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位教授学者选了128本“年度史书”,你读过多少?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4:4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暑期和国庆长假前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曾推出系列书单,分享教授、博士当下在读的历史类书籍,许多读者纷纷转发,表示“先马再看”。几个月过去了,你读了几本?你是否和我们一样,想知道读过那些书的专业人士如何评价、哪些历史新著最受青睐?这一份书单,便是答卷。我们向60位教授学者征集的“年度历史好书”,新旧不限,中外不拘,并附独家点评。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各取所需。

       阅读贴士:

       总有些学术男/女神屹立不倒,总有些出版社是业界良心。那些频频亮相的名字,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就没法和小伙伴愉快地玩耍了,赶紧查缺补漏吧。

      

       许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日]平势隆郎著,周洁译:《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平势教授著述,历来以怪著称。此书藏身于重建构的通史中,仍在解构。编者雅量,作者执拗,遂成一大风景。

       李志毓(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1,刘志伟、孙歌:《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研究的对话》,大家良友书局有限公司,2014年

       2,金冲及:《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大战役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半藤一利:《昭和史》第一部,台北玉山社,2010年

       【推荐理由】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承接着明治维新以来的崛起,以及大正时代的文化发达,日本为何走向战争?”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1,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2,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邓野:《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4,载沣:《醇亲王载沣日记》,群众出版社,2014年

       5,汪荣宝:《汪荣宝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

       6,许恪儒整理:《许宝蘅日记》,中华书局,2010年

       7,陈方正:《陈克文日记(1937—195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8,刘路生、骆宝善主编:《袁世凯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黄艳红(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

       1,[美]戈登•伍德著,傅国英译:《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商务印书馆,2011年

       【推荐理由】国父们之后的一代人,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平民民主社会,这个结果或许不符合上一代人的精英共和主义理想,但它又是国父们宣示的民主原则发挥到极致后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革命展示了一种成功的激进主义。

       2,Martin Malia, Russia under Western Eyes(马丁-马里亚:《西方眼中的俄罗斯:从青铜骑士到列宁墓》),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推荐理由】由于时间关系,这本书我没有读完。作者Martin Malia最初研究俄国社会主义,后涉足比较革命史研究。我认为这部著作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主要不是从利益关系,而是从文化观念、社会思想的同质性或异质性,来考察近代以来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亲疏变化。

       3,Heinrich August Winkler, Der lange Weg nach Westen(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通往西方的漫漫长路》),C. H. Beck,2002

       【推荐理由】一部叙述18世纪末到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的政治史和政治思想史。对德国“特殊道路”的反思或可作为国人的借鉴。

       4,Georges Duby, La société aux XIe et XIIe siècles dans la régi(乔治-杜比:《11-12世纪马孔地区的社会》),Editions de l'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1995

       【推荐理由】20世纪西方中世纪史研究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有关“千年之变”的阐述影响深远。但其后的封建社会仍在不断变化。

       胡宝国(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1,[英]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著,赵妍杰译:《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1857-194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王汎森:《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

       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推荐理由】学历史的人读历史书,本分而已,两年来朝夕摩挲的,是一部《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人写的北宋史,980卷的书只剩520卷,仍然是最好的北宋史,李焘看明白的很多后来学者都囫囵过去了。太多著述型的古书,被当史料读。

       2,马识途:《百岁拾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推荐理由】一本说真话的书。我当史料读,几次有冲动,想跨界写点什么,比如,解放军进城后为恢复秩序所做的努力,又比如一个地下党对“文革”的具体感受。马先生,1915年出生,西南联大学长,地下党,1949年后任四川省领导,管过建设、科技和文艺,“文革”遭迫害。《让子弹飞》的原作者。

       3,Robert Dallek, Unfinished Life: John F. Kennedy, 1917-1963,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3

       【推荐理由】今夏跟着美国研究专家访美的收获,飞机读物。印象最深刻的是肯总统的领导艺术与推行理想之艰难,总统在既有的权力利益格局与政治传统中活动,举步维艰。看看奥总,大概亦然。

       仝宗锦(中国政法大学)

       [法]布罗代尔著,常绍民等译:《文明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

       史杰鹏(北师大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所)

