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历史之美呈现给读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 15:3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历史之美呈现给读者
作者 早报记者 张明扬   《私家历史》丛书第一辑“宋教仁暗杀疑云”日前正式出版。
  专访《私家历史》丛书编辑部
  在已经出版的《私家历史》第一辑的目录上,可以看到不少好文,比如专访高华谈《民族主义与革命中国》,冯绍雷的《北方四岛的百年之争》;“本国史”栏目有程念琪的《侠到班固成市侩》,姜夏的《曹操之不能统一》;“虚拟”栏目有《假如崇祯迁都》;“食货志”栏目有《民国开发商为何只租房不卖房》。 每一篇都讲述了岁月、人性、命运的故事。
  在《私家历史》的编辑看来,历史的真实未必会完全体现在某篇文章的论述中、某位作者的观点里,而是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畅所欲言,通过尽可能多的讨论争鸣,尽力接近历史真实。
《私家历史》丛书编辑与历史学家高华教授合影,中坐者为高华。《私家历史》第一辑第一篇文章即为高华谈《民族主义与革命中国》。
  《私家历史》丛书第一辑“宋教仁暗杀疑云”日前正式出版,给国内业已熙熙攘攘的历史出版市场吹来了一股“亦邪亦正”之风。说它邪,它“顾名思义”就在与中国几千年的官史传统作对;说它正,整本书篇篇文章言之有据,和野史保持着“守望的距离”。
  那么,《私家历史》究竟是哪个历史门派的?《私家历史》丛书编辑部在专访中告诉早报记者,《春秋》、《史记》等史学巨著其实都是“私史”,这个看起来挺新潮的名字一点都没有离经叛道的意思,希望《私家历史》能够为每一段历史与它们的知音提供一个互相发现乃至一见如故的平台。   
  东方早报:《私家历史》中的“私家”二字听起来挺有些味道,但历史是天下人的历史,用“私家”来作为“历史”的前缀,多少有点不把历史当公器吧。
  私家历史:秦桧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私史害正道。”而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查禁民间私撰史书的运动,连司马光的私家历史笔记《涑水纪闻》也不放过。这样看来,“私(家)(历)史”是挺招人讨厌的,至少秦桧是想封杀之而后快的。他为啥怕私史,你懂的。和秦桧一样,康乾时代的“文字狱”也是视“私史”为大敌,庄廷鑨的《明史》、戴名世的《南山集》最后下场有多惨,看看《鹿鼎记》中庄家寡妇们就全明白了。
  为什么“私史”招人厌,有句话再明白不过了:“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不仅《春秋》是私史,《史记》也是。“太史公曰”虽是“一家之言”,却是“史家之绝唱”。你还觉得“私家”二字放在历史前面罪大恶极么?
  东方早报:也就是说,这个“私家”并不是“公器”的反义词,这个书名可以看作是对《春秋》、《史记》这样一种史学传统的致敬?
  私家历史:说致敬脸皮太厚了,上面所说的“好”主要是针对“私史”这样一种传统的,至于《私家历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事实上,《私家历史》也就是想弄点和正统历史不太一样的东西,宏大的理想现在还不敢想。中国的历史传统中除了“私史”,还有“官史”——官方编撰的历史,在我们看来,许多“官史”反而具备字面上的“私史”特征,《二十四史》还好,因为是隔代修的,那些本朝修的官方史书在这方面的问题就太大了,比如许多宋朝修的官方史书叫做《赵家历史》、明朝修的叫做《朱家历史》也算基本靠谱吧。
  你一开始对“私家”的质疑,主要是质疑这种朱家赵家之史吧。宣统的《退位诏书》中有一句“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说得挺好。
  东方早报:将历史“私家”成斯大林的《联共党史》的担心我固然有,但过于私人化的历史叙述如果操控得不好,可能也会走向“野狐禅”的极端吧?
