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刘碧峰:孝感文学小结30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14: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文学小结30年                  
                            文/刘碧峰                                          


        自改革开放以来,孝感市作家协会在省作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宣传部、市文联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服从服务于孝感的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努力传播先进文化,着眼弘扬主旋律,大力扶持新人新作。广大作家精神振奋、辛勤耕耘,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以丰厚的创作业绩唱响时代主旋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艺术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奋力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动人的笔触描写、纪录正在发生的历史巨变,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市文学不断发展的30年,回顾30年孝感文学的历史进程,成绩是令人欣慰的。30年孝感文学以孝文化研究为先导开启新的历史进程,以报告文学为推介介入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以散文为线索贯穿于整个八十与
九十年代,以小说的突破和诗歌的繁荣引起文学界瞩目,30年来,孝感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齐头并进,民间文学与孝文化研究锦上添花,广大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了孝感有史以来最瑰丽的文学气象。
                      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齐头并进


                          一、文学创作
        1、 小说创作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市小说创作呈现繁荣景象。1980年,刘碧峰的短篇小说《一盘下酒菜》、赵金禾《爸爸、妈妈、老师和我》、吴蔚的《升迁之后》分别见载于国内名刊,随后,我市大批作者的小说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产生较大影响的短篇小说有赵金禾的《太阳的季节》、《老宋的苦恼》、刘碧峰的《台故事》、《老人与刀》、王白石的《新官上任第一天》、《八府巡按》、汪新的《结庐在人间》、曹军庆的《雨水》、金丽萍的《隔壁》、杨登明的《大船回山》、邓思源的《夏股长进山》、晓理的《风流姑娘进了杨家洼》、高剑的《车夫》等,其中,《太阳的季节》被《小说月报》选载,《台故事》被《中国文学》选载,《老人与刀》、《车夫》被《小小说选刊》选载。20世纪90年代后,全市中篇小说创作异军突起,较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金禾的《学习》、《阳光的收成》、《妇联主任》、《走进春天》、《先生耐寒不耐热》、《请你吃咸菜》;刘碧峰、魏星的《英雄变奏曲》、《战场上没有忏悔》、曹军庆的《平淡依旧》、裴元芳的《下不为例》、朱晓玲的《秋恋》、《冬日的季风》等,其中《先生耐寒不耐热》、《请你吃咸菜》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同时,许多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也陆续在各地出版社出版,主要有周安心的《第八号墓作证》、朱晓玲的《冬日的季风》、张祥书的《直话公司》、刘碧峰的《一盘下酒菜》、《对面的风景》、黄锡受的《黄锡受微型小说选》、李伯华的《与我同醉》、曹军庆的《雨水》等。
        新时期里,全市的长篇小说创作实现零的突破并得到长足发展,江桓的《饿虎岭》、金正纯的《陶铸在鄂中》、李友清等的《千古孝子黄香》、龚义成的《红蓝辇》、邓寄平的《两岸情仇》、《梅花梦》、张驰鹏的《罪石》、方宗梁的《梦泽龙蛇》等,从一些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层面的斗争和生活。张驰鹏的《大河有水》、余行玉的《舍身崖》、何霞江的《人生》、杨竹安的《一个老百姓的五十年》、白冰的《危情末日》、郑绪涛的《红太阳蓝月亮》、金焱的《菱角痕》、范青的《我可以坏但你必须纯洁》、龚义成的《大野》、南方朔的《欲网》、夏寒流的《我们一路走过》、周义杰的《伏虎台》等,则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百态人生。胡仕奇的长篇纪实文学《万金油》、李先志、汉楚的《志超之谜》、胡士华的《老兵故事》、高援之的《中华义士善人谱》、胡士华、刘碧峰的《花园人与彩神》、龚详坤的《毛泽东信步危艰》,带有较强的人物传记的特点,受到读者和市场的欢迎。
      2、诗歌创作  
      1979年,徐焕云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风筝飞到阿里山》,流传甚广。新时期以来,全市诗歌创作出现高潮,涌现出曹军庆、李汉超、南飞、赵俊鹏、李守义、王老黑、张敏、范小雅、徐润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人民文学》、《诗刊》、《星星》、《青年文学》等大刊上常有本市诗人的诗作刊出。同时,一批诗集相继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主要诗集有徐焕云的《摇摆手,家家屋里走》、王老黑的《氵刁    汊渔家》、《水中天》、徐润的《最初的纯情》、张敏的《雪声》、赵俊鹏的《心雨》、《寂静的钟声》、《纯洁的耳朵》、李守义的《歌诗之旅》、南飞的《红珊瑚》、《远海的天籁》、李汉超的《恋语无悔》、《守望家园》、《岁月无尘》、龚义成《随风歌唱》、杨武的《春天的足迹》、周文俊的《大别山小沙河》、张子勤的《诗笺》、黎修彦的《献给时代的挽歌》、杨正君的《迟到的歌》、李月生的《童年的航标》、田子君的《轮椅上的诗行》、夏文杰的《梅宁关纪事》等。
    3、散文创作
      80年代后刘碧峰的《伯父》、《五十三岁的新秀》、赵俊鹏的《拜访父亲》、李先志的《责任》、高剑的《拒绝空虚》等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获得好评。这一时期散文创新作呈现勃发态势,在全国出版了多部散文集,主要有朱清平的《人生哲理四季随笔》、黄修平的《高高的罗布莎》、胡祥修的《生活更加美好》、刘碧峰的《短文百篇》、李汉超的《朴素人生》、黄河的《岁月如歌》、《趟过岁月的河》、赵俊鹏的《一个人的河流》、胡苇的《风中芦苇》、李先志的《人生经纬集》、杨武的《南窗独语》、黎修彦的《浮云》、陈喜华的《警啸剑鸣》、高剑的《剑声集》、王友生的《我的作家梦》、余学明的《静净庐文丛》、高林的《永恒苦旅》、欣凭、蔡茂的《梦回家园》、方宗梁的《家运》等。
        4、戏剧曲艺创作  
        小戏《大姑爷坐席》获1985年全国农村业余戏曲创作一等奖。宋西庭创作的大型汉剧《育才外传》由省文化厅主持召开研讨会并获全省戏剧节大奖。80年代末,*****鑫等人创作的大型楚剧《将军泪》发表于《楚天剧论》和《剧本》杂志,90年代初,由宋西庭、*****鑫等执笔将《将军泪》修改为《虎将军》,晋京演出受到好评,并获1992年全国第六届优秀剧本奖和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1991年,我市作者创作的大型楚剧《虎将军》、《断肠人在天涯》、《悠悠柳叶河》、《紫梨记》同时参加全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虎将军》《断肠人在天涯》同获创作奖。1994年,黄斌臣创作的大型楚剧《粉墨丹心》获省内外专家好评,1997年,小戏《得与失》《零点行动》参加全省调演,《乘凉》获省“楚天群星奖”。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戏剧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不俗的作品,如大型楚剧《村官雷大明》、《乡村教师李志高》、《中原突围》、《公仆送》、《陈少敏》、《民选村官》、小戏《吊子卖鞋》、《浔阳楼》、《娃娃县官》、《义马河传奇》等,其中,《中原突围》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陈少敏》获全省优秀新剧本奖、《民选村官》获第二届楚剧艺术节二等奖、《娃娃县官》、《义马河传奇》获第二届楚剧艺术节三等奖、《吊子卖鞋》获中国戏剧奖。在20世纪80年代,祝大斌等人创作的电视剧《氵刁    汊湖风暴》、周安心创作的电视剧《野猪湖疑案》摄制完成并在全国电视台播放,90年代末金正纯创作的电视剧《策马洪山》由湖南电视台摄制完成,2006年,饶平想创作的电视剧《一念之差》,在湖北电视台多次播放。
        1981年,长篇鼓书《拉骡记》、善书《匕首案》分获省“百花书会”优秀节目奖和创作表演奖;1996年,小品《局长夫人》参加第七届“百花书会”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1999年,对口相声《茁壮成长》、小品《不论公事》获第入届“百花书会”二等奖和三等奖;李守义创作的《干休所里风光美》于2003年里获第九届“百花书会”优秀作品奖。石少华的长篇说唱《二十四孝》出书后,人们争相传阅。2006年,朱仲先创作的长篇传记故事《孟宗的故事》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5、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队伍人数不多,但也初具规模。叶继宗四十多年来在各地报刊发表二百多篇文学评论,先后出版评论集《域外文苑探微》、《超越苦难》,影响广泛。李伯华写作影评一百多篇,出版影评专集《银幕上的爱国风采》、《青少年应用文写作》等书。李先志、刘碧峰、刘汉楚、李守义等人在全国各地发表了一百多篇评论作品,周涛的评论专著《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底蕴》出版后,较有影响,获教育部奖励。