       罗杰•克劳利 (Roger Crowley)著,陆大鹏译:《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吴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谢世维:《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

       【推荐理由】中国道教有无“神学”?神圣经典如何书写?“天书云篆”其实是道体之所在。此书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细读灵宝经文,分析丝丝入扣,堪称当下道教研究新生代的代表作。

       周施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Jonathan K. Nelson, Richard J. Zeckhauser, The Patron's Payoff,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推荐理由】Nelson教授专攻艺术史,Zeckhauser教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经济学家。两人从经济史的角度切入,去研究赞助人对艺术作品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很有意思。

       袁剑(中央民族大学)

       罗新:《黒毡上的北魏皇帝》,海豚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内亚视角下对北魏皇帝登基仪式的重新观察,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中原中心观的另一种视角。

       付亮(南开大学)

       1,《德里奥•坎蒂莫里与20世纪的政治文化》(DELIO CANTIMORI E LA CULTURA POLITICA DEL NOVECENTO, a cura di Eugenio Di Rienzo e Francesco Perfetti, Firenze: Le Lettere, 2009.)

       【推荐理由】是书其实是一本论文集,除导论外,共计五篇。分别论析这位意大利史学巨匠的历史主义理念、其师承文化前贤的学思历程、其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其对意大利异端史和敬虔史等研究领域之开拓性贡献以及其在意大利战后史学史中的地位等几个重要议题。对于战后意大利宗教史的发展演变,国内所知甚少,鲜有研究;幸运的是,因着是书,我的眼界开阔了不少,收获颇丰。

       2,《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不列颠做新教徒》(Alec Ryrie, Being Protestant in Reformation Brita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13.)

       【推荐理由】该书出版于2013年,厚达500页,可谓是一部巨著。二战后迄今,宗教改革史迭经变化,先后经历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两大洗礼。目前,新文化史进路可谓风生水起,熠熠生光。作者开掘大量新史料,并利用后学中的“深描”和“再现”两大技巧,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幕幕活生生的虔敬场景。读者于焉自可体会古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新教徒的,而这恰是国内甚少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3,《菲利普二世和反宗教改革:特兰托大公会议时代的西班牙教会》(Ignasi Fernandez Terricabras, Philippe II et la Contre-Réforme. L'Eglise espagnole à l'heure du concile de Trente, Paris: ÉDITIONS PUBLISUD, 2001.)

       【推荐理由】是书原型乃是作者的博士论文,长达700多页,有填补学界空白之功。最早出版的是西班牙文版,然笔者不谙此语,懊恼不已。尔后有幸发现坊间已有法文版面市,不胜欣喜,遂想尽办法购得一本。菲利普二世这位一代枭雄,国内学界不乏研究,然对其宗教政策则语焉不详。由此导致的结果,乃是国内对于西班牙在16-17世纪的宗教变化缺乏相应的了解。而该书以海量珍贵史料为依托,深入研探其时欧洲教会改革大局与西班牙自身宗教局面之勾连与互动,极具价值,可谓相关领域的必读之书。

       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周清澍:《学史与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推荐理由】大师辈出的时代今已进入“闻所见”之世。

       陈来:《仁学本体论》,三联,2014年

       【推荐理由】对跨越两千年之中国思想遗产的清理与甄别。

       沈卫荣主编,《何谓密教》,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愈精细绵密,愈彰显其宽阔通达的视阈。

       洪涛:《心术与治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西学训练亦可磨砺用以观照自家传统的眼光。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推荐理由】常看则能常获新教益。

       孙英刚(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1,A. K. Narain, The Indo-Greeks: Revisited and Supplemented(印度—希腊:修订版),B. R.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3

       【推荐理由】这是此书的第4版,研究的是印度—希腊王国时代的历史与宗教,涉及早期佛教在中亚和西北印度的发展,对认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也有帮助。

       2,Patrick J. Geary, The Myth of Nations: The Medieval Origins of Europe(国家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3年

       【推荐理由】此书揭示了近代以来欧洲的国家记忆实际上也是后期历史建构的产物。

       3,Nicolas Tacket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中国中古贵族的瓦解),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2014年

       【推荐理由】此书以大量墓志提供的信息为基础,重新讨论了9世纪唐朝士族瓦解的过程。

       仇鹿鸣(复旦大学汉唐文献研究室)

