨。因为,考题并未署上我这个原作者的名。
为什么不署我的名?
如果换一个场合,我会马上做出判断:这起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可这是高考啊,庄严、强大、神圣,出题人住的地方,该有多么的保密。天天开会,分析,探讨,伙食肯定高级,但是吃不下去,总想着社会,想着考生,考生连同家长和左邻右舍,成千上万,比当年国民党守天津、解放军攻天津,还要多出好些人数。但是,亲爱的出题人,你们怎么就不想想我,想想原作者的署名及其他?别的不论,单说你们这个考题,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文中的“你”引用诗歌时,恰恰就提到了诗作者的名字刘禹锡,提到了出处《全唐诗》,这还不算完,还有365卷,还有4117页……出题人哪,对此,你们就一点没有触动?就不能顺着榜样的指引,往我这里拐一下?
可能,你们内部有规定,引用相关材料时,提一提原作者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作者应该是鲁迅、曹雪芹一级的,最低不能低于刘禹锡。
也可能,你们太忙,人员又是临时抽调,属于“临时工”性质,出点差错在所难免。可以理解,必须理解。人活在世上,哪一个没有错,哪一个不是临时的?
还有一种可能:没等我这边提醒,你们那里已经发现了疏漏,正在开会研究,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对原作者表示应有的尊重。对于一代考生,也有个引导问题,如何在他们审题、答题的过程中,搂草打兔子,顺便点一下责、权、法。你们的讨论很认真,与会者表情严肃,发言踊跃,举一反三,脸红冒汗,领导几次想告一段落都未遂。
你们会这样做吗?
无论你们怎样做,我都要真诚地致谢。没有你们的赏识,我的短文哪能进入高考领域?我的其他文章都羡慕这篇短文,它所面对的,是史上最奇特、最不敢大意的读者,爱看也得看,不爱看也得看,一道道毒辣的目光,死死盯住每一个字句,想想看,这是多么的难得。



再次感谢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
作者:刘齐
2014-06-20  来源:南方周末







天津高考语文卷出题人,七天前,我在《南方周末》已经感谢过你们一次。现在,我要再一次表示感谢。你们用我发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出题不署我的名,这件事一经公开,我的生活立刻起了变化。一家在亚洲有影响的电视台联系到我,打算对此进行评论。更多的人则是纷纷向我道喜、祝贺、慨叹:难怪天津考题这么有想象力,敢情是你的原创,没看出你还真有两下子,全国那么多作家,怎么就相中你了呢?
我又高兴,又有点为难,不知该如何表态。像新提拔的干部那样说一声,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培养,好像不太贴题;像新郎官他爹那样拱手说“同喜同喜”,也不大适宜,因为道喜者们话头一转,马上对喜之源头——作为出题人的你们,展开了批评和质疑。
有直接说你们的:“高考出题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事先无法与作者沟通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理解的是:用了人家的东西,为什么不标明是人家的?”“天津有关部门应该对作者有个说法。”(引自2014年6月12日沈阳《夕阳照耀下的四合院》网站)
有从历史和宏观着眼,说得比较重的:“我们这个民族就是不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例子讲不出几个,迫害作者的例子倒比比皆是。”(出处同上)
有从经济和微观入手,说得比较具体的:“扯别的都没用,让他们赔钱。”
我赶忙表白:“这不是钱的问题。”
“不赔钱他们不知道疼。”
“我一分钱都不想要。”
“那你可以捐出去,直接捐,别经过中介。”
有一个朋友法治观念很强,劝我走法律程序——旧称“见官”,今称“打官司”,横竖离不开“官”。
我说我不打官司,麻烦,再说起诉谁呀,都是拉家带口之人,不容易。
朋友看我像看窝囊废,皱眉说,掌握一下情况也好。
那就掌握一下。很快,相关案例传了过来。我相见恨晚地发现,我的事并非孤例,这些年,不时就有类似情况发生。有人不怕麻烦,状告高考出题方不署作者名,不付作者报酬。令人称奇的是,被告的出题方胸有成竹,阵脚不乱,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律师在法庭上辩称:“高考试卷命题是公务行为,而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公务行为可以不通知作者而直接引用,并不需支付报酬。”(详见2007年7月24日《中国新闻网》)
“公务行为”,太牛了!