                          民间文学与孝文化研究锦上添花

                                                                                                1、民间文学  
      我市的民间文学研究整理创作一直十分活跃, 80年代,民间文学成果居于全省前列,有30多篇反映孝感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民间故事收入各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合集,关于董永与七仙女、何三麻子的传说故事成为省民协关注重点,宋虎等人编著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市群艺馆主编的《董永奇传》、汪福先编著的《何三麻子的故事》等书的出版,产生较大影响,纳入国家“三民”集成重点书目;王老黑的民间歌谣研究也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和好评。90年代,杨亚编写的有关李白的民间传说,在《民间文学》等权威刊物发表,并出版有《李白在安陆的传说》,刘碧峰编辑的《双峰山的传说》出版后也受到欢迎。2000年以后,我市的民间文学发展迅速,《孝感晚报》辟“孝感风情”长年刊发民间文学,目前已达100多篇,刘碧峰的《孝感麻糖传奇》发表后,被几大门户网站转载,颇有影响,刘碧峰、谭永茂主编的《孝感米酒的传说》、朱木森主编的《汤池故事》、李先志、刘碧峰主编的《孝感麻糖的传说》三书出版后,获得好评。宋焕文的《董永故事探源》、杨友彭等的《董永传说初探》等书出版,把董永传说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孝文化研究  孝文化研究在我市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零星研究成果出现,但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较大气候,一批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和在各出版社出版。九十年代末,李守义、余学明、吴崇恕、宋焕文等人论文不断刊载于国内重要报刊和在国家级研讨会上宣读,吴崇恕、李守义主编的《孝感文化研究》出版发行。2000年以后,孝文化研究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局面,成果丰硕,吴崇恕、李守义主编的《孝文化研究》、《孝感孝子》、《孝感孝文化》三部专著、孝友清主编的《中华孝文化》专著等书陆续出版,共收入孝文化论文近200篇,影响较大。“孝文化与传统节日”研讨会,“建设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两个研讨会收到论文140多篇,把孝文化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开发孝文化资源上同时也有很大发展,《少男黄香传奇》、《千古孝子黄香》、《孟宗的故事》三部以本市著名孝子为主人公的长篇文学作品,发表、出版后广受欢迎,一批以董永为主人公的新作不断问世,使孝感三孝家喻户晓,《孝子新篇》、《孝感地方传奇故事》等书各有特色。
        纵上所述,我们已较全面地梳理30年来孝感文学发展的脉落,我们的工作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特别是在省作协的具体指导下,起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孝感的文学活动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离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完善了机制,健全了体制,遵循文学创作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各位作者和会员的积极性,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59 , Processed in 0.15261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