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我的读书生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4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读书生活







湖北,孝感,孝南区教研室 / 管季超



这个文题,是好几年前就想写的。
刚才在灯下夜读,翻看手边一份3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五版有该报记者写的一篇十届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十届政协新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全国政协会上有一个《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建议将9月25日这天定名为“全国阅读节”。该提案一出,作家王安忆、赵丽宏、张抗抗委员,及海南大学的史贻云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的刘新成委员等立即联名附议。
朱永新是一位担任政府实职的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导,我看过他写的不少文章,对他的博士生、成都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又极有好感。对他的这个提案,我不是任何一级的政协委员不知如何表达我的“附议”。作为一个爱书人,我想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生活和阅读体验,表示一下内心的“附议”。
一、少年时代的读书记忆
我出生在“*****”前夕,6岁入学时,正赶上“*****”中期,作公办教师的母亲带着我在乡下一所小学读书。
我的儿子无法想象,他的父亲上小学第一周学的课文,竟是老师抄在小黑板上的中共中央文件,时过30多年,我还偶尔在梦中听到启蒙老师大声念“此件发至县团级,毛主席批示:照发”。
学校很小,只有十位老师,记忆中除了课本外,学校有几份党报和《红旗》杂志。
在认识了一些字以后,我在厕所里发现一张纸头也要歪着脑袋看半天。一个小孩子,当然希望通过汉字这种神奇的符号,了解更多的东西。现在我的家中,算在儿子名下的藏书差不多快千册了。可惜他上了初中,眼睁睁地瞄着好东西没时间“吃”——要对付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两代人各有各的无奈。
人生的“第一次”常常刻骨铭心。大约在小学三年级时,我用卖废马蹄铁(学校隔壁有解放军的军马)的钱在公社供销社买到一本“小人书”(连环画)《东平湖的鸟声》,这算是我正经看的第一本课外读物了。画得不错,文字脚本竟是叙事诗体,讲的是一个类似于“王二小”的抗日小英雄故事。
这本书我看过总不下百遍吧,后来弄丢了。前年我还托收藏“小人书”的朋友找过,没有找到。
以后的几年,又陆续看过《艳阳天》、《金光大道》、《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那时候的热门小说。
小学五年级时,与母亲同校的一位民办教师借给我一本头尾已掉页的《水浒传》,很多字不认得,有些意思也不懂,但好像丝毫不影响我的阅读兴趣,一口气看了三遍,直到将108将的绰号记得滚瓜乱熟。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在那时候读的,不过不是看的原著,也是“小人书”。那个林务官的漂亮女儿冬尼娅不但是保尔·柯察金的初恋,也是童年的我朦胧的初恋。
因为父亲病重,母亲回城照料,我也转到城里读初中。父亲病愈后只能执杖而行,改作了单位的图书管理员,我在课余能在图书阅览室里看到二十几种报纸,《阿尔巴尼亚画报》、《朝鲜画报》、《越南画报》,看得多,没什么印象。
有两本课外读物,是初中阶段影响我最深的。
一本是父亲的藏书,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初版本,经常翻看。另一本是在一位同学家中发现的一本吕叔湘的《文言虚字》,书中引用的古文例句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汉语的魅力。(我一直搞不明白,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普通工人,家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一本书)
按道理说,我那时的阅读水平不足以对付这样的两本学术性很强的书,但那时的我确确实实兴趣盎然地读过,并实实在在从中受益。此后二十多年,我陆续购藏了几十本修辞学专著;读师范时,我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不费力就可以拿高分即是明证。
高中阶段的读书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一是遵父亲之命排队买《毛选》五卷,买回后连家中已有的前几卷一并看了一遍;二是父亲托熟人买了一部丁声树等人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上;三是在高考前一月深夜站在路灯下看《红楼梦》(父亲为了控制我的偏科和看“闲书”,把我房里的电灯也断了),高考败北!
