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36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2月1日起,为全国教师提供资讯服务。敬请期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23:5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wechat。


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如对接微信会员云营销系统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正如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代表,率先提出标准的行业通用模板和深定制的微信平台开发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2015年2月1日起,为全国教师提供资讯服务。
敬请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




现在
请您拿出您心爱的智能手机
使用‘扫一扫’功能
将-教师生活365微信平台-的二维码扫一扫
立刻成为

我们这个-平台

元老级创始会员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从2015年2月1日起,教师生活365-微信公众平台启用。我们承诺:将在每晚7:30-8:30之间,发送一图一文高品质帖文。其中,1/3帖文为原创。全部发送内容将在本专栏以【日志】形式逐日存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16:10 | 只看该作者
自媒体呼唤公信力

作者:范春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范春柏
    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2014微信应用产业峰会,现场氛围让人记忆犹新,当WeMedia新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青龙老贼”破题开讲时,每页PPT切换出来,台下的众人即齐齐举起手机拍摄。参加过太多次互联网峰会,第一次被矩阵一样整齐划一的参会人群所震撼,横看侧看,就是WeMedia的那种感觉:每个人是自己的国王,牵起手来就是联邦。
    自媒体,这个随着微信公众账号急速热起的名词,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标志。8亿微信用户,造就巨大的市场和580万个公众账号,不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或者普通商家、个人,都把微信公众账号作为资讯传播渠道,并热切期待它能带来流量和可观的收入。
    然而,自媒体在最热的时候,也显现了自身必有的弱点。自媒体本身有两个软肋,一个是内容越来越水,除科技财经几个热门行业外,其他优秀的、有个性的原创型自媒体账号太少;客户有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账号投放。
    自媒体的问题,说穿了,是公信力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鸡汤”和“养生党”充斥朋友圈时,这个内容传播模式就宣告失败了,没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没有公信力,无论做到多少粉丝量的大号,都会在用户的怀疑和疲惫中丧失影响力。
    反观传统媒体的公众账号,虽然本身品牌有比较深厚的积累,人力资源和内容建设有巨大的投入,但它们与按自媒体方式运营的大号相比,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机制不灵活,自我设限太多,受制于媒体本身的内容。而且,因为自媒体是受众细分和内容细分、市场细分的产物,一个传统媒体如果只运营一个统一的公众账号则无法照顾到所有用户的需求,比如有的报纸的官方号,在运营方面甚至不如地方号和板块细分号。
    而采编人员自己运营的公众账号,在个人魅力和专业领域的细分受众中获得忠实拥趸不在少数。这种公众账号有媒体的背景,有灵活的互动,有专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有人格化的色彩。
    媒体官方公众账号、区域板块公众账号以及采编人员自营公众账号,这三者是传统媒体中自媒体发展的趋势。但是如果它们各自为战呢?换句话说,如果它们联合起来呢?
    从今年5月开始到现在,一个既具备自媒体活力又具备官方背书能力的聚合产品──官方自媒体阵列已经初具规模。官方自媒体阵列由南方出版传媒旗下媒体《时代周报》主办。这个官方自媒体阵列不仅聚合了《时代周报》的资源,而且将其垂直细分领域的兄弟媒体《葡萄酒》等的官方微博、微信聚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采编、制作、运营人员的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和博客聚集起来,形成统一快速反应阵列。
    有组织,有纪律,有章法,有阵势。避免了自媒体的浮夸和虚假,保留了灵活和新锐;同时,因为有传统媒体“背书”,自媒体具备了足够的公信力,使每个个体影响力达到最高。对于读者和客户,这种有公信力的自媒体才是优质的资源。
    据了解,国内采用类似操作模式的还有《财经国家周刊》的犀牛财经网和《钱江晚报》等媒体。
    (作者系南方出版传媒《时代周报》总编助理、新媒体总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21:32 | 只看该作者
新媒体文风:一个有限度的真问题
作者:徐一龙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编者按

  在告别精英办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新闻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从“纸上”到“网上”、“手机上”,从版面到“两微”……变化已经到来,难道真的仅是标题党盛行而已?本专题尝试回答的是,与其挞伐,不如思考:新闻文本是否需要做些渐进的改变,以便更好地符合这个时代的受众认知,和更精准地挠中这个复杂时代的痒处?
徐一龙

  一

  十多年前,我刚在报社实习时,接触最多的体裁是消息写作。

  一次,跟着一个颇有才情的记者老师外出采访,回到报社,老师坐在电脑前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篇以短句为主的800多字的消息,写就推案而立,顾盼自得。那确实是篇很棒的消息,我看得多少也有点目驰神摇。

  他最喜欢写800到1000字的消息。理由是,这样的篇幅不长不短,太长未免劳累读者(也有不愿劳累作者之念吧),太短则信息量有限,且难以使用白描等写作技巧。这是一个可以追求精致的篇幅,有点、有面、有细节。就像一桌款待三四好友的精致小菜,荤素搭配,有汤有干,恰好值得主人一试身手。

  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新媒体写作要求——不要太长,读者是用手机看的,就是用6寸的苹果6,也没几个人愿意翻四五页;要快速做到吸引人,得会设置悬念,或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要不干脆提出一个语能惊人的论点;多用短句,就像越现代的电影越少用长镜头,更多的镜头才够炫。

  不过,对新媒体文风的探讨,我觉得,这是一个有限度的真问题。

  二

  说它是真问题,因为微博(包括其实没那么长的长微博)、微信公共号、以移动端为主要阵地的自媒体,它们的文风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老派的文字风格搬运到新媒体上,一眼就能被识出。前一段,教育部改革高考制度,消息放出不到一个小时,教育部就发出了“一张图看懂考试改革”的图解式新媒体产品。能有这个意识,当然值得一赞,可当你仔细看着这个图解时,大bug赫然在目。这个图解最先告诉受众的,不是改革了什么,而是大段改革的意义和宗旨。新瓶装旧酒,这算不上是新媒体应有的“文风”。

  文风、文本这么重要,为何探讨它的价值又是有限度的呢?

