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升职场演讲力/林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21: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升职场演讲力/林童

    对公开演讲的恐惧位列人类恐惧的榜首。只有充分了解这种恐惧的来源,并学习优秀演讲者的经验,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完美胜出的大逆转
 在热映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个桥段,邓超扮演的海归精英孟晓骏,成绩好,名校毕业,留学美国,是所有人的偶像,可他在回国后的第一场演讲中大失水准,瞬间失语。原本是要激励学员勇敢地走出国门,可他脑海中却是自己从美国落败而归的情形。他如鲠在喉,在一片嘘声中退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孟晓骏一样的经历,在面对公众讲话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一想到明天要上台面对那么多大领导还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工作,就一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在心里演练了很多遍,梦中还全是自己在关键时刻卡壳的窘态。往往越是成功的人越难迈过这道心理上的门槛。这一点得到了心理咨询师卢悦的验证。来找他倾诉自己有演讲障碍的人全是青年才俊,这些人早早地就获得了同龄人无法企及的岗位,但他们却被当众讲话困住了。
    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2012年的最新研究显示,对公众演讲的恐惧位列人类恐惧的榜首。“我们之所以对演讲如此恐惧,是因为时下我们对演讲的过度需要。”心理咨询师、畅销书《永不冷场的人生》的作者张心悦分析,“充满激情的演讲者能迅速抓住公众的视线,这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不会说话就无法成功,不会说话的人生便黯淡无光。当然也有现实因素,社会节奏加快,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与他人达成共识,让别人发现你,使你获得机会,这就让讲得好似乎总比做得好占有先机。对于个性张扬的强调、表达的欲望以及渴望被关注、被理解的心情,都让演讲变成了时下一种特殊的心理需求。”
    越是精英越焦虑
    出演过《加勒比海盗》《剪刀手爱德华》的那个性感男人约翰尼·德普就有演讲恐惧症。每当需要面对人群和镜头表达自我时,他就表现出恐惧不安。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作为一国之君,也有着面对公众讲话的心理障碍。“演讲恐惧和一个人的自尊感有关——能否接受自己在很多人面前炫耀自己。不能当众自如地表达自我的人很可能内心都有一个严厉的审判者,每做一步,都有严格的自我审查,最后导致没办法自然地讲话。”心理咨询师卢悦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恋需求从小没有得到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肯定和欣赏时,他就会处于一种慢性、长期的受挫状态。长此以往,日后必然会在表达自我方面受挫。
    Apple从小就有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她上课从不敢举手发言,站在讲台上时双腿直哆嗦,脸涨得通红,见到熟悉的长辈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参加工作后,“我本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感会削减,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大会小会,她都自觉地缩在一角当哑巴。被点到名字后,她的脸会不由自主地红起来。“我担心自己的表达会被人嘲笑,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在业务上不如别人,害怕当众出丑。”后来,她逐渐意识到,这和自己从小总被父母打压,没有得到他们的肯定有关。她很难接纳自己,总害怕失败。
    职业经理人李俪每每安排工作时,原本开个会即可解决的问题,她却总是习惯于逐一把下属叫进办公室。“我也不想这么没有效率地工作,可是面对那么多人讲话,我很焦虑,我不想因为自己当众发言语无伦次,而失去了在下属面前的威信。”事业有成、成熟老到的职场精英竟都受困于当众表达。
    我们都知道想要克服恐惧首先就要了解恐惧的根源,追根溯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心理咨询师余晔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给出了解释,人们所有的恐惧都是将潜意识的冲突移植到象征性的客体上造成的。他认为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公众表达恐惧的根源:1.演讲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嘴巴与大众交流,这象征着婴儿般地通过嘴巴与妈妈的乳房交流,这足以引起成人的羞耻感。2.公开演讲仿佛是自己幼儿时期无所不能的全能感和对父母百分百控制的重现。这么大范围的控制如果成功了,显然会导致道德上的内疚感。所以,为了避免产生巨大的自责,演讲恐惧者宁肯让演讲不成功。3.演讲的成功意味着年少时期的那个“我”在竞争中成功地赢了异性父母,必然会受到同性父母严厉的惩罚。所以,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演讲恐惧者宁愿选择不成功。那么,紧张和怯场无疑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突破恐惧的逆转
