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00:5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07-5-31
木渎第三小学  作 者:郁莉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学生  课外  阅读  指导  提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近年来,国内外都在日益重视儿童的课外阅读。2000年颁布的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当前的课外阅读开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阅读的量难以保证,阅读的质难以检测;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或盲目要求,或听之任之,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望书却步或随波逐流;课内外阅读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与沟通。课内的阅读教学只重视单篇课文的分析和训练,没能抓准教材的拓展点进行“内引外联”,没能把课内的阅读所得及时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开展广泛自主的阅读,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积淀不够。因此,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

1、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可是许多家长、学生和老师却长期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家长中有52%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对学生帮助不大;有12%的家长认为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有26%的家长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学生也认为读课外书,与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态度不坚决,持鼓励态度的老师不多,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2、书源较少,好书难觅

一方面,虽然现在市场上图书众多,但由于鱼龙混乱,造成了图书虽多,但优秀的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并不多。同样,由于许多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图书。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也不够丰富,图书重复较多,往往一本图书有好几套,再加上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相当一部分是为教师配备的,不适合学生阅读。

3、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可以说是很淡,有一小部分同学根本没有阅读的兴趣,虽然已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但几乎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根据分析,发现许多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电脑网络游戏上,平时每天晚上则沉迷于电视动画片,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缺乏指导,收效甚微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读精、读透一本书。而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也没很好地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是不是读出效果来则往往不被他们所关心。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5、电子图书,无法普及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校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添置了许多电子图书,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在线阅读,但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家庭根本没有计算机,或者有了计算机也无法上网,这样这些电子图书的价值根本不可能得到体现。

二、改进小学生课外阅读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1、转变家长的观念

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们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是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他们都愿意接受,并付诸于行动。可以建立家庭图书室,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转变学生的观念

转变学生课外阅读的观念,使他们知道现在的考试,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很少,大部分都考课外的知识。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事实证明班级里一小部分乐于课外阅读的同学,他们写的作文经常发表。因为他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

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不至于课余时间只沉迷电视动画片、网络游戏了。

3、转变教师的观念

“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给孩子减负,留出时间让他们看书。

(二)多方筹集,供以读物

古人说:“博览群书,而晓天下”。要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就得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有书报可读。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保书报的数量。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鼓励学生购买书报。不可否定,现在有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是较宽裕的,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好这些零用钱,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面。还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学生要钱买书的愿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2、组织学生订购书报。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订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允许订购的书报,除了个人订购外,还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订购。

3、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教师要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提出合理使用图书室的建议,建立和健全使用制度和借书制度,让尘封已久的藏书重新焕发迷人的光彩。

4、号召学生自愿捐书。很多人都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心态,因此,老师要号召学生自愿、踊跃为学校、为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5、变旧物废物为宝物。学校、家长看完的旧书、过时的报纸杂志,师生自己动手,剪、贴、描、画,制成自制课外书,变废为宝。

(三)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因人而异。

1、要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谁不想成功?谁不想成才?我们要抓住学生这种的心理,向他们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以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机动。

2、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般来说,有爱读书的老师才有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势必影响其学生,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轶事等。营造出这样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和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3、要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同样,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了成果而无人知晓,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也会随之而大减,直至消失。相反,如果经常举办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要设计、举行一次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会,如:背诵诗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四)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1、课内指导,教之以法。

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自学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方法。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阅读步骤指导。初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初步的印象。精读——把握课文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文章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吟诵,揣摩停顿、节奏、语势、语调等,读出抑、扬、顿、挫来,在大脑中展现出生动的画面,与作者产生共鸣。

(2)阅读方式指导。阅读方式是学生阅读中所采取的学习一种形式。阅读方式主要有:问题式阅读形式、超越式阅读方式等,我们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3)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技巧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而定,不同的年龄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4)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

a、记录什么?如: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

b、怎么记?根据内容分类记录,记录内容的出处。

2、课外指导,导之以航。

课外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此,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拓宽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数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1)、选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杂志都是阅读的材料,但并不是面对“书山”、“书海”乱读一通,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其一、结合教材选读。如:课内学习一篇《童话》,课外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几篇《童话》;课内指导学生学习一篇或一组写景的文章,课外指导学生阅读其它相关作品;课内指导学生学习一首古诗,课外可指导学生几首古诗;课内指导学生学习某部作品的部分,课外可指导学生阅读全部作品。其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如:低年级,可指导学生读一些简短、浅显、易懂的《古诗》、《图书》、《童话》等课外书籍;中年级,可指导学生读些《故事大王》、《小学生作文》、《少年百科知识》等课外书籍;高年级,可指导学生读“报刊杂志”、《短篇小说》、白话文《名著》等等。

(2)、精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贪玩,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习惯正处于形成之中,自控能力较差,不能长时间地沉浸于某一件事之中,加上一本书内容的多少、故事情节、趣味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效果。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根据书的厚薄,向学生推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重点章节、段落进行阅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会达到会读的程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课外阅读指导要有明确的要求。小学生做某件事往往是以好奇而为之。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规定一定的时间和阅读量;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对阅读材料理解、感悟、诵读、评价,从而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一、阅读时间要合理安排;其二、阅读 量不宜过大;其三、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引导;其四、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也只有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获,逐渐形成习惯,否则,学生将会感到厌烦,甚至厌学。

(五)课题研究,理论引导

课题研究是引领实践活动的良好途径,同时,实践活动也需要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升华,为此,我结合自身承担的相关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侧重开展以下一系列有关阅读教学的子课题的研究,以期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1)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中年级同学由于年龄特点,不适合阅读大部的中外名著,而现在正流行的“绘本阅读”由于其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而深受他们喜爱。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侧重利用课余时间,和木渎图书馆联系,侧重向学生介绍了绘本阅读,引导大家阅读绘本作品,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2)、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涉及了众多的名篇作品,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课内外阅读主题的交流也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课堂上的精彩引领直接可以影响学生是否会在课外主动去搜索相关的阅读题材,比如我们教授了有关《水浒》的作品,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有关《水浒》的故事。课外的延伸阅读一方面促进了课内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课外的扩展阅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3)、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这一系列活动我根据自身工作特点,联系了年级组共同进行,平行班一起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请一些学生走上讲台,现身说法,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阅读的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把课堂搬到图书馆,由同学们在学校图书馆交流汇报读书感受、心得与体会,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的阅读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了,阅读的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指导,这些都比教师空洞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课外阅读是人生成功的风帆,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对课外阅读可谓推崇备至: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真正的阅读。在他看来,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的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迫使人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无论是名人名言的谆谆教导,还是现实社会的真正需要,读书都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培养起良好的读书方法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也必须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来完成,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读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卫东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科研信息》 1999年第4期

         2、张陈亮 《提高阅读质量之我见》 《教育论坛》 2003年增刊

         3、俞剑峰 刘勤生 《”五读法”——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 《继续教育》 1999年第2期

         4、邱山河 《教给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研究》 2003年7 8合刊

         5、陈燕灵 《个性化阅读——在体验中提升自我》 《福建教育》 2004年第11期

         6、《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7、戴姚妹 《引导感悟体验,享受读书乐趣》 《吴中教学》 2003年第4期

         6、柳斌主编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18 , Processed in 0.1364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