在武汉读师范时,因为离开了父母的“控制”,功课又不重,学校图书室几乎月月进新书,我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地“放肆”起来,终日手不释卷,漫无目的地胡看一通,半数是美学、美术、书法类的理论著作。师范学校,每月有十几块钱的生活补贴,再加上家里给的十几块钱,在同学中算得一个“富人”了,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去逛书店,买书,然后到公园里坐看一天。最奢侈的一次,是买了一本18元的《芥子园画传》,然后请几位同学到小餐馆里撮了一顿。
参加工作以后,购书比较成系统了,已基本购齐作为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书,更多的是“闲书”,总数不下8千册。但读书的时间相对少了。影响我的观念最大的倒是四种杂志——《语文学习》、《读者文摘》、《美术》、《书法》,每种订阅时间都持续20年以上。比起小我十岁、二十岁的年轻一辈人来说,我在中小学时代所受的学校课堂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扫盲”而已。印象中小学有两个学期《算术》的最后一段未上完,下学期换了一所学校便再没有补上;初一时的《生物》课学的是《杂交水稻》,《物理》是《195柴油机》,还有不少的时间是学工学农、“开门办学”。受着这样的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如果没有前面所说的纯乎自发的课外阅读,真不敢想象现在的我,知识结构会更畸斜,底气会更单薄。
但愿那样荒诞的年月不再出现,让我们的后代在应该读书的时候有书可读。
二、逛书店
从读高中时起,就有了逛书店的习惯。
去得最多的,是本城的市、区两个新华书店。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受惠于她们,应该心存感激才是。但要我说实话,只能说“无甚好感”。
这不怪我薄情寡义。实在是因为她们进书品位不高(我认为,书店进书的水平,是一个地方阅读水准的标高),员工素质参差,常给你“添堵”,店堂布置又乏趣味。算了,不说也罢!
读师范时,武汉市内的大书店基本上都去过,印象亦不甚佳。想来是我的普通话中夹的孝感话帮了我的倒忙吧。
我像爱我的亲人、爱我的职业一样爱这个叫做“孝感”的城市。我“恨铁不成钢”地抱怨她的种种不尽人意,购好书不易是其中之一。
这个城市早几年有了“女人城”(专卖女性用品)、“鞋城”(专卖鞋子),又有了大做广告的“发都”,更有据说是某某人开发的某某某某某城,夜夜笙歌。唯独没有像北京那样的“海淀图书城”、文化一条街,广州、郑州那样的“购书中心”。
作为一个无官无职又无钱的平头百姓,我无法改变窗外的世界,但可以把持住自身。
我在窗里夜读,在窗外阅读这座浮躁的小城;在窗外为一份另人瞧不上眼、自己挺看重的工作奔忙,在窗里安顿心灵。
非常庆幸,我在儿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让我在年过不惑、社会价值逐步贬值的时候,还有兴趣去读书,使我还没有像生理年龄那样同时在心理年龄和精神上老下去。虽然头发像逝去的岁月一样飘落,现出难堪的荒漠,但我的心境常常被阅读染绿,依然郁郁葱葱。
有一位玩书法的朋友送我一幅字,写的是明代于谦的《观书》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想我的“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心灵的需要,一种了悟人生的途径,是寻找支撑生命的力量,是为贡献社会积蓄光热。民族文化、先哲智慧、学术传统、道德文章、时代责任……通过书本传到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树起思想的新桅。
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人到中年、工作繁忙,仍能为高尚的趣味和情操而读书的人士,是有不少的,他们悄无声息地散落在我们的身边。但是这些人大多和鄙人一样,都不很“玩得转”,也许他们根本不想“玩转”自己,能静静地享受书中的乐趣,已很知足了。
话头是否扯得远了些?还是回头说逛书店吧。
本城的非国营书店,大多能给我好的印象。早些年,在现在的北正街步行街中段,开过一间颇有气派的华信书店,进书品位不俗,不知何故,这个书店无疾而终。
在孝感学院旧大门附近,有一间店堂不到十平方米的小书店——《卡西莫多》,店主是安陆的一位爱书人,所售多为学术品位较高的书。只是隔得远了,有两年没去,不知近况如何。
杨店爱书人洪胜增先生在“小天桥”附近开了一间蛮不错的“席殊书屋”,近一两年我常去。站久了,坐在一堆书上,边抽烟(何其自在!),边与店主聊天,是很快活的。
昨天我去买书时,洪说:“管先生,你已经升为席殊读书俱乐部B级会员了!”我说:“你么样不想办法早点把我提拔为C级,折扣更大,才好!”售购双方这样亲和随意,即使不买书,去玩玩也好。
近十多年,我跑了北京、广州、长沙、郑州、西安等城市,每到一地,必去当地有名的书店访书。
1999年代表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杂志去长沙组稿时,儿童美术教育家谢丽芳女士(现任湖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陪我和版画家华维光兄逛了岳麓山下的黄泥街“书店一条街”。广州购书中心、郑州购书中心先后去过两次,每次都有斩获。海淀图书城、王府井新华书店各去过一次,可惜时间太紧,未能尽兴。
印象最为完美的书店要数地处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的“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与北京美术界朋友在中国美术馆看完画展,再踱进这个书场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主营学术书籍、布局雅致的书店,享受其中那种难以言表的宽松静谧的气氛,你的心情只能是一个字:爽!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主编宋文京兄讲:“你没有去过的有品位的好书店,还很多呀,比如说北京的万圣书园,松入风,上海的季风书园,福州的晓风书屋,重庆的精典书店,厦门的光合作用……”。我说:“慌什么,等你老弟这一生慢慢享受!”
