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一个不“微”的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02: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一个不“微”的人
                                              严中慧
不夸张地说,现在是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连教学上也出了微课。当人们聚在一起谈起微信上好玩的段子、养生的“秘方”,静下心来阅读那一本厚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听别人说一段长话也有点不适应——超过了140个字。
在这里有一个荒谬,就是人们以为微生活过得节奏快了,高效了,扫一眼就知道了很多事。可是人们往往不停地扫一眼,又扫一眼,获得了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信息垃圾。如果说人的30分钟称为一个微命,可以算算自己一天中有几个微命是消耗在微博、微信上的呢?人们被这些信息垃圾填塞着,总体做事的效率更低了。温水煮蛙那样,人们没有注意到自己越来越被这样的微生活绑缚住了,甚至在发生着一点点异化。
碎片化的微生活,不仅带来一种支离破碎感,还将人引向肤浅与浮躁。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往往不能探触到内核,仅能给出干瘪的重点或虚浮的框架。深邃意蕴的来不及品味,纵贯的体系总想要拆解,人的气韵越来越短,格局也越来越窄。有一次我在一个教育群里,看到一个老师很自得地说:“读不懂的书读它干什么?”好像书是为了迎合读者能够读懂而必须简易化的某种东西。
如果说前些年想到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停电,人们无法做饭、洗衣服。现在最可怕的事可能是停电和没有信号,人们会失联、失语。两个人即便面对面坐着,也说不得话,就好像在月球上缺乏了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那样尴尬。人似乎掌握了更为发达的科技,然而人作为生物体的机能在衰退。如果让现在的男人女人以耕织渔猎为生,又有多少生存者呢?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石。教育始终都应该有一种超越的视界,对不足有所消去,对污染有所洁净。当社会转型,人心浮躁,教育应该是让人一想起就觉得心灵安宁的still point,而不应该是潮水涌到污浊海滩上最浮泛、最喧嚣的泡沫。可令人悲伤的是,实际的教育往往如此:求创新为名的求热闹、爱学习为名的跟风。正向用三氯氰胺奶粉喂婴儿一样,对儿童的毒害也很深重。
我并不反感网络课程,事实上我自己也上了非常受益的一组网络课程,无论是学习的感受还是最终效果都很满意。虽然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幼小的学生要能够从老师的瞳仁里看见自己的脸。但是,成人学习网络课程确实优于某些一般的学校课堂。
使我想写这篇文的主要原因是知道了微课。微课是所谓砍去“冗长的前奏后奏”的网络课程,只留5—8分钟的“精华”,并且老师“不能有半个字的废话”。人不是学习机器,大脑总是保持高速运转。有时优秀教师的废话是废的恰到好处的,利于大脑的休养生息。那些看似“冗长的前奏后奏”都是重要内容的铺垫,好似故事里主人公的配角。不能否定和忽略那一部分的意义。一旦“微课”成为了一方水土之上奉行的教育追求,“怎么拿出好的微课”就会凌驾于“怎么让学生学得更好”。
很可怕的是,这里还借用了斯金纳“程序教学法”中“小步子”这样一个的有科学性的教育语词,显得微课很具有科学性。然而,从微课的定义来看,微课怎么能是小步子呢?微课追求的是精华、是快速高效,是一种大步子才对!我们时常是不加防备地陷落于这样的理论结合实际,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不知道可以忽悠多少人盲目地相信了。
另外,微课的面向对象到底是谁呢?笼统地说中小学生。可是无论以哪一种身心发展规律的分类来看,中小学生年龄层的跨度也都有好几个了,小学低段和中学高段之间的差距是明摆着的。所以微课这里有一个陷阱,“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是对谁而言?以小学低段学生的标准去对待中学高段学生,是否合适?
下面一组数据,是温州一所小学256名小学生的专注力调查:
        
从数据看,即便在小学低段,学生也有18分钟以上的专注力集中时间。所以微课“要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依据何来呢?
我们都知道给人吃饭,不能说粥好喝、好消化,一直变成40岁壮汉时也只给喝粥。正常的教育应该是一点点试探和延长学生专注力时间的,比如学生能专注25分钟时间,那么一节课设置为40分钟。我在读初三和高中时,经常会听大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和对课业学习的适应,人的耐久力和专注力都应慢慢地得到提升。而不是被人为的碎片化,局限到5—8分钟。如果学生因为长期接触5-8分钟的课程,失去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能力,这个责任要谁来负呢?而且为了录制微课,学生每日暴露在摄像头面前,对教学的干扰也不小。
积沙可以成塔,但积沙未必成塔,积沙很可能到最后也就是积沙,没有人赋予教育形成荒漠的权力。教育不是闹着玩的事,我们影响的甚至不只是一代人。回归到教育的常识上来,踏踏实实的教育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58 , Processed in 0.09586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