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苏静成长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4: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苏静成长研究
  荣成十四中殷秋丽

  苏静人生信条: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苏静教育教学观:相信孩子,享受教育。
  苏静教育科研观:以忠诚明敏之心,做顺应天性之事。
  读书+特色+机遇,这就是名师的成长过程。
  苏静简介:
  苏静,山东青岛人,2000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曾任青岛嘉峪关学校语文教师,2001年荣获青岛市新教师优质课比武一等奖第一名,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员。其风格独运的“诗教”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以整版专栏的形式予以报道。2003年朱永新教授以特招的方式将苏静揽至自己的门下成了苏州大学的一个硕士研究生。2004年末,第一本个人专著《麻辣学生酷老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是青岛大学教师,成立了新诗文教学研究所。
  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今年不到30岁。命也?运也?都不是。正应了那句话,命运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让我们看一下她的“准备”。
  苏静酷爱读书,从世界名著到时尚杂志,从艺术评论到卡通漫画;她热衷旅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导游证,一人背包走天下;她崇尚艺术,历时三年自考通过了山东大学古典艺术系的全部12门课程,对书法篆刻情有独钟;她擅长写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了数十万文字,获奖无数,是众多报刊、杂志、网络的专栏作家和特约记者;她精通音乐,为某教育网站创作了主题歌和数首网络歌,作词谱曲均由她一人完成;她还是青岛市颇有人气的婚礼主持和广告文案……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厚积,才有了今天的薄发。
  她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张扬个性。苏静老师是一个对古典文化尤其是诗词曲赋情有独钟的人,好多诗句她都可随手拈来。就苏静而言,她也不是全知全能者,她在教学一般性的说明文议论文时,就不如教学富有韵味的诗歌时神采飞扬。所以,她选定的班本课程是古诗词,因为这有利于发挥她的特长,张扬她的个性。她甚至将诗化教学向更宽的层面推展,使诗文成为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她期末为每一位孩子所写的评语,都巧用了诗词名句,以诗样的语言,抒写诗样的年华。几十篇评语篇篇都是短小精悍的散文诗,让你对它有一种割舍不下的留恋。苏静老师称这些评语叫“我心中的你”,在拉近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的同时,让他们感受老师向自己娓娓叙说内心的真诚。其间浓浓的诗意和行云流水般的形象表述,令胸有诗书情调的学生自然和老师达成一种内在的默契。苏静老师的许多对学生的溢美词,蕴藉着她对孩子们的由衷欣赏。
  苏静作品一:智慧随想——读《让师生拥有智慧》有感
  拜读陶继新先生的文字由来已久,总是在不经意间被他那从骨子里面震荡出来的睿智和从容打动。这次,他的心血之作《让师生拥有智慧》,再次呈现了他缜密的逻辑证实之外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次崇高灵魂的晤对,腾越激情的交响,他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明敏和博大精深的文学造诣,解读了一个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也许,这就是教育长久以来的期待与情怀。
  文章聚焦的是当代著名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和他蜚声全国的新教育实验。而我,正是朱老师的及门弟子和与新教育实验相伴相生的追随者。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因了这份“亲密接触”,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当我读罢此文,才知道多少感动曾被忽略,多少快乐未被成全。文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追梦人的心路历程。这样一位行走于官场和学术界的“双栖名人”,自然光环无数,但文章读下来,却并不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相反,作为读者,我始终都沉浸在一种最自然清朗的聆听中,甚至情不自禁地浅吟低和,就像沿着时光隧道回溯到水清岸阔的回忆之中。也许,这就是作者倾心营造的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分享方式。
  作为中国众多市长中“分管教育、思考教育、实干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存在:500万字著作,何止是著作等身,更重要的是他“随物赋形的思想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由他创设的新教育实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蜚声全国,应者云集。正式加盟的新教育实验学校达100多所,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参与新教育的个人更是数以万计。他主持的“新教育网站”仅此一年点击数就超过150万人次,堪称中国最大的教育网站。他何以具有如此超人的胆识和神奇的人格魅力,又何以当仁不让地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教育界首推“新教育”?文章的题目就是最好的回答:“让师生拥有智慧。”
  何谓“智慧”?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得好:“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文章中,轻灵飞动的智慧因子让人心思沉醉。毋庸质疑,朱永新先生是拥有大智慧的。作为中国千年名城苏州市的副市长,他的智慧渗透了化解不开的乡土之爱。这不仅体现在他以政府官员高度地使命感孜孜以求地造福于民上,更体现在他身为“平民市长”无以伦比的人性之美中。正如陶先生文中所言:“记得2003年春天在苏州与他共进晚餐时,同桌还有一位年轻的校长。他同朱教授无话不谈,甚至有点儿‘放肆’。但朱教授不但包容地笑着,还时不时地同他开个高雅的玩笑。”不仅如此,朱市长每次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回答人们的提问,不是端坐于讲台之上,而是满面春风地走到听众之间。回答问题不仅切中肯綮,而且幽默机智,常令听众的笑声与掌声在礼堂里一并激荡回转。”而他自己,“一种天籁般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那笑容我时常领略,那是一种饱揽了人世间万千风情后心灵的拥有,那是一种基于信仰有所执着的人间情怀。用网友的评价就是“笑得灿烂,让世界黯然”!
