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需求现状调查问卷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02: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sojump.com/jq/1177599.aspx

http://www.sojump.com/jq/1177599.aspx

有效教师培训的三个特点



 一、有效教师培训一定是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的培训
    立足于当前,指的是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学科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调研、设计、实施教师培训。当前,教师培训已由第二轮的以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转向于深层次的以新课程教学难点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新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为主要内容,以素质提升、技能提高、能力发展,即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着眼于未来,指的是研究将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培训在内容上要体现“两新”,一是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等理论的新发展、新研究,二是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如果我们的培训内容不是这样,那么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获取的只能是滞后于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陈旧的、或重复的知识,而不是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尤为重要的是,这样培训出来的教师是难以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换句话来说,培训内容如果不符合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这样的培训是无实际效果的。然而,当下的许多教师培训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者等传递的知识,却往往似手持着一张旧船票,想登上当前的客船。其后果是可想而知。
    二、有效教师培训一定是以问题为中心,聚焦问题解决的培训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困惑、焦虑中的他们迫切希望获取帮助,解决问题。因此,我们的培训目标首先要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这样的培训,必然是满足于教师学习需求的,受到教师欢迎的。
    为此,培训者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培训前的调研工作,二是问题分析工作。培训前的调研工作的内容主要为了解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教师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以达到设置培训课程和选择培训形式具有针对性。问题分析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提交问题、分析问题、课程设计。首先,引导教师提交个人的教育教学问题给培训机构的教师。其次,培训机构的教师根据本次培训的主题,从中小学教师提交的问题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第三步,培训机构的教师依据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围绕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和课堂活动,指导参训者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相反,现在许多培训却是另一番状态。有的培训机构在没有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的情况下,仅根据培训主题安排几门课程,指派几位教师给培训者授课。经常的情况是,这几位教师独自备课,写讲稿、制课件,使得培训很难有针对性。
    三、有效教师培训一定是参训者主体参与的、自我导向的培训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已是大家的共识。在教师培训方面,作为“学生”的参训者,都是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背景的个体,他们无疑是重要的培训资源。如果培训教学忽视这个课程资源,那只能是培训者讲、参训者听,只能是培训者唱独角戏,无疑是难以引发参训者思考的。当培训课堂缺少有效的对话(言语的、思想的),教学活动其实没有发生,何谈培训的效果。
    参训者主体参与的培训,应该根据参训者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围绕参训者的现实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活动。主体参与的培训,不仅仅是培训者与参训者、参训者与参训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培训者要根据课堂生成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如果不是这样,参训者只能是形式上的“参加”,而不是“参与”。
    参训者自我导向的培训,应该是在主体参与的基础上,在对学习进程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这种自我导向,不仅发生在培训课堂的当下,而且向教育教学实践延伸。否则,参训者的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

上传: 罗世云   





遂川荧屏小学是一所全国模范希望小学,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300多人,教师近50名。早在2002年起就参与了课程改革,并被定为县课改实验示范校。学校提出了“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口号,确立了“不等不靠,抓紧抓早,全员参与,骨干先行”的工作思路。通过“全员学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题研究,评价跟进”的师资培训模式,打造出一支教学理念新,专业知识厚,适应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我们的校本培训成果先后在《吉安教育》、《江西教育》、《试教通讯(人教社)》刊登,并在江西省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我们的策略是:

一、全员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由于新课程标准是新生事物,蕴涵了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此学校决定对全体老师采取多方面的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活动和风暴式的教师“洗脑”“充电”行动,引导老师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彻底解脱出来,树立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思想及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具体做法:

(一)组织自学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拒绝理论就是拒绝成长。学习是现代人理论素质提高的必由之路。对每个人来说,学习是工作,学习是生活,学习是一种责任。学校为了使全体教师能安心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出台了“四五六”工作预案。即:为了让教师学习培训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学校为他们提供“四件工具”——一本《课程标准》;一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一份《学校图书馆借书证》;一本业务学习笔记本。为了使学习正规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五个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为了使教师学习不流于形式,向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订阅一份以上业务杂志,摘录一万字以上的业务笔记,在全体老师会上作一次专题发言,上好一节“我最满意的课”,在县级以上教研刊物 发表一篇论文,参加每年一度的业务考试。

(二)外出取经

为了让教师能接受高层次的学习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学校不失时机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派出4人到北京、上海跟班学习,集中培训。为了让人人都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每学期不少于选派10人次参加省、市各种研讨、培训活动。学习归来,必须完成三项任务:上一节观摩课,展示在外学习的收获;作一个专题发言,讲述所学的新理念、新教法;写一份汇报材料,汇报学习的体会及今后的设想。

(三)案例学习

为了让老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习一定的教学技能,学校选择些典型案例供教师学习。因为案例是教育思想的形象描述,是教育过程的生动显现,是操作经验的有机渗透,是理论与实践的联姻结晶。这种学习培训模式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好。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光盘,对这些教学资源,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目的为教师提供各个学科比较有特色的课例,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观看,引导教师进行评析,听取光盘中专家的点评,引导教师对课例进行了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开展了“课例”竞赛:说课、评课、作课一条龙,倡导教师合作参赛,也允许教师个体参赛。学校教师后来在省、市、县的优课评比、课例评比,屡屡夺冠,得益于这些案例的学习。

(四)专家引领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学校定期邀请省市课改专家、学者、教授、教研员来校讲座、作课。他们深入课堂听课,帮我们提炼聚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改进的策略,解决老师学习教学中的困惑,验证学习教研的成果。我们还邀请了《江西教育》、《吉安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来校指导老师的论文写作。县教研室教研员与教师促膝交谈。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导引领,使得我校的课改工作、校本培训工作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因为我们的方法得当,落实到位,大大浓厚了教师的学习氛围,现在教师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也夯实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自我反思,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限于接受学科知识及新理念的熏陶,更应重视实践与反思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自身的经验是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否定、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纯,得到升华,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我校把教师的反思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好“三大”反思:

(一)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要求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时,对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学习业务杂志时,针对自己运用的情况进行反思。

(二)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要求教师间相互听课、观摩活动,观看课堂实录,不可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要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还可从集体研究思考,探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从而走向创新。我们在检查教师听课笔记时,主要看老师写的课堂教学评价或建议。

(三)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认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我们在教案设计时,特意安排“教后反思”栏,以便教师课后及时整理撰写,留下自我反思的足印,使今后日臻完善。

三、同伴互助,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学校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经验共享、帮助等方面,以强带弱、以新破旧,以教师的“一枝独秀”带动学校的“春色满园”。

同伴互助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分为组织型和自发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进行对话、交流、沟通、探讨、辩论,不拘时间、地点,可随时发生,随时结束。我们在培育自发型的时候,重点抓好组织型。

(一)构建同伴互助网络

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每个组都有老中青教师,构建了语文、数学、电教、科学、英语、综合6个学科组,成立了语文、数学、电教、思品、英语、美术6个省市立项的课题组,还有一至六年级的语、数学科12个年级备课组,这些组的组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间帮扶结队,专业切磋,协调合作,经验共享,信息交流,推动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创新同伴互助模式

1、资源共享式。每个老师都有已有的经验教训,为了让这些更好地服务教学,我们采用合作备课的形式,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设立备课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一周主备课人。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人讲述备课思路、教学设计理念。备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各人说出自己的观念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大家来说,是资源共享;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一种提高。

2、交互滚动式。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实验中,我们尝试运用实验课、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等形式进行同伴互助。教研组教师在课前做好教材分析研究,执教教师上课后进行评课,执教者进行反思,参与教师人人评价或者谈感受、体会,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程标准,进一步展开讨论。最后,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工作。通过这样的交互研究、探索,教师们得到切实的帮助。新课程实验以来,坚持每学期定期安排教学研究活动12次(其中6个年级组活动,6个课题组活动),还有不定期的双送下乡活动,新老师岗位练兵活动及教师参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运用新理念,生成出许多新的教法。学校老师也多次收到为全市、全县教师上示范课的邀请。

3、讲座研讨式。我们积极培训一批素质高、有改革热情的骨干教师,把他们引进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举办论坛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求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教学反思、学习体会及外出参观感受等作专题发言,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展开研讨,解答难题,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像这样的研讨活动,在我们学校已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在研讨活动中,我们欠学校坚持做到:每周一次,每次一主题,每主题一讲座。现在有多名教师在全省、全市、全县的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4、参与体验式。我们学校积极倡导每位教师都是校本培训的主人,既是参与者,又是培训者。为营造学习型群体,学校行政人员更是身体力行,认真地超前学习,积极地撰写论文,率先作好实验课;既做课程改革的管理者,更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既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又是教研工作的合作者。参与式体验培训,采用民主对话、合作学习等方式,给教师以充分的空间,使教师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个性地参与。由于校本培训的到位,教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座谈会上,由原先的冷冷清清到现在的各抒己见;写论文,由过去的强迫命令到现在的踊跃投稿;上公开课,由原来的谁也不愿上到后来的谁也争着上。

四、专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长期以来,“教师是教书匠”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老师的心态,认为一个教师只有教好书、会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研究者。为了改变过去教师的培训,只是对教师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这一现状,学校决定以专题研究入手,把教师队伍培训养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以“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课例研究

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场地,也是教师验证自己学习成果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培训的内容。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才会诠释新理念,探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一课多上”的校本研究模式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基本程序是:集体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修正方案——再次行动。这种模式对比性强、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促进老师从教学走向教研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教师团结协作最好体现。课题研究是我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我校现有6个课题,其中3个省级课题(语文组的《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思品组的《品德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均已顺利结题,并获得市优秀课题称号,分别在市、县课题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我校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计划,人人写教研论文。因为课题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来指导解决问题,在“理论——活动——问题——理论——活动——问题”周而复始的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位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五、评价跟进,促进教师成长

及时、适度地对教师学习进行评价就能激励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校本培训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我们采用了以下四种评价方式:

(一)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一种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调控和自我促进有密切联系。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我有哪些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亮点,有哪些教学遗憾,自己的业务学习如何,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等。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寻找失败的教训,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是重要的学习交流机会,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非常有益。内容有:谁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借鉴?谁在评课中所运用的理论多且理念新?谁在日常交流或专题讲座中给你的启迪多等等。

(三)学校评价

学校对老师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应较全面公正,这既是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对教师发展潜力的肯定。只要评价能够促进和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就会加倍努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我们设置的评价体系有四大块:理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学习成果。

(四)老师评价学校

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实现,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我们常听取老师的意见,我们哪些培训是有益于老师的成长,哪些活动对老师的帮助不大,他们喜欢怎样的培训活动等,学校领导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办学行为,让我们的校本培训取得最大的效益。

经过近几年的校本培训,教师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角色也有明显转变,涌现了一批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将教师苍白折职业生活引上了一条幸福之路。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的优势,为教师的培训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教育博客。教师可以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训,以日志的形式网上发表,互相之间可以作充分的交流,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可以共享,工作的问题也可以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博客的另一大作用是可以链接无穷多的同类博客日志和教育网站,拓宽了空间,争取了时间,这样教师可以由知识的使用者、传播者成为知识的创造者、管理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3 06:29 , Processed in 0.0950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