我买书时都会提醒售货员不要盖章,怕污了书页。但在“三联”购书,会特意去加盖印戳,甚至连电脑打出的小条也夹存书中,如同恋人间收藏情书。
好像上面一段写着写着从“读”书滑到了“买”书上,坦白地说,参加工作以后所购的书,我没有,也无法一字不漏地全部读完。居京的青年作家祝勇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一句话颇有意思:“夸张一点,书有点像核按纽,它不是拿来用的,而是给人提供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光凭这一句话,下次买书我会捧他的场。
是啊,读一本合心意的书,能让寂寞的时刻变得趣味盎然,能使一颗塞满现实烦恼的心沉静如湖泊,能给空寂的人生平添一份意义。
即或因为忙,无法尽兴而读,坐拥书城的那份惬意,亦可好生消受。
在由京返孝的列车上,车厢里的旅客大多在看小报或“法制”文学消磨时间,对面一位清纯的女孩凝神捧读,偷眼一看,与我手中的一本正是一种,于是相视一笑。她解除了戒备,主动与我聊天,仿佛两个地下党员对上了暗号,哈!
三、2003年,我的读书生活
我现在的工作,应该说比在一线任教时时间上要宽松,读书时间也多些。但是工作的节奏感和可计划性不及学校。难以按某种计划去读书,看什么书常常是随机而定,大多与一段时间的个人活动和工作任务相关联。
2003年上半年的读书生活,即是如此。站在年中回头细看,竟自然形成了一种内的逻辑与系列。
3月份,为了策划组织《语文教师教案现场编制赛》,看了几本有关教学设计的书。
3月底,我正在策划组织“黄鹤美育节区预赛”,接到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报刊社的电话催请,后来又收到联系公函,邀请我赴中州参加豫版地方教材(小学版)的编写工作。
经单位领导同意,4月23日(这一天正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命名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第二天“全国防非指挥部”成立)赴中州,直至5月7日返孝,其间一直住在郑州的宾馆里参加教材开发。
我承担了小学版编写组织工作,报刊社事先已采购了相关的参考图书,堆在房间里,300多本,可以随意取阅。其中大半是新出的书,我看得最仔细的是钟启泉的课程论专著,因为编教材正可参考。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足不出户,看书、拟稿,与同仁交谈新课程教材开发问题,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种多角度、深层次的亲身体验。
编写班子专门配备了资料员,我从参考图书中找出一些托她到外面帮我公费复印了大约200多块钱的资料,又自己掏钱再复印了大约300块钱的资料,编写工作结束后,带回了孝感。在豫期间,与久已心仪的名书家徐本一、吉欣璋、胡秋萍、白爽等先生同席晤谈,与《中学生阅读》编辑几位编辑共事,是平生快事。
这段经历,肯定是我人生中的“非典型”事件,非常感谢河南省教育报刊社副总编王源女士、总编室主任樊学兵先生和《小学生学习报》阅读版编辑赵静女士为我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
5月7日至22日,我遵命居家隔离,哪儿也不能去,家里的电视正好坏了,百无聊赖,只好静下心来看近一二年所购教育理论专著,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地翻翻。有好些本虽读而未终卷,或虽终卷而未读透。有人说,现在是一个“浅阅读时代”,“知道分子”正在替代“知识分子”,我不能免俗,做不到“韦编三绝”,只是表示当初买这些书时确实“龙心大悦”,虽然做不到“夜半无人私语时”,但不会未辩颜色就打入“冷宫”。
6月份,先是为汉光学校教师作《教科研常识浅说》专题学术讲座备课,看了一册相关专著,后参加 “创建”验收工作,抽空看了《怎样听课评课》,虽不解渴,聊胜于无。
6月底7月初,儿子准备考实中,他在复习数学,我则陪他将小学《语文》课本1—12册翻看了一遍,“歪打正着”,通览了一遍教材。
放暑假后,我接受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丁洪涛先生布置的一件差事——8月中旬给市开发区(8校)全体教师就新课程改革和教研论文写作讲一天课,又突击看了几本相关专著,整理了平日摘录的卡片。
我对类似这样的为教师培训讲课的任务总是愉快地接受,一来不愿顶一个“讲师团成员”的空名,二来正好自加压力,多看些书,惠已益人,何乐而不为?