       [英]尼尔•麦格雷戈著,余燕译:《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新星出版社,2014年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推荐理由】重读这本书。中华民国建立后,吕思勉是那一代学者中认真思考“五族共和”命题的少数几个学者之一。《中国民族史》继承了章太炎等人提出的问题,试图在五经和二十四史的古籍中理清“中华民族”的源流。他既熟悉传统叙述,又有民族国家的思考,比后来的苏式民族观来得客观真实,读来很有启发。

       余蔚(复旦大学历史系)

       包伟民:《宋代城市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

       【推荐理由】从史实重构到范式的反思与探寻,充满破与立的张力。虽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但语言凝炼雅致,对爱好者来说,也会有愉快的阅读经历。

       欧阳晓莉(复旦大学历史系)

       1,拱玉书:《西亚考古史:1842-1939》,文物出版社,2002年

       【推荐理由】该书从专业的视角,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西亚地区百年考古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仅有的集学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西亚考古史著作。

       2,George, Andrew. (1999). The Epic of Gilgamesh. London, Penguin Books.

       【推荐理由】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围绕着神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人类如何战胜死亡这两大主题展开故事情节。本书作者Andrew George是研究该作品的权威学者。本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包括了史诗的英文翻译,而且介绍了孕育史诗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版本的流传情况,是一本适合于不同层次读者的佳作。

       3,Van de Mieroop, Marc. (2005). Hammurabi of Babylon: A biography. Malden, MA, USA, Blackwell.

       【推荐理由】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的国王汉谟拉比因为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而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本书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Marc Van De Mieroop根据一手史料撰写的一部通俗传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重返汉谟拉比所处的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张仲民(复旦大学历史系)

       陈建守编:《时代的先行者:改变历史观念的十种视野》,台湾秀威出版公司,2014年

        徐冲(复旦大学历史系)

       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推荐理由】以阿尔泰学的方法和北朝史研究者的眼界,释放出北朝史料中蕴含的历史力量。   

       金雯(复旦大学外文系)

       Albert O. Hirschman,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肖琦(华东师大历史系)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王家范(华东师大历史系)

       1,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书局,1985年。(全二册,本书据台湾1963年3月初版影印)

       2,刘仲敬:《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

       【声明】这不能算是“今年我读到的最好的历史书”,而是我正在读的书。我读史凭兴趣,同类书对读也是我的一种习惯。

       孟钟捷(华东师大历史系)

       1,Geraldine A. Johnson著,李建群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推荐理由】这套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列都不错,大家小书,翻译上乘。

       2,[美]哈里•李伯森著,赖国栋译:《礼物的回归——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

       【推荐理由】全球史路径,视野独到。

       唐小兵(华东师大历史系)

       裴宜理著,阎小骏译:《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香港大学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裴宜理教授通过引入“文化置位”和“文化操控”两个核心概念,赋予了安源革命及其后续历史重构一种全新的理解方式,进而为中共革命早期的注重文化教育和制度建设的“非暴力政治”传统的“夭折”谱写了一曲悲剧性的挽歌。

       罗岗(华东师大中文系)

       1,何炳棣:《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2,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

       3,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

       4,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5,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

       7,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三联书店,2012年

       8,黄宽重主编:《中国史新论:基层社会分册》,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陈子善(华东师大中文系)

       李洁非:《文学史微观察》,三联书店,2014年

       顾宏义(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

       1,(前苏联)科瓦利琴科:《计量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出版社,2011年

       3,(法)皮埃尔・阿考斯,(瑞)皮埃尔・朗契尼克:《病夫治国》,新华出版社,1989年

       4,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2004年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6,金观涛:《兴盛与危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

       裴自余(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修订版)》,联经,2014年

       王晓渔(同济大学中文系)

       1,陈翠莲、吴乃德、胡慧玲:《百年追求:台湾民主运动的故事》(3卷),新北:卫城出版,2013年

       【推荐理由】关于台湾百年转型过程,目前见过的最为理想的读本,读来常有时空穿越之感。

       2,沈迦:《寻找•苏慧廉》,新星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这是新的“传灯录”,寻找苏慧廉只是一个开始,更多陌生的姓名等待着被发现。

       陈家琪(同济大学哲学系)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2,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

       3,乔伊斯•阿普尔比、林恩•亨特、玛格丽特•雅各布:《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4,小约翰•韦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

       5,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6,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蔡萌(上海师大历史系)

       1,Winthrop D. Jordan, White Over Black: 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the Negro, 1550-1812,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68.

