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工作室]欢迎拱墅区初中语文教研员胡培兴加盟《师慧园论坛》! !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8:4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关于公布杭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3年教学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杭州教研(2014)第57                                                      

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教研室,
市区各高中:
杭州市中语会2013年教学论文评选业已结束。本次论文评选共收到论文237篇,评出获奖论文91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7篇,三等奖44篇,获奖比例占送评论文总数的40 %
一等奖(10篇)
论文题目
作者单位
姓名
电影校园课程操作体系设计、实施策略及关键点
杭州建兰中学
王旭东
双线十块,美段美文;四维评价,以评促写——初中序列化写作及评价实践研究
杭州公益中学
傅建新
陈  琳
超市style——新课程背景下高一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萧山二中
钱玲玲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初探
萧山二中     
朱 莹
紧贴文本肌理,巧搭阅读阶梯
萧山八中
徐萍萍
童建林
高三作文精准升格的实践研究     
萧山八中
陶 聃
众里寻他千百度——选修课程教材《中外短篇小说欣赏》开发的行动研究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应 健
文本解读:在“细密”上下功夫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赵荣美
善教应使继其志,金针还需度与人
临安中学
俞志文
生活语文,沟通心灵
临安中学
王燕琴

二等奖(37篇)
论文题目
作者单位
姓名
生成教学让高中文言文教学更具有效性   
杭州二中
赵利安
探究高中诗歌教学的“梯度”
杭州七中
斯剑鸣
激发兴趣,增强实效
杭州源清中学
喻霄骐
本色心为上 质朴意为先——倡导本色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方园芳
坚守传统阅读阵地,提高语文可持续性学习能力
杭州夏衍中学                    
刘素花
高效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邵理云
引导提升语文活动品质 探究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基于“导学探疑”对语文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探究
杭州第十五中学
许 棣
“学为中心”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杭州翠苑中学
吴玲玲
紧紧抓住语言的缰绳——基于语言矛盾分析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杭州文澜中学
沈 华
亲近语言,回归文本,造就精彩课堂
杭州文海实验学校
汪力宏
点一盏思想的明灯照亮写作之路
杭州市景芳中学
朱奕晴
初中语文“自主式学习”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杭州江城中学
钱 江
基于网络平台的假期作文的有效训练
杭州十中
董 萍
导学课堂模式下有效提升初三语文后1/3学生学业水平的实践研究
杭州周浦中学
骆欣苗   刘军青
基于学为中心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杭州行知中学
吴伯渠 张 琳
借力汉字教学提升语文兴趣的实践探索
萧山河庄初中
李 春   陆 萍
初中语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萧山教研室
蒋 华
新课程背景下积极作文的构想与初步实践
萧山十中
周金敏
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萧山十中
陈筱艳
对话:从喧哗走回本真
萧山衙前初中
朱伟丽
有效感悟:为阅读教学撑起一方晴空
萧山戴村镇中
丁 维
基于学情之阅读教学中“学与教”有效衔接整合的实践研究
萧山所前镇中
秦明义
初中情境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萧山新围初中
韩玉蓉   李晓辉
指向文本核心价值的深度阅读的教学设计研究
余杭临平第三中学
楼 红
探幽显微 烛照自我——语文教学中听评课的范式
余杭高级中学
郎丽霞
要说爱你不容易——高中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孔德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六步导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余杭临平第三中学
陈香莲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美味设计
临安中学
郑忠红    王秀丽
让文言课堂“活”起来
临安实验初中
毛爱华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微调对作文训练的启示
富阳二中
张幼萍
趣味盎然 余音绕梁——语文“优秀导趣教学”实践研究
富阳贤明中学
黄 俊   王仲波
七次教案修改中浅谈《论语》教学法
富阳二中
祝毅娟
在审美赏析教学中“结构”的缺席与吁请
富阳中学
伊 坤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作为
富阳教研室
俞萍蓉
运用学习目标导航 点亮自主学习明灯
桐庐县三合初级中学
方近奂
生本教育视域中初中语文生成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安江第三初中
黄 群
去浮华 求真淳 还本色
建德李家初中
周亚琴 徐雪明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片段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淳安二中
赵丹丹