早年间军方有规定: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或许,那时军方做事不属于“公务行为”?
或许,现在规矩变了,不管是谁,只要竖起“公务行为”的大旗,别说一针一线,就是从老百姓脑壳里掏血汗、掏智慧,掏什么都是白掏。
“公务行为”,太酷了!
对作者,你说你是“公务行为”,“并不需支付报酬”;对自己,却没见你少要丁点报酬,还有各种津贴、待遇、临时或不临时的补贴,哪样少了都不行,天下有这么方便的逻辑吗?
区别一下,我这里说的“你们”,不是天津的“你们”,而是那个被告方的“你们”,别弄混了。
“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你们“根据”了没有?就算你们“根据”了,这“根据”本身,它有没有毛病?这些年,作为自然人,我努力戒烟,不闯红灯,一直要求自己进步。法律法规条文啊,你们那么重要,那么具有好的、全局性的意义,理应比我更追求进步,更努力改掉自身不足才是。
朋友传来的案例还表明,一些作者诉求高考题上的署名权,并未获得成功。当时的法院判决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采取文学鉴赏类文章署名、语用性文章不署名的操作方式,有其合理性,并不构成侵权。”(我那篇被天津高考作文《假如有一款芯片》采用的短文,属于哪一类文章?)即便如此,法院仍提出司法建议:“出于对著作权人的尊重和感谢,教育部考试中心今后可考虑在高考结束后,以发函或致电形式对作者进行相应的告知和感谢。”(2007年11月29日北京《法制网》)
我所获知的这些信息,基本都是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给予的。不论作者,还是出题方,还是考生,我们都身处互联网时代、多媒体空间、自媒体环境。昔日那个封闭而又省心、神秘而又权威的高考出题方式哪里去了?它能不能摩拳擦掌,大叫一声,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回不来了,怎么吆喝也回不来了。
以上我的认识,几乎都跟高考题不署作者名这件事有关。所以,我要感谢你们,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你们不出这个题,我就不会有机会想这么多的事,说这么多的话。我说的不一定对,真诚希望得到你们的回应和指正。你们不回应也没事。不回应是中国许多单位常有的做法。中国缺石油,缺优质空气,就是不缺新闻热点。新闻热点有两个特征,第一它像南方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第二像北方的薄炕面,热得快,凉得也快,好事坏事凉得都快。高考现在很热,过不了几天人们就会失去兴趣。但是我不会。我会长久地记得,从你们那里获得的益处。

三谢天津高考作文出题人
作者:刘齐
2014-06-27  来源:南方周末






我又要感谢你们了,天津高考语文卷出题人。今年高考,你们用我的作品出题不署我的名,这件事引起关注半个多月以来,我借南方周末一角,已经连续三次感谢你们。在我个人的生命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这件事,现在又有了新的进展它已被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据2014年6月18日新浪天津消息,“网友称:国家征用光荣”。
我有点纳闷,有点哭笑不得。朗朗乾坤,煌煌世界,一无战争,二无瘟疫,国家怎么突然就征用到了我的头上?就算国家没啥急事,就是想用用我的文章,那也该配套成龙,标出作者的名字,这个要求不算很高吧?向农民征地,钱多钱少不论,起码要明确,这个钱给的是张三还是李四。让居民搬迁,手段粗细不说,至少要认清谁是房主。保险起见,墙上还要画个大圈,圈里写个“拆”字。可是,轮到我的时候,规则怎么变了?高考试题只“征”我的文章,不“征”我的名字也就罢了,猛的一下又说我应该光荣,你说我怎么光荣?拿什么凭证光荣?
