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梦龙:教学艺术“灵感”何处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22: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刚刚接手一个初二“双差班”(我不赞成用“差班”、“差生”这种带有鄙视色彩的词语,这里这样说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课前两分钟的预备铃早已响过,可大部分学生仍在课桌间穿来走去,有打闹的,有起哄的,整个教室乱糟糟的。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这一堂课的内容是“评讲”新学期的第一篇作文。说是“评讲”,其实我心里明白,对那些“文章”,我除了给每篇打了个分数以外,大部分没有仔细看,倒不是我偷懒,而是看不懂。那些所谓的“文章”,句子不通还在其次,单是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蟹爬式”文字以及文字间莫名其妙的组合,简直惨不忍睹,叫人看不下去。
上课铃响以后,等教室里稍稍安静一些,我请各组组长把作文本发下去。我等待着一种戏剧性的“轰动效应”。
果然,随着一阵翻动作文本的声音,教室里立即产生了强烈骚动:有高声嚷的,有拍手笑的,还有人把作文本抛上了天花板……
“哈哈,85分,我得了85分!”
“老师,你寻什么开心,凭我这个水平,90分像吗?”
…………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想想也难怪,这些平时“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对眼前的事实当然无法接受,他们的结论只能是:老师在跟他们开玩笑。
可是,我的表情严肃,脸上没有一丝笑意。看到我一脸严肃的样子,学生的脸也渐渐收敛了起来,教室时顿时安静了不少。我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说:“在学习上,我从来不跟学生开玩笑。我打的每一个分数,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相信我打得正确,你们也完全有资格得到高分,因为大家的作文完全符合我在作文课上向你们提出的要求。”
原来,两天前的作文课,我出的题目是“我的一家”,我向他们提出两点:1、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2、文章要分段,家里几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要空两格。我还特地对学生说:“我是十分严格的,凡是我提出的要求,你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现在我担心的是,你们没有能力做到这两点。”我的话音还没落,一些学生就忍不住“抗议”起来:“老师,别太小瞧我们了!”看得出,他们对我还是将信将疑。
作文收上来以后,我真的只根据两项要求来打分,凡是符合这两项要求的,至少打80分;字迹还算清楚,大体能看懂的,给90分以上的高分。就这样,我只用一个小时,就把这个班的作文“高效率”地处理完毕。如我的预料,学生们对我的“评分”方法感到吃惊,对我这位语文老师也开始发生兴趣。我趁热打铁,和他们作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我说,我知道你们不太喜欢学习,尤其是不喜欢学语文,但这不能全怪你们,学校、老师都有责任,你们被人家叫做“差生”,这是很不公平的,事实上,在座的同学的智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据我了解,××的航模就做得不错,××会小修理,××足球踢得有水平,这次作文也证明,只要你们想做的事,就完全能做好,至少比我小时候强。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留过三次级,大家别笑,千真万确,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生”。可我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各科的成绩都上去了,语文——当时叫国文,成绩还常常名列全班第一。我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因此完全理解同学们的苦恼。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报告单上有个体面的成绩,从现在起,我愿意尽我的努力给大家提供诚心诚意的帮助,也希望同学们做出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理解老师的心情,乐意跟我好好合作的。
我发现,学生的神情开始专注起来,有的慢慢转过斜坐的身子,课堂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已经被我的诚意所打动。我继续说:这次作文就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我很高兴大家都做到了我提的两点要求。你们千万别以为做到这些没什么了不起,今天你们懂了作文标题怎样写,怎样分段,这就叫“知识”,别看只是这么一点点,人的知识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也不要把你们应得的成绩看成老师的慷慨,更不要把我们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当成开玩笑。今后,是不是让我们订一个“协议”:每作一篇作文或每上一堂课,我都对大家提出一、两点要求。别看每次的要求不多,日积月累,你们学到的东西就多了,只要你们肯像这一次一样努力去完成,我保证你们的成绩单上肯定会有个体面的80!
教室里显得更肃静了,但我透过同学们“心灵的窗户”,感受到了大家内心的激动,也看到了我工作的转机。
自这次谈话以后,我就遵照“协议”,每次作文都只提出两至三项估计学生都能做到的要求,从书写、款式、标点等形式入手,然后扩展到对内容的要求,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每做一次作文都明显感觉到自己提高了一步。这个班级我教了两个学期,在第二学期的最位一次家长会上,我把学生两个学期的作文本发给家长们看,他们惊奇地发现,学生最后的几篇作文,大多誊写认真、字迹端正、款式正确、标点清楚,已经像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了,跟最早的几篇作文相比,简直像出自两人之手。
我当时教两个班级语文,有时向县里的语文老师开观摩课,就特意选这个班级上课,这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后来这个班级在各科老师步调一致的努力下,渐渐改变了“双差班”的面貌,到毕业时与普通班的差距已不再明显。
做过教师的都有体会,帮助“差生”是教师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平时我们帮助“差生”,往往只是学习差帮学习,品德差帮品德,纪律差抓纪律,用要求一般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生”,其结果往往是越帮学生越失去信心,越帮成绩越差。
打篮球有个“篮球架效应”,里面包含着有趣的心理学原理:如果球架设得太低,很容易投进,玩的人就会失去兴趣;但若设得太高,不容易投中,玩的人就会失去信心,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游戏者的动力。“篮球架效应”给予我们的启发,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目标与动力之间的关系。帮助“差生”之所以难以见效,就由于他们在学习上“欠债”太多,无论怎么努力都还不清,而我们却是用常规高度的“篮球架”去要求他们,结果只能越帮越使他们丧失信心。我的尝试就是给这个班设计了一个既适合他们眼前的高度、又不断升高的篮球架,先以适当的要求树其信心,继以体面的成绩增其兴趣,再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他们终于改变了学习落后的面貌。
有人也许会说,这个原理和技巧好多人都知道,或许还不止一次地使用过,但效果却未必理想。问题就在这里。不错,表面上看,它确实是个教学技巧问题,但在技巧的背后,却是个对学生是否尊重、关怀和理解的问题。举个并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我接手这个班级时,就像拿到一把日久生锈的锁,通过了解分析,知道问题的症结,就如同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眼;而设身处地的理解、真诚的关怀才是打开“生锈之锁“的 “心灵钥匙”。而我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这把“心灵钥匙”的原因,说出来也许“不值识者一笑”:我自己就曾经有过当“差生”的体验,因此我最理解“差生”心理,知道他们的需要和愿望,也关切他们未来的命运。因此,我当时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教学的“艺术”,只是苦苦琢磨怎样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学生的心,用自己的“心灵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据我理解,教学的艺术,总而言之应该是促使“人”不断向上的艺术。因此,对“人”的关切,对“人”的心灵的关切,对“人”的未来命运的关切,应该是一切教学艺术的“灵感之源”,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关切,能够激励老师百折不挠地去寻求“人”的成长规律,唤醒老师心中正在被激烈的升学竞争所窒息的创造激情,鼓舞老师去努力当一名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家。可以这么说,一个教师只要被一个崇高的信念所激励、唤醒、鼓舞,他就一定能找到激励、唤醒、鼓舞他的学生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3:37 , Processed in 0.14698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