  新媒体的文本,并非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文本。

  我刚刚跳槽到网络媒体时,参加过一次新闻客户端的“PUSH”(推送)文本讨论会。各大新闻客户端比拼的一个重点是PUSH新闻,新闻发生后,将简要信息发送到手机界面上。这个领域,要比快,也要比文字简洁、大信息量、创意和美感。这些对新闻业者的要求,不是回到过去了吗?六七十年前,美联社和合众社的记者们,通过电报抢发最重要新闻,遵循的正是同样的标准。这简直是一个轮回,现在客户端的新闻编辑绞尽脑汁地提炼文字,是因为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二十多个字要说清楚问题;以前,通讯社的记者们雕琢文字,是因为发送电报复杂且昂贵,要想超过竞争对手,必须言简意赅。

  这标准的轮回,不只在新闻PUSH上。

  有段时间,微信上流传着一个公号的内容,“讲故事应该成为企业品牌新闻战略的一部分”,我转发这个公号后,收到了几个转做公关的前同行的点赞。事实上,有一家大型的电器企业的微信公共号,已经公然开始讲故事了。可是,大概在1990年代的央视新闻改革中后期,讲故事的理论已经一轮轮传播了。它已经先进了一二十年,现在被企业公关奉为至宝。

  这标准的轮回,还在新闻篇幅和文字精致度上。

  欧美国家有很多现代作家出身记者,海明威、马尔克斯等等。海明威简洁有力的文风,就是在报社时被老板训练出来的。那时候,报纸篇幅有限,记者们压根没废话的空间,又短又好,才是最高标准。篇幅有限,甚至成了“倒金字塔”结构不可忽视的物质前提。

  为什么是新闻报道而不是小说,催生了“倒金字塔”结构?因为,有限的不只是篇幅,还有人们的耐心。人们不会愿意为阅读大量新闻而付出类似阅读小说和看电影的时间和精力,简洁、明了而有充满趣味的文本,是绝大部分新闻作品成功的基本元素。

  三

  如果说,新媒体文本的成功,只是遵循了新闻报道黄金时代基本规律,那么为什么,它们的文本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经常阅读一个主打评论的微信公共号“海涛评论”,公号作者是我的一个朋友,此前,公号的名字是“公司评论”。这个原本定位于财经领域的公共号,也常常评论时政问题,后来改为现在的名称。我喜欢这个公共号,不是因为作者是我的朋友,更不是因为它的文本简洁有力,而是因为犀利。犀利不是文本标准,它是一种风格或者一种尺度,可风格和尺度最终会影响到文本。你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可要绕七八圈才能或明或暗地点到(这可不是设置悬念哦),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文字大师,你都会为每句话的遣词造句而苦恼。

  所以,当你去总结新媒体文本为何成功时,你会发现,在文本之上而又严重影响文本的一个因素:新媒体的文字更加直接和真实。

  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

  就像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它们都既是风格,也是内容。

  再回到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图解产品,让这个产品显得过时的,绝非表达的方式,而是表达的内容,当注定考试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是主人公时,考试改革本身就会在设计和文本中处于次等重要的位置。

  我们永远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的,昔日的微博和今日的公共号,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超出传统媒体的表达空间。不利用这种空间进行文本的探索着实是浪费。

  但如上所言,这种文本的探索和独特性,是有局限的。《纽约客》的长文,在公号上仍然好看。而短小的垃圾文章,仍然是垃圾。

  1959年,作家卡波特受雇于纽约客到美国中部堪萨斯州霍康姆小镇采访一个灭门血案。当他深入地接触了这个案件之后,他给杂志社打电话,他没法为杂志社撰写报道了,这个内容值得写成一本书。6年后,非虚构写作的经典著作《冷血》问世。

  一本书和一篇杂志的长文,会差很多,差得多的,绝非文本。新闻的文本发生过许多变化,但所有变化,真正遵循的标准是如何更充分、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

  新媒体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但刊发在新媒体上的文章,却从来没有改写过写作的规则。

  (作者系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朱建华: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热的冷思考
作者:朱建华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朱建华
  自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以来,不少行业都试图通过开微信公众号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新平台,希望直接加强与受众联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也多了起来,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发布榜单的频率甚至已到了每日一发布。微信排行榜的出现有哪些意义?未来又能坚持多久?是否有赢利的可能性?

  一、层出不穷的微信榜单意义何在

  现在一批传播专家、媒体人、自媒体人甚至包括一些机构和组织陆续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并且不少已从早前的周榜发展到了现在的每日发榜。

  利用搜狗的微信搜索,输入“微信排行榜”显示有相关微信网页4300多个,而如果输入“微信排名”显示有相关微信网页4.8万余条。微信排行榜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微信排行榜实际上都是对微信公众号的排名。

  这些榜单最为显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数据,可以作为微信运营者和管理者与同行之间进行比较交流的参考。

  但这实际上把受众限定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之间。其他人会不会关注?即使关注,受众群又会不会很大?如果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的都是“老面孔”,长期排下去,会不会造成阅读疲劳?

  从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发布的四次武汉高校微信公众号周榜来看,虽然会有某个微信公众号因为某篇阅读率非常高的图文信息带来整体名次飙升,但前十强每次基本变化不大。其他微信数据榜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微信评价指标究竟该如何设计

  从目前的现状看,各个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公布的数据指标基本上变化不大。

  最主要的数据指标一个是周期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文信息阅读总数,一个是单篇图文信息的阅读数。有的还加入了点赞率的统计。这些通过技术抓取都很容易获得。

  但一个周期内微信公众号与粉丝的互动、粉丝的增长,内容到底是直接照搬他人,还是整合或原创首发,因为这些目前都难以纳入统计,就不利于全面、客观评价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果和价值。

  另外,就目前能公开取得的数据中,各项指标应该设置怎样的权重,也值得考量。

  三、不同微信之间可比性到底有多大

  一个区域内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较,一个行业内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较,但这样的可比性到底又有多大?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单虽然是越分越细,有全国性的,有行业性的,有区域性的,但仍旧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微信公众号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如刺猬公社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综合性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数排行榜”,既把党中央的机关报与省一级、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城市党委机关报微信公共号等放在一起比较,还把南方都市报等市场化都市类媒体与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检察日报等这些具有明显行业特性的媒体微信公众号放在一起比较,这些真的就具有可比性吗?其他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诚然,都是纸媒,都是媒体,可以放在一起比较。但谁又能否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天然地比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的微信公众号具有优势呢。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在发布武汉高校微信公众号榜单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某个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放在一起排名比较,其实两者很难做类比。但如果根据高校类型再细分数据榜,那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微信公众号实在寥寥。

  四、榜单可供选取的样本本身有限

  据2014年9月在湖南长沙发布的《华中地区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当年8月底,华中地区(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共有政务微信1298个,占全国总量的14.74%。其中公安警务微信以20.03%位列第一,检察院检务微信次之。

  按照上述数据推测,全国政务微信的总量当时在8800个左右,平均每个省份不超过300个。如果再具体细分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和街道级,每个层级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十分有限。