三等奖(44篇)
论文题目
作者单位
姓名
谁是文本品质的呈现者
杭州四中
刘群杰
提升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效能的策略
杭十四中
于海雁
让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成长
杭十四中
宋 赟
一节高考作文课立意指导课的反思
杭州源清中学
蒙佩强
有心的引领者,情境的创设人——浅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角色
杭州开元中学
方 向
探究“聊书”的策略,分享读书的快乐——提高初中班级读书会交流实效的策略探究
杭州开元中学
马秀丽
用书写呼唤民族记忆 传承历史文化 塑造人格品质——论信息技术时代中学写字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杭州市公益中学
周  珏
少教多学,以少胜多——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杭州大关中学
李设方
从“素材”入手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杭州建兰中学
劳新华
此中有真意,欲辨自有道——借“作者意”丰富科普说明文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杭州朝晖中学
张 岚
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辐射的古诗文拓展阅读尝试
杭州明珠实验学校
胡素群
直击语符结构,以批注言说意义,践行生本对话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俞红琴
跨越传统的美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前导入设置的实践与研究
杭州长河中学
高钟华
丰而不约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就一堂语文课录音的微格分析谈教师课堂有声语言冗杂的诊断与优化
杭州滨兴学校
张培芳
基于学习目标统帅下的“教学评一致”的语文有效教学
杭州文海实验学校
赵 玉
现代化技术背景指导下初中诗歌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
杨柳鸣
阅读成长之旅,从语文课开始——试论学生阅读品质的缺失与复归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程 蕊   徐露苗
微亦足道——浅谈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杭州拱墅区教研室
胡培兴
妙用“文学圈”阅读法 巧对小中无痕衔接——谈语文学科小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王倩文
聚焦问题 问诊课堂——语文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萧山高桥金帆学校
陈光辉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生成型”之“捕捉生成”环节的思考
萧山回澜初中
何明析
通过关键词句找寻阅读教学切入点的实践和思考
萧山瓜沥二中
高 虹
实的“疑点”,有效的“探点”
萧山中学
鲍孙燕
阅读教学中提升“自我解读,自我发现”能力的实践研究
萧山党湾镇中
马锋云
由“同课异构”《老王》一课引起的反思
萧山十中
陈 栋
道而弗牵   开而弗达——谈高阶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钱 菁
“36枝+36技”写作活动设计和研究
余杭临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赵惠娟
在文化建构中实现文言文深度解读的策略研究
余杭临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李秀蓉
“关联”策略在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余杭仓前中学
钟建华
围绕主题,精心修改——初中作文修改方法的探索实践
余杭良渚第二中学
栗 志刘金蕊
“先写后读,以读促写”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临安天目高级中学
陈冬玲
借得源头活水,微格训练范式
临安天目外国语学校
洪 祯
语文阅读教学三个梯度的思考和探究
临安於潜中学
潘元枝
在比较中认识2013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写作”教材
富阳新登镇中
王金华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实践反思
富阳二中
孙林芳
不学 愿学 乐学——职高语文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试探
富阳城镇职高
孙晓倩
基于小说教学自主评点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富阳场口镇中
陈晓松
如何发挥课堂作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能
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
赵根标
锤到关节处,引在恰当时
桐庐县实验初级中学
俞逢春
伴着学生去“湖心亭看雪”——基于自主学习的三次文言文导学案的思考
桐庐县三合初级中学
陈淑凌
创建学生习作文档的写作教学实践初探
桐庐县城关初级中学
魏燕芬
文章合为时而作----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淳安中学
叶丽仙
三读一评,多重对话,还有效本真的语文阅读教学
淳安中学
方福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淳安青溪中学
章越明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4年2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8:4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12 18:48:57 | 只看该作者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况