       【推荐理由】研究美国种族观念的经典之作,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欧洲人以及美国人的种族观念是如何服务于自我认知的需要的,使用的资料极为详实,视野极为开阔。

       2,Daniel T. Rodgers, Contested Truths: Keywords in American Politics since Independ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推荐理由】将语境主义的方法用于政治史的研究中,对美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概念的流变做了综合性梳理,是美国政治史克服碎花、回归综合叙事的一次重要尝试。

       3,Saul Cornell, The Other Founders: Anti-Federalism and the Dissenting Tradition in America, 1788-1828,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99

       【推荐理由】是近年来研究反联邦主义的力作,将反联邦主义放置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中,考察其话语演变和重塑的过程。

       4,[美]拉里•克莱默著,田雷译:《人民自己:人民宪政主义与司法审查》,译林出版社,2010年

       【推荐理由】不是按照传统的解释那样将司法审查制度视为一个保守的机构,而是强调人民在司法领域从未放弃积极行使自己的主权,从而突破性地解释了美国整个司法审查制度。本书的论述极为精彩,文辞极为优美,田雷教授的翻译也十分准确和流畅,是世界史译作中难得的佳作。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

       霍姆斯•维慈著,王雷泉等译:《中国佛教的复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推荐理由】这本著作是三十年前的研究,但是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今天的佛教史学界仍然没有消化,或许,这就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真实处境吧。

       王瑶(上海市委党校)

       [美]孔飞力著,陈兼、陈之宏译:《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推荐理由】书中“建制”(consitutional)概念被提出,并被认为是破解中国现代国家的密码,包含了构建“体系+文明”的双重任务。显然“中华帝国”失败了,继之而起的“中国”依然需要面对“建制”的不断检验。  

       江伟涛(上海交大人文学院

       1,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推荐理由】现在推荐施坚雅的书或许已经过时,然而作为“施坚雅模式”的起点,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本由施氏三篇论文构成的、稍显艰涩的小书都是必读的。

       2,郭益耀著,肖宏宇译:《中国农业的不稳定性(1931-1991):气候、技术、制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充满数字计量的艰涩读物,全书以编制涵盖全国的气候指数为计量基础,探讨气候、技术及制度三个因素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互为消长,从而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稳定化趋势。

       蒋勤(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历史系)

       1,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2,何炳棣著,徐泓译:《明清社会史论》,联经出版公司,2013年

       吴十洲(中国社会科学院)

       1,[美]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著,黄中宪译、谭伯牛校:《天国之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

       2,[美]欧立德(MarK C.Elliott)著,青石译:《乾隆帝》,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   

       陈日华(南京大学历史系)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2001年

       【推荐理由】兵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从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深思。

       杜正贞(浙江大学历史系)

       罗新:《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海豚出版社,2014年

       刘志伟、孙歌:《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历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大家良友书局有限公司,2014年

       田宓(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系)

       1,杉山正明著,黄美蓉译:《游牧民的世界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年

       2,格•尼•波塔宁、B.B.奥布鲁切夫著,吴吉康、吴立珺译:《蒙古纪行》,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

       3,乌云毕力格、那顺达来:《蒙古游牧图: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手绘蒙古游牧图及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孛儿只斤•布仁赛音:《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5,王玉海、王楚:《从游牧走向定居:清代内蒙古东部农村社会研究》,黑龙江出版社,2014年

       席会东(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潘晟:《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和知识兴趣》,商务印书馆,2014年

       卢艳香(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高华:《多变的孙科》,香港中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2年

