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古代图书发行一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11:3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图书发行一瞥  


  


  
    图书发行即图书商品流通,是图书印制完成后,以货币为主要媒介进行交流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图书购进、储存、运输、销售和结算等具体业务。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人们对图书和图书发行的属性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原始图书市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目前的图书发行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原始”图书市场的发展

      “原始”图书市场中的原始,是相对于当代大规模的图书发行市场而言。从汉代图书贸易的产生,到1919年五四运动,经历了约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受购买力低下和读者群小的制约,图书市场的空间和交易额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人们常把20世纪中叶以前的图书市场称为“原始”图书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文明古国。西汉时就有了图书发行或称图书贸易,这一时期的图书发行以官方向民间征集散书为主要流通形式。如《隋书·经籍志》 对河间献王购书之事记载:“周官厥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到汉元帝初期,在西安出现了书肆(即买卖书籍的集散地)。汉末逐步形成了图书交易场所——槐市,这一时期是中国图书市场的萌芽期。

     东汉时期,书肆的集散地转移至洛阳等各大城市,并出现了纸字书。纸书的出现使书的发行量猛增,大大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和普及。唐代进入印本时代,书肆书坊增 多,雕版的日历、字书、佛经、文集、阴阳占卜书开始大量发行,发行市场比较发达的是扬州、成都、长安和苏州。自五代开始,经元、明到清代,图书发行的品种 就更为丰富多样,历史、政治、科技、小说、神学等各类图书齐全,在全国也形成了以北京、南京、苏州、杭州为主要市场的图书集散地,这就是中国的原始图书发行市场基本雏形。

      与此相互交叉的19世纪中期,市场主体多元化特征开始显现,而且市场有了一定的容量,全国有一定规模的书店、书局达50余家。这一时期外国传教士出于传教 的需求,开始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澳门、南京等30多个城市开办书店,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印刷技术。官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及康有为为代表,在19世纪60年代鼓励并指示各省成立书局,政府开始关注和介入市场。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图书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全国也相继出现了较有名气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文明书局和荣宝斋等书店。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虽没具体办书店,但对图书发行也是比较关注和敏感的,特别是对有“左”的倾向的出版发行单位非常关注其动向。同时,自“五四”运动以来,以推广新文化、传播新思想为主旨的书店也相继诞生。1920年9月,毛 泽东在长沙开办了文化书社;1921年9月,李达在上海创办了人民出版社;1923年11月,共产党成立了第一个公开发行机构——上海书店。

“原始”图书市场的特点

      首先,由于受当时不发达商品经济和科技水平低的制约,手工劳动强度大,市场狭小,图书发行量不大,从汉代出现的“佣书”(抄书卖书的人)的自抄自卖到近代的商务印刷馆都是集编辑、印刷、发行以及创作于一身的组织体制,社会分工简单,市场发展比较缓慢。

      其次,在对图书和图书发行属性的认识上,基本上是把图书作为一般商品来发行的,图书流通体现了价值规律。虽然历代王朝都关注图书的作用,以至出现秦始皇“焚书坑儒”、清代的“文字狱”等事件,但图书作为商品在历史上没有争议。公元2世纪,汉景帝征集民间藏书,就是民卖、官买。市场也是自由竞争,为了生存,商家就会各想经营高招。500年前先人就在图书流通过程中使用了广告,如金台书铺在1522年翻刻14种古书时,在其中《文选》后面刻了“金台书铺汪谅见居正阳门西第一巡警更铺对门,今将所刻古书目录列于左,及家藏今古书籍不能悉载,愿市者览焉”。

      再次,一直是自由的作坊或企业体制。从最早的单人买卖图书、家庭作坊书铺到五四运动前后合伙人式的股份制书局,可以说都是市场的自由结合体,各类组织内部 结构也是以经营需求定“编制”,绝无因人“设岗”养闲人的现象。例如,夏粹芳等人于1897年2月11日在上海创建的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只有4000银圆及非常简陋的设备,但他采用招股集资的方法扩大资本,并吸收部分外资,采用市场经营的方式,很快发展成为拥有员工5000多人、年销售图书5000余万 册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

      最后,政府虽然重视图书的宣传属性,对图书发行有所干预,甚至政府也办一些书店,但没有形成官办书店为主渠道而私办书店为次渠道的格局,政府没有垄断图书贸易,市场管理是按一般商品流通来对待的,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政治思想环境比较宽松,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国外经营者进入之前是民族内部的多元化,国外经营者进入后,是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

研究“原始”图书市场的现实意义

      第一、尽管“原始”图书市场是一种自然、自发的状态,并不等同于现代市场经济,但我们的先人一开始就认识到,图书尽管有传播文化的作用,但其属性是有特殊性的一般商品,因此,按商品市场运作,效果较好,发展平稳。

      第二、“五四”运动以后图书发行的活跃情况表明,只有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流通体制,才能产生激活市场的机制,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优胜劣汰,这是培养优秀企业(书店)的基本条件。

      第三、政府宏观管理市场,让市场主体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由经营,不存在政府指令的“专卖品”,竞争产生发展的动力,带来市场的活力。

      第四、“原始”图书市场运行了两千多年,才形成不足百家(有一定规模的书店)的图书市场,这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印刷、流通速度慢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加快图书发行的发展,提高科技开发水平是其物质保证。(刘利君  大时代杂志社)

来源:首都图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8:03 , Processed in 0.1285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