    面对众人时那种害怕父亲式的权威对自己质疑、失望、责备、批评的心态会跳出来作梗,让很多人无法正常地表达自我。80%的人畏惧面对公众讲话,他们会在演讲前有各种各样的纠结,最终硬着头皮上场,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正所谓,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掉链子。
    “这时候就要看清楚你的恐惧是属于不爱说、不会说,还是不敢说。”张心悦分析,“不敢说的人属于嘴不遂心。这类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恐惧者,他们的恐惧是心因性的。就像《中国合伙人》中的孟晓骏,一方面追求被认可、被关往,渴望完美;另一方面又被害怕受到批评、害怕失败、害怕丢人的洪水吞噬。”
    在张心悦看来,当然也存在着三者的合体,比如《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他基本属于不爱说、不会说以及不敢说三合一的极品奇葩。“他突破内心障碍的那一幕是面对讲台下昏昏欲睡的学生拍案而起,大吼道:‘你们不爱听可以走!’冲破了恐惧,也便没有了恐惧。在事业目标的指引下(也可以说是在生存目标的逼迫下),他反复练习,提升演讲技能,最终成为最富感染力的优秀演讲者(用演讲代替了性生活),完成了奇葩变极品的惊天大逆转。”
    一旦被冲破,或者被解构掉,那个恐惧也就不存在了。Jerry对此深有体会。本来她不爱也不擅长表达,在外企大公司里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中层。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需要面向公司大领导汇报工作。在汇报之前,她反复练习了很多次,并在上场前一再暗示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放慢语速,尽可能清楚地表达。后来因为她条理清晰、反应敏捷,一下子在汇报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晋升机会。“演讲具备的3个主要功能就是:表达自己、与人沟通、最大范围地影响别人。”在心理咨询师余晔看来,演讲无疑是自我发展的缩影。这也就难怪有的人因为一次偶然表达的机遇,从而改变了整个职业生涯。
    虽然大多数人对演讲充满恐惧感,但这却是一项后天可以训练和改善的技能。古雅典雄辩家德莫斯蒂尼小时候离一名演说家相距甚远,因为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为此,德莫斯蒂尼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改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好的演讲者都是催眠大师
    在豆瓣网上有关演讲的组群有很多,里面链接了很多成功演讲者的演讲实录。纵观这几年广为流传的案例,有乔布斯的《我人生中的3个故事》、马云卸任CEO的演讲,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北京记者协会举办的演讲大赛上的5分钟讲话,更是一周内点击率就突破千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讲述了动人的故事。看柴静沉静而不失坚毅娓娓道来的几个故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入脑入心。原协和医院急诊科女医生于莺那个“活出自我”的演讲,上来也讲了几个故事,比如年轻人也会猝死、无端指责别人带给自己的恶果,令人反思“中国人很少认同家庭幸福也是一种成功”,与讲演者达成了共情。
    “演讲力和创造性、共情力相关。一个好的演讲,关注点不仅仅在于自己,还要关注能带给听众什么、对他们有没有帮助。”心理咨询师卢悦认为好的演讲是有共通性的,除了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还需要清晰地表达,让人家明白你所讲述的内容。此外,还要具有催眠师的心态。
     当然,最后要提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障碍,有的需要逾越,有的未必需要逾越。张心悦认为,是否逾越,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演讲和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也没重要到一票否决的程度。不同的公司文化、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对待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老板都非常看重演讲能力,也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演讲能力。如果演讲这块石头根本没在你的道上,也就谈不上绊你的脚,你完全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没必要把所有的障碍都搬到自己的道路上来给自己添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53 , Processed in 0.1207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