——浙江省六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课例选登
龙泉三中  胡培兴
时间:2007年1月4日下午
地点:瑞安市政会议中心
学生:瑞安安阳中学七年级(8)班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的节选。叙写的是我国登山运动员从北面攀登珠峰最后350米的最惊险、最艰苦的那段经历。全文有三千多字,是训练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的好材料。然而,如何寻找契合初一学生特点的切入口来进行长文短教也成了教学的关键。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主要预设的教学内容为:1、概述课文内容;2、就刘连满这个人物展开对话;3、在对话中触及文字本身、写作技巧、探险精神以及对英雄的认识等。试着构建既围绕学习主题,却又相对自主开放的课堂。
课前布置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定下基调。
   1、读题。
   2、补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上课时打开幻灯后直接读题导入,然后在珠峰新旧数据上作了简单说明)
二、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1、不看课文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
      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概括课文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简单,但课堂处理中所花时间太多,也不必详细板书)
   2、不看课文,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人感动)的几个细节。
A、  刘连满甘当人梯(攀登第二台阶)
B、  雪夜行军
C、  刘连满献出氧气(生命之光)
D、  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E、  奔向地球之巅
   [可能的过渡]——看来,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有(6)(7)(11)(14)(15)(16)齐读。
(此处的预设较为准确,对于刘连满学生的印象最为深刻)
三、探究对话,认识英雄
   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他?(课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黑夜、缺氧;  (课文是如何表现这种攀登的艰难的,你能发现文字的奥秘吗:A、运用确数;B、对比式写法;C、内心独白;D、其他)
   (1)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第二台阶下山)
    (2)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
3)他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
(整堂课这一环节成了重点,比较好的一点是,语言的品析都是由学生的话题或问题较为自然地引出;有两处朗读,一是学生齐读,一是教师范读,效果都不太好;关于刘连满在整个攀登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作引申亦即对于过程的认识,为以下对英雄的认识作好铺垫)
四、媒体助读,再识英雄。
1、这篇课文选自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这一部分相对独立,曾经单独发表,但是选入课文时标题前少了两个字,你们说说是哪两个字?——英 雄
2、作者是怎么评价英雄们的这次事件的?(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观看当时记录下的创举及英雄的照片,当时的报纸并没登刘连满的照片,而后几乎销声匿迹。如果你是刘连满,你会不会后悔?
40年后湖北卫视《往事》栏目请了王富洲和刘连满两位登山英雄,主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刘连满的回答是——因为当时我认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需要我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这出身回忆起来,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生活,我应该感谢党感谢国家。过去我是过流浪生活,从小就没有了父亲,靠母亲讨饭把我养大。当我母亲不能要饭了,我八九岁出去过流浪生活。我想在当时来说,登山队我认为每个队员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是说登山队就我一个人能够把氧气舍出来给别人)
(在播放登峰实况录像时现场教师听到富有特色的时代语言有轻微的笑声,播放结束时,我作了临时的处理:“同学们刚才听到现场老师的笑声了吧,那时因为刚才记录片中的语言太富有时代特色了。是啊,同学们对那个年代不太了解,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弄清楚的,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为什么必须在那时候登上珠峰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课外去查阅资料弄明白,好吗?)
3、假设,仅仅是假设,如果当时王富洲等三人,为了救刘连满而放弃了登山,你们又怎么看?(这问题课堂中并没有出现)
五、小结提升,做个英雄。
是啊,当时的登山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国家任务,个人没有更多的选择(同学们课余可以去查阅一下,那一年我们为什么要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而现在攀登珠峰更多的是科学考察,体育运动,甚至是一种个人爱好。我们一般人不大可能去攀登真正的珠峰,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在攀登人生的峰巅中,有登上顶峰的英雄,也有充满遗憾的英雄,有惨败的英雄,甚至有为此付出生命的英雄,当然更多的是平凡的英雄。不管如何我们不会放弃攀登心中的这座珠穆朗玛峰,永远葆有这种不断攀登的精神,因为它在那里……