  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微信公众号数据榜选取的样本数本身就不多,同样不利于进行比较分析和排名。这既受限于行业本身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多寡,也取决于能够有效掌握的微信公众号数量。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最初发布武汉高校微信影响力周榜时,高校微信公号数量只有33个。荆楚网制作发布的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纳入统计的微信公众号样本数也仅有55个,但最后还从55个微信公众号中评出了十强。

  即便是目前一些号称全国性榜单,纳入统计的活跃微信公众号数量也十分有限,如前面提到的刺猬公社发布的“综合性日报”榜的样本数量也只有127家。

  五、不要过高估计微信公号影响力

  数据显示,2013年11月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200万个,每日新增8000个;而到了2014年7月,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升至1.5万个。

  微信公众号是基于微信的具体应用,只要微信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就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微信的发展势头仍旧不减。2014年第二季末微信及WeChat(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57%至4.38亿。这或许也是微信排行榜比较热的一个原因。如同各种微信运营经验和技巧备受推崇一样。

  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从2014年9月21日至2014年10月19日,前后分为四次,以周为单位,累计对武汉地区七大行业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抓取统计。数据结果可作为以了解数量上快速增长的微信公众号现状的另一个注释。

  这次调查四次累计统计的微信公众号总数1597个。其中,一周内没有任何图文信息发布的有616个,占比约39%。这类微信公众号有人称之为“僵尸”。零活跃微信公众号具有普遍性,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

  调查还显示,微信公众号每周总阅读次数达到平均水平的占比11%;每条图文信息达到平均阅读次的微信公众号占比10%。这也从侧面说明,不同微信公众号的实际运营效果具有较大差异。从单篇阅读次数来看,高于100次低于500次的占比31%,1次到100次之间的占比49%。这表明大量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效果不佳。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微信公众号打出的广告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做支撑,推送的信息点击阅读长期不高,作为个体的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和影响力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

  微信公众号总数已相当可观,增长也十分迅猛,但至少目前,相当一部分微信公共号的影响力实际上可以忽略的。10%左右已运营的较好的微信公众号,简单的评价排名,对其是否真的具有价值和意义,还是一个未知数。

  六、微信数据榜是否有赢利的可能

  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众多个体和机构纷纷加入制作并发布微信公众号榜单的行列?单纯的热情?还是纯粹的研究?抑或仅仅是为了打造自身影响力、提高关注度?还是希望作为商业项目运作从中收获真金白银?未来如果还仅仅单纯发布通过数据抓取就能获得的简单数据,还有没有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榜以日榜的形式出现时,未来又该如何建立起良性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微信公众号数据榜制和发布者要面对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数据榜未来要想赢利,恐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榜单的含金量。

  此外,还可以考虑把数据发布与具体行业、具体微信公众号的诊断、评估、指导、交流、建设以及舆情监控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许会更有前景。微信公众号数据榜的未来之路,如果能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第三方评估评价体系和机制,机构比单纯的个体或将会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各个行业和个体其实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微信公众号,包括制作和发布微信公共号排行榜的组织和个人。不少纸媒新一轮改版中尝试建立微信矩阵,以增强与读者的粘连。其实,一线纸媒人不妨把运行微信公众号实践作为研究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一个平台,至少有些数据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参考。

  (作者单位:长江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27:30 | 只看该作者
微信公众平台为什么会火
  在某IT评论网站看到一篇号称是微信公共平台干货分享的文章,立马点进去查看,结果却大失所望。仅仅是微信公共平台如何开通的介绍。实在是徒有虚名的标题党。文章名字可以适当夸大,但必须真有内容,否则你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言归正传。今天讨论为什么微信公共平台能火。
  第一:微信用户的真实性。微信从一诞生就拥有真实的基因,一开始就严格限定与手机号绑定。微信可以说是中国最严谨的实名认证社交平台。无论微博,还是早一点的人人网、开心网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一千个微信粉丝相当于十万微博粉丝”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实际上我认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原因:
  1.即便是你的粉丝,你发的微博他也不一定能看到,因为他同时可能关注了n多人。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关注了100人,那么你发一条被我看到的几率约为1%。微信不同,微信是一对多,直接到手机。达到和被观看几乎是100%。但就这一点,微信就比微博厉害太多。
  2.微博粉丝获取太过容易,切不可控,你无法保证你的粉丝都是你想要影响的受众,微信却可以做到。你印象了一千个与你业务无关的人和影响了十个潜在客户。你会选择哪一个?
  第二: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
  正如上所述,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微信公告号粉丝的受众群体。比如,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微信号:农村信用社考试网。专门做农村信用社考试资讯,书籍,以及培训课程。定位相当精准。我请问,一个平时只关心美女的屌丝会不会去关注这个号?微信公共平台的定位可以首先做一次受众的筛选。再次,微信公共号的推广过程又会做一次受众的筛选。还以上面的例子。做农信社考试类的微信公共号,我想肯定不会去美女社区做宣传。没有任何价值的粉丝要来何用?
  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还体现在后台强大的分组功能。有这个功能你就可以把粉丝分门别类:比如按地区分,河南,河北;按需求层次分,有的可能只是偶尔买本书,而有的则有强烈的报全程培训班的意愿;甚至你还可以按性别分,对女粉丝多用些情感诉求的文案,而对男粉丝,多采用理性诉求的文案。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
  第三:微信公共平台第一次给大家提供了真实感受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行业内对移动互联网有诸多期许。很多互联网的大佬们也对移动互联网的美好未来做了很多的描绘。大家内心都憋足了劲想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突破的契机。微信公共平台的横空出世,让大家可以很轻易的实现自己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梦。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移动互联网离我们如此的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被我们触摸到。大家内心都沸腾了。微博大号们争先恐后的推出微信公共号,无一不是想占领先机。
  微信公平平台挟微信迅猛发展之勇,一举成名,顺应移动互联网之大势,一路高歌猛进。火起来,真是合情合理。
  来源:投稿,作者:毕业驿站,月光博客微信公众号 williamlonginf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31:38 | 只看该作者
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指南




杨晓哲/文

已经有个别学校开设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有意思的是不同学校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理念不同,也决定了微信公众平台具体的价值。正如被称之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所说:“你如何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是什么。”

在本文里,我综合了一些先试先行学校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些应用想法,加之以完善。在我的设想中,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意义之重大不亚于建设一个校本课程,不亚于开展一个教育信息化项目。



加强教师、学生、家长联系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发表学校的官方信息,不少学校甚至也把微信公众平台做成了过去学校展示网页的作用。这固然可以,但却是大大浪费了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不能停留在广告上!

