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文献===》《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2:2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棠澍小学     江艳芳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国外研究概况
在国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1995年,又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旗帜鲜明地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并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各国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闹的节庆,人们集会演讲,设坛对话,比赛作文,相互赠书,那一天,人们彼此非常有文化,有气质,有涵养。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正因如此,所有发达国家不论高层还是平民,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持有美国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人数高达1.48亿,即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持有读者证。俄国人之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莘莘学子,差不多手中都拿着书,都在专心看书。
2、国内研究概况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外教育。从古今中外看,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可谓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亦非常重视学生课外学习,他甚至认为,指导课外学习作为智者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少年时代的陈伯吹捧读《一千零一夜》如痴如醉。正是对童话、寓言及科幻小说的痴迷,触发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童话作家。课外阅读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认为开展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是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丰富的生活情感、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
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人们藉阅读探索未知,创造自我,完成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因此,阅读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乃至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更有力于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让学生从小喜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积累是我们当老师的首要义务和责任。
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科学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实际工作者限于对认知的狭隘理解,习惯于凭借纯理性的态势审视和规范具有情景化、生活化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与教育对象主体性并无关涉的传知与教导,只是注意让学生去认识到,相对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甚至领悟到语文的魅力,致使语文教学意识形态化,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甚至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是语文”。难道是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心血还不够多吗?那么我们要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谐发展呢?针对上述情况,在把握中国语文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我们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课题的实验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何谓语文素养?用课程总目标来诠释,那就是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外学习。课外学习的天地十分广阔,课内时间有限,只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及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确立小学生健康、正确的阅读取向,学会选择阅读,具有较好的评判力和感悟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有着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康健全的人格。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就是指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锻炼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从中揭示课外阅读与学生素养之间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极重要环节。提高语文素养,是我们开展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1、“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在课外阅读中,应要求学生做到博约结合,既广博又简约,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譬如,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并且摘抄下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2、“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的材料越多越有用,获得的信息知识就越丰富越有价值。阅读材料涵盖了读写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语文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吸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其中包括语文知识。应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传授阅读方法,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3、“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体验过程,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强调边读边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融入自己的思考,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来加以审视课外读物,并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向名家、名篇提出挑战,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质疑、联想、判断、推理和创造等思维能力。
    4、“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数量决定写作的宽度,阅读的质量决定写作的厚度,阅读的悟性决定写作的气度,阅读的策略决定写作的个性,阅读的智慧决定写作的张力,阅读品位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得高与下。我们应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以课外阅读来带动写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应重视平时的积累,渗透作文教学理念。为了写作的这一个“点”,我们要调动阅读的所有“面”。为了建造写作的高楼大厦,必先抓好阅读的基础性工程。广“开源”,巧“导流”,这无异于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写作天地之门的金钥匙。
    5、“课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在浩瀚的书海中,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健康,但在艺术上却显得比较粗糙;有的作品艺术形式较为完美,而思想内容却很贫乏。仔细琢磨推敲,就会发现大量的文学作品都会有高低、粗细、文野之分。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而且要还给学生评论鉴赏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入”于作品之内,又能“出”乎作品之外。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用圈点勾划法,眉批旁批法加以鉴赏和评价,把阅读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化成文字和作者及他们笔下的人物沟通交流。通过举办一些读书报告会,抒发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每一篇目,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确实奇妙无比,它充满我们民族风俗、伦理、审美和思辨的活力,集我们民族智慧之大成,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它们不仅是文章的范本,同时也是立身的范本。这些是语文教学应当重视的人文精神。教师应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精华,从而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与积淀,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涵养性情,濯亮精神,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三)课题研究突破的难点
1、落实《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完成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3、通过本课题研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推进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充分挖掘社区阅读教育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
