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城里没了手艺人(新北京观察之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0:0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城里没了手艺人(新北京观察之四)

刘柠
一次,与一老外在上海逛街。在位于南京中路“朵云轩”旁边的张小泉刀剪铺,笔者力荐他买一只“张小泉”剪刀,“你不会后悔的”。他从塑料封套中取出剪刀,擦去满手的润滑油,惊异地发现,剪刀的双刃吻合得不够“亲密”,居然难以剪断一张棉纸巾。最后,他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取出一把用旧了的瑞士军刀,用其中的“迷你”剪轻轻一剪,绵纸巾就被裁了一道刀口,锋利、轻快、毫无粘连。那一刻,我真真体会到了什么是羞耻。


然而,没落归没落,但聊胜于无。在上海这座中国工商业的“牙城”,她的每一个子民都会对你说“阿拉上海有的呀”,其如数家珍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反观北京,这座近代海通以来一直以自己的“京派文化”执拗而大气地与“海派文化”分庭抗礼的古老都城,除了烤鸭、涮羊肉、驴打滚和糖耳朵等满足一时口腹之欢的吃食,还剩下什么?令普天下“京片子”们刻骨铭心、满怀乡愁地惦念不已的还有什么东东?
不是么?位于京城北郊沙河、诞生于1651年、与“张小泉”并称为“北王南张”的“王麻子剪刀厂”,在历经多年的减产、停产之后,已于2003年申请破产。三个半世纪的风雨,使曾经锋利无比、经久耐磨的“王麻子”早已锈迹斑斑。
在这个没有了古老的城墙,只剩下一圈象征皇权安乐与尊荣的宫墙的城市,在这个每年消失数百条胡同,城市化的“大饼”一直摊到六环、七环,居大不易,出行更不易的城市,在这个逾千万人口只能“共享”两座公立图书馆,去“国图”借本书动辄要花上一整天还不一定能借来的城市,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的舶来“名牌”,而曾经是“王麻子”、“面人张”等呱呱叫的本土品牌打造者的城市手工业者、手艺人,要么流浪外阜,要么“从良”改行,被彻底边缘化,甚至连整个业种都被消灭。笔者真想大声质问那些致力于京城古文化保护的NGO人士:你们凭什么说北京是文化古城?!
且不说老舍、林语堂、邓云乡等文人笔下穿街过巷,充满乡愁的叫卖声声,那大概有点煽情;更不用提赵元任、林海音、李敖对儿时“北平”的记忆,那早已是时过境迁的“城南旧事”。前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注意到所谓的“技工荒”现象: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工业发达城市,因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年轻而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面临独有的技术无法传承、难以为继的局面。一些工厂为吸引人才别出心裁地设立与“总工程师”平行的技术职称——“总技工师”,试图打破这种青黄不接的窘境,但应者寥寥,收效甚微。
而即使是在日、德这样的工业发达国家,其技术工人也是代有人才,断无“绝后”之虞的。以设计繁复、做工考究、品质精良而驰名世界的瑞士手表,至今仍然是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现代作坊,其得以延续传承的诀窍恰恰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先进管理和高新技术,而是靠手艺人的“手艺”(Know How)的代代相传。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手艺人和他们的手艺,那么世界肯定要野蛮得多,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文明”。我们的大腕、富豪和小资们也将丧失许多自娱并娱人的趣味、品位。因为,你将无法再见到并拥有一款“莱卡”相机、“欧米伽”手表和“高仕”笔,甚至也不能再享受“劳斯莱斯”老爷车所装饰的古风、高贵的生活品质。
一位日本作家在谈到中日两个民族的民族性格差异时说,中国人天生是商人,而日人则个个是“职人”(即手艺人)。对日本社会有所了解的人,会觉得此话有一定道理。远的不说,在1949年以后形成、并定型的意识形态体系中,城市手工业者的名声历来不佳,尽管坏不到买办、资本家的份上,但却是“小业主”,虽自食其力,靠手艺为生,但基本上不带玩——不属于被剥削阶级。于是,这个社会群落的迅速没落、自生自灭便不言而喻了。
我们过去曾有过众多的技术革新能手、发明家、青年鲁班、提琴制作大师,在那个时代,他们也曾得到过崇高的荣誉。但在他们“成功”后,绝大多数都被“提拔”,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上了各级行政领导岗位。而那些曾经如此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倾注过巨大心血的“专业人士”,也情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的志业。
美国退休总统可以重操木匠活,手工打制高档家具以“贴补家用”。而我们的手艺人则被鼓励放弃赖以为生的看家本领,当半吊子“政治家”。手艺的终极目标不是百尺竿头,精益求精,而是被当成仕途、“成功”的敲门砖。“政治”的门槛之低,手艺人之“爱惜羽毛”如此,不能不说是政治与手艺的双重悲剧。
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自己的城市里更多地看到并真正受用本土手艺人凝聚着创造性劳动的“绝活”,而不是被人为赋予象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等泛意识形态化主题的伪民俗“中国结”一类的玩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2:03:53 | 只看该作者
你在北京靠谱儿吗?