那要怎么做呢?

发送互动问题,问需于学生,问“政”于家长!

例如:“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长们,对于新学期,您对您的孩子在校有什么的期待吗?您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内外的班级活动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或是金点子可以发送给我们。感谢您的每一分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这样一条小小的信息,却是一次次有效互动的发端。很多家长不仅会觉得贴心温暖,更会觉得能够参与学校的共同建设中,能够参与到和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新的家校互动不能停留在问题反馈,而是时时保持链接,有效保持互动。



例如:“同学们,新的剪纸选修课大家喜欢吗?你对该门课程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在你心中有其他更好的课程主题期待吗?”

对于课程,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更可以参与到课程评价,甚至在不断地互动中发现学生最热爱的方面。让学生们参与课程建设。



提供多方位舞台

有些学校的公众平台用以表扬每月之星。有教师每月之星,介绍教师个人的魅力。有学生每月之星,用以鼓励学生。这是很好的一个开始。但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成为一个多方位的大舞台!

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出报纸!学生自己出的报纸,能够给全校老师,家长们都看到。并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这是对孩子们出报纸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如果做得好,更多社会的人士也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收看学生们的报纸!更有趣的是,这样的报纸不是纸质的报纸,而是新媒体的报纸。可以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种元素!一个有思想的学校,在于学生们能够产生自己更自由而又活跃的思想。先从这个小点做起,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吧!



学校办事咨询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能:1、每天都可以发送一条到每一个人的手机端。这一条功能,我们已经在前面几个方面反复地拓展其现实中的应用。2、根据关键字推送信息!

对的,在学校办事咨询方面,我们可以不断积累非常多的关键字!例如:输入“请假”,弹出请假的信息,图文并茂一看就懂!可以有老师请假,也可以有学生请假。

基于关键字的办事咨询可以非常充分地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使用起来!







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我们已经多次在教师培训中使用了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效果好,而且过程性的教师们思考都能够被及时地记录下来。但是,教师培训毕竟是短期的,如何在平时也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手呢?

我们需要基于关键字进行大量的积累。

例如,教师输入关键字“教师生涯规划”,就能够详细地告诉教师,从新入职教师到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

很多一线教师反馈到,网上检索一些教案虽然有用,但是细部的经验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也没有及时有效地找到。那么,我们来一个疯狂一点的想法吧。关键字以“每一节的名字+教师名字”,在后台,不断积累起来,每一节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慢慢地积累自己最有趣的经验。过去,无论这所学校是50年,还是一百年,随着教师的退休很多经验都在流逝。而现在,我们需要慢慢地积累起来。更好的是,这些经验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可以讨论,可以修改,可以给正在进行的教学提供参考,加以交互。

如果做到这一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不可小事了!



虚拟现实加强

很多人都已经感觉到了虚拟世界正在不断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对于我们现实中的校园,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融合,显得束手无策。

其实,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很棒地融入接口。每一个班级的一扇门都不仅仅是门而已,定义以关键字就可以看到这个班级的介绍视频,就可以看见这个班级的活力与文化!包括校门,包括操场,包括任何任何,只要你想,我不需要多说,这就是“数字化校园”很好地切入口,这就是现在我们就可以做的改变!

只要你做了,你就会慢慢地感觉到,教师们对于进一步数字化教学更深层次地感受,以及潜移默化地认可。




最后

如果您觉得这些想法很棒!那就付诸于实践吧!教育信息化没有那么玄乎,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最重要的是人的改变。

有人问我: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比普通地区的好很多吗?我坦诚地回答到:目前并无明显差距。谁都还没有进入教学的深层次,谁都还没有真正让教育信息化带来教育的深刻转变。但是,这个苗头已经冒出来了。我们正处在转变的时期。

教育信息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每一次可能成功的机会学校都放弃参与。那么,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将会是被动的。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人的改变蕴含其中。

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





当然,我也会找一两个学校将我上面所说的付诸于实践。等过了一个学期,我将分享的是一个个学校的微信公众账号。它们正在我们的努力中实现!




当然,期待您的分享与交流。如果您的学校也有类似想法,请留言告诉我!