5、课外阅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弥补课堂上语文学习内容有限的不足。在课外展开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持之以恒,使学生形成厚实的语文素养。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行动研究法: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5.测评法: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及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能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的预期目标、具体内容、操作方法和研究步骤。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8月)。
1)确定实验班和普通班(各两个班)。
2)熟悉高中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内容。
3)让教师按研究内容进行有重点进行研究,形成课外阅读教学特色。
4)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各种原始资料,研究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3、形成成果阶段(2010年9月)。在第二阶段实施全面深入研究之后,组织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的心得,提出研究的新发现,把有关内容和措施上升带理论层次,撰写论文,完成研究报告。
(二)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研究出一套具有各自风格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七、具体研究过程
(一)更新观念,架起课内外沟通的桥梁
1、加强科研教师的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植根课堂,把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展开去
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教课文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抓住一句,教活一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能够精读一篇,串联数篇,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推荐学生阅读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法布尔的《蜜蜂》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
(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课外就读原著《红楼梦》。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粗粗略读有关长征的书籍,感受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真正体会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
(二)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1)学校开放阅览室、各班开辟图书角,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学校与班级读书的文化氛围。
(2) 召开与阅读相关的家长座谈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小图书架,每月购书一册。
(3)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
(4)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它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5) 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手抄报等等活动。
2、“三位一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我们在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中,充分地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融合起来,做到多方面结合,努力从六方面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策略:①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②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③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⑤课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⑥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灵活开展以下活动:
(1)把课外阅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们结合具体的时事活动,借助于读书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我们通过“历史故事”读书征文、“科学故事”读书征文、“我是中华的小主人”、等一系列活动来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了解今天的国情,增进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把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教师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词义掌握的能力,内容理解的能力以及快速阅读的能力等,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并且注意学生阅读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自觉的阅读习惯。
(3)把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活动是实施教育的载体,课外活动是强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开展了看看、读读、听听、写写、说说、演演等一系列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让学生编辑小报、作文选,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4)把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我们一方面使学生接受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增强对社会、家庭中一些消极影响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举办一分钟新闻发布会、进行一分钟演讲,开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活动,由师生共同组织知识竞赛,体育文娱活动。在知识竞赛活动中,从选题、出竞赛题到比赛、发奖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作交往能力;我们还让高年级学生自己跑书店,找资料、搞剪贴、编提纲,作讲演,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自主自理的能力。
(5)把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每家争创“书香家庭”,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建立“读书小标兵”档案,每学期评选“棠澍小学书香少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八、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三年多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构建主体化课外阅读方法体系
1、课堂教学摒弃繁琐分析,突出主体化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习作中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如对“初读、熟读、精读”等各种类型的阅读,阅读中应分别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有法可依。打破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的作法,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面,又充分利用迁移巩固,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2、联系生活,点面结合地开展阅读活动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学习语文特别关注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在生活中看到一则文字材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阅读,哪怕是一个说明,一则新闻。因此如果能全方位地调动起生活中有益因素,就更能让阅读如春雨般潜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二)开辟多元化课外阅读主题内容
(1)全面铺开,博览群书
生活中的“书”无处不在,应该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听:听课外读物录音带,听广播,听长辈们讲述一些历史和故事。
说:复述书中内容,说自己的读书收得。如:“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辩论会等。
读:开设朗诵兴趣组,班会读书活动,美文欣赏会等。
写:每人学会读书笔记、读后感,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演:可以是文中片断的角色表演;可以是相声、快板等文艺节目表演;可以是自然科学读物读后的实验操作表演;还可以将童话、小说改变成剧本的课本剧表演。
行: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学会了《鸟的天堂》后,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再实地游览,那么对课文中的描写会有更深的感受。增加了对社会,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的了解。
(2)确定主题,探究阅读
主题阅读,也就是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它既是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过程,又是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感悟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扩大阅读量,更能大幅度提高阅读质量。
①整合阅读材料,确定研读专题
在学生阅读的文章中,有很多或内容、或体裁、或主题相似的文章,我们把它们重新组合,让学生自行阅读,确定专题,并开展研读。如把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整合在一起阅读,学生自行确定的研读专题为:我眼中的伟人。并以此扩展阅读了其他的很多科学家人物传记,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最后以小论文或小报的形式展示研读成果。
