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笔画赘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1: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笔画赘言2012年08月26日
来源:钱江晚报



机缘巧合,近期接二连三的展事活动,引发了我对中国工笔画的关注与思考。
在“从延安走来”中重读经典工笔画姜燕的《考考妈妈》、蒋采萍的《摘火把果的姑娘》、刘大为的《晚风》……;在“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观看了满墙工笔画新作;从“大美不言——祝大年绘画作品展”欣赏《玉兰花开》等工笔重彩经典作品……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清晰的工笔画发展脉络,而工笔画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于当今画坛。
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样式类别,工笔画是以“工”为主要特征,多以关注“细节”,以工细“尽其精微”,作品显现为工整、工细与工丽的基本特征。
工笔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元代之前,在中国画坛属于主流地位,无论位居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画家和画作,还是提升中国画价值品位的艺术自律性程度,都几无例外地经由工笔画的方式实现。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的日益繁盛,绘画的重心逐渐由工笔画转向体现书画同源、逸笔草草的文人写意画。带有书法化倾向的水墨写意跃居画坛主流。以工细见长的工笔画则受到文人轻视,工笔画作为绘画样式的价值地位日趋低落。之后,工笔画创作领域虽代有人才,但都无法挽回其整体盛极而衰的命运。
直至20世纪,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语境转变,工笔画才重新呈现出复苏之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个被称为现代工笔画的运动悄然兴起,以广泛而宽容的心态延接传统,又基于中外交融,多元并举形成当代绘画格局,向各种新旧视觉艺术汲取养料,展现出更多样式和更为自由的中国画风格形态,从而促进了工笔画的迅猛发展。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复兴和繁荣之时,也潜藏着不少有碍其健康发展的内在危机。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由得令人多虑、深思。
首先,工笔画被完全等同于大众流行艺术,在大众传媒图像文化高度发达,人的神经系统倾向视觉化的时代背景下,过分地追求技术效果和视觉效果,在吸引眼球的低层次上无所不用其极。大量的工笔画,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能令人惊叹,却不能令人感动。只求形象的惟妙惟肖,竞工斗艳,但描画往往失之“呆滞”、“板滞”,表情淡化,甚至无表情可言,思想苍白,内涵空泛。
其次,工笔画普遍缺乏立意深度。或一味耽于情调和唯美,显得纤弱,倾向阴柔,缺乏阳刚之气;或一味乞于媒材开发、材料实验和形式解构,将制作设计充当艺术创作。
再次,工笔画更容易迎合市场,弱化乃至放弃精神和艺术品位的追求。很多画家往往以风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重复、复制已经定型的东西,沉溺于艺术市场而不再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放弃或降低艺术追求而盲目地适应低俗的要求,重技术风格而轻艺术格调。
工笔画适逢大发展的历史契机,画家们必须找回艺术家的情感深度,着力于抒发时代精神,凸现民族风貌,抵制功利的诱惑,不断探索建立适合自己、适合时代的语言体系,创造工笔画新的历史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14 , Processed in 1.0674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