杨晓哲/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3:33:1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中的应用——微信互动课堂
摘 要: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出发,结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改革等方面,阐述其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微信课堂教学创新,从而充分利用微信有效地促进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
关键词:微信;微信互动课堂;公众平台
当今世界,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比如视频网络、博客、网游、购物网站、搜索引擎等,特别是人人网、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使得人们的媒体接触和使用习惯也随之改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除具备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平等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恰恰契合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要,这就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微信用户数量自从微信2011年1月推出后,用户数量增长非常迅速。2013年1月15日,微信官方宣布其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亿。
(二)微信的主要特点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完全免费,任何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支付给运营商少量的流量费,所有的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支持二维码扫描,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扫描和记录二维码信息。 支持邮箱绑定,通过用户设置微信绑定邮箱,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在移动平台下处理邮件。支持朋友圈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 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二、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改革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改革领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求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微信作为一个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类似于“中介公司”。虽然它无法对学习资源本身进行改善和优化,但是他通过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方便的传播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
(一)教学与微信相结合具备以下优点。
1.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直接用手机QQ登陆微信。
微信现有的3亿客户的规模,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一旦有用户将相应的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不一定非得通过移动设备,固定设备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教育资源进行移动学习。
2.微信可以对用户设置分组,并发布有声有图有文字的多媒体资讯信息。
信息传送的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往往被忽视和无法顾及,利用微信的互动方式,老师可以针对某个学生和某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微信可以主动进行消息的精准推送,并可以在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查看用户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
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保证了教学的时效性,以前学生在课下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学校里请教老师,这就造成了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宝贵的课堂自习时间被过多的占用。而微信的及时沟通功能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4.微信可以与用户实时进行交流,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的学习。
考虑到现在的生活节奏较快,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1对1的沟通和学习。而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教学双方在不断地留言交流中,可以实时的建立1对1沟通环境,而无需专门的预约和安排。
5.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
任何一个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圈子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推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
6.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此可见,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类似数据库一样的学习资源载体,而是一个可以快速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的强大的平台。在学习中使用微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所尝试的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方法和平台。
(二)微信互动课堂
  微信互动课堂是指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为教学辅助,科学设置微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的互动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教室多媒体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微信互动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工具性的意义。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及时的教学反馈,加强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乃至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课堂微信交往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以及新型教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
1.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传播学aisas模式
  课堂教学是围绕知识要点展开的,中学课堂知识点的有效传播遵循“引起关注——产生兴趣——主动搜寻——采取行动——进行分享”这一过程,每次课堂的知识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感兴趣,往往大家不会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会针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搜索,然后进行记忆和掌握知识点的行动,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老师分享。因此,中学课堂的教学应更多地开展讨论互动。
2.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师角色已发生新变化
传统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学教学手段越来越注重多媒体教学,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让师生在信息获取上趋于同步,教师在教学信息资源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新兴前沿学科,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比如物理学相关课程,往往要利用最新的题型和生活实例用于教学中,而这些信息学生们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因此,中学教师的角色较以往有很大变化,更多的担任教学内容引导者的角色,如何组织好教学,引导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上实现良性互动,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3.让微信互动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微信群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用于教学,在课后更是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感情交流的纽带。通过朋友圈版块大家可以发布自己的生活动态,对有意思的说说点个“赞”或发表看法,特别是在节假日,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问候自己的学生及其家人,氛围倍感温馨,学生们也会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
(三)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全国首家教育微信导航,收录了高质量教育微信公众账号,是以发布、展示及教育微信用户订阅和用户学习需求为目标的微信导航网站,全面打造最权威的微信公众导航平台,网站中汇集了最优秀的教育微信公众信息资源。为用户、媒体、学生、机构、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以及通过自由平台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体验。同时区别于校园杂志、校园手机报、校园微博等媒体,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将是快速传递校园信息的又一新方式。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是要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传递校园信息的主流媒体,以“主流性与草根性并重,思想性与娱乐性并重,观念引导与行动实施并重,服务学校与服务学生并重,立足校园与放眼社会并重”为原则。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实现了信息一对多的传播,而且互动性更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3G、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市场巨大。微信产品不断升级,各种功能不断研发,使得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微信与教育的发展