  私家历史:这样的操心当然应该有,说实话,我们也挺忐忑的。先别说《私家历史》,“私史”的历史编纂传统在创作出《春秋》、《史记》这样的杰作的同时,自然也留下了一些荒诞不经的野史、秘史、逸史、杂史,且后者绝对是“历史的主流”。多少历史上的“谣言”都是这么来的,比如说什么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慈禧在后宫与某个医官生过孩子云云,观之一笑,当不得真。当年号称研究戊戌变法的三大史料之一的康有为《戊戌奏稿》后来不就证明是假的么,还有本康有为的《我史》经考证也是问题多多。
  但这是不是说大多数“私史”就一点价值没有了呢?也不见得。历朝历代的历史笔记中不能当真的东西太多了,有无意的,也有有意为之的,但这些笔记无疑是具有史料价值的。《私家历史》刊登的文章自然要避免走向“野狐禅”,但避免的方式我们想不是只取正史的论述,而是更多地相信一些负责任、有功力的历史学者,更多地坚守“言之有据”的编辑标准,更多地依赖一批各领域的学者对我们稿件所提出的专业意见。
  同时,我们相信历史的真实未必会完全体现在某篇文章的论述中、某位作者的观点里,而是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畅所欲言,通过尽可能多的讨论争鸣,尽力接近历史真实。这可能也跟我们新闻媒体的从业背景有关吧,对绝对真实心存敬畏,更相信通过尽可能多的信源、尽可能多的报道来反映某个事件。
  举个例子,比如第一辑《私家历史》中的主打文章是张耀杰先生的《陈其美与应夔丞的黑暗人生》,认为刺杀宋教仁的背后真凶非但不是袁世凯,反而可能是革命党大佬陈其美。关于刺宋案,百年来推上前台的疑凶不知有多少,说陈其美是真凶也未见得就多么惊世骇俗,《私家历史》想提供的是什么?我们不是试图想将此案打成个盖棺论定的铁案,百年悬案之所以是悬案,自有其道理,张耀杰先生“指证”陈其美不是信口开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作为怀疑的证据,这就够了。如果有方家学者认为陈其美不可能是凶手或者另有怀疑,这都没关系,只要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完全可以在《私家历史》上进行笔战,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至少读者对这段历史就有了更全面的观感。
  《私家历史》对历史真相永远心存敬畏,不会宣称某篇文章“彻底揭开历史最大谜团”云云。
  东方早报:刚才提到《私家历史》是想弄点新东西,在我看来这也是种“雄心壮志”了,弄出点新史料多难啊。
  私家历史:我们所说的“新东西”未必一定是历史观、史实的新突破,历史新材料的发现,一个杂志多少年能整出一个扎实的,已经是功莫大焉了。如果一定要纠结于“发现”,《私家历史》更力所能及的是“再发现”,将史学前沿的一些新东西通过一些包装与通俗化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我想,《私家历史》的“不一样”可能会更多体现在历史的写法上、呈现上,以及将历史之美向大众传播的方式上。初步想法是,《私家历史》会推出一些之前国内历史写作少见的栏目与体裁。比如我们第一辑中有个“虚拟历史”栏目,大约就是按照一定的历史逻辑,改变一些历史事实中的紧要关节,在“推理”中想象出历史被改变后的走向。这个东西其实也不算新,在西方,“虚拟历史”(What if)就是个蛮流行的历史叙述体裁,比如西方学者虚拟出的二战新史,如果二战美国没有参加,历史会发生如何的改变。这次虚拟的是《如果崇祯迁都》,设想了一下崇祯帝在李自成兵临城下前迁都南京,对明清之际的历史会发生如何的影响。
  东方早报:我想《私家历史》的创刊时机还是不错的,国内这几年的“历史热”一点也没有消退的迹象。在你看来,当下这样一种“历史热”是“虚热”么?
  私家历史:如果到机场或火车站里转转,会发现铺天盖地的都是些通俗类历史读物,这就是你说的“历史热”吧?其实太阳底下无新事,十几年前火车站附近的书摊就开始“历史热”了,卖的都是什么“四野征战史”、“中南海秘闻”、“蒋介石与几任妻子”这样题材的杂志书。车厢里,人们一边翻着这些书,一边不靠谱地纵论历史风云,一直是这样的。
  中国人自然是爱历史的,不仅是知识分子长期有“文史合一”的传统,民间更是历史热的大本营,只不过这种历史热主要是由说书啊、戏曲啊等民间艺术间接作为载体罢了。所以,过去很多中国农村的老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对刘关张、杨家将、唐太宗这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那叫个门清,你找他一谈,保管蹲在村口吐沫横飞。你也别真看不起这些民间流传的“私史”,现在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少民间文化、民间历史就是这么抢救出来的。
  现在有些人认为“历史热”是“虚热”,那是根子上就存着老百姓热爱历史是“附庸风雅”的偏见,如果这算“附庸风雅”,中国的老百姓已经附庸了几千年了。退一步说,对《私家历史》而言,咱们也不必管这“真热”、“虚热”的市场环境,我们想做的,只怕也不太会被老百姓拿到车厢里作为侃大山的谈资。不是说可以作为谈资的历史不好,只是说我们所做的东西不能迎合某种阅读习惯,当然如果某一天我们撞大运地在火车上听到乘客们在聊谁杀了宋教仁,我们也挺高兴。
  《私家历史》不会刻意去和某种历史写作方式或者某种阅读习惯拉开距离,咱们不是说定位给精英白领或者谁谁谁。我们所自勉的是,做一些站得住脚、有根有据的历史,这是大前提。至于题材上、写作上,老学究也好,嬉皮笑脸也好,《私家历史》都没有什么不得入内的禁令。当然,我们编辑团队也有我们的趣味,不过好在我们对所有的历史切面都保持着囫囵吞枣、恰似外行那样的广泛兴趣,没有什么特别的“民国控”或“日本战国控”。这没什么不好,我们不是历史专家。不过我们得确保《私家历史》能够为每一段历史(我相信所有的历史都是精彩的)与它们的知音提供一个互相发现乃至一见如故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4:50 , Processed in 0.28965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