②质疑阅读材料,从争议中确定研读主题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引发中心明确的争议,并以议题为专题,引导学生展开研读。如:如在学完课文《一次成功的试验》之后,学生提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更需要的是学会竞争,但更要有合作精神。由此,确立了研读专题:在当今社会中,是竞争重要,还是合作重要。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头收集整理资料,最后以辩论会的形式展示了研读成果。
(3)关注经典,诵千古诗文
中华语言源远流长,处处充满着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引领学生走进中华诗歌的大宝库中,才能更好地体味语文的丰富和深厚,丰厚语言的底蕴,重点打造出课外阅读之亮点。
开发诗教课程:通过专设的诗教课和语文课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让学生读诗、背诗、写诗。开展“每日一诗”活动,从唐诗到宋词元曲,除了必须背诵大纲规定的传统诗词70首以外的传统诗词,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层次地增加背诵的篇目,并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学习创作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诗和古诗词。
开展诗歌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还必须要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我们开展以诗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展“诗配画”创作大赛,各年级古诗诵读竞赛,评选校园“诗歌诵读之星”,主题诗歌创作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诗歌,学习诗歌。学校还开展评选“诗歌教育特色班级”的活动。
(三)创新立体化课外阅读指导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出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几种类型:
(1)读物推荐课:这种课型,就是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断,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停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2)读书指导课:这类课型,就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圈画批注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读物欣赏课:这类课型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读物分析(或讲评)课:这类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在作品分析(讲评)课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含义。
(四)活用自主化课外阅读参与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我们简单地概括出这样几种课外阅读方式:
(1)自主讨论式。这种课外阅读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一般程序为:“明确目标——自读课外文章——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形成共识”。这种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中使用较多。在这种结构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教师则是讨论的“导航员”
(2)积极尝试式。这种方式突出学生在独立尝试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一般程序为:“提出目标——读文章、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谈阅读体会”。在这种方式,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则在其间指点迷津。
(3)情境导入式。这种阅读方式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境,让学生乐于阅读,领会文中要领。在这种方式中,学生主动、独立参与,教师则是情境的创设者。
(4)交流汇报式:这主要是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汇报的方式有:举办讲演会、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赛、读物插图设计赛、读书笔记展览。当然,以上几种课外阅读方式不是静止不变的,他们是可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阅读内容,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五)探索课外阅读与学生素养关系
1、夯实基础
多读书,就能丰富语言,就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积累多了,作文的表达也自然丰富了。积累从何而来?从大量的阅读中来。读得多了,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就多起来了,语言积累就丰富起来,下笔也有“神”了。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深入,读写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读的量的积累,才有写的质的飞跃。
2、相辅相成
凡是阅读量大的孩子, 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上课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独特的见解时常引来同学们的羡慕,老师的欣赏。这得功归于广泛的阅读,。在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问题时思维十分开阔,精彩纷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非常强。表面看来只是他们发挥了想象力,实际上是他们把过去积累的知识表现出来了。“过去积累的知识”从何而来?从课外阅读中来。
3、促进发展
通过看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通过看《人与自然》、《动物知识百科》等书,可以更多地掌握动物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动物和环境、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看《科幻小说》可以增长科普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信念;看了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体验到英雄人物成长的心理历程,体会到英雄人物勇敢、坚强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看了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可以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纵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看了外国著作,可以放眼世界,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总之,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将会使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取得长远的知识效益。课外阅读有利于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它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年的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学生的终身化发展,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我课题组准备将研究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现在,全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强烈,阅读指向丰富,阅读时间有保证,阅读数量增加,阅读品位提升,阅读方法多源,阅读追求执着。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了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改变了孩子的生存状态,阅读和学习渗入了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三年来,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同学分别在市、区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广州市举行“ 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的活动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袁子淇同学被评为广州市书香少年,每年广州市举行的儿童诗歌创作比赛我校均取和一二等奖,每年花都区举行的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均获二等奖,在“2011年广州市中小学六年级语文能力竞赛”中李婉仪、金子璇获一、二等奖,在花都区每年暑期征文活动中, 我校学生均获一二三等奖。课题组教师通过三年的研究实践也获得了令人可喜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李海燕老师在2012年花都区“诵读经典品味人生”书香节活动中执教《夏洛的网》推荐课深受好评,黄小玲老师的论文《倾听——课堂美丽的风景线》在2011年花都区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黄丹《品词句,入情境,悟语感,促朗读》一文获二等奖,戴玉琼《让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携手同行”》一文获三等奖,姚小毅、植美甜、张兰、袁翠芳、白文蓬等老师在学生征文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杨秀红被评为2011年花都区阅读校长。
九、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绿色的通道。但由于现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摈弃,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还常出现。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外阅读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时也有难度。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研究过程逐步处理好。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促进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0:21 , Processed in 0.0882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