(结束还不够从容,而且并非围绕“英雄”来说,所以这堂课定位于英雄的认识,也许并不恰当)
就整个课堂结构来说,前松后紧,这是日常随意性教学在公开课教学中的必然体现;在语言品析和思想启蒙提升(或者说工具和人文的处理)中,两者是有未能交叉融合之处的,一篇文章到底这两者孰轻孰重,仍然很难有较为把握的依据。因此在课堂中会随着学生的思维及上课表现走向未知世界,而框定的教学内容有时便不能完成。在文本的解读上,如果以刘连满为主,这个人物我们可以读到哪个高度,引出哪些思考?
我看余映潮 (2007-1-11 15:02:05)
龙泉三中  胡培兴
  我是这样知道余映潮的
最早听说余映潮的名字是在2001年。那时候我在瑞安的一所私立学校,课余常在一起的是江西的洪世昌老师,他说就在2000年他请来了余映潮老师到这所学校讲课,当时他上的是《白杨礼赞》。老洪对他的课很推崇,说他的课很干净。听他一说,我很遗憾没能早一年到这所学校来,老洪却说,没来好,你不应该呆在这样的学校,过了一年我果真又离开了。
     后来,我就记住了余映潮这个名字,并从杂志上,网上注意他的文章和行踪。后来老洪还送我一本余先生的《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要说有意识地研究课堂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距离我走上讲台已经近十年。
     余老师的案例每一篇都设计地非常精致。我虽然还没有听过他的课,然而我似乎懂了老洪所言“干净”的意思。学着他的样子我也到处搜集案例,并把课往“美”里设计。那一年在教学上最大的收获是与老洪一起研课,很显然老洪受余先生的影响很深,而我则间接地接受影响。
    《教例品评100篇》上的序言说余先生是一个“灵气加勤奋”的例子。从余先生发表的1000多篇文章看,这勤奋二字是可想而知的。黄永玉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说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天才,他努力的时候,我们往往是看不到的。”一个成名的人,他努力的时候我们也是看不到的。从他的经历(学历),老洪常对我说,你有灵气,但还缺少勤奋,五年过去,回想老洪的话,真是惭愧地很。
  教学是个细活
教学是个细活,一点都马虎不得。如果你看过余映潮的一系列文章,你会发现这话一点没错。余先生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其非常独到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也都有自己擅长的某个方面。对于我们不足的不是回避,而是要细细地加以研究。自己而言,对朗读教学、诗歌教学、作文教学一直耿耿于怀,少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余先生自创的教学技法甚多,然而并没在我心中留下多少印象,他给我的最大的启迪是——认认真真做学问的态度。
     他让我知道:教学是细活,得认真对待。
点铁成金
“点铁成金”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成语的出处是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佛教中也有一个传说:在八仙过海中,钟离传授吕洞宾点铁成金的仙术。吕洞宾问道:“这点成的金块会恢复成铁条吗?”钟离回答:“那是三千年以后的事了。”吕洞宾大惊:“三千年后握有这金块的人,不就被耽误了吗?万万使不得。”吕洞宾凭此善念成了道。
    看余先生的课例,我想到了这个成语。更有人说余先生有“泛美化”倾向。余先生确实有“点铁成金”之术,听老洪的转述,说余先生认为选入教材的课文,即使最差也有它的美点,所以他的课例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把课文前置为一个美的文本,然后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它的美来。教材中多是文质兼美的课文,那大抵是不假的。然而一块铁经老师之手点成金后,我也就有了吕洞宾似的疑问“这点成的金块某一天会恢复成铁条吗”。如果会,那是使得使不得呢?如果不会,就把铁条一直当成金块吗?
     想到这些问题时,时光已经到了2004,我也已经从余先生的书(课)中跳了出来了。
四 与余映潮同台上课
    在听余先生的课之前,一行三人到瑞安书城看到了《听余映潮讲课》一书。一翻,几乎所有的课例在网上都看过了,于是都没买。他要上的课《散步》(——建议你这样……)也在其中。这一课余先生是这样设计的: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品析语言……三条建议,三个板块,余先生的板块理论。
    再听余先生的课时,便一点悬念没有了。这一点给我的感觉并不好。我很奇怪这些特级教师在不同的地方,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情境,上出的课竟然能够一模一样。这是他们的成功还是失败?我是做不到,我内心里也不想做到。虽然对课有事先的设想,但我一上课往往会滑出预定的轨道,记得来这里上课之前,我也试过三次课,但每一次都在一些环节中在课堂上就突然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无法完成,很想努力控制住并告诉自己这是公开课,然而我总是随着另一种声音越走越远……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好还是不好?
    余先生的课获得了预期的掌声。而我的课上完后,一回到座位,同行的小管就说,你的课和原先不一样了,你改了啊。小管听过我一次试课。我说是啊。他没说改了好不好,我也就有些惴惴地等着听沈江峰先生的评课。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大的场合里上课,不知道是真的有些紧张还是天冷感冒的缘故,鼻涕有点不受控制。
    余先生的课没人评,他在自己后面的讲座中提到了这个课例。
    我的课沈江峰先生说了两点:课关注了语言形式,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江先生似乎是用了两个“真正”。我知道在这样的场合江先生不会太多指出课的不足,虽是本着鼓励后进之意,听了江先生的评价,我还是很高兴了一会儿。虽然课上完后,许多遗憾一一明晰,并觉得自己可以上得更好。
    丽水的同行回来时说我给丽水人长脸了。很感谢他们没有取笑我。现在我都不敢回想那节课是怎么上的,虽然很想对那节课写点反思什么的。也一直没敢把录好的光盘拿回来,不知道那里面的我会是怎样。