8月下旬,杨店高新小学青年教师朋友刘舜来访,送来他写的一些格律诗和散文,说是让我“斧正”。我对格律诗不甚了然,不好贻误青年,将其诗作转荐给老诗家陈邦福先生审改,自己又找来吴丈蜀的《读诗常识》,硬着头皮看了一遍。
去年10月,山西教育出版社《新作文》杂志社委我一个“湖北编辑分部主任”的虚衔,每期将名字、手机号印在目录页,省内各地间或有学校老师打电话过来“请教”作文教学问题,我不敢因自己的浅陋玷污了《新作文》在作文教学界如日中天的声名,于是又集中一整块时间研读了作文教学的专著论文,所获甚丰,可能是当年在一线任教时有过习作教学甘苦的缘故。
2003年的读书“盘存”到此结束。
人到中年,记忆力由盛转衰,精力不如从前,但每日的夜读已成习惯。
在众人皆睡、万籁俱寂的清夜执卷,左手夹一支不讲牌子只要冒烟就行的香烟,除了感受到书境的楚楚风姿之外,你不由得不对贤良的妻子、还算争气的儿子和能温饱的生活生出一泓感激。
*****在时间的一隅,翻动书页,让身心沐浴书香,让灵魂接受洗礼,任窗外浮华起起落落,那份欣悦,大可体味,朋友!


2003年9月6日夜子时灯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21:28 | 只看该作者
论教学流派的基本品性
作者:宋立华 李如密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给教学流派的实践和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促进了教学流派的蓬勃发展。对教学流派的基本品性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多元性与独特性、本土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对教学流派基本品性的清醒认识有利于引导教学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向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学流派品性实践智慧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在我国教育实践界近三十年来,教学流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后的“惧谈流派、避谈流派”是第一阶段,改革初、中期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第二阶段。如今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已经进入到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第三阶段,教学流派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给教学流派的实践和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再次证明了实践和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研究的最强音和动力。因此,对于教学流派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应该跟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流派的理论与实践向纵深疗向发展。品性,指的是品质性格,教学流派有哪些基本的品性,这是关乎教学流派认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司题。笔者认为,实践性与理论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多元性与独特性、本土性与发展性是教学流派的几个基本品性。
一、实践性与理论性从教学流派产生原因的角度进行考察,它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实践性与理论性是教学流派的第一品性。所谓教学流派的实践性,是指教学流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教学实践主张,是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相似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的结合,它产生、形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纵观任何一种教学流派都是应“运”而生的——此“运”微观上是指实践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宏观上是指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提出的新要求。教学流派的产生、形成实质上就是对现存社会发展变化和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回应。如发展性教学流派和结构主义教学流派强调对学生认识能力、求知欲、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其实质是美国与前苏联在二战后新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异常激烈进行竞争在教学发展上的体现。再如语文导读派是为了解决传 统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造成的弊端这个问题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并形成的。导读派代表人物之一黎见明先生说:“1954年,倡导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我发现课堂的变化千差万变,五环节限制太严,不能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很好地调动起来。50年代时兴‘满堂灌’,我也想改‘灌’为‘问’,可是又只是满足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实际上是‘灌’的另一种形式。1978年落实政策后,我重登讲台,就碰到‘精讲多练’。教师实际上并未‘精讲’,而课堂确实在‘多练’。学生终日填空格,画钩钩,面红耳赤,头昏脑胀,深为题海而苦恼。1981年为了适应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我提出了‘导读’的语文教学思想与作法”。可见,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五环节教学法、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实教学的不满和批判是导读派形成的出发点和动因。所以说,教学流派是对实践中的变化和存在问题的回应,这种回应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在实践中前行。