微信在教育领域会是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而教学如何教得好就是建立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另外,微信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图文、语音、视频,能很好的表达老师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且学生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和平台。因此,微信也慢慢的出现于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3:04:55 | 只看该作者
独家采访微信团队:谁在用人工智能武装微信?
2013-9-25,
黄龙中
微信 5.0“扫一扫”发布的时候,被讨论得最多的是它所承载的商业化重任。
被忽视的,是背后的技术,及技术蕴藏的趋势。
同样地,这个版本亮相的微信自主研发语音识别技术,也为外界所震惊和质疑。“腾讯能够一夜之间自研成功语音识别技术?”类似质疑遍地都是。
在独家采访微信“模式识别中心”团队后,我们发现两个产品功能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人工智能技术武装微信的两个投射。微信走向智能化,不是从这两个功能起步,也显然不以其为终点。
本文揭秘了微信产品背后的故事,介绍“模式识别技术”的未来形态,以及科研与产品开发的关系。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微信乃至整个移动互联网正在发生的变化:越来越智能化。这是由移动设备和移动产品丰富的连接性引发的变革。正是得益于如此丰富的连接性,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得以从多方面渗透进来,燃起穿戴设备的热潮,掀起电视、汽车、家居、医疗各产业的变革,真正拉开科技改变生活的序幕。
1/3 博士,2/3 硕士的高学历团队“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成为一门学科。所谓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模式识别对象包括文字、语音、图像、生物传感器、心电图、脑电图、地震波等等。对应到 IT 领域,主要是指文字、语音、图像、与 IT 相关的传感器等,如 iPhone 5s 新增的指纹识别功能,将来也会属于“模式识别”研究的对象。
微信的模式识别中心也是一个研发中心。据团队负责人陈波介绍,他们隶属于微信北京研发中心,研究方向包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音合成、音频指纹、语义理解、数据挖掘等等。不过由于这个研究型团队辖属于微信,他们不只负责理论研究,还对接产品功能开发。
模式识别中心原先不属于微信,其前身是腾讯研究院下属模式识别小组,2010 年 9 月成立。这个小组面向整个腾讯公司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服务。比如诞生之初就为 QQ 输入法提供手写识别功能。2011 年腾讯内部创新热潮起来后,这个团队拓展研究领域,扩展到人脸识别、图像检索、文字识别等,集多种图像技术于一身“QQ 慧眼”就是这个团队研发的。2012 年 9 月,该团队正式划归微信管辖,随他们一同到微信的是当月发布的微信 4.3 版本中的通讯录语音搜索功能。
为什么基础研究团队要整合到微信团队?陈波给出的答案是:“一方面微信是引领移动互联网潮流的产品,对视觉、听觉延伸的东西需求很大;一方面技术成熟,到了基础领域研究落地阶段,微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平台”。
目前微信模式识别团队有 40 多名成员,都是高学历多能人才。据陈波介绍,40 多名同事中,有 1/3 是博士,2/3 是硕士。还有一个类似比例是:整个团队 1/3 从事前沿技术研究,2/3 从事现有技术研究和产品对接。
关于团队的研究方向,陈波介绍主要分为语音和图像两个小组,语音研究对应的是手机上的麦克风,由博士生卢鲤带领 12 个人负责;图像对应的是手机摄像头,由博士生刘海龙带领 13 个人负责。“小组是比较成熟的方向。除了小组之外,我们也有其他研究方向”,陈波说,“包括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语义理解、视觉搜索、音频指纹检索等”。除了科学研究团队,模式识别中心还有一个工程团队与微信产品团队进行对接。
据陈波介绍,她的团队不是纯粹搞研究,不只会写 paper,还有很好的开发能力。他们没有专门的手机开发人员,都是自己搞 iPhone 开发,把 demo 秀出来;遇到产品问题,也要与产品团队共同解决。在招聘人才方面,模式识别中心也是把关严格,要求研究与工程能力兼备,所以团队过即使加入微信后也没有膨胀发展:团队成立之初是 2、3 个人,去年加入微信大家庭的时候是 30 人左右;加入微信后,现在团队是 40 人出头。相对于竞争对手,这仍然是一个精干的团队。
“两盒烟,三个月”,一诺千金微信 5.0 加入自主研发语音识别技术,引起震动。很多人不相信腾讯能在一夜之间靠自己研发出这种高门槛、长周期、重积累的技术。行业龙头老大科大讯飞创业 10 多年还在不断完善这种技术——当然,讯飞在语义识别、云平台服务、串联产业链方面扎得更深。
但是,世界上没有奇迹,也没有“一夜之间”的传奇故事。
腾讯模式识别团队成立于 2010 年 9 月,前期图像技术成熟,较早落地。但它的语音识别技术起步晚,2011 年底才正式启动语音识别自研项目。显然,这个项目的启动受到了当年苹果发布 Siri 语音助手的影响,后者引发语音产业热潮——科大讯飞的股票迄今已经翻番。
到今年 8 月,语音识别自研项目历时一年半,模式识别中心终于攻克语音识别技术难题,并在微信 5.0 产品中正式亮相(“语音输入”功能)。由于模式识别团队属于研究型队伍,在前期主要集中于积累基础技术,加上腾讯的低调作风,才给外界造成“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感觉。
事实上,在此之前模式识别团队曾为微信开发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比如 2012 年 9 月发布的 4.3 版本中的通讯录语音搜索功能,2013 年 2 月发布的 4.5 版本中的语音提醒和“摇一摇”搜歌。但微信 4.5 版本中的“语音提醒”功能才引起外界对其语音技术的关注,一方面与微信受到的关注度相关——微信 1 月刚刚中旬宣布达到 3 亿用户,成为一个庞大的移动 IM 平台;另一方面“语音提醒”功能非常显眼,不像“摇一摇”搜歌或“扫一扫”那么隐蔽或难于理解。
关于微信 4.5 版本的“语音提醒”功能,外界所不知道的是,它差点无法在该版本中发布。最终顺利发布,这后面有一个“两盒烟,三个月”的故事。
去年 10 月 8 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模式识别中心语音组组长卢鲤与团队负责人陈波到广州与张小龙交流工作。“张小龙希望语音提醒在 4.5 版本上,我说技术不成熟,做这个事情没把握。我说了半个小时,小龙一言不发,最后说‘那你们觉得需要多长?’我咬咬牙说起码得 6 个月。小龙又一言不发,走开了”,卢鲤回忆到,“他回来后,手里拿了 4 包烟,开会的人有 4 个人抽烟,一人一包,包括他自己。这烟我没抽过,我看了烟,又咬咬牙,说‘要不 3 个月’,他听了之后,把他手里那包烟也留给了我。”
(微信模式识别中心语音组负责人卢鲤)
从 10 月中旬到 2 月初,除去春节假期,产品上线差不多就是 3 个月(期间进行一次封闭开发),卢鲤顺利完成了任务。烟为什么对卢鲤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答案在这个对话里:
ifanr:平时通过什么方式来放松?
卢鲤:我的方式是抽烟。
微信 4.5 版本发布的“语音提醒”功能,使用到较复杂的语义识别技术。比如“早上 7 点半起床坐 718 路公交车上班”,需要把“7 点半”理解为时间,把“起床坐 718 路公交上班”理解为事件。这在语音识别中反而是较复杂的。今年 2 月该功能发布后,它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做得不错,但会有一些错别字,说明语音识别还不太完善。微信 5.0 发布的“语音输入”功能,识别率很准确,甚至在人名、地名、专有名词识别方面给人以惊喜。说明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模式识别团队在语音识别领域赶上了行业水平。
技术与产品,谁驱动谁?上个月在日本 NTT Docomo 总部采访的时候,我 们了解到 NTT Docomo 由于对 3G 技术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它是全球第一家商用 WCDMA 3G 网络的运营商),忽略了配套产业的建设,反而制约了 3G 业务的发展。Docomo 提给中国运营商的建议就是要与终端厂商做好沟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相反的一个例子是,我们今年 5 月在上海采访来自 Kickstarter 的创业团队 SmartWallit,他们很早就想利用蓝牙技术做防丢设备,但由于蓝牙 4.0 技术(更省电)一直没有大范围商用(2010 年 7 月公布技术规范),一直拖到 iPhone 去年 9 月真正支持蓝牙 4.0,及 Galaxy S3、Note 2 机型出现,他们才觉得时机到了。
这类技术与产品谁主导的矛盾经常存在。那么对于隶属于微信的一个科学基础研究团队来说,是技术驱动产品,还是产品驱动技术?
陈波的答案是:更多情况是技术驱动产品。“产品在定需求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一种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通过足够的时间预研、探索才能知晓”,陈波说,“预研成熟后,产品的主导会比较多。比如技术本身有很多弱点,那么产品上就要想如何去扬长避短”。
据陈波介绍,腾讯做产品比较讲究敏捷开发,但他们搞基础研究并不完全倡导敏捷开发,要以技术的成熟为前提。“不过一旦技术差不多 OK 了,可以面向用户,接下来就走迭代路线。我们让研究跟着产品走,怎么做优化、怎么做评测、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上线,都跟着产品的节奏来”,陈波说,“差不多一半时间预研技术,一半时间跟着产品节奏走”。
我问陈波前期做技术预研会不会参考其他产品的现有技术。比如微信“摇一摇”搜歌和 QQ 音乐的“听音辨曲”跟海外 App 产品 Shazam 功能很相似。陈波说很多技术都有相关可参考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Shazam 有这样的论文,Google 也有论文。她的团队经常研究过去做到了什么阶段。“做基础研究,大量的文献阅读是必要的”,陈波说。
(微信模式识别中心总监陈波)
做研究与做产品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基础研究更讲究“谋定而后动”,要沉下心去想,临门一脚揣不出灵光来。在我所认识的产品团队中,“封闭开发”一般是指把团队拉到郊区,吃喝拉撒睡全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甚至与家人朋友也鲜有电话联系,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极其高效的开发效率。陈波说他们的封闭开发不是这种封闭形式,“封闭开发是更像是一个口号,态度上要更认真,时间上要更紧迫”,她说,“基础研究不是逼出来的,它要有一个认真思考的环境,要沉下心去想。如果催促着要上线,它是做不出东西来的”。
目前陈波的团队进行过两次封闭开发,一次是“两盒烟,三个月”承诺之后,一次是为了保证微信 5.0 的语音功能上线。每次“封闭开发”周期为两个月,封闭开发期间,下班会比较比较晚。“我们会把节奏盯得更紧,快速地达到目标,按产品的节奏去做研究。”
“基础研究没有‘失败’,只有时机”模式识别团队从 2012 年 9 月加入微信团队,至今一共开发了五个大功能:通讯录语音搜索(v4.3),语音提醒(v4.5),摇一摇搜歌(v4.5),增强版“扫一扫”(v5.0)和“语音输入”功能(v5.0)。我问陈波有没有失败的项目,她的回答很有意思:
很多东西我们不认为是失败。有些技术目前没有发布,不代表将来不需要;可能只是这个阶段没有,在未来一定会有。比如我们做的很多增强现实(AR)的东西,现在无线带宽不允许,因而没有发布;但 2、3 年后网络不再是问题了,技术就能够落地。我们不会 care“你做的东西没有用”或“短期没有用处”,我们不以这个作为技术衡量的标准。
她以 4G 网络的发展举例。“增强现实和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现在费了很大精力去做流量限制(比如“扫一扫”扫描封面/CD/海报会有前端后端做各种判断以减少流量,最终控制在几 KB)”,陈波说,“但是以后在 4G 时代,流量更宽裕了,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展现更酷炫的效果,把增强现实带到前端来”。本月初我的同事何宗丞在美国参加高通 Uplinq 大会的时候就看到了高通这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不过据爱范儿了解,国内 4G 牌照要到 11 月才会发放,至少一年后 4G 才能迎来蓬勃发展,意味着受网络条件的制约,各类创新技术要在国内掀起热潮仍有待时日。
回到微信的话题,“现阶段没有”的一个功能是“名片识别”。在 8 月 5 日微信 5.0 发布前,我们曾听说微信可能发布名片识别功能,对名片全能王这类产品将形成冲击;但这个版本发布后,名片识别功能不见踪影,他们又松了一口气。据陈波告诉爱范儿,名片识别功能确实将会发布,但目前还在提高准确率,“有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后才会考虑发布”。
除了名片识别外,据说 4.5 版本的“摇一摇”搜歌发布前陈波也经历煎熬。“当时该功能在 4.5 版本中是一个不确定发布的功能,但大家积极性很高,经常周末过来加班,当时甚至想干脆不发了。不过最终还是做出来了,而且做得很不错”,陈波说加入微信后,感触最深的是微信团队的执行力,“微信团队的最大优势是超强的执行力,大家都带着梦想做事。比如‘打飞机’游戏就是一个人两个星期开发出来的,人脸识别也是 1 个人做出来的”。
我让陈波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团队,她使用的是“精益求精”、“兴趣爱好”、“踏实”。并作出解释:
精益求精:对于基础技术研究来说,精益求精很重要。从测试级、训练级到评测,准确率能做到 99% 一定不做 98%。这从产品上可能没什么概念,但从技术上来讲,它意味着让用户失败了很多次。
兴趣爱好:很多创新是由兴趣驱动的,对这一行不热爱、不喜欢,是创造不出好东西来的。比如我们在招人过程中,不会为了扩张而扩张,而是每个人都要有他的价值,是否热爱人工智能技术。
踏实:搞基础研究,一个小的方向,由 1、2 个人做,从头到尾做很多事情,包括 demo、实验、效果总结,需要踏实的心态去做。我们做研究,做到了 90%,如何把剩下的 10% 做好,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好的态度,持续的追求。
目前陈波的团队除了研究新功能外,日程表上排在前面的还有各种优化工作,包括扫一扫中封面、条码的识别率,语音识别的精度,本身库的搭建等等。她说团队也在考虑如何做开放平台,把他们的自研技术开放出来,供大家使用。“更多人来使用,才能更好了解用户需求,才能更容易看清未来趋势”。
模式识别技术下一步怎么走?出乎意料地,陈波说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竟是”用户对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的期待“。
“很多功能都很好,用户会问为什么不能实现”,陈波说到,“我们做的事情是模仿人的大脑,但人脑神经网络非常复杂,目前的人工智能远不能匹敌,用户对它的期望很高,需要做引导,让用户理解”。卢鲤举语音转文字(5.0 的“语音输入”)的例子,“这相当于一个初中生脑袋能干的事情,现在要让机器去完成,是比较有难度的”。
陈波认为虽然短期内麦克风、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可能没有大的爆发点,但长期来看,它们一定会非常重要。“摄像头、麦克风的应用仅仅刚开始,看起来很火,但与大脑相比,差得好远”,陈波充满信心,“比如穿戴设备,由于没有很好的传感器,还没有被引爆。但是科技潮流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它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
拿眼下的麦克风和摄像头这类“入口”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它们是安防领域的标配,到了移动互联网就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标配是干吗的?还不是让人的生活更方便嘛。标配就有可能成为入口。”不过陈波认为语音识别或图像识别领域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无法成为替代性的东西;她说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交互方式,只是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多,比如 Google 就已有超过 10% 的搜索就来自语音搜索。
模式识别中心图像组组长刘海龙举了一个例子,拿图像识别领域的视觉搜索来说,除了完善现有的 5 个“扫一扫”功能的库容量外,将来也可以扫描三维刚性物体,或由商家自定义用户想找到的东西——类似于 Google Glass。这是微信的重要产品理念:所见即所得。在刘海龙看来,摄像头应该是视觉的延伸,“它就是我们的一双眼睛”。
(微信模式识别中心图像组负责人刘海龙)
我问陈波微信加入各种功能,包括模式识别技术领域的功能,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臃肿?她说微信的基本格局一直没有变,只是在各种入口之下,承载了更多东西。“不是臃肿,而是添加了更多创新的东西,很多用户喜欢。”她举的例子是摇一摇搜歌,“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信心,这个功能也做得很隐蔽,但是后来增长曲线很健康,认可度和好评度都很高”。陈波说这个功能每天的服务次数在千万次级别,大约有 10% 的人搜到歌曲后会去分享。这是一个不错的分享比例。
至于人工智能可能的发展方向,比如 20 年后会是什么样子?陈波笑称把想象空间留给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钢铁侠、碟中碟 4 中有大量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对未来产品形态作了某种诠释”,陈波会带着团队集体去看这类科幻电影,“期待有一天真的达到那个效果”。
“小龙看得很远”外界能看到,张小龙顶着“产品大拿”的光环,产品能力、交互设计能力很强。
“外界所看不到的,是张小龙对未来看得非常清楚”,陈波说,“为什么他会重视我们这块?哪些东西要做储备,哪些东西未来很重要,他会给我们很多建议。他不仅仅是告诉别人怎么做交互,他会看得更远,他看得非常远。我们每次跟他交流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张小龙会在陈波的团队涉及到某项技术研究方向的时候给予优先级建议。不过她并没有指具体哪类技术。
模式识别团队每月会去广州和张小龙交流,有时驻扎在那边做 2、3 个星期联调。除了交流日常工作外,张小龙也会跟他们谈未来的趋势。比如穿戴式设备、身体健康相关、脉搏分析、人脸识别、Google Glass、物体检索方面。不过在被问到微信将来是不是与穿戴式设备联系越来越紧密时,陈波马上予以否定,“更多是小龙个人的爱好”。
爱范儿从 HTC 方面人士了解,张小龙确实对硬件领域确实非常感兴趣,双方时有探讨未来的硬件形态。而在本月初三 星发布 Galaxy Gear 智能手表后,张小龙在朋友圈暗示微信可能入驻智能手表平台。微信内部还有一个前沿的硬件实验室,现已着手从 NFC 贴条、汽车中控台等不同方向研究微信在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此前,友宝自动售货机及印美图这些基于微信平台的硬件交互创新也得到关注和支持。
我们稍后问到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具体关注哪些趋势。陈波表示张小龙更关注微信带来的交互变革及所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对行业产生的影响。“随着硬件传感器丰富以后,可以带来人与机器交互的革命性改变。”她讲到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与软件结合,两者结合带来的变革会更透彻;二是随着语音、光学等传感器的发展,机器人研究会取得进步。“机器人长时间发展不起来,因为每个传感器都很贵。将来科学家、极客都去研究,传感器本身就会发展很快,带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陈波说。
她拿无人驾驶汽车举例,“无人汽车拥有大量传感器,很多人都崇尚这个东西,将来到了一定阶段,无人驾驶汽车会因传感器的普及而得到更广泛使用”。不过她否定微信会涉足传感器硬件的研究——iPhone 5s 搭载指纹识别功能,陈波说团队可能会基于 iPhone 的技术做研究,但不会自己去做指纹识别硬件——而是要保持团队接地气的气质,跟着产品战略走。“我们用小团队(约 1/3 人力)去研究很牛的产品,这是我们的理想”,陈波说到。
这也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理想。一年前,我们曾探讨微信之于物联网的意义
也许,在所有人都在探索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微信还有可能重新定义被说烂的物联网、LBS、O2O。它所呈现的互联形态,不是复制超链接(hyperlink),而是去创造连接真实关系,连接所有物件,成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微链(weilink)。
张小龙曾响应这个观点,并在今年 7 月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微信论坛上提出“解决人与企业、人与设备的通信问题”:
最终,物联网会到来,微信不光连接人,还可以连接能上网的机器,每个机器都有个二维码作为设备 ID,在微信里可以和设备对话来控制设备。
可以预见,随着基础研究和平台相结合,特别是微信这种大型平台强化人与物的智能连接,会带来更多变革的可能。与传统互联网所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因为具备更丰富的连接性,基础技术得以从各方面渗透进来改变这个行业。这甚至是一种自下而上翻天覆地的变革,目标只有一个——更智能的人类生活。
如今,微信已起跑,Facebook 已起跑,福特已起跑,苹果已起跑,百度也以“深度学习”起跑,Google 则跑得比较远……这条跑道,也许没有终点,但无疑会有越来越多身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23:06:5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微信公众平台,简单的学习管理平台作者:小囡538
     最近微信越来越火了,随之也有很多公众号的出现,大家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关注一个你感兴趣的公众号,打开微信就可以收到此公众号发来的消息,甚至还可以与其作简单的交互,可以只要在“微信”这一单独的应用中解决你平日里需要几个应用完成的事情,如看新闻、查天气、查公交、学习一个小知识点。
    目前的公众号大多以自媒体形式或是商业营销号为主,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把公众平台、微型课程、移动学习等相互结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这是一款类似于简单的课程内容管理平台,任何非技术要求的教师都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简单的课程设计、管理及推送,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并推送给学员查阅。
    以下是笔者最近整理的一些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料,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1.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催生了移动学习