                           五  余映潮先生的讲座

    余先生的讲座倒是很耐听,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先记录着,有空慢慢理一理:
    先生的课设计地很“科学”,语文课要不要这么“科学”?学生对老师扯开的话题(有时与所学课文并无太大联,这些内容也并非备课时预设好的)特别感兴趣甚至印象深刻,这种现象该如何评价?
    先生特别提到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提倡导入要短,并一一列举哪课用了几秒,哪课用了几分,作这样的计算意义在哪里?
    余先生的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像《散步》(以及其他类似课例),是可以这样分明地分成三块来上的吗?方顺荣先生似乎也提出了疑问,文意和语言,朗读和文意都是交叉融合的,不融合各讲各的显然不行,融合那么三步内容上都有重复,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挺美,其实是个花架子。
    前面讲过,余先生做学问的态度是我努力的方向,至于课,我想我是不会那样上的。

    先说到这儿,谢谢余先生。从学习他到反思他是前进了一步,如果有朝一日能超越他(们)便是我的造化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1:08:35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联系方式
免长话费服务电话:400-027-8105,
移动电话:13971958105,
邮箱:
xnjyw123@163.com
QQ号:1309586706/349808152,
QQ群号:291179970,
微信号:jszywz
快递地址:湖北,孝感市,西湖明珠,阳光宅,6号楼,2单元,502室




管季超工作室网站群:

《师慧园》论坛
《教师之友网》
《中国教研员论坛》
《教师生活365》
《中国教育评论网》
http://www.jssh365.cn/home/《精英教师博客网》

┏〓〓┓ ┏〓〓┓┏〓〓┓ ┏〓〓┓
┃祝福┃ ┃朋友┃┃健康┃ ┃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1:56:57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师慧园》论坛
=★成 都:2014“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黄埔7期/学友交流专区=
向各位学友约稿
-----授课教师讲话记录稿;
-----精彩答问录;
-----听课感悟;
-----学友讨论记要;
-----[高研班]日记;
-----成都风物记;
-----现场照片;
-----一切与本次[高研班]有关的有意义有趣味的图文!
》》如果您愿意帮助我们全息记录本届[高研班]活动,您可以:
1,以实名注册《师慧园》论坛[为防堵不良信息和恶意注册者,麻烦您给管季超手机13971958105发一短信,告知您的注册名],由您自行上传;
2,如您不愿注册本论坛,亦可将您的帖子从邮箱发给我们,由我们代您上传。

记录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期待各位学友惠予支持。谢谢学友啦!!

                                   《师慧园》论坛创办者/管季超,2014,7,17,于成都‘黄埔7期’客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2:10:35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工作室]-《师慧园》论坛
=★成 都:2014“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黄埔7期/学友交流专区=
向各位学友约稿
-----授课教师讲话记录稿;
-----精彩答问录;
-----听课感悟;
-----学友讨论记要;
-----[高研班]日记;
-----成都风物记;
-----现场照片;
-----一切与本次[高研班]有关的有意义有趣味的图文!
》》如果您愿意帮助我们全息记录本届[高研班]活动,您可以:
1,以实名注册《师慧园》论坛[为防堵不良信息和恶意注册者,麻烦您给管季超手机13971958105发一短信,告知您的注册名],由您自行上传;
2,如您不愿注册本论坛,亦可将您的帖子从邮箱发给我们,由我们代您上传。

记录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期待各位学友惠予支持。谢谢学友啦!!

                                   《师慧园》论坛创办者/管季超,2014,7,17,于成都‘黄埔7期’客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5 23:17 , Processed in 0.22374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