实践与理论密切相关,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是实践的表征。教学流派的实践性注定了它需要一定的理论进行提升。教学流派的理论性是指教学流派并不只是实践的单纯回应和被动适应,而是要有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支撑流派存在和实践效果的理论依据,以及作为一个独特教学流派之所以独特的理论层面的总结和提升。以语文教学流派为例,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以及阐述该流派教学风格和教学体系特点的专著。其中前者是该教学流派存在的基点,后者是该教学流派的凝练和理论提升。如“管理派”代表人物魏书生所著的《教学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情感派”代表人物于漪所著的《语文教苑耕耘录》,“思维派”代表人物宁鸿彬所著的《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育》,“训练派”代表人物钱梦龙所著的《语文导读法探索》等。在这些著作中,各家各派的理论主张鲜明独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的本身。”各种流派的形成就是教学实践引发的探索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而流派的理论则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根基,是对教学实践的回应和超越。因此,仅有一些先进的教学主张和理念,没有实践的机会和时空,就只能形成一种教学学说,至多是一种教学学派,不会成为一个教学流派。同样,仅有一些成功的实践探索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而没有进行理论的凝练和提升,就只能是实践经验的汇总或汇编,不会成长为一个教学流派。可以说,教学流派是基于实践性并超越实践性,这样既与花拳绣腿和纸上谈兵绝缘,又避免了实践层面的低水平的重复,由此奠定了成长的基石。
二、个体性与群体性
流派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派”靠人创造出来,更靠人流传下去。因此,从教学流派的主体视角进行考察,个体性与群体性是教学流派的第二个基本品性。流派向上追溯为“源”,即“源头”,此源头具有个体性的特征;流派向深发展为“流”,即“相同特征的汇合”,此“流”具有群体性的特征。“源”是教学流派的最初发端地,表现为创始人或核心人物;“流”是教学流派的生命活力的表现,表现为传承人或追随者。众所周知,教学流派的形成不是自然自发的过程,恰恰相反,它是教师有意识地不断探索的艰辛过程。当面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时,一些有理想、有思想、勇于探索的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校进行教改实验,反思、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或教学特色和风格,成长为教学流派的创始人或核心人物,这部分教师在数量上是少的,探索大多具有独立、独创的性质,他们在教学流派的形成中发挥核心作用、带动作用、组织作用、辐射作用。当这些少数人的实验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良好的效果并经一定渠道的推广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追随后,就由“源”逐渐发展壮大为“流”,形成“派”。此“流”在数量上是众多的,是追随者、践行者,他们“实践流派的教学主张,验证流派操作体系的可行性,扩大研究的范围,延伸研究的时间,同时在研究中丰富、完善和发展该流派的内涵,扩大流派的影响”,体现了一种流传、延续和发展。仅仅有创始人或核心人物的独唱发声没有众多他者的追随,往往表明此流派没有一定的影响力,不久将干涸断流,不能称之为“派”;而没有创始人或核心人物的流派也是不存在的,这恰如燎原之势往往是有星星之火在先,石头中蹦出美猴王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教学流派中的人(教师)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由智慧进行连接的。智慧不是特别神秘的东西,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智慧”指的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派形成的复杂和艰辛决定了它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活动,智慧对教学流派非常关键。无论是代表着教学流派的核心和独特性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发展还是教学主张的提出、实验、提炼、推广、完善,都与教师个体与集体智慧的参与息息相关。因此,智慧是教学流派中“人”的因素的外在表现,它代表了教学流派的一种内在品性、状态和境界。教师个体和群体的这些智慧突出表现在理解性智慧和反思性智慧上。正如上文所述,教学流派的形成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而“人的实践行为最根本的是一种理解行为,获得对他人、对一切文本意义的理解。人们在理解中获得和创造出指导行为的意义准则,理解本身就是实践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行为实践是一个意义理解、意义创造的过程,人的行为意义是自由的、开放的、相对的,是理解中的创造”。在教学流派的形成中,教师对实践情境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觉察和回应,这种敏感性、觉察和回应实质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理解。反思是哲学的最高品质,是把关于事物的各种思想及观念统统作为再次反思的对象,将所有的观念性认识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如果教师不会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流派的完善以及自身的成长进行反思,教学流派就无从生长、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学流派的智慧性是教师的知性、理性、行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扎根于生动的教学实践体验,产生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理解与反思,成熟于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是“认识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教学流派的个体性与群体性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决定了教学流派的高度和发展前景。