中国人喜欢说“国家”,“国家”是大词,大有大的好处。什么事,只要跟“国家”挂上钩,马上也能大起来。即使不讲理,也显得理直气壮;即使侵犯百姓权益,也能居高临下,满不在乎。
中国人还喜欢说“人民”,人民警察,人民国家,人民教育,人民浴池,到处是人民。人民这么广大,如果被侵了权,按说不难讨回公道吧?
谁说不难?别的暂且不论,你连自己是不是人民都无法确定。人民是你吗?你只是一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哪怕临时有通知说,得,一千人也可视同人民,你仍然没有胜算。因为,有人还要替人民往深了刨,刨出一个根本利益;往远了推,推出一个长远利益。这些利益人民自己不知道,要靠别人告知。另外,这些利益一时还很难验证。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都是为人民好,作为人民一分子,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日久天长,国家和人民终于发现,自己的名义经常被人利用。当然,以“人民”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还得看是谁在“以”。
街头挎玩具枪的嬉闹小童,他们“以”不“以”无关大局。
有一种人,一旦他“以”了,而且是怀着某种目的“以”的,是在法制不健全时“以”的,是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以”的,如此“以”来“以”去,就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伤害。
这种人,是手执公权力的人。
一句“国家征用光荣”,引出你这么多话,至于吗?
天津高考出题人,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是暗示说,你们不署我的名,是另有所图,区区一篇短文,能图个什么名堂?你们这样做,兴许就是疏忽,顶多是依循旧例,习以为常,集体无意识,体制性麻木,权力性傲慢,不拿豆包当干粮,不就是一个名吗,多大个事啊。
“权力性傲慢”是我生造的词,我喜欢这个词,它能描述公权力机关留在我心中的一种感觉。
我认识一个公权力机关的领导,他们单位都傲慢,可想而知他也傲慢。他为人的最大特点是不爱下班。不下班他就能巡视各科室,发指示,开会,像报纸文件那样讲话。我总是在他们单位见到他,只有一次碰面,是在一家小菜场。彼时他正跟卖茄子的小贩用平易近人的口吻讨价还价,看见我在身旁,他的表情略显尴尬,我却意外地感到几分亲切。由此我发现:同样一个人,场合不同,体制环境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在机构里是一个人,出了机构是另一个人。
天津高考出题人,我一谢、二谢、三谢这几篇稿子,总是说感谢“你们”。其实“你们”是由一个一个的“你”汇聚而成,“你”和我一样,也是具体的、个体的人,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合法的、总被轻视、被忽略的私权利。可能也喝过假酒,吃过催熟水果,看悲剧或者切洋葱时也泪流满面。时不时地,也会生出戏谑感、幻灭感、无助感。对腐败、以强凌弱、屡屡被侵权等现象同样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无可奈何。其中有一位,就是最先提议用拙文《智慧芯片》做考题的人,我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在感谢你们大家的同时,尤其要感谢你,我始终对你充满真挚的敬意。
可是,一旦进了公权力之所,进了高考出题之地,由自然人成了公务人、公权力人,你,你们,你们大家是否感到,有一种别样的力量弥漫过来,庞大,威严,不容置疑,不由分说,支配你,裹挟你,改变你?
别让它左右啊,朋友,总要想点办法对它进行限制。全社会的弊端咱无力清除,身边问题能否先行解决?比如说,针对高考题作者署名问题,能不能琢磨出个办法,去有效制止“以‘公务行为’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网友林小安语);避免考场“一方面考核知识掌握,一方面漠视知识产权”(网友陈长林语)。总之,人人都该做一点事,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公权力人还是私权利人,都要发声,都要努力,以防范“公权力随意侵犯私权利”(网友蒋光复语),侵犯完了外部侵犯内部,侵犯完了小人物侵犯大人物的那种荒诞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2:14 , Processed in 0.20979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