    移动电话将在全球范围内取代PC成为最普遍的Web通讯设备,预计截至2015年,在成熟市场销售的手持设备中,智能手机将超过80%。最新研究平均每6.5分钟我们就会看一眼手机。我们用手机上网,看邮件,打电话还有发短信。普通人平均每天会看超过150次手机,因此我们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设备。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2.选择微信的理由


    在过去的一年中,微信成为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目前微信注册用户已有3亿,也就是说每4人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在使用微信,微信也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之一。
    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具有社交网络基础,这是微信与PC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微信这个平台更多倾向于强关系(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这与其他SNS社交产品所不同的。


3.微信与其他SNS比较有什么区别


【微信与QQ的比较】
  • QQ是PC的客户端之王;微信移动客户端之王
  • QQ是社交工具,后来嫁接了很多其他服务;微信最开始定位也是社交工具,现在正在逐渐导入其他服务
  • 所处历史环境不同:QQ源于PC互联网,依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有未来。

【微信与微博的比较】
  •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即用户之间的互动更频繁;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VS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
微信上,用户之间的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是多向底错落、一对多。
  •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VS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
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秘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之间的差异。


4.微信的公众平台
功能:微信公众帐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
【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学习内容
【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FAQ
【1对1交流】公共帐号可针对用户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5.各个模块功能介绍
  • 首页
每日新增订阅人数
每日接收消息数
可在此部分分析平台受关注及活跃程度


  • 实时消息

显示最近五天内用户留言的信息
用户的留言信息都显示在这里
管理员可以与用户一对一进行交流


  • 用户管理

可以在这个界面对自己的粉丝分组管理,能够和他们进行实时交流
管理员可以通过用户管理来实现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分组来推送特定的消息


  • 群发消息

向学员推送有关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及图文消息的信息。
在此部分中,就需要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 素材管理

推送过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都会出现在这里。


  • 设置

微信公众平台的帐号等信息设置
可生成二维码,学员们只要扫一扫就可以关注此微信帐号


  • 高级功能

编辑模式:管理员可以设定自定义回复,学员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得到管理员所设定的相关信息。
开发模式:管理员可以进行平台的管理及开发高级模式。


6.互动


1)学员有疑问可以给公众平台留言(文字/语音信息),管理员通过后台看到学员的留言进行回复,为其答疑。
2)测试题的开发:管理员在后台设置好相应的问题后,学员可以在微信上进行简单而有趣的小测试。
3)关键词的设定
a.自定义回复。管理员在后台设置好相关的关键词后,学员可以通过回复相应的关键词来获取知识(此方法促进了学员的主动性的学习)。
b.学习博客与关键词的绑定。管理员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博客并与微信相互绑定,学员可以通过回复关键词来获取此博客上的相关博文(丰富充实相关的学习知识)


7.学员管理
    在后台中可以显示学员的地域、性别信息,管理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性别或地域来推送对其有帮助特定课程。管理员可以对学员进行分组,按照学员不同学习水平分组,并向其推与其知识水平相符的学习内容。


公共平台网址:http://mp.weixin.qq.com
普通用户都可以注册并申请一个公众帐号,在下一篇博文中将会分享一些目前运营的比较成熟的微信公众平台以供大家的学习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48 , Processed in 0.2049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