三、多元性与独特性从教学流派外部表现的视角进行考察,教学流派具有多元与独特的特点。多元是指教学流派的数量、研究的问题及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流派数量众多,仅李彦军、李洪珍在《中国当代教学流派》中就详述了如目标教学流派、尝试教学流派、主体教学流派、诱思教学流派、情境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流派、愉快教育教学流派、成功教育教学流派、创造性教学流派、学导式教学流派、对话式教学流派、异步教学流派、反馈教学流派、合作教学流派、自学辅导教学流派、个性教育教学流派、“南钱北魏”教学流派、研究性学习教学流派等十八个中国当代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流派,门教学流派的数量由此可略见一斑。另外,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教学流派也异彩纷呈。如呈现地域特点的有海派、京派、苏派、通派等;呈现学科特点的有语文教学流派、数学教学流派、英语教学流派等等;单就语文一科,就有情感派、导读派、思维派、管理派、语感派、目标教学派、快速写作派、快速阅读派、大语文教学派等九大教学流派。单就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来说,公认的流派就有二十多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集中识字流派与分散识字流派。从教学流派的研究问题上看,有同有异,多种多样。即便是研究同样的教学问题,不同的教学流派也因其本身特征的差别,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以致形成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和模式,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特点。
教学流派的独特性是就各教学流派之间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能够称得上一家一派的,都有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或鲜明的教学主张,这是教学流派形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情感派的教学就以“披文以人情,讲授有趣味,语言生动、鲜明、准确”为特点,听其代表人物于漪老师的课,感觉“知识会像涓涓的溪水,伴随着美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充满诗情画意,神韵夺魄的‘美’是多维的,往往纷至沓来,且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充分体现情感派的独特之处。再如以地域划分呈现出来的各种教学流派风格各异:“苏派”教学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处处体现创意,讲求课堂和谐、统一,善于创设课堂情境;“京派”教学的特征是包容性强,扎实、严谨、稳健、厚重。“海派”教学的特征是开放而灵动、鲜活而婉约。“浙派”教学的特征是开放、理性、实干。值得一说的是,教学流派的独特性并不是该流派所有成员的教学风格或主张的总和,而是同一流派成员的教学风格或主张之间相似性的“交会”和集中。这种现象类似于维特根斯坦有关定义的“家族相似“学说,同一教学流派中的教师看起来都属于一个家族,彼此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但是又都不完全相同。其相似之处往往就是该教学流派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是辨识教学流派的主要标志和特征。
四、本土性与发展性
教学流派的本土性与发展性是从空间和过程的角度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所谓本土性是指教学流派带有本土地方性的特征,是本土的产物,是对本土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的回应或是本土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的集合,它扎根本土,反映本土,受本土文化的影响。这正如戏剧中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分,烹饪中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都是渗透着鲜明的本土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学流派在形成过程中,也会打上本土文化的烙印。如“京派”的教学风格透射出北京这一历史都城的深厚人文积淀和今日作为综合性政治、文化中心的雍容纯正;“海派”教学风格与上海这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大都会的地域文化,有一脉相通之处;“浙派”的教学风格与开放较早,接受西方思想较早,商品经济发达的浙江相契合;“苏派”的教学风格与江苏享誉世界的苏州园林的风格异曲同工。这些都体现了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其实这样一种特点的形成原因也不难理解。教学流派所针对的是本土本地的教学问题,这种本土本地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必须是本土本地的,而不可能是跨国界或跨区域的。加之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它们使处于其中的教师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在教学观念、学术观点和思维行为方式上都容易达成相似。
教学流派的发展性是指教学流派并不是个完成时态,而是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它是不断生成而非已成的,是不断完善而非完美的。教学流派的这种发展性通常由交流和批判来完成的。一个教学流派要想扩大影响走向成熟必然要接受专家、同行、学者的批判、质疑与论争,要与流派内部人员进行共同交流、讨论甚至是商榷与争鸣。例如,钱梦龙的“三主”理论在语文教育界引发争鸣。通过争鸣,钱梦龙的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同仁所接受,他的“四式”教学模式也逐渐引起同仁的重视和借鉴。《教师之友》2004年第1期刊发了一组文章对魏书生、于漪、钱梦龙三位名师叫板。由此又引发人们对三位甚至更多的语文教学流派代表人物的反思与争鸣。再如发展性教学流派最初仅提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和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三条教学原则。后来由于受到其它教育家的批评和质疑,赞科夫认真思考研究别人所提出的问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又进一步概括出“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让全班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这两条教学原则,这对教学原则体系的完整性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可见,正是这些批判、质疑、论争、交流、商榷、争鸣使得教学流派中的教师进一步研究、实验、反思,由此,流派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观点和方法更加全面准确。可以说,交流和批判是教学流派成长的强有力的促进因素,在批判和交流的过程中接受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扬弃不足之处,其结果是教学流派的逐步完善和意见,扬弃不足之处,其结果是教学流派的逐步完善和成熟。
《教育实验与研究》2013.1





(来源:《教育实验与研究》20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5:57 , Processed in 0.1016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