       常利兵(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郭于华:《受苦人的讲述:骥村历史与一种文明的逻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忆苦思甜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为流行的一个词语,大意是说人们要时时回忆在旧社会遭受被剥削、被压迫的苦难,常常想着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便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千万不能忘记是谁领导咱们老百姓翻身得解放,从此过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生活。当我们读了人类学家郭于华教授关于陕北骥村人的革命史研究之后,便会看到与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认知颇为不同的历史内容来。作者在《受苦人的讲述》中通过“苦”这个关键词实际上展现的是一个“忆苦思苦”历史建构过程。其中,一条主线是农民对自身日常生活中种种苦难及感受的表达,其性质是生活常态中的一种“自然苦”,即“忆苦”;另一条主线则是研究者自身对农民苦难表达的解释和建构,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将农民的“自然苦”如何在以“诉苦”为中介的中共宣传技术作用下变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阶级苦”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了丰富和更新了人们以往一以贯之的乡村革命史理解。郭于华教授正是通过对农民的“忆苦”过程建构了一个“思苦”的村庄革命文本,进而向我们展示了由革命年代普遍民众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文明型态的历史实践及其逻辑。  

       冯易(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不少人读日记往往为找私密的独特的材料,如政治大事中的密谋、人际交往中的隐私。我稍有不同,首先看重的是能不能看到日记作者的生活常态,对我们贴近当时的心灵世界与日常世界有没有帮助。其次才是作者对政治、学术事件的参与等等。钱玄同日记之所以重要,一能大致感受到他的日常生活及心历路程,以此可以进而观察当时各方面的时代风气;二是有不少学术、思想史上的材料,比如与《新青年》相关的问题;三是偶有高段的见识。

       严鹏(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美]马丁•威纳著,王章辉、吴必康译:《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从文化角度切入经济史研究的上佳案例,对当下作为新“世界工厂”的中国亦有现实警示。

       彭剑(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1,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11年

       研究前近代地方政府运作情形的经典之作。

       2,[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年版。

       【推荐理由】反思欧洲中心观,探寻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路,此书很有价值。

       陈恒(上海师大历史系)

       丹尼尔•沃尔夫(Daniel Robert Woolf)主编:《牛津历史著作史》(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2012年,5卷)

       【推荐理由】以全球眼光书写的多卷本史学史,众多知名学者合作撰写学术著作。特色如下:1,比较方法: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史、侧重东西方比较;注重三大传统的描述:地中海传统、儒家传统、伊斯兰传统;2, 强调传统(tradition)与接受(acceptance);各种史学传统在内部的传承,外部的接受;非常注重非西方史学传统研究;3,力图避免“西方中心论”,每一卷的历史分期都考虑到东西方的具体情况,不过度突出西方的分期概念,在大地时间框架内处理国别史学史、地域史学史、专题史学史。

       周扬波(湖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商务印书馆,2003年

       【推荐理由】习史以后基本告别了历史小说,却养成了看年谱的爱好。本书是年谱方面代表作,考订精审,视野开阔,是一部经纬饱满的编年史。

       张国功(南昌大学中文系)

       1,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著,毛俊杰译:《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李怀印著,岁有生、王传奇译:《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书局,2013年     

       杜树海(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马健雄:《再造的祖先——西南边疆的族群动员与拉祜族的历史建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

       【推荐理由】现在有一帮不安分的历史学者千方百计想挣脱文字史料的束缚,这可能吗?从仪式行为与口头传统出发这或许是一条进路,此书于此做出有益尝试。

       陈瑶(厦门大学历史系)

       [美]周锡瑞著,史金金、孟繁之、朱琳菲译:《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富有温情的史学研究论著,不仅带读者从历史走向现实,还让人体会到作者对于爱人和家庭的深爱。

       周立红(中山大学历史系)

       [法]伊波利特•泰纳著,黄艳红译:《现代法国的起源:旧制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

       【推荐理由】泰纳复活了那个时代。

       黄忠鑫(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1,许檀编:《清代河南、山东等省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许教授长期致力于清代北方商业城镇的专题研究和资料搜集,此书不仅提供了一份厚重而珍贵的铭刻于金石之历史记忆,也为清代商业史研究的拓展打开一个史料宝库。细心解读会馆碑刻中的奥秘,传统商帮活动和商业城镇发展的线索也将日益清晰。