作者:邹浩川 内容来源:GQ男士网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2013年10月05日
文章导读
关于“靠谱儿”这个词,可能是每个外省青年进京后,既“牛B、傻B”之后接触的第三个有地方特色的语汇,基本词义是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认可的态度,可有没有人深究过这个“谱儿”到底指的是什么谱。
  关于“靠谱儿”这个词,可能是每个外省青年进京后,既“牛B、傻B”之后接触的第三个有地方特色的语汇,基本词义是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认可的态度,可有没有人深究过这个“谱儿”到底指的是什么谱。
  有一种解释说“谱儿”就是乐谱,靠谱就是不走音,基本按大家认可的方式行事,不浮夸,说出来的事就能做到,考虑别人的利益,也可以用“局气”来形容。反之就是口吐莲花大忽悠、见利忘义,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这就叫离谱儿。
  我个人还有一种推测,这个谱儿可能指的是家谱儿。什么意思?就是家谱上罗列着你上下左右的亲属关系网,相当于一个家族的光荣榜,身败名裂那种死后都进不了祠堂,或者从家谱上给勾掉,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前都得考虑自己的面子,顾忌家族荣誉,当然就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举个例子,比如你生在此地,算有根儿的人,叔叔大姨七舅姥爷一大帮,逢年过节大聚会,但凡你干点升迁发财露脸的事,全家人都有面子,要是为非作歹进了回局子,你们一家子都抬不起头,所以无形中你就设定了道德底线。
  即便没那么多亲戚,你生在一个大院里,各家的父母都是同事,街坊四邻都看着你长起来,这也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记得十几年前,楼里有个比我小几岁的男孩,从小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胖子,人也机灵,二十出头就开个面包车满处跑,爹妈百般宠爱。突然有个早晨,邻居发现他躺在楼前的空地上,人已经凉了。后来得知是深夜回家,上楼之前给自己扎了一针,吸毒过量而死,爹娘抱着他嚎啕大哭。这算是震惊全院的丑闻,和他同龄那几个小伙伴后来都被公安局调查。我记得当天我妈就很严肃地跟我说:“你小子可别给我来这套,你要来这么一下我们在院儿里就没脸见人了。”我估计这一片儿所有的家长当天都会和孩子说类似的话。事后不到一个月,他父母就搬家了,无法忍受邻居异样的目光,可怜。
  如果你生在这种环境里,一条街的邻居都是熟人,即便有时候迫于生存压力动了邪念,可又一掂量,不成,要干了那不露脸的事,让别人指着我爹妈的脊梁骨骂:“他们家儿子不是好东西。”那可不值当的,人得注意这张脸。
  可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这儿没一个熟人,饿了没人管,病了没人瞧,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有时候为了第二天在早餐,干点不择手段的事也正常;其次,没人对你负责,你也就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父母远在他乡,没有家谱的禁锢,就算男盗女娼了,照样可以衣锦还乡。
  北京人老说外地人不靠谱儿,其实是因为自己有根,生存压力没那么大,不大理解那种由于无依无靠引发的焦虑,见到机会当然要争、要抢,必须努力经营自己,生存和气节相比,还是生存重要。有些事得换位思考,比如你在北京得吃得喝的,自命不凡,遇事讲究个局气、面子。成,给你丫发美国去,切断一切人脉物质后援,跟王启明似的,背着大包找地下室,饿两天,你也敢砸人汽车玻璃偷音响了,你为保住一个工作没准也得背后给同事捅刀子。反正没人认识你,您就没那么大道德压力,可稍微不靠谱儿。
  还有一种说法,谱儿就是每个地方的规矩,源于历史和当地价值观,要想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就要尊重这些规矩,不能按老家准则行事。过去老听到一些报道说美国对华裔存在歧视,历史上有过排华法案,可是听几个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说也没感到什么歧视。年初去纽约旅行,住在曼哈顿的唐人街附近,当地居民主要是潮汕人,靠着辛勤努力,以蚕食的趋势把旁边的意大利人聚居区越挤越小,买房置地,兴建商铺。有一栋很讲究的老建筑,门口有希腊化大石柱、窗户框带浮雕那种,显然已经被华人占领了,因为他们把一层侧立面凿开改为杂货铺,沿街密麻麻摆放很多小商品,远看就像一头灰色巨兽被开膛溢出的肠子;二楼在兴办学堂,精美的石雕窗户上贴着大幅中文培训广告,下一个窗户贴电话。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两条街以外的意大利餐厅、咖啡馆还透出唯美和闲适,跨过一条马路就来到中国三线小镇,杂货铺、饭馆林立,沿街各种热气腾腾的熟肉,连续几家海鲜店都把货摆在店外,半条街都湿乎乎、腥呼呼的。虽然同为华人,但我觉得他们做的事挺不靠谱儿的,严重破坏了这座城市的美感,像白蚁一样的侵蚀,你如果是当地人也会反感他们。所谓的融入美国社会,其实就是尊重当地规矩,按普遍价值观行事。
  这种现象北京也有,任何一个大都市都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按老家习惯生活,像漫步田间地头那样穿越马路,像办堂会那样在饭馆里喧嚣,像施有机肥那样在地铁里大小便,能不起矛盾吗?谁要一指责,他就说:“你们不包容,歧视外地人”。万幸的是北京本来就没什么美感,当初也是让不尊重当地历史,不讲规矩的外省青年改造过了,现在看来,那都是很不靠谱儿的行为,没有家谱的束缚,干什么都是崭新的一页。
  这篇文章不好收尾了,高台教化多没劲啊,我提到了家谱儿,提到本地价值观,其实核心问题还是德行。什么叫人品啊,就是尊重别人,不管你是在北京还是纽约,不管你来自什么阶层,只要干什么事之前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你就是一个靠谱儿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20:35 , Processed in 0.0902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