  然而,朱永新先生并不满足于“陶醉在自己的书斋里,欣赏着用文字搭成的积木。”兼济天下的他怀揣着一个梦想,他要“让师生拥有智慧”,他要“让教育成为一种游走性智慧生存方式”,他要“让整个民族精神起来”!于是,就有了他经营智慧的梦工厂——“新教育实验”,就有了他分享智慧的根据地——“新教育在线”网站。随之,成千上万追随智慧的勇士纷至沓来,整个中国教育界为之惊叹的人间传奇从此拉开了帷幕。文章中,陶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精心点染着“新教育”追梦人们的痴心付出,呈现着“新教育”赋予她所热爱的人们的无声馈赠。从“全国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清华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的一‘网’情深”,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最早投保者”——创造网络神话的“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从“由扑克迷变成教育网络写手”的“激情费小妹”,到全心营造书香校园的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每一个教育痴情者或困顿者都在这里“启动了‘心理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教育团队都在这里获得了高峰体验,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感受着花开的过程。
  在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作者写道:“由于篇幅受限,记者只就‘营造书香校园’略作铺陈,但愿读者能够从中窥一斑而见全豹,并进而领略这六大行动的无限风光。”然而就是这有限的篇幅,却真真地折射出了作者本人对书籍的铭心热爱。的确,正是因了陶先生的饱读诗书,通古博今,才能对朱先生的初衷产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美好情愫,才能将书香的味道诠释地入木三分。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朱永新先生启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初衷,即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在200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他提议设立“读书节”。“此提案虽然未能通过,但其志未泯。他说,在以后的政协会上还要继续提交这一提案。”更让人振奋地是,朱永新先生还发表了题为《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的“阅读宣言”,讨论了《“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草案)。《计划》祈望看到:“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拒绝粗制,拒绝盗版,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精心的阅读,来填实比天空还广阔的心灵;”“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雨,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诚然,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理想主义的振臂一呼,而需要细水长流的韧性和对崇高精神的永恒渴望。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在良知隐逸、真诚逃亡的今天,一本好书让我们的生命有了蓦然回首的感动,让我们浮荡躁动的灵魂也渐归平静。朱永新先生执著于此,孜孜不倦,他立志要让书香弥漫校园,让人类的智慧再度复苏。所以,他随时都在用表达浪漫情怀、呼唤真诚、讴歌善良的文字演绎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用行走人间的大爱大情怀实践着新教育的价值与信仰。也许,他生来就是智慧的弘扬者和愚昧的终结者。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这是文章最后朱永新先生对智慧的诗化见解。这种智慧包容了体验生活、关爱他人的温暖与幸福,包容了自由探索直至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包容了追求人性光明与和煦的坚强信念,包容了仁慈、宽容与敬业的不竭力量……总之,当师生真正地拥有了如朱先生所期待中的智慧,那便是风尘仆仆的心灵回家的时刻了。
  苏静作品二
  http://www.eduol.cn/Templets/sjxsj/诗意让教育如此美丽(完全精华版).ppt
  苏静给我的启示
  名师风采启示一:加强个人素养,苦练内功
  苏静老师既教大学生又教小学生。她灵活多变驾驭课堂的能力、广博的知识视野、细腻富有激情的语言,是她个人深厚文化底蕴所形成的人格魅力。
  教育改革后浪推前浪,代代皆有才人出。以前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和授课,阅读观看过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教育名师的著述、录象课。许多同事说:这些大师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不容易仿效做到啊!究其因,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大师有着共同特点:每个人都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性的思维、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把握课堂的高超技巧,特别是凌驾于教材之上(不受教材限制,不是单纯为教材而教教材,而是联系生活、人生的拓展延伸)创造性处理教材(课文)的能力,让人望尘莫及。
  对比自己,除了肤浅、笨拙、死板,就是寡陋和自愧。
  大家风范炉火纯青、光芒四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他们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辛苦代价。苦练内功、修养个人是当务之急,边教边学,不断丰富积累,开拓视野。学百家之长补己之短,自成一家。执着不懈,才能走近苏静等名师的境界。用心灵育人,方能结出硕果。
  名师风采启示二: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累
  新课标强调:课文既是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又是拓展阅读、扩大见闻、丰富积累、参与实践、启发思维、培养语文能力的切入点。——这里强调了积累。
  名师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体现的还是积累。
  古人更为注重积累。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贾兰坡言:“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鲁迅先生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陶宗仪积叶成书、蒲松龄积累素材等故事家喻户晓。
  苏静老师的“魅力诗词,快乐古典”教学更印证了积累的重要。苏静老师利用双休日(周六、周日)前后共计九次时间对经区实验小学三、四年级的共30个孩子进行了古典诗词的教学。孩子们经历了从认知、聆听、赏析到巩固(记忆)、积累、提高的过程。对孩子们而言,最后的现场课堂展示实在一次质的“飞跃”。
  苏静老师的展示课,可以说是在两个多月当中让孩子们“漫游”了一卷“中国古代文学史”。内容涉及到祭祀、上古神话、离骚、诸子百家、对联、广告、风景名胜等等。这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呀。
  可见,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许多目标任务,一般不是一朝一夕、两天三天、或是两三个月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审视当前教育。应试教育要成绩,素质教育培养能力。我们要考试,考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不能走极端。我们可以学习苏静老师利用班报开辟的专栏“每日一诗”,让学生定期积累,也可穿插在平日教学过程中集中上一些“专题”课,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积累。
  从古人到今天的苏静,他们所言、所作,都是我们学习的表率。正像苏静讲的“我不关注你的过去,只关注你的今天和未来”,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考试的内容教给学生,不考试的内容也要教给学生。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健康的成长发展。
  名师风采启示三:做教学的有心人,才能成长为有特色的教师
  苏静老师的又一亮点:“课文--感怀诗记录全程美丽”。她例举教授小学五年级的课文《小站》后,发现一名学生(仇鑫)在作业纸的背面用诗写下了学习此文后的心得。如下:“今天来小镇,山色映春光。人少温馨在,留恋不想回。”苏静老师受该学生做法的启发,利用课堂最后环节引导学生写课文感怀诗成了她教学的一大风格。她说;“所学课文,不管爱的要命,还是恨的要死,都要写出你的感受来”(用诗)。
  对比自己的教学,结束一篇课文,也没忘记让学生谈谈学后的收获体会,但自己的所做总欠缺一步,差一个层次。细细想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都想一试身手,比比谁写的好、写的高雅(那就是诗人了,有一种成就感);既培养了写诗的兴趣,有培养了动手动口的能力。看了苏静老师所教孩子们的习作(课文感怀诗;资料略)令人惊喜不已,拍手叫好!同时,这一教学环节也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播种心思,收获惊喜!
  阅读当代许多教育前辈的著述,品读他们的教育思想。许多名师、优秀教师之所以卓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能创造性、有个性的处理教材(文本),他们都善于用一颗纤细的心灵关注呵护每一个学生、琢磨研究教材(文本)。因此,他们才有独特的发现。
  做教学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得到生活送给你的意想不到的馈赠。
  名师风采启示四:自编教材,上“归类”课
  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或是学生需要丰富积累开阔眼界之处,教师应自编教材,上一些像苏静老师所讲授的“归类”课(或者说“专题”课)
  例1、结合节日学习一类作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性,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选取一类精品美文,结合节日集中学习,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做法之—。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节前或节后我们把写母亲的许多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分类编辑成册或打印讲义,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完成。在阅读品评课上赏析。从古至今写母亲颂母爱的作品不胜枚举,如:山东诗人桑恒昌的力作说: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起母亲总有唱不完的歌,也有流不完的泪……;当代哲理诗人汪国真的《母亲的爱》、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康乃馨的节日》等等。拓展阅读,让学生解读母亲、解读母爱,让学生在诵读中扩大见闻,在感悟中陶冶升华自己。这是—个震撼人心的话题。有不同经历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奉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提起母亲有的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人脸上淌满了泪水……这些感人的作品真正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的作用。我们还举行了“谈自己的母亲”活动,“颂母亲诗朗诵”活动,“我打算为母亲做点什么”(提示:捶—捶背、洗一次脚)等的实践课,要求写心得笔记。
  这样做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认识上是深层次的,在行为上更值得赞许。有的家长惊喜地告诉老师:我家孩子(学生)好象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回家后主动帮我们(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也不惹我们生气,又勤快学习又刻苦。这样的教学,真正触动了学生的灵魂。这是始料不及的,又是令人欣慰的。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学生的感情世界是丰富的,语文教学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就是去充实学生那空寞纯洁的心灵。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一定要让学生去考取满分,但我们必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有良知的人。
  2、寓言的阅读、写作教学。
  看到学生不喜欢寓言,有的作品看不懂。可选几篇学生已学过的和2—3篇未学过的寓言篇目,利用4—5课时进行阅读、写作的导练活动。步骤(略)。
  在诗教的洗礼中,我擦亮了眼睛;在诗教的一场春雨中,我获取了能量和信心。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我将不遗余力地把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诗词瑰宝,不断发扬光大,渗透、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4:01:55 | 只看该作者
  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分析
  孙有福

  [摘要]在界定了优秀教师的概念和论述了教师成长的新特点的基础上,以副啪微教师李镇西为个案,从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索人手,重点分析了优秀教师成长的教育情感因素和教育思考因藏‘并宣点探讨了金两个因素的行动策略。希望通过对个别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进行解读、研究,来促进更多教师走向令业化发展的道路。
  [关镶词]优秀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个案分析
  一、优秀教师的界定
  优秀是指在品行、学问、成绩等方面非常好(现代汉语词典)。据此把优秀教师界定为:德行修养好,能行为示范,深得学生的爱戴、教师的认可和家长的尊敬,师生关系和谐;工作方法科学且有艺术性,精通自己任教的学科,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深人了解学生心理,并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教育教学理论;成绩显著,包括学生学业、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自己也获得专业成长,并获得教育界内的诸多荣誉称号,有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二、教师成长新特点
  研究者凯尼认为:“专业发展可以被看做是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成长就方式而言目前主要有两个特点:
  1.教师成长的自主性::
  教师成长,包括外在因素影响和内在因素影响两大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先后出现了教师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格局,如教师能力本位运动、教学效果本位运动和学校本位教师发展运动等。这中间,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推祟。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定位经历了从“定语”到“主语”的转变,教师成长已从“外在控制型”走向了“内在生成型”。这极大地激励和解放了教师自身的动力,如李镇西老师所言:“只有我自己可以打倒自己,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我李镇西的崛起!”
  2.教师成长的过程性
  有人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很大,先要把教师培训好了,学校才能进行课程改革。事实上,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来说就像学习游泳,需要在水中才能学会。正如美国学者特拉弗斯所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而经验与反思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发生,场景的性质决定经验的效果和反思的深刻性,决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经验在富有挑战性的场景中才会迅速发生,反思也只有在观念的冲击下才会更有效。
  三、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
  通过笔者主持的《优秀教师成长个人因素研究——李镇西成长的个案分析》课题两年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土壤”和两个“因素”是教师成长内在的核心的个人因素:一个“土壤”是指积极的心态,即保持宁静和格守天性;两个因素是指“教育情感”和“教育思考”。前者使他热爱教育,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后者使他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老师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语文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至少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至少读不少于10000字的书或文章;写一篇教育日记”。这是其阅读、实践、反思和写作特征的体现,而思考则贯穿于这些做法的全过程。
  1.教育情感的行动策略
  在《爱心与教育》中,李镇西老师这样写到:“常常有人间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提到:素质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昧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1)爱心修炼。教育之爱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延伸,即“向上提升”和“向下落实”。“向上提升”就是提升到民主的高度,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民主情怀的人。因为民主就意味着对人性的尊重,它要求教师充满爱心、懂得尊重、追求自由、讲究平等、倡导宽容、善于妥协……“向下落实”就是爱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技巧,或叫教育智慧。“有爱”不等于“会爱”,而“会爱”需要智慧。爱的本质是推动人的成长,李镇西老师爱的实践智慧是责任掘、理解、尊重和关注。
  (2)保持童心。李镇西老师认为童心是师爱之源,是儿童天真纯朴之心。教师在年龄上与学生有距离,但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思维去理解!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韩风珍老师把孩子们动机好做得效果坏的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儿童般的思维”使韩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教育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在这些教育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就没有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师生关系。”李镇西老师一直践行“师生可以而且也应该成为朋友”。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经常与孩子一起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第二,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那里师生的情感自然流露;第三,与学生保持书信和日记往来,这给学生们提供了向老师敞开心灵的机会;第四,向学生学习,无论教学或者班主任工作他都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感受;第五,向学生说明平等的含义,通过自己的行为剖析,让学生对平等有切实的感受和体验;第六,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是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七,关爱学生的
  生活和情感、学习和发展。
  (4)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老师坚信教育是“人学”、“心心相印”的活动,为此他在教育过程中付出了大爱、付出了真诚、付出了深情。无论是“万同的故事”里、黄金涛的心路历程中,还是对宁纬“一路平安”的祝福和牵挂里,无不透析出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一片童心、满腔爱心;无论是“班级法律”的诞生、“未来班”的创建,还是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探索,无不昭示着李镇西老师的一片真诚、满腔深情。也许李镇西老师更通晓我们无缘去做大事,只有用大爱去做“小事”的真话,但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才使李镇西老师走近、走进也赢得了学生的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阶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纸条等都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途径。
  2.教育思考的行动策略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李镇西老师说要做一个清醒的教育者就决不能放弃思考的权利,还说:“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那么,让我就做一根芦苇吧,在思想的湖畔迎风而立,并吟唱着思想的歌谣……”边教边读边思边写已成为李镇西老师基本的生命状态。
  (1)阅读。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师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这样的阅读,师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狭窄和贫乏。”中小学教师的阅读主要有“专业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特别要说明的是,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的世界和认识自己,他在步人社会后的自我教育才成为可能。
  (2)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立足点。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做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当代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大胆创新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3)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小学教师的反思主要有“批判性”和“独立性”两个特征。在李镇西老师从教20多年中,其反思主要包括:教育失误、教育实验、教育行为、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教育失误的反思。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李镇西老师的反思经历一个过程:从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分析,到对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教育观念的拷问;从对身边各种教育现象的解剖,到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审视……无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整个教育,正是在这一次次反思中,他逐步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相对理想的教育。
  (4)写作。李镇西老师曾在《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一文中说:“我本来是一名‘文学青年’,老想着当‘作家’,但命运让我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于是我便把教育当做诗来写——我的《爱心与教育》最初的名字就叫做《心灵写诗》。”许多散落在李镇西老师著作中的名言,都是他从当年的教育日记中提取的。当然,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使他的事业插上了翅膀。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第一,让写作成为目己的需要和习惯;第二,让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娓娓道来;第三,让生命的激情洒满写作的原野;第四,不要让想发表的欲望掩埋写作的真正意义;第五,中小学教师如何写作?主要技巧有:学会叙事,忠于生活,原汁原昧;尽量保持当时的情景、内在气氛和外在想法,让其尽可能有吸引力。主要内容有:成功的经验,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些教训,还有缘于细节的一些思考等。主要形式有:教育书信、教育日记、教育教学手记、教育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和专著等。(《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四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6:30 , Processed in 0.18040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