       2,田涛、王宏治、柏桦、邓建鹏编著:《徽州民间私约研究及徽州民间习惯调查》,法律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已故著名法律史学家田涛及其团队数年来在徽州地区调查、搜集文书档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兼具很强的资料性,可供法律史、社会经济史和徽学相关研究领域参考。

       汪洪亮(四川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1,罗志田:《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桑兵:《治学的门径与取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杨天宏:《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三联书店,2010年   


      

       罗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中华书局,2013年

       2,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法律出版社,2011年

       3,[美]戴维•兰德斯著,门洪华等译:《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10年

       4,[英]哈•麦金德著,武原译:《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年

       张轲风(云南大学历史系)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韩杰(云南大学历史系)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2,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修订本)》,三联书店,2013年

       【推荐理由】这书已读了数遍!

       王艳勤(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增订本)》,中华书局,2012年

       邱澎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段义孚著,潘桂成、邓伯宸、梁永安译:《恐惧:人类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恐惧感》,立绪文化公司,2008年

       张向荣(文学博士)

       1,[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三联书店,2013年,陈兼、陈之宏译

       【推荐理由】很多欧美汉学家在华语学术界虽然大名鼎鼎,但有些人水平不高,有些人则主要以中国为问题来思考自身。孔飞力两者都不是,他的确在思考中国本身。本书的题目就很值得玩味:不是讲述一个有别于“帝国”的“现代中国”如何起源,而是在“中国”这一政治共同体的前提下,“现代国家”的起源。因为,按照前者的逻辑,中国的古今之间是断裂的,而后者则承认了“政治中国”的连贯性。为此,本书四篇论文主要谈论了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和以“中央—地方”财政分配为内容的政治控制。这三个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普选是否会消解大一统的国家主权?党派政治是否会消解儒家政治传统中,对于单一意识形态的遵循?地方自治是否会消解正在进程中的中国的“民族国家”?从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就能看出作者的大手笔。此书去年出版,但至今热度未消。

       2,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

       【推荐理由】今年读了好几册“图”书,有些还相当精美,例如刘香成编的历史摄影图册《一九一一》。但《一九一一》与摄影史关系更近一些,宗泽亚编著的《明治维新的国度》则可看作是难得的“史料”。全书80%都是图片资料,包括照片、当时的报纸、漫画等,一手资料是读者的处女地,乐趣很多,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何谓明治维新”。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叙事里,“明治维新”是一个“资本主义”“民主”性质的改革。这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比较:和旧制度下帝国勋旧推行的洋务运动比起来,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的反比;和戊戌变法比起来,明治维新又是“宪政民主”的正比。但是,熟悉日本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这种概念固然不是“错误”的,也并非准确,明治维新把日本带入现代社会,主要在于实现了日本从诸藩的封建割据到国王的中央集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普及教育(维新前日本的识字率就高于英国了)特别是大学和研究所等现代教育,建立国有企业以迅速聚拢资源,完成军事现代化,把妇女赶到工厂里,管制媒体等。因此,明治维新最主要的特征其实是中央集权下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相关内容,如果不容易读到研究著作,翻翻这本通俗的“图”书,也能耳目一新。

       3,[英]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这本名著我上学时即从图书馆借阅过。但今年出了新版,我毫不犹豫又置了一套。因为这本书实在值得一读。概括而言,本书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民如何才能建立起好的政治制度?这当然也是一切政治哲学之永恒主题。但在我看来,麦克里兰就此问题调和古今,纵横欧美,其皇皇史著之中,隐含着对继承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人民的褒扬和对继承罗马帝国传统的美利坚国家的赞颂。换言之,麦克里兰认为,由英伦人民后代所建立的美国政府,是目前来说西方传统中尽美之政府,尽美也,未尽善也,但尽美尽善的政府不在人间。读完此书,基本上不会被微博上各类走马观花道听途说的“西方故事”所误导了。

       4,李洁非:《黑洞:弘光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推荐理由】这本书讲晚明,作者李洁非是中文系毕业的。但这本书仍然是通俗而严谨的史学读物,并不是历史小说。书中大量吸收了已有的史学成果,包括今人的研究著作,并不局限于几本晚明史料。每个章节又刻意安排成“戏曲”的一幕,书读完,戏也散场。全书可以说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忙碌之余,读这本书是莫大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6